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12:13: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主创新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自主创新论文

公共财政与企业自主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创新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综观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和最具效率的部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平均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未来的可持续成长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产品,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可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如何认识和解释政府及其财政对自主创新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如何正确界定政府及其财政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范围,如何提高自主创新中公共财政政策效力等问题入手,继而提出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失效阻碍自主创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具有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最佳配置社会资源的根本条件。然而,在充分发挥和尊重市场机制这一作用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必然形成和存在着若干市场的失效状态。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的宏观背景下,市场失效问题便困扰和阻碍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营活动具有外溢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的技术创新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但它们的研发投入通常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补偿。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具有正外溢性的产品和服务,其所有者所能获得的个人效用,将由于利益外溢而小于他所产生的利益总量。成本利益对称是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具体表现,是人们从事市场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在个人利益小于成本的情况下,正外溢性的提供者将缩小其正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规模,使得具有正外溢性的活动规模小于社会最佳规模(张馨,1999)。因此,中小企业研发行为的“市场外溢性失灵”,将导致企业受利益驱动将有限的企业资金投资于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从而减少具有正外溢性项目的科研经费投入,致使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投入偏低。以2001年为例,国内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仅相当于引进经费的6.87%.这种自主创新的集体不作为,使国内企业陷入了丢掉市场,却换不回技术的窘境。

2.获取创新资源和能力的机会不均等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失效”。据2002年统计数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约有60%收入在100万元以下,实力弱和资金不足是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尽管国家出台了多种金融政策措施,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抵押品、信用记录和担保者,事实上难以从这些政策中获益。此外,当前金融机构都处于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金融风险、增加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改革调整时期,其服务重点短期内仍然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机构,中小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机会的不均等和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企业以完全市场竞争方式获得资源的公平程度降低。

查看全文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论文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是各类制造业产品的“工作母机”,是发展制造业的关键。装备制造业具有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一个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民族长远利益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乃至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体现。明未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了装备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装备制造业肩负着强国之梦。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在其《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及对策夺回生产优势》报告中的精辟概括:“一个国家要想生活好,必须生产好”、“失去制造就失去未来”。无独有偶。日本著名学者唐津一写了一本《忘记了“制造”的国家将会灭亡》,提出了加强制造业、振兴制造基础技术以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的观点。没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国家就无法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第三产业也缺乏后劲。强国和大国的根本区别在于综合国力的不同,而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就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小国。没有自己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难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需要。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送机”,也有人说“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实,装备制造业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中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批重要装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但是,相对于国际发展新格局,相对于世界技术进步的大潮流,自主创新能力弱正在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软肋。有人曾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而不强,形象地比喻为“虚胖子”;有人透露,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新产品贡献率仅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10%;有人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刀枪不入,而脚后跟却是致命的弱点。当箭射中他的脚踵时,英雄的生命就此结束。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喻为阿喀琉斯之踵,无疑是在揭示业内一个基本的共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目前,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完成承担起“装备中国”的重任。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非自主创新不可的时候了,如果不自主创新,我们就会被西方国家压制在产品的低端水平。

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发展到了价值竞争、品牌竞争,要有品牌、要有价值,就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要有自主创新。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只有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上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始终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关键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可以说,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生命。

“十一五”注定是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机遇期,是制造业升级、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十一五”规划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植力度一环紧似一环,并且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了国家与民族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一五”规划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总体目标: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技术目标: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020年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其点睛之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十七大报告对自主创新也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在报告中出现了十次,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我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经济和科技水平,装备制造业也必然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与继承,自主创新也不是鼓励一切从头做起,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集成技术是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进而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同时,我们还必须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目前,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本态势可以归结为四类:一是能够进行部分原始创新的航天技术、轨道交通等行业。二是能够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通信设备、发电设备、军用飞机、载重汽车等行业。三是处于引进--消化--吸收过程而没有系统掌握核心技术的轿车、大型乙烯成套设备等行业。四是依赖于国外产品,国内基本没有开发的行业,如大型飞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备、光纤制造设备、大型科学仪器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等(区贤明,2006)。从整体上来说,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处于技术引进的阶段,不但大量自主创新的阶段还没有到来,而且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重复引进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态势中,集成创新也是装备制造业所欠缺的。我们认为,解决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关键在于根据其产业特征(产权、技术等)和外部环境(政策),给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引进吸收的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组织政策,构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平台,然后向“自主创新”进行渐进的转变,最终达到独立创新的阶段。

我们的装备制造业,不能始终落在别人后边,吃别人的剩饭,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首先,要树立勇于自主创新的信心,以最大的决心培育创新能力。金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实现不了现代化。自主创新不光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会有效果。中国装备制造业不能依赖国外、不能人云亦云,而应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过去有人以为什么都可以从国外买,这个观念很错误。即便是与国外的合作,也应该坚持“以己为主”,不要受制于人。产品可以模仿,技术也可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是无法引进的,要靠企业自身的积聚。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来。

查看全文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论文

1住宅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当前,房地产业正日益成熟,行业竞争正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惟一可能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经济效益。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2)景观环境效益。由于地处住宅区内,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生态效益。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对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4)社会效益。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既可以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以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住宅区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通过美好的环境吸引住户走出家门,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环境。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在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住宅区特色景观环境的营建,可以克服千篇一律的住区面貌所带来的场所感觉与文化多样性的消失,对“城市特色危机”的解决也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寿险公司自主创新论文

[摘要]大型寿险公司在实现境外上市和回归A股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顺应外部环境的要求,积极担负起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角色,是大型寿险公司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型寿险公司应把提高创新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精力在产品、服务、渠道、管理、技术和机制等六大领域有所作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公司各项发展的新跨越。

[关键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险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大的创新,都会带来发展的一次飞跃。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拓展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按照监管机构建设创新型行业的精神要求,担负起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角色,是大型寿险公司在“十一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也是公司在新的发展时期的战略机遇。随着大型寿险公司进入整合转型的发展时期,公司整个运作效能和运行状态都要发生质的变化,先发优势要得到进一步巩固,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型寿险公司需集中精力在多个领域有所作为。

一、以产品创新体现差异化策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一)产品创新为养老、医疗和教育等保险需求服务

我国潜在的保险市场需求量巨大,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展望。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居民在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保险需求,其转化通道并不十分顺畅。大型寿险公司解决保险供需矛盾的关键,是真正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产品创新进行全局安排,赋予具备条件和有明确需求的省市分公司以市场研发和产品前端与基础性开发的职责。基于监管机构新颁布的寿险生命表,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目标群体,开发各具特色的与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需求直接相关的保险产品,尽快扭转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产品同质化局面,以产品差异化策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保险需求。

查看全文

减少税收负担增强自主创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自主创新的内涵;加强对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的必要性;我国运用税收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自主创新是指通过研究与开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合理选择技术创新策略、世界呈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方式欠科学、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单一、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偏小,且有失公平、现行增值税制中的税额抵扣不彻底、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功能缺陷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激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立法层次不高、优惠方式欠科学、优惠力度偏小、功能缺陷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从税收政策体系着手,规范自主创新税收立法,完善所得税制,建立鼓励风险投资、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1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研究与开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原始创新是指通过完全自主的研究与开发,创造出从未有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已有的技术的集成(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模仿创新是指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出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成功的标志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实现。

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形式,适宜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创新主体。一般地说,与技术基础与目标技术的差距愈大,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愈大,所需要投入资金愈大,而获得引进技术相对容易(因技术输出阻力小),进而实现模仿创新的可能性愈大,资金投入量也较小。因此,对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必须对其所辖地区总体技术水平有一个准确把握,明确创新激励导向,以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深化财政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山东省财政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政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财政部门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财政对支持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基础研究经费占财政科技投入比重偏低、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体制不完善、税收政策存在缺陷、增加财政直接投资与补贴额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与引进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队伍建设和企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明确财政直接资助自主创新的主体与重点领域,正确把握税收激励自主创新的方向和方式,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财政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研究

财政部门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随着财政部门的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明显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本文主要以山东省为例,从深化财政政策改革等方面探讨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山东省财政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对支持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

查看全文

保险业自主创新论文

摘要:自主创新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保证,但保险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应从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保险税收制度、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来加强对保险业自主创新的激励。

关键词:自主创新;产业政策;税收制度;公共产品

1政府政策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政策激励保险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存在溢出效应和规模报酬效应,会伤害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的投入不应该完全由企业承担,需要社会和政府分担创新的某些环节。这两个问题都无法依靠市场自身来解决。

由于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局限性,因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市场对创新的激励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风险问题。保险创新本身存在高成本、高风险,如保险产品定价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等,将会造成保险企业在具体项目上怕担风险,从而缺少创新的主动性。第二,由于保险市场上信息的不完全,将会造成市场需求的诱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能完全保证保险企业创新成果的供求一致,从而有可能导致创新的市场需求-价格激励机制难以实现。第三,市场的外部性,不能为保险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如一些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等并不是市场本身能解决的。第四,市场激励机制将会使保险企业更多地顾虑自身利益,而很少考虑社会利益,从而容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政府政策激励的作用

查看全文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论文

一、创新动力不足

据统计,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78%,而国外企业一般都在4%左右甚至更高。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4.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

查看全文

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论文

中小企业创新对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综观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和最具效率的部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和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平均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未来的可持续成长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产品,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可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如何认识和解释政府及其财政对自主创新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如何正确界定政府及其财政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范围,如何提高自主创新中公共财政政策效力等问题入手,继而提出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失效阻碍自主创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机制具有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最佳配置社会资源的根本条件。然而,在充分发挥和尊重市场机制这一作用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必然形成和存在着若干市场的失效状态。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的宏观背景下,市场失效问题便困扰和阻碍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营活动具有外溢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的技术创新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但它们的研发投入通常难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补偿。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具有正外溢性的产品和服务,其所有者所能获得的个人效用,将由于利益外溢而小于他所产生的利益总量。成本利益对称是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具体表现,是人们从事市场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在个人利益小于成本的情况下,正外溢性的提供者将缩小其正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规模,使得具有正外溢性的活动规模小于社会最佳规模(张馨,1999)。因此,中小企业研发行为的“市场外溢性失灵”,将导致企业受利益驱动将有限的企业资金投资于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从而减少具有正外溢性项目的科研经费投入,致使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创新的资金投入偏低。以2001年为例,国内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仅相当于引进经费的6.87%.这种自主创新的集体不作为,使国内企业陷入了丢掉市场,却换不回技术的窘境。

2.获取创新资源和能力的机会不均等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失效”。据2002年统计数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约有60%收入在100万元以下,实力弱和资金不足是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尽管国家出台了多种金融政策措施,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抵押品、信用记录和担保者,事实上难以从这些政策中获益。此外,当前金融机构都处于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金融风险、增加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改革调整时期,其服务重点短期内仍然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机构,中小企业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机会的不均等和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企业以完全市场竞争方式获得资源的公平程度降低。

查看全文

完善税收金融体制推进自主创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税收激励政策现状、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政策优惠的力度、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根据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税收优惠形式的特点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制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的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现状、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强、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的投资工具形式单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等。具体请详见。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深入实施,是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重要成果涌现出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政策、资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也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以及科技创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很难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融资。因此,从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一、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税收激励政策现状

近些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这些税收扶持政策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税收政策对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足够能量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

1.对研发环节给与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税收激励只是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经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而对技术落后继续进行技术更新的企业以及正在进行科技开发的活动缺少鼓励措施,使企业只关心科技成果的应用而不注重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