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05:02: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思政在中药综合课程教学的实践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中药综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理论课及实践课中整理、挖掘、提炼德育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职业操守,以期让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与思政课程“显性思政”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综合”;思想政治;隐性思政

1理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发掘与实施

1.1理论课中渗透中医药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山海经》等先秦时期的著作当中。比如《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的“蒹葭”就是芦苇;“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艾”即艾叶;“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其中的“苓”即茯苓,而《山海经》中记载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有54种,金石矿物有8种;药学专著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更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授这些中药材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文化自信,激发其爱国情怀,同时提高其对中医药事业的认同与热爱。

1.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毒性中药的“毒”与“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查看全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实践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也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场馆课程化建设进行实践性探索,以期为全面改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感、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场馆课程;建设;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视学生亲历体验,创造思考以及实践能力的经验性课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很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受自身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不足等因素限制,教学质量相对偏低,进而导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既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未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场馆课程资源与开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其可以为学校提供多种场馆课程资源,在改变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实践中也要合理地进行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而能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场馆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场馆主要是指面向大众开放且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机构,既涵盖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生态园、综合实践基地等具有封闭结构的场所,也包括公园、历史遗址、自然保护区等露天开放场所。场馆课程则是以场馆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场馆自身特色为载体,强调学生在场馆环境中通过与物、环境以及他人进行互动活动而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技能等的一种经验性课程,其可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获取能力,并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场馆课程的特点主要有情境性、主体性、主题性、互动性、生成性、经验性以及开放性等本质特点。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场馆课程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场馆课程的诸多特点为学生提供主题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并在打破传统封闭式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场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场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高职汽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一线的汽车维修服务技术人员,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在校内完成维修技能提升的关键课程,是校内实训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消化吸收前修课程知识,完成顶岗实习的技能准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本门课程,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本文对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对我校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能为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遍采用“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在校两年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第二个“0.5”是利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而第一个“0.5”则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2]。汽修专业高职学生在经过2个学年的校内学习后,基本上完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但前述知识多是从知识自身结构出发,逐点学习。从内容上来讲,大多数知识点相对独立,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块状的,没有行成关于汽车整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未来的岗位以及顶岗实习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将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面对汽车出现的故障,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功能,就是通过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将前2学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将前修课程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形成能够脱离课本的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就是将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电气维修以及电控系统维修等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形成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2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须满足以下特点:一是本课程的内容要面向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二是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前修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要突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3]。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紧跟汽车服务市场

查看全文

高职汽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

1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遍采用“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在校两年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第二个“0.5”是利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而第一个“0.5”则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2]。汽修专业高职学生在经过2个学年的校内学习后,基本上完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大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但前述知识多是从知识自身结构出发,逐点学习。从内容上来讲,大多数知识点相对独立,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块状的,没有行成关于汽车整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未来的岗位以及顶岗实习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将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面对汽车出现的故障,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功能,就是通过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将前2学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将前修课程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形成能够脱离课本的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因此,汽修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就是将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电气维修以及电控系统维修等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形成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2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课程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须满足以下特点:一是本课程的内容要面向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二是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前修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要突出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3]。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紧跟汽车服务市场

课程的功能定位是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技能储备基础,因此,课程中所设计的实训项目应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维修服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以往的经验去设计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脱离企业实际的情况。为此,通过到小拇指汽车服务会所、途虎养车、广东中域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维修企业深入调查,理清了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内容,根据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确立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汽车维修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的出现频次,将工作内容划分为高频次工作、常见性工作、一般性工作和偶发性工作四类。其中,高频次工作主要包括车辆的保养、轮胎更换、发动机系统故障检修、空调故障检修、车体钣金与喷漆等内容。常见工作包括四轮定位、底盘异响检修、发电充电故障检修等。一般性工作主要包括发动机大修、空调压缩机故障、转向系统故障等内容。偶发性故障属于不常见、偶尔会遇到的不确定性故障。根据上述调研结果,课程内容设计了汽车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两个大的模块。汽车保养和维护模块包括汽车一、二级保养的操作,这是维修工最主要的日常工作内容。故障诊断模块主要包括发动机启动困难、工作无力、燃油消耗异常以及空调不制冷等高频出现的故障,也包括了底盘异响、充电发电故障检修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内容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应对未来日常岗位工作需求。

查看全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与实施

“学科融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有效方式。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以前瞻的理念指导课程开发实践,努力整合课程资源、搭建课程整体框架、探索课程实施路径,逐渐形成了学科融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样本,切实回应了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诉求。作为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强调“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基于此,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立足自身科技、劳技和环境教育特色,聚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努力尝试在基础教育阶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方式回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诉求。

1上篇:我们的思考,虽稚嫩却执着,前瞻的理念冲破思维的樊笼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强调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以往只具有知识性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也是不能缺少的关键素养。所以,若是依旧采取从前的培养形式,只开展对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现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随之出现,以课程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生活等,在现实生活中了解更多的知识,也获得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课程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质是一门“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学科融合(FOS-Fusionofsubjects)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强调的“学科融合”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背景和平台,对其的理解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以学科主导,在学科体系中发掘、构建主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理念和方法提升学科素养,实现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显性需求与以“核心素养”为主的隐形价值的共赢。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课程内容指向学科学习和综合应用的要求、课程实施围绕核心概念、课程评价统筹课堂内外,要求教师进行规范化的、有明确指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以“绿色教育”理念积淀校园文化,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打造践行着“国际生态学校”的承诺;作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开发过程中有着个性化的经验、资源、平台与环境——这是本研究之“校本”基础。通过研究,我们重在开发一系列“基于学科问题”又“立”于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搭建课程整体框架、探索课程实施路径等逐渐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样本。这一过程,将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型学习转变为经验型学习,从微观课例出发打造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力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式回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诉求。

2中篇:我们的行动,虽蹒跚却稳健,贴地的步伐激活实践的节拍

2.1明晰课程建设愿景

课程专家石鸥教授曾说:“课程改革的一道亮光——综合实践活动,在沉寂的天空闪耀。它的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都被看作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给了我们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的良好平台。在此种课程的开展中,学生不再会认为学习无趣,反而充满兴趣的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并且,也会改变以往学习中仅专注学习的方式,主动的将自己的思考、经验在活动中展现,以良好的探究心理实现全方面突破,进而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本研究所进行的学科融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尝试性样态,其目标是将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性学习与以探究为主轴的问题解决相结合,通过项目化驱动和跨学科融合,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牢固树立创新责任意识;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构建知识与概念,形成探究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为师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全学科”参与的方式提升师生素养,促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与分科课程相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本研究主要以“学科主导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基于STEM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抓手,倾向于把这两类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分科课程之后的后设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这里,分科课程是基础,两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发展。学生对分科知识掌握得越系统,解决实践问题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基于此,我校学科融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兴趣,让学生拥有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践探索的意识,努力成为一名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用有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够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人,让他们有意识地坚持学习,为成为合格公民、做到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研究中,我们将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进行梳理,逐渐形成了学科主导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基于STEM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

查看全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部分,其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研究性作为课程教学的理念。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将学习项目和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培养学生丰富的学习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基于学生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开展与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对知识综合应用,从而体现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项目学习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的学习模式,其要求学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通过劳动、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深刻理解概念,并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或工作技能。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能够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室内学习走向室外学习,并不断进步与成长。

一、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可突出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成果。通过围绕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觉地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配每个组员的具体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活动课程中。例如开展行动计划(数据调查、材料收集)、形成活动结果(以报告、表演等形式呈现)。因作为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被有效调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程度更高,课程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而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高效合作而获得理想的探究成果,进而获得对活动课程相关内容的认识,还能为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旧课本的处理与再用”,在开展该活动课程前教师可引导小组调查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处理旧课本,小组成员可根据年级分配调查任务;其次将处理方式有哪一种、分别有多少学生采用哪种方法等问题制定成调查表格,并计算出每种方法的人数与概率;最后再让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表调查感想或演绎汇报活动收获。

二、确立项目主题

查看全文

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摘要]高校专业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专业课程隐性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有效途径。综合商务英语课为商务英语专业累计学时最长、授课内容最丰富的课程。以该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思政设计,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联动,分析取得的成效,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引言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这说明,高校各学科专业下每一门课程都应发挥思政作用。“综合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长,课时占比多,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作用,服务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使思政融入课程并落地。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研究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和“完善德育评价”。[3]“立德树人”“德育育人”处于突出地位,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精准定位。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4]。具体到应用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层面,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根据授课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一方面传授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增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商务情境下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商务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同时学生应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教学要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及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突破自我、进行探究、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品格,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在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打下基础。在课程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二、“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的问题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现状和问题,介绍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开发思路,阐述了课程内容开发、师资队伍和平台建设情况,建立了课程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成果在学生中实施后效果良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改革

电子信息类专业集数学、物理、电子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理论以及智能科学技术于一体,呈现出软硬兼顾、跨学科、复合性强、发展速度快、企业对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要求高等特点。针对国家发展战略、专业特点和工程教育的需求,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系列改革与研究,在原有2012版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实验及课外8学分的基础上,在2016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3学分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共48学时,在第七学期开设。

1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定位于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依托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核心课程内容,发挥顶石课程(CapstoneCourse)的融会贯通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强调学生能将学过的理论与实验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因为要求高及开设时间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1.1课程内容认定标准待确定

查看全文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及应运综述

摘要: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及发展普及。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呢,本文将试做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查看全文

中职服装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

服装专业是中职学校设置的一个重要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等技术,并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中。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不仅符合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管理,开展校企合作,优化考核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对中职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针对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动手探究、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服装款式、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要求都随之提高。因此,服装专业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将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就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但面对社会、市场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不重视实践教学部分学校和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服装专业的教学范围狭窄,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部分中职学校拘泥于概念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局限在校园内,不能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提高。2.实践教学教材落后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材过于陈旧,跟不上行业的更新和进步,使学生不能掌握服装行业的最新知识,这对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有不利影响。另外,不同中职学校的教材不同,部分学校师资力量强大,可以自己编写教材,而一些学校只能购买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与新动态的学习需求。3.缺乏实践教师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只有了解行业的市场变化,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才能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在放码等技术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更不了解市场变化和新技术,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稳定联系是中职教育的关键,而目前却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问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没有掌握企业需要的关键技术,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三、中职服装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