组织管理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0:55: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组织管理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互动性
一、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内涵分析
(一)含义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用语,但到底什么叫“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呢?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这会影响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笔者从其初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谈起,尝试界定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概念被普遍认为是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此来获取超额利润。熊彼特的创新最初属于西方经济学概念,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40年左右他在出版的《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对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化之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创新概念发展至今,已经演变为所涉领域广泛的概念,包括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本文属于其中的管理创新范畴。笔者认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社会组织管理实践和管理环境变化的产物,是基于新的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而对原有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制度、文化等管理要素进行持续改进和重组的系统过程,是一种既强调发挥创新主体的创造力、也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的创新边界循序渐进的创新活动,目的在于构建一种更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范式,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内容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项系统活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协同性研究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分析
社会组织是我国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原则上主要指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基金会,也兼顾工商注册或没有注册的其他社会组织。我国的社会组织不应等同于西方社会的民间组织(只是政府工作的监督者或某个社会群体的代言人),而应是整个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即我国的社会体制应当是“一种社会力量协同发挥作用的同心式的合力构建”[1]。而这正应合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这一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理念,是2011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一个创新成果[2]。它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社会现实发展的产物,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政府主导+社会自治”这一社会管理格局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共同参与和治理社会的一种思路和举措。应该说,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积淀和成熟的经验,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及福利国家改革实践运动的兴起,西方社会管理及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诸多包括治理理论在内的一些新理论,比如“合作网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公民权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核心是要实现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模式———即形成政府治理的新模式,构建新的公共治理体系。在我国,社会生活实践迫切要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一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基础,社会组织将历史性的承担起政府改革后的部分职能,帮助政府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实现社会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自治机制和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围绕培育扶持、依法管理、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这个中心,做好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工作。
二、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一)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合肥市社会组织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面较广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6月,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共依法登记备案社会组织2510个,其中登记1686个(市级登记625个,县区级登记1061个;社会团体登记64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1043个,非公募基金会1个),备案城乡基层社会组织824个。[3]图1展现出合肥市社会组织从2006年到2011年的发展情况,图2从类别上展示出合肥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仍是主要类型。[4]表1展现了合肥市与北京、上海、深圳三市在社会组织数量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与京、沪、深三市相比,发展力度远远不够,合肥市社会组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截至2009年底,合肥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153637人,其中女性共10174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共656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3%;55岁以下从业人员138633人,占90.2%。全市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共357个,占社会组织总数的17%;中共党员共137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不到1%。[4]可以看出,合肥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社会组织党建任务任重道远。
(二)合肥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
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在现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货物运输方式也发生很大改革,目前进行陆地货物运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火车这项交通工具进行,也就是说在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铁路运输业成为我国较为重要的一项运输方式。在对铁路运输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弊端,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得铁路运输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对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项一体化管理对于社会上各个行业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针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就要求我国现在进行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能够全面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铁路运输的相应组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其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在对目前铁路运输物流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其自身还存在一定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铁路运输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对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进行有效创新。
1传统铁路货运模式
要想保证铁路运输能够有一个全面创新,除了需要对铁路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之外,还要求对传统铁路货运模式有一定了解,这样对于促使其得到有效创新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传统铁路货运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中,发现其自身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以下笔者就针对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1铁路货物列车类型。传统铁路货物车类型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有效选取的,其自身在很大程度上会收到铁路的制约。在这个时期中采用的货物车裂性也比较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采取分类的方法进行管理。但是这种分类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比较复杂,而且对货物本身相应信息也不能全面体现,这就为铁路运输行业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数量不断增多,活动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提高。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首都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社会组织,成为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主要作用
(一)社会组织稳步发展。近年来,市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7066个,其中社会团体32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724个,基金会134个;社会组织总资产达321.31亿元,净资产264.12亿元,年度总收入133.71亿元,总支出112.10亿元,从业人员11.6万人,社会团体会员1458万个,年度开展社会公益活动7.7万次,受益人达2055万人次,公益活动支出10.4亿元。社会组织遍布全市城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功能较强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在首都经济社会建设中逐渐显现出主体作用。
(二)社会组织作用突出。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促进首都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社会组织开展了60项活动,投入资金1.37亿元。市级汽车、服装等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加强合作,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组建应对危机服务平台,制定了出口企业扶持长效机制。
第二,在抗震救灾和抵御西南旱灾中,社会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共向灾区捐赠款物7.6亿元,参与志愿服务达1116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当代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条件,对已有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重组,以实现最佳状态下的企业管理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成熟,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常态化举措。那么,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创新是基于市场变化,对企业各要素(如,人才、资本、科技)进行重组,进而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姿态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活动过程,而创新又是整个过程中的灵魂。经济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管理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市场环境,创新无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契合市场发展需求下寻求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活动过程,而创新内容则是构建并支撑活动的重要元素。如图1所示,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1.经管理念的创新。基于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的立足面应面向市场,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竞争层面呈现出不同的竞争元素。但企业面向市场下的竞争核心指向于消费者,而企业高层次竞争指向于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经管理念的创新,是基于不同竞争层面下的创新立足点,无论是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是管理理念,都需要超越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契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需求。2.战略理念的创新。战略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向性问题,强调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寻求企业的长足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如何定位好企业的经营方向。如图1所示,是战略构建与创新。(见图2)3.管理体制的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直接关乎企业管理创新的成败,无论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还是管理体制的完善,都需要企业基于已有的管理体制,做出更加企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体制创新,这才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4.业务流程的创新。管理体制化、规范化是其形成管理效力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经营战略的立足面,推进企业管理不断规范化与体制化。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项目管理创新论文
1大数据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背景
(1)从数据规模上说,项目型组织在项目管理创新中所能利用的数据规模之大超出了传统认知的范畴。一是自项目型组织成立开始,就不断地积累着与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二是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大量与项目型组织及项目相关的数据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得以公开;三是遍于媒体和网络中各类相关数据和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加起来,成为项目型组织进行项目管理创新中可待开发的无尽财富。
(2)从数据来源和结构的角度看,大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特征。多源性体现在项目管理创新涉及的数据不仅来自于项目型组织和项目本身,还可能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其他组织和网络媒体;异构性一方面体现在数据的表现形式,项目管理创新中的数据不仅以电子形式存在,还可能以纸质或音像制品等其他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从使用的角度看,数据不仅包括可以直接使用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海量的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3)从数据的动态性角度看,不论是项目型组织、项目本身还是外部相关数据都处于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对这些新的数据流的实时处理,为项目管理创新的持续提升和改进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大数据成为当前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背景。大数据之“大”,对于项目型组织开展项目管理创新具有如下影响:
(1)大数据的存在扩展了项目型组织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的范围,使得项目型组织能够在一个更广泛的组织生态中开展创新工作。
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对企业传统经营方式的改进,是对落后生产力的提升,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也更为复杂,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更是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已步入到一个以知识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时代,创新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从企业管理入手,持续推进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才能使企业顺利时代潮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有前途的企业纷纷开始谋求企业管理的创新改革。与此同时,国外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则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成功经验,树立了改革创新的信心。企业作为获取经济收益,实现生产价值的主体,其生存与发展极度依赖于市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方针和管理决策也都是以市场形势和基本导向的。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绝不能是盲目的创新改造和照搬引用,而是要抓住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改善的薄弱环节来进行创新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应是立足于企业实际,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满足市场需求为创新改革方向。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目标、组织框架、经营形势以及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企业资源并不都是完全相同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同样的管理制度很难在两个企业中达到同样的管理效果,如果盲目照搬的话,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在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立足于企业实际,切不可完全照搬、盲目套用,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企业管理创新也不能缺少战略指导,不能没有方向重点,必须要审时度势,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制定科学的创新改革战略,才能使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途径
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战略措施
管理创新究竟需要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现有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主要是对现有经验和内容的总结。在诸多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滞后的因素中,信息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但我国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造成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等诸多问题。Melville(2004)等发现,信息系统不仅对企业过程绩效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企业结果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4]。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地位正向支持企业战略的选择[5],甚至塑造企业战略的“战略性”地位转变。但信息战略在企业中能推行成功的却很少。已有研究表明,企业中推行的ERP活动,最终大部分都失败了[6]。针对中国物流企业当前管理创新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从IT战略切入,研究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Henderson与Venkatraman(1992,1993)在规范战略适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适配理论模型[7],并进一步提出了SAM(战略一致性)战略适配模型[8]。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如俞东慧等(2005)通过案例对比研究并验证了SAM模型[9]。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虽涉及到管理创新的路径及选择机理的研究,但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主题上,未曾聚焦企业家驱动下的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如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的适配路径等研究问题;其二,在理论使用上,未曾从适配理论的视角讨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发生路径和过程选择;其三,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理论分析或统计调查法,缺乏使用多案例研究法。基于现有理论的缺口,本文认为,企业家驱动视角下,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实管理创新路径理论。本文在实践和理论两层面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适配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探讨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方案的选择机理。首先,对采取的研究设计进行描述;其次,运用适配理论,构建了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环境—战略—资源—绩效”(E-S-R-P)适配路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适配途径,并对适配路径选择机理进行了阐释;最后,通过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进而揭示其适配路径的选择依据,阐释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
1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手法,不仅是由于多案例研究更有利于构建和论证新的理论[10],也是由于管理创新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其内在属性的差异和新奇,故采用适宜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11]。为了确保研究结论能科学地揭示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一般规律,按以下三个步骤顺序开展研究:(1)典型样本案例的选取。为了使研究更具行业代表性并在论证上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研究选取了中远(COSCO),宝供以及A物流等三家物流公司作为案例样本,研究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从资产类型上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远作为大型的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属于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和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都属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的共同特征:第一,案例的样本企业行业属性相同,均属第三方物流;第二,尽管案例样本的资产类型不同,但案例样本企业所遇到的信息化问题是相同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适配路径模型的细分战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战略。(2)案例数据的收集。多案例研究要增加案例的信度和效度就需通过不同证据源进行三角测量[12]。Patton提出的证据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不同的证据来源、研究者的构成、资料的维度以及方法等[13]。本文收集的证据符合第一类,不同的证据来源,以企业家作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机制的线索与主轴,重点关注企业的官方网站,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演说陈述等相关记录,并从外界的报道、网络资料、论述专著以及各种媒体文章、采访及各种期刊数据库(如龙源数据库、CNKI等)中获得企业的情况。(3)案例分析与研究结论提炼。本文在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单案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互比较,进行跨案例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对理论框架的论证,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
2.1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框架构建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与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相关的研究领域存在局限,由于创新自身所独有的复杂性,造成管理创新适配路径对资源的依赖关系不同。因此,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对适配所需资源开展细化研究[14],在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条件下,熊彼特、德鲁克以及陈伟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对企业家在适配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考虑还不够。整个适配路径始于企业家的适配感知,但感知不能脱离创新的外部情境而存在。管理创新需要同市场互动,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对重要的市场机会进行认知、选择及决策等,这些机会代表着非均衡市场上存在着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市场潜在价值[15]。而企业家感知的异质性,导致企业家所发现的问题有差异,在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内部资源约束下,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行为(战略),从而产生不同的适配路径。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及调研实际情况,构建了“环境—战略—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模型,以探究不同资源、环境约束下,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该机理框架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除了受企业家的行为和特质影响外,还会受到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企业家对E、S、R、P的“适配”行为,驱动着管理适配路径的选择,即企业家“适配感知”行为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组织内部环境适配的考察,此种“适配”行为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的创新行为。(3)适配路径的选择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企业惯例性行为的创新行为。企业家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过程通过企业家来完成。德鲁克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创新行为[16]。适配路径的选择是涉及企业战略的内部资源配置,因此,不属于企业惯例行为。
网络强度及工商企业管理的创新
1社会资本和网络强度与企业管理创新关系
网络强度是指网络深度或者是接触频率,代表网络成员在单位时间内的接触次数。一般认为网络强度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网络弱连接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高强度的集群网络可以缩短企业创新资源的传播,同样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网络强度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关系网络获得资源的能力,企业良好的社会资本代表在获取外部资源中更加具有优势,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企业管理中,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外界良好的关系,更加容易得到外界的信息,促进管理创新的实现,另外也能得到更多的新型管理知识,为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评估条件。在大中型企业中,网络强度和社会资本均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在小型企业中,网路强度对企业管理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切实提高自身获取资源的效率,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
2基于社会资本影响下的工商企业管理创新
2.1创新组织结构
明确产权,提高自身网络强度,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知识资源,为避免关系型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企业在发展中逐步调整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和组织效率,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企业管理创新需要明确产权,优化股权机构,提高人才管理效率。企业在管理创新中需要正确认识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学习新型管理理念,有效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管理,提高员工之间的配合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企业管理创新中需要创新企业管理思维,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梳理全新的故那里四度,改变传统管理理念,适应市场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提高竞争意识。
2.2构建学习型组织
管理创新下经济管理论文
1.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是整合、优化企业各项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生产力表现形式的一种。不同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同,其管理体系亦有所不同,而管理的影响因素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等因素。受以上影响因素的作用,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对于我国企业发展而言,不仅使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定会促使一部分企业实行管理以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而实现国内企业的加速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不仅指管理理念的创新,而且包含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创新,也更加需要依靠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具有整体性,也是企业为促进自身发展,优化的成本掌控和追求更多利润的必经之路。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当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依然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求,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管理理念落后。国内很多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的压力下,清醒地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落实在实际管理中,于是在企业管理没有模式没有质的改变,其组织协调性缺乏力度。一些企业有了先进管理理念,却又不知该怎么结合具体实践。第二,企业内部管理也缺乏创新。由于国内很多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较低且简单化、形式化,无法规范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
3.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3.1理念创新——实施先进经济管理理念。以转变思想、创新理念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先导,在企业内部逐步实施经济管理的创新理念。现阶段,国内诸多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并实施遇到困难主要是因为管理理念的不可行。领导阶层缺乏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所以,针对国内企业实施观念创新为基础,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只有通过理念创新才能及时纠正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的、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模式引导国内企业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由此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经济地位,树立科学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