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审计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17:08: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产审计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注册会计师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过后,注册会计师在金融机构审计中的“沉默行为”使其角色倍受质疑,质疑的持续发酵一度引发全行业的价值危机。为提升沟通价值、重拾公众信任,各准则制定机构相继推行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核心的审计报告改革。基于此,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以2018年23家A+H股金融公司为基础,对其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分析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反映金融机构当前的重大风险。研究表明,金融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估值等高度依赖管理层估计和判断、错报风险高、影响重大的项目普遍被注册会计师列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客观上发挥了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在会计准则日趋弹性化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职业判断的加强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防范金融风险;注册会计师价值
一、引言
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高质量的会计和审计信息,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相关性与核心价值所在[1]。但是,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发现,对于那些出现财务困境随后倒闭的企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并未“拉响任何警报”;对于注册会计师在幕后工作究竟发现了哪些问题,审计报告没有提供更详细的内容。人们开始质疑,金融危机中注册会计师去哪里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什么?2010年10月,欧盟在《审计政策:从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报告中指出:许多金融机构在2007—2009年因持有的表内外头寸而发生巨额损失,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怎么对这些机构、这期间的财务报表发表了干净的审计意见?金融危机使监管层与投资者意识到,仅以披露“通过/不通过”的符号标志并不能引导资本有效配置,反而可能误导投资者造成资本错配,种种质疑的持续发酵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危机。为回应监管机构与投资者的关注,让社会重拾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2013年6月,FRC率先进行审计报告改革;随后,欧盟委员会、IAASB、PCAOB、中国财政部相继完成审计报告准则修订,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eyAuditMatter,KAM)为核心的改革标志着审计报告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外溢,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和传染性使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2]。在新审计报告模式下,注册会计师能否避免出现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沉默行为”[3],提升注册会计师在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的价值,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拟通过防范金融风险的视角,分析2018年23家A+H股金融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研究关键审计事项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信息,探讨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注册会计师价值提升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一般认为,两权分离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需求的产生。为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需要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人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及其背后隐含的经济行为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委托人传递决策有用信息。但毕马威在2011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大部分投资者和分析师声称他们很少阅读自己所研究公司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往往只浏览一下审计意见类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标准审计报告模式会导致注册会计师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信息差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及出具财务报告的过程,因此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但是,标准审计报告因其固有的信息披露限制,无法展示审计工作过程,难以评判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工作对使用者的价值[4]。金融危机过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成为新审计报告区别标准审计报告的核心变化,也是国内外学者持续探讨的话题。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二是对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已有文献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与自然实验法展开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提供增量信息。一种观点认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沟通价值[5-6],原因在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可以使投资者感知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增强[7],改变投资者的决策[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并无增量价值[9],原因在于非职业投资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解读存在困难[10],在投资决策时对审计报告的关注有限;另外则可能是因为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已有披露,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无法引起增量市场反应[9]。对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执行情况的评价,已有文献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和实证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其披露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对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报告内容具有一定作用[11];但从目前来看,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仍存在数量偏少[12]、披露内容过度标准化[13]、披露质量参差不齐[14]、部分表达过于专业化[12]等问题。从实证结果来看,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15];而事务所行业专长、注册会计师性别与执业经验、公司本身等因素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显著相关[16];与此同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增加审计成本[17],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8-19];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0]。综上,学术界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提供增量信息以及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尚存争议,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问题仍然存在,有待改进。但是,随着实务工作的持续推进,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落地的催化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对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审计事项披露与注册会计师价值提升
【摘要】金融危机过后,注册会计师在金融机构审计中的“沉默行为”使其角色倍受质疑,质疑的持续发酵一度引发全行业的价值危机。为提升沟通价值、重拾公众信任,各准则制定机构相继推行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核心的审计报告改革。基于此,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以2018年23家A+H股金融公司为基础,对其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布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分析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反映金融机构当前的重大风险。研究表明,金融资产减值、金融工具估值等高度依赖管理层估计和判断、错报风险高、影响重大的项目普遍被注册会计师列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客观上发挥了风险预警的作用;同时,在会计准则日趋弹性化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职业判断的加强将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进一步凸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防范金融风险;注册会计师价值
一、引言
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高质量的会计和审计信息,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相关性与核心价值所在[1]。但是,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发现,对于那些出现财务困境随后倒闭的企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并未“拉响任何警报”;对于注册会计师在幕后工作究竟发现了哪些问题,审计报告没有提供更详细的内容。人们开始质疑,金融危机中注册会计师去哪里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什么?2010年10月,欧盟在《审计政策:从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报告中指出:许多金融机构在2007—2009年因持有的表内外头寸而发生巨额损失,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怎么对这些机构、这期间的财务报表发表了干净的审计意见?金融危机使监管层与投资者意识到,仅以披露“通过/不通过”的符号标志并不能引导资本有效配置,反而可能误导投资者造成资本错配,种种质疑的持续发酵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价值危机。为回应监管机构与投资者的关注,让社会重拾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2013年6月,FRC率先进行审计报告改革;随后,欧盟委员会、IAASB、PCAOB、中国财政部相继完成审计报告准则修订,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eyAuditMatter,KAM)为核心的改革标志着审计报告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外溢,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和传染性使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2]。在新审计报告模式下,注册会计师能否避免出现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沉默行为”[3],提升注册会计师在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的价值,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拟通过防范金融风险的视角,分析2018年23家A+H股金融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研究关键审计事项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信息,探讨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注册会计师价值提升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一般认为,两权分离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需求的产生。为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需要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人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及其背后隐含的经济行为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委托人传递决策有用信息。但毕马威在2011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大部分投资者和分析师声称他们很少阅读自己所研究公司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往往只浏览一下审计意见类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标准审计报告模式会导致注册会计师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信息差距。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及出具财务报告的过程,因此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但是,标准审计报告因其固有的信息披露限制,无法展示审计工作过程,难以评判审计质量以及审计工作对使用者的价值[4]。金融危机过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成为新审计报告区别标准审计报告的核心变化,也是国内外学者持续探讨的话题。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二是对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已有文献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与自然实验法展开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提供增量信息。一种观点认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沟通价值[5-6],原因在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可以使投资者感知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增强[7],改变投资者的决策[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并无增量价值[9],原因在于非职业投资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解读存在困难[10],在投资决策时对审计报告的关注有限;另外则可能是因为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已有披露,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无法引起增量市场反应[9]。对关键审计事项相关准则执行情况的评价,已有文献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情况和实证分析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其披露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对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报告内容具有一定作用[11];但从目前来看,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仍存在数量偏少[12]、披露内容过度标准化[13]、披露质量参差不齐[14]、部分表达过于专业化[12]等问题。从实证结果来看,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15];而事务所行业专长、注册会计师性别与执业经验、公司本身等因素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显著相关[16];与此同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增加审计成本[17],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18-19];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从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0]。综上,学术界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提供增量信息以及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尚存争议,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问题仍然存在,有待改进。但是,随着实务工作的持续推进,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政策落地的催化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对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
[提要]我们在研究2001年上市公司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对2001年之前的审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持续经营能力、对重大事项的强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其他主体工作、对前期会计报表发表的意见不同于原来的意见等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并从理论上就如何出具审计报告谈一些意见。
2001年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共有159家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些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涉及的事项主要包括:(1)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难以估计;(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4)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5)强调某一重大事项。从审计报告的质量看,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定性准确,用词规范,便于理解和使用。但也有一些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定性不准,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用词晦涩,难以理解和使用。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在独立性方面存在问题,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拒绝表示意见或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以保留意见代替拒绝表示意见,以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代替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从我们的分析看,由于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底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对于上市公司拒绝就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的事项做出调整,或者调整后注册会计师认为其仍然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进而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后,立即对其股票实行停牌处理,并要求上市公司限期纠正。在这种压力下,上市公司规避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动机明显增强,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在能够确定被审计单位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不再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出具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样一来,就回避了对上市公司是否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表意见。当然,根据有关部门的核查,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样存在着一定问题,这种报告的隐蔽性更大,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的危害也更大。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2001年上市公司的159份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对2001年之前的审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现对其中的几个共性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大家讨论,并就如何出具审计报告谈一些意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问题并不针对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是希望通过讨论,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注意,使审计报告质量在以后年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关于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1997年到2001年约有150份审计报告明确提及了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其中55份为拒绝表示意见,4份为否定意见,61份为保留意见,30份为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或在保留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提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拒绝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极少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社会审计核查工作经验交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负有核查职责。《审计法》第三十条规定: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按照上述规定,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
2007年以来,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及省厅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规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结合审计工作,对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业务质量进行了核查。核查报告内容涉及财务收支、工程决算、资产评估、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核查出社会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薄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资产管理不规范、违规采购工程项目、漏缴国家税金等未按规定披露等诸多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核查社会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路和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前全市社会审计报告质量核查工作开展情况
2007年4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了市审计局社会审计核查科。这也是省厅核查机构设立后市州审计机关成立的第一家核查机构。规定核查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监督检查全市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量。之后,配备了专司此项工作的审计核查人员,确保核查工作依法有效运行。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社会审计组织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库,掌握开展审计的相关情况,对其执业行为实行动态监管。
市目前共有在市县区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经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7家,执业人员五十人左右,主要承担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等业务,并出具相关报告。通过掌握这些社会审计组织的执业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跟踪他们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在必要时对其业务进行核查。
编制审计报告的技巧分析
区分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
当注册会计师认定整个会计报表是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由于某种事项的存在,使无保留意见的条件不完全具备,影响了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表达,注册会计师会对影响事项提出保留意见。而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确信整个会计报表存在严重错报,以致根本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时,注册会计师才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在审计实务中,由于两者的界限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曾出现许多用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和对相似情况发表不同审计意见的事项,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使用效能。
[事项]华兴公司年度净利润为万元,注册会计师对其年会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段表述如下:“贵公司账面反映的在建工程为号流水线工程,该项目年度处于停建状态,贵公司年度对上述项目利息资本化金额为万元。”
[分析]在建工程处于停建状态,仍然把项目利息资本化,这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错误处理,影响了会计报表的公允反映。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但究竟是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要性水平是影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主要因素。在具体运用重要性水平时,不仅要分析其数量,也要分析其性质。由于华兴公司年净利润仅为万元,但年度对处于停建状态的项目利息资本化金额为万元,如果把停止资本化的利息计入当期损益中,华兴公司年度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这种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无论金额大小,从性质上考虑都足以影响会计报表总体的公允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而不是保留意见。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水平时,下列错报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性质上考虑其重要性:()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
[事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华兴公司年会计报表时,确定其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为万元,主要是关注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华兴公司年停止使用且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年没有计提折旧万元;二是华兴公司对合同约定采用到岸价格的一笔年月日发出的销售给美国公司的业务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万元。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的类型时,认为华兴公司不予调整的固定资产少计提折旧情况会导致出具保留意见,但华兴公司不予调整的多计收入情况会导致出具否定意见。最终,注册会计师对华兴公司年会计报表发表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期后事项审计论文
摘要: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需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一贯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发表意见。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却对前一时期的会计报表有影响的期后事项将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适当性、公正性。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可能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但在审计报告日之前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和披露,报表的使用者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对期后事项的审计必须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才能使我们的整个审计工作“善始”而且“善终”。
关键词:期后事项审计案例分析
Abstract:Charteredaccountantacceptstherequest,musttoaccountantwhoauditstheunitthereportformwhetherlegitimate,fairandjust,allalongreflecteditsfinancialconditionandthemanagementachievementexpresstheopinion.Willoccuractuallythereportforminfluentialtimethingstodoafterdeathitemdirectlyaffectsinthefutureinthepropertydebttabletoprecedingtimeaccountanttocharteredaccountantauditstheopiniontheaptness,thefairness.Moreseriousis,butsomeenterprisespossiblyinpropertydebttableinthefuturebeforereportofauditdatetheoperatingconditionhasthetremendouschange,ifdoesnothavethesuitableadjustmentandthedisclosure,thereportformuserverypossiblymakesthewrongjudgmentandthedecisionmaking.Therefore,musthavetocausetheauditortoatimethingstodoafterdeathaudittotakehighly,onlythenmaintainstheoccupationwhichshouldhavetobediscrete,implementstheessentialauditproceduretobeabletocauseourentireauditwork“thefriendlybeginning”moreover“todieanaturaldeath”.
Keywords:TimethingstodoafterdeathAuditCaseanalysis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都程度不同的忽视了期后事项,甚至有的公司对期后事项的时间界定严重模糊,竟对期后事项加以说明为“截止XX年12月31日,本公司无重大期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鉴于此,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保障信息安全,我们有必要加强期后事项审计,并对注册会计师如何规避由此引发的风险加以叙述。
1.期后事项的定义、责任界定和期限把握以及分类
目前审计评价存有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就目前审计实践来看,有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报告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因而制约了审计成果效用的最大化。
(一)审计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
1、思想存在“误区”,撰写不够认真。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仅仅是为离任领导“画像”或单纯为上级组织提供“数据”,甚至认为离任审计是走过场,因而把撰写审计报告当做应付差事。
2、报告内容“套话”多,无分量。在肯定成绩时照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个人的述职报告,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甄别;揭示问题时仅列示审计底稿所反映的问题,而对存在的问题挖掘不深、分析不透;审计评价泛泛而谈,特别是其中改进工作的建议苍白无力,缺乏有价值、有力度、可以操作的“硬东西”。
3、报告撰写水平低。报告反映的内容不能紧扣经济责任的主题,甚至超出了经济责任审计所应该反映的内容;报告结构层次混乱或专业性用语太多,导致使用者读不懂、看不明白或文字表述不当,词不达意而引起歧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损害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形象,削弱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审计风险控制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等方面作一浅析。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审计机构自身不当形成的。如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是否正确等。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如果社会及公众审计意识增强,企业便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其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3.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披露因“审计风暴”而引发的在实践方面的缺失问题,文章从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特点、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前提、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当前国家审计报告披露的实际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国家审计;报告制度;规范
2004年6月,审计署公布了最新年度政府审计,大批案件被曝光,十多个部委被点名,在社会上引起风暴般的效应。本来,国家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如此不留情面地揭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问题,触动体制痛处,这还是第一次。此次国家审计结果的公布及此后产生的争议,也引发人们思考:国家审计结果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布、如何向社会公布?笔者就此问题发表拙见。
一、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特点
由于审计对象不同,政府和民间的审计报告制度也有不同之处,从理论上看具体表现如下:
(一)依据的法规不同。国家审计的主要对象,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他所依据的主要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而民间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盈利单位,他所依据的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因此,政府和民间的审计对象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法律上的立足点也不相同。
审计业务与持续经营论文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
当前,审计业务约定书大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合理经营,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及降低收费;另一方面,客户也不必耗费精力就审计条件讨价还价,对客户甚为有利。但是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会计师事务所在拟定合同条款时,经常利用其制订者的地位,制订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客户的条款,特别表现在可能制定一些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包括免除责任的条款和限制责任的条款。如"本所概不负责"或"本所只退还审计费,但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等。通过规定这样的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损害客户利益,便合同关系不公正,违背了公平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为了避免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纠纷,会计师事务所应尽量回避使用格式条款业务约定书,而使用非格式条款约定书。如果为了节省审计成本,决定使用格式条款约定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务所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客户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3)事务所应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免除或限制责任的条款予以说明。
二、持续经营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职业界进人了诉讼爆炸时代。许多审计风险源于客户的持续经营问题,源于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问题的认识不够。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持续经营的风险认识不足,认为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与审计无关,审计只要确保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就可以了;二是末能实施关于持续经营方面的审计程序;三是编制审计报告时,未能充分考虑持续经营的影响。某注册会计师接受某中外合资企业清算审计时,发现该公司上年度会计报表未经审计,要求补办审计报告,但在审计报告中对持续经营问题末作任何披露。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范。一是提高认识。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倒闭屡见不鲜,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面临着持续经营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二是充分关注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显示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迹象。例如:资不抵债,营运资金出现负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三是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例如与企业一起分析、讨论最近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预测和盈利预测;审核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期后事项、承诺及或有事项;查阅有关企业财务困境的会议记录;向客户的法律顾问询问有关诉讼、索赔的情况等等。四是充分披露持续经营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当客户存在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1)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2)未对资产、负债的数额和分类作出在无法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必需的调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资产处置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