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7:41: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源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探求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如何为新办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等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新办专业;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对培养国家急需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在院系整合的基础上,对现有专业进行重组与整改,诞生了许多新办专业。新办专业扩展了办学思路,优化了专业结构。新兴学科专业的繁荣发展,是高校增强办学活力,满足经济社会及个人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学科专业是建立在占有一定数量的学科文献基础之上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科知识深厚累积的丰富文献。我们认为要满足新专业的文献需求,就要在策略上重视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方式方法上引起三个注意,采取三个措施,三个相关的操作对策,从而确保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1重视开展学科建设与支献需求调研。是面向本科教学落实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
学科专业的设立与发展,是以实施国家学科重点发展战略为目标的。而大多数新办专业是在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引入创新机制为灵魂和核心的前提下诞生的。因此,一些新专业一经建立就很快成为重点学科。我们必须认真着手总结、研究和规划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激励创新和具有活力的培养机制,逐步完善以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需求为目标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深化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文献资源建设改革。尤其对已成为重点学科的新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拥有高水平研究课题的导师,必须定期实施跟踪服务,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新专业文献资源需求的有关问题。
1.1注意新办专业学科发展动向
特色库建设资源共享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深层次加工原始文献、完善的检索工具、数据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方法,以详实的数据阐明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特色库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检索技术、扫描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所建特色库如果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为更多的用户会快捷方便获取系统资源,这对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体化无疑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就笔者对黑龙江省所属11个高校所建特色库的网上调查得知,实际的状况不是十分乐观,问题很多,感觉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库反而不“特”。本文以网络调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问题、叙述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1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据表一和表二统计数据看出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网络环境医学信息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作为医院医护人员信息服务机构的医院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并发挥好医学知识导航和医学信息服务的功能,就必须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从传统环境到网络环境的转变,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信息环境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作为医院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医院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必须实现从传统环境到网络环境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变,并在网络化浪潮下求得发展和进步。
1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卫星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网络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需求的产物和医院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履行其服务医护人员的天职。故要实现对医护人员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社会化,有必要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1.1传统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弊端
科技资源论文:科技资源的建设机构诌议
本文作者:赵辉彭洁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资源基础理论综述
1.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原理资源基础理论是研究组织内生成长因素的重要理论之一。1959年,英国人彭罗斯(Edith.T.Pen-rose)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是建立在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的概念,认为“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11]。1984年Wernerfelt提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特殊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方式上,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需要打破利用现有资源与开发新资源之间的平衡[12]。企业可用的资源包括品牌、可用的技术知识、高级的雇员、贸易联系、机器、资本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指出,企业应被看作是能力的集合体而非资源的集合体[13]。1995年,Barney融合了资源和能力的概念,指出企业要拥有有价值、稀少的、不可模仿的资源才能形成该企业的核心能力[14]。1997年,Olive将企业资源的范围扩展到生产流程、专利、专有技术、客户,甚至政府关系[15]。2000年,Helfat将知识管理能力纳入到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中[16]。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从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特殊的异质资源,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从有形的物理性资源范筹,向无形的知识资源不断扩充。企业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内在原因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资源与能力;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利用异质资源和能力获取超额的利润,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建立外部网络等方式获得这些特殊资源。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要突出重点,发展有竞争力的部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导致企业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外部获取新的异质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资源流动方式[6]。
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成长的内生因素分析
1.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产生在科技资源管理的初期,科技资源管理职责往往由单个人承担,而且是兼职从事资源管理工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太大差别,多从保护、保值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怎么提高利用率。对于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基本上零散地保存在研究人员个人手里,由课题组统一管理的情况都比较少见。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以及资源获取技术、手段、方法的增多,我国的科技资源总量大幅提升[17],由单人兼职负责科技资源的管理已经不能胜任科技资源发展的需求,而科研机构的管理者也对科技资源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加强科技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一大批科技资源专职管理和服务机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组建了一批国家分析测试中心;90年代开始组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协作共用网和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等;2000年,由7家科技信息和情报机构参加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更有一批隶属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资料室、情报室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转变为信息中心,开始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这些专业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科技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化。2.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在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资源,一类是可供共享的物理资源或信息资源,另一类是资源管理技术、资源服务技术、品牌、高技能的资源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等能力资源[18]。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扩充需求呈现不同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分为资源/能力积累、资源/能力充分利用和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3个阶段。(1)资源/能力积累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共享机构成立初期,其关注点在于保持自然状态、持续运行,反映了对物理或信息资源占有的初始需求。(2)资源/能力充分利用阶段。该阶段表现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利用,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其关注点在于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对于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品牌经营等更加重视,在资源层面开始注意资源的筛选和评价。(3)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资源的管理能力很强,人员素质和水平也相当高。共享机构此时的管理重点已经不再仅仅关注资源和相应的管理技术,而更加注重对人员智力、能力和经验的开发利用,以期通过具有创新技能的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者引入新的资源,开拓新的业务。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资源单位。例如,仪器中心、数据中心、文献中心、种质所等。这类单位普遍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积累,因此都拥有一定的资源管理能力,也拥有若干资源管理人员。资源单位的资源和能力状况呈现两级分化。对于国家气象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这样的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机构来说,国家每年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资源持续更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人员配置较为充足,人员素质也较高。但是对大多数仪器中心,以及没有行政职能的数据和信息中心来说,普遍存在资源总量小、质量低、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19]。资源单位的发展会体现在上述三个阶段。随着科技资源建设投入经费的增加,资源积累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对资源管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资源单位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则需要在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上进行重点投入和培养,此阶段对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第二种是资源服务单位。例如,生产力促进中心、仪器协作服务网、数据共享网等,这些机构的特点是本身几乎没有资源积累,以为资源拥有机构和资源需求用户提供中介性服务为目标,具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和人员队伍。但是这类机构与资源拥有机构相比,在科技资源共享价值链上处于弱势,难以吸引优质资源加入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而影响服务质量,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一家名为“数据堂”的公司,利用免费的数据集存储空间和共享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计算机领域的机构用户在平台上共享高质量的数据集,也吸引了很多个人研究者在平台上索取数据集,数据共享中介服务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利用这样的免费服务平台,加上自身在计算机领域深厚的专业背景,也为自己吸引了专业的计算机领域数据生产和加工订单,实现了自我发展的服务模式探索。这种现象也说明,资源服务单位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就无法有效吸引资源拥有单位与自己合作,共同开展资源服务。所谓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以及领域知识的专业化。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机构成长的对策建议
水资源核算体系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水资源核算体系
论文摘要:基于建立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完善现代水利统计体系和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我国应创建水资源核算体系。对环境卫星帐户的子系统水资源核算帐户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水资源核算体系的由来、基本构成和特点,并结合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水资源核算面临的问题。
近30年来,世界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使人们开始全面而深刻地反省自身的发展方式。在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就明确提出进行资源与环境核算是世界各国的迫切任务,并作为重大战略行动来实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也明确提出:“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
资源环境核算(亦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日益关注和急需建立的统计领域。水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抓紧研究和建立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以下简称“水资源核算”)制度及体系框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水资源核算体系的由来
1.1国民核算中心框架及其局限性
地方资源建设综合管理论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些也为我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确立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3、我校地处苏南太湖之滨的“华夏第一镇”——盛泽,它被”誉为“东方的丝绸明珠”,笼罩着浓郁的丝绸文化氛围中。从1990年起,我校开展了“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的研究。该课题被江苏省教科所列为省“八五”、“九五”规划课题。经过三年一轮,共九年的探索,形成了在丝绸文化背景下,苏南小城镇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思路、原则和操作方法,初步摸清了地方经济、区域文化和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小学素质教育的模式,闯出了小城镇小学“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教育现代化办学道路。课题成果获得了省科研成果一等奖,使我校从一所小城镇弄堂小学一越成为苏南地区乃至全国科研名校。2001年起,我校又进一步深化丝绸文化课题的研究,把研究重心指向学科教学,开展了《丝绸文化背景下的学科特色教学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被列为省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立项课题。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该课题研究获得了重大成果,现正准备在四月中旬进行结题工作。“十一五”期间,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研究的重心将指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的研究上来。
近三年,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自觉地尝试与丝绸文化地方资源相融合,对丝绸文化进行了初步的开发,精心规划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设了“普及篇”、“研究篇”和“精华篇”三个板块8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因此,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课程逐渐走向开放,教师逐渐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逐渐主动起来。这些都为我们深入探索丝绸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奠定了实践基础,也促成教师们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我们觉得前期对资源开发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理念支持;活动内容缺乏科学归类,不能形成合理体系;开发目标不明确,缺乏对价值的评价判断,因此还很难上升为系统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开发模式。为此,我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开发丝绸文化地方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特色课程》的实验研究,它是我校利用丝绸文化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延续和深入。本课题试图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为依据,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如何发挥自己的区域优势,开发和利用本地独特的环境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开展“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实践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论文
1概述
伴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逐渐的加快,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很熟悉的一种教育途径。在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资源直接的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质量。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再不断的探索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上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就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来讲,还有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还需要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增强资源的规范性,提高网络教学资源质量,进而达到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目的。根据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应当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开发更加高效、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具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给予远程教育准确的定位,积极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网络教学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近些年以来,我国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开发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精品课程的评估方面。但是,就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不管是在资源的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同网络学习着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整体来看,我国目前的网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还存在实用型及共享性差、教学设计粗陋的问题。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还受到观念以及资金方面的限制。网络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的借助网络的优势,为广大学习着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学习的平台和环境。而在网络教育中,教育的核心就是网络教学资源。因此,网络远程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结合远程网络教育的自身特点及规律,积极的建设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在建设和开发网络额资源的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网络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准确的定位远程教育,规范网络上繁多的教学资源,加强其规范性及共享性。要充分的了解到网络教学同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网络教学并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将书本的图文信息转变为数字化的音像信息,在教学内容方面及教学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具有着网络所特有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重复性比较严重的问题,在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应严格的遵循现行的行业规范来进行开发和设计,为了方便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国家及地区应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库,在此过程中减少重复性资源的建设。同时,为了确保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符合远程教育特点及发展规律的资源共享机制。
3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网络教育能够得以实施的核心资源。网络课程不仅能够体现出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体现出了网络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等内容。就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来看,很大一部分的网络教学资源都是教材的电子版或者网络版,复制传统课程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课程教学的设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并加强对开发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建设过程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划、设计、开发、集成、测试,这五个步骤来执行,在开发及建设过程中结合网络教育中师生时空分离的特点,围绕“以学习活动”这一中心来建设课程资源,并且严格遵循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关建设标准,确保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在建设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式,重视资源信息的交互性,通过网络教育技术的运用,围绕学习者,为其开发和设计更加合理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在选取媒体的形式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科的内容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学习条件上的差异性,为学习者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及传播途径。同时远程网络教育应当借助网络的优势达到指导学习者们学习活动的作用,同时给学习者们创造一个网上自主学习以及彼此间协同学习的条件,因此,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必须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及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就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在高校的远程教育中,教师普遍是有其他教师兼职,很少存在有着很多远程教育经验的专门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师。为了让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更加的合理和完善,高校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该对主讲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网络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对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他们网络教育理念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他们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计方法方面的培训,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并进行设计实现,使其更加符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更好地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论文
1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全球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美国政府在2001年7月成立了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联邦机构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在美国,电子服务领域被分为四类:政府与公民(G2C)、政府与商务(G2B)、政府与政府(G2G)、政府的内部(IEE,内部效率和效能),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特点有如下三点———网站多:联邦级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州及地方政府都拥有规模不小的网站;分类细:凡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政府点关系的事情,总是有相关网站提供信息或服务;网连网:联邦部门的网站不只介绍本部门的情况,提供相关服务,而且将下属机构的网站相连起来。德国总理施罗德2000年9月18日发起了“联邦在线2005”电子政府倡议,德国政府口号:让数据而不是公民跑路,要求联邦政府到2005年将所有可在网上提供的服务在线提供。联邦在线2005项目行动内容: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规划,376个基础服务项目(容易占49%,中级占38%,复杂占13%),用户分四个层次:8200万公民、16个联邦州数千个地方政府以及欧盟、1万户大型企业及1200万职工,330万户中小企业及1800万职工。该系统2001年开始实施,2005年完成,总投资16.5亿欧元。我国信息化正式起步于1993年,到2000年,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信息化是国家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由此,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发展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以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基础,大致经历了办公自动化阶段、“金字工程”实施阶段、政府上网阶段以及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四个阶段,电子政务已经被列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中,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①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办公业务“政务内网”的连接,面向公众的“政务外网”与互联网连接;②建设信息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社会提供服务,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2贵州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贵州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土地、矿产、测绘、地灾的综合管理职能,是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也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成分。2000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以应用为目标,以“窗口办文”为主要形式,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为基本要求的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贵州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贵州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贵州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2.1“一个主干网”建设
网络建设是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目前贵州省国土资源“一个主干网”四级联网覆盖全省并运行良好,9个市(州)国土资源局、88个县(区)国土资源局、12个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和15个厅直属事业单位实现了与省厅的远程专线联接,省、市(州)、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构架初步形成,并通过互联网连接全省国土资源乡镇所。
PDF文档网络资源建设论文
【摘要】目前最流行的电子文档格式--PDF文档,集多媒体信息于一身,交互方式丰富,并且可在Web上和传递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在分析PDF文档和Web数据库进行双向数据传递机理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PDF文档结合ASP技术开发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DF文档;ASP;网络资源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了新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每个角落、每个部门、每个领域都渗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大撞击,网络学习资源使教育也在发生质的飞跃,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众多纷繁的网络学习资源,也存在一个物竞天择的问题。PDF文档作为一种跨平台的通用电子格式,对文档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有独特的优势。
一、PDF文档在Web上的技术优势
1.PDF文档集多媒体信息于一身
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携文档格式)为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子文档格式,它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图形图象、超文本链接、声音、动态图象等信息封装在一个文件当中的一种通用电子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和普通的Web不同,PDF文档能将多媒体信息捆绑在一起,文件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本不用担心其他信息的丢失。利用PDF文档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资源建设开放管理论文
本文作者多年从事教育资源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曾对要地区的中小学使用资源库的情况作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购买软件公司的成品,有的甚至还安装了若干套,这些教育资源库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表现在:内容陈旧,抄袭严重,内容重复,兼容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现有资源库在体系结构、功能设计和资源内容本身的设计和制作上跟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资源需要建设一种具有开放式、功能强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统,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分布建设和分布管理,实现对不同资源站点间资源的共享和互操作,解决资源建设实际共享需求问题,这样第三代开放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目的就是要营造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它的建设应遵循标准规范、共建共享和保证质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互联优势,打造新一代资源开放共享应用的资源管理平台新体系。
开放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的站点都是网内的一个节点,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和共享,是实现网内资源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管理和提供共享资源信息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基于元数据标准规范,充分开放,充分共享,形成能上连省、国家信息资源中心,下连县市区、学校资源管理平台,横向连通史弟地市信息资源中心的一个资源服务网络体系。
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数据的存储与分布问题,存储与分布数据的方式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应用体系结构。新型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应用体系,可以将资源的核心元数据集中存储到一个中心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资源本身的物理存储则可以采取集中和分布两种方式,既可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也可以保留在分布的节点或者原来的系统中,形成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整个平台系统的核心是中心节点,它的作用主要有:
资源注册所谓资源注册,就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编码,将一系列最基本的元数据描述信息(注册信息)添加到注册库中,注册信息包括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和资源的地址等元数据规范标准描述的所有信息,对资源进行元数据编码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存储的基础。资源网内的各节点可以利用中心节点的资源注册服务进行注册,将节点资源纳入统一的教育资源库中,而资源本身可以保留在原来的系统中,不会受到任何干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资源本身直接存储到公共资源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