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学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5:5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医学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专业医学培训

远程医学教育平台学员满意度评价方法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学习平台近5年的发展经验,分析并探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5340名学员(70.63%)对远程学习平台较为认可,并且在平时的日常继续教育中,有4842名学员(64.05%)非常愿意长期使用“互联网+教育”并将远程平台推荐给其他人。结论相比以往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受众覆盖面、数量、人才培养及继续教育资源可及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也为今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学习;“互联网+”;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有效形式[1]。基于医学研究信息的更新,跟上医学进步的步伐是一个挑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最新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就需要持续参与继续医学教育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医疗卫生的最新信息。在国际上,继续医学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是目前加强和提高全民健康专业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医学教育有许多早已确立的学习和培训方法,包括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面对面学习的模式,这也是继续教育传统的培训方法,主要是因为这是以前一种提供继续医学教育成本低廉的有效方法,对于参加培训者来说,这也显示出了当时继续教育的教学文化。随着互联网、远程等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继续医学教育采用新的实践和技术方法。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建立了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主要是对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基础性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本文对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学员的满意度调查进行总结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基层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有7560名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并完成问卷填写,收集应答选择结果构成比进行比较,主要以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年龄范围在20~60岁,学习人员大部分为女性,主要来自三级医院,学历集中在大专及以上。1.2研究方法参与该网络学习的学员在注册登录该平台后,学习完第一个课程后,平台会出现自行设计编制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完毕后,方可申请学分并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每个学员仅填写一次。保证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结果

查看全文

儿科教育医学毕业论文

【摘要】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儿科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儿科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在儿科医师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不断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诸多问题。笔者从国家政策、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及学员自身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形成儿科人才培养的高效可持续机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根据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被定义为医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以后实施的,以训练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导师指导下的教育阶段。包括注册前培训、职业/专业培训、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其他正规的培训项目,在完成正规的毕业后教育以后,授予学位、证明或证书。我国将毕业后医学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1]。

1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3年,国家卫健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标志着我国探索近百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正式建立。其中,文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涵、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体系、培训基地等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等。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深入和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重症医学教学探讨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基础,医学专业人员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参与与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多数是在小组讨论下进行的,共同围绕着某一项医学病例或者专项题目进行讨论与学习[1]。PBL教学模式更强调主动学习性,提出问题十分明确,十分重视医学专业人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PBL教学当中,设置的教学情境均十分真实复杂,将学习完全融入到情境当中,学习任务真实,学习人员需要通过自我探索以及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医学专业人员的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5]。在国内,PBL教学在医学教学当中的运用已经有超过10年的发展史,而在这一阶段,我国重症医学也迅猛发展,且重症医学在这一阶段的历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相关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学习运用重症医学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于重症医学来说,均会涉及到诸多的学科,因此就需要专业人员能够系统第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如何解决重症医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更快养成良好的临床运用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PBL教学模式能够与信息化社会有效接轨,在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时代,医学也随之不断进展,知识也在迅速更新。医学专业人员的教学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只会给医学人员增加负担[6],而PBL教学模式弥补了这一缺点,能够提高医学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如今培养重症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

1加强重症医学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重症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09年,卫生部将“重症医学”列为一级诊疗科目,要求综合医院(2级以上)均需要设置重症医学科,也因此各医院以及医疗机构对于重症医学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临床教学任务十分艰巨,但当前的重症医学教学培训体质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重症医学病情复杂且涉及多学科协作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医学人员所学知识与临床诊治的能力完全脱离,缺少结合点,同时传统教学中缺少对重症医学专业医师的培养体系[7]。在目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多为内科、麻醉科、外科等临床科室成员,而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2级学科,也因此表明重症医学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加,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重症医学的需求。此外,国内当前也仅有少数医科大学成立了独立的重症医学系,对于日益发展的重症医学而言,无法提供所需,虽然其他专科医师进入重症医学科,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对于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尤其是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差,且分析与总结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2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

由重症医学的多学科特点,涉及面广,因此就需要医学专业人员在短期内能够掌握大量的各科临床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面对急危重患者,才有能力处理患者复杂的病情[8-9]。目前重症医学在国内尚无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同医院会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本院医务人员的构成而灵活选择适合该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则能够把较为复杂的临床医学病例,通过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进一步引导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整合归纳,并在分组法的支持下,促使不同小组之间的医学人员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医学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未来从事重症医学的人才而言,可以更多地储备相关知识,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教学培养模式。有研究中分析,通过PBL教学模式对医院基层人员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初级创伤抢救培训,各学科互相协作,提供真实的病例,并在教学中模拟场景;同时每一位参与的教员不会直接为学员讲述病例病情,该如何处置等,而是将参与培训的医学人员分组,随后进行了抢救模拟训练,并且可以互换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医学人员遇到不懂的专业方面知识,可以提出问题,教员需要给予解答;最后再由教员做出相关点评,同时也让组与组之间的成员互相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医学人员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效果良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短时间内,学员们就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培训内容,由此说明PBL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重症医学的教学培训。

3PBL教学模式适合拓展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台构建模式

摘要: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提升诊疗水平及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学习自主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为建设目标,构建“一个管理平台、一个考核平台、N个名老中医传承学习库”的“1+1+N”模式,提高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实现教学与教务管理相融合、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相融合,带动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建设工作,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更新教育,是随着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终身性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任务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增新知识的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等。在知识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继续医学教育规模逐步扩大,覆盖率和受教育率不断提高,教育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评估标准化是目前的主要需求,需要创新继续医学教育方法[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建设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学分审验、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普遍开展了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包括自行开发在线学习课程[2]、慕课教育模式[3-4]等网络资源,同时搭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实现规范化、流程化、专业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积极性与满意度[5-6]。

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学科门类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影响力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繁重的临床医疗压力下,积极开展了各类别人才培训。2017-2020年,共获批并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1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00项,培训省内外人员逾1.4万人次,对各级医院中医人才培养起到助力作用。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构建模式

查看全文

医学人文教育康复治疗教育思考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而康复治疗专业是其重要的分支学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复事业的发展及康复专业医师、治疗师的培养[1]。同时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如何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值得深思。

1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

2001年由教育部确定正式在医学高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启动了我国康复治疗师学历教育过程,发展至今全国已有230多所医学高校设立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及本科教育[1],加上康复相关类专业已达350多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前也在蓬勃发展中,业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但与国外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相比,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仍在探索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希望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theWorldConfederationforPhysicalTherapy,WCPT)和“世界职业治疗师联合会”(WorldCon-federationofOccupationalTherapists,WFOT),以探索出符合WCPT和WFOT的专业分化、标准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优秀师资培养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2]。同时,国家一直强调加强康复人才培训,更多的康复教育学者意识到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在校学生,毕业后康复治疗师的规范化培养也是康复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2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培养,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配合环境的熏陶和实践,最终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与精神财富转化为人内在稳定的气质、品质与修养[3]。而所谓“医学人文素质”指的是,医务工作者能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并将之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体现在医患沟通时医务工作者的行为、举止、语言、态度,甚至面部表情等方面。美国医生特鲁多提出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4],很好地阐述了医学人文精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均指出医患沟通不当是引起我国医疗纠纷最主要的原因,其比例可高达80%—90%[5—6]。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因此,近年我国一直在呼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培养医学人文精神。2.2存在的问题。①医学教育重视专业科目,人文教育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且以选修课为主;②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文教育师资,难以将临床实际与文科理论知识相结合;③在医学生教育及评价体系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影响力不足;④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有效体现人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⑤部分不断扩招的医学院校,容易出现过分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⑥医学的学习是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尤其临床实习阶段,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身缺乏医学人文教育,则无法更好地对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培养。

3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医药专业青年教师发展建设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有效把握青年医学教师的教育培训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也是巩固和发展我国高等医学药学教育的重要保证。推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高。

[关键词]医药专业;青年教师;发展模式

青年医学教师是医学药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适应医学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工作[1]。一般而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示范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高等医药教育是医学、药学和教育科学的有机结合。它既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它的根本宗旨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教师是医学和药学教育的实践者和保证者。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医学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医学院校乃至整个医学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教师资源是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主体,是高等教育产品最重要的资源,是高等学校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支持。医学院校教师初步形成了开放招生、年轻化、来源多样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医学教育教学的后备力量。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然而,我国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医学院校毕业生。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但尚未接受正规师范教育,缺乏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研究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可行的专业发展模式,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提高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高有特殊的意义。

1青年医药专业教师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应组织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聘青年教师,尽可能进行职前培训。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的教学任务,尤其是本科教学任务不断增加。许多年轻教师在没有专业和系统的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情况下担任过一门甚至几门课程的主要讲师。然而,这些年轻的医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只获得了系统而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不会占主导地位[2],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相应地会影响相关课程的教学效率。目前,高校医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全国普通医学院校。因此,对新教师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他们符合教育背景和专业要求。因此,新教师在任职后缺乏相应的职前培训。虽然大多数高校在任职前都会进行职前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培训目标不明确、职前培训内容缺乏新颖性、培训方法缺乏吸引力和效率等问题。

2医药专业青年教师的发展模式

查看全文

卫生局规范医学教育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现将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实现我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本单位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把促进全员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专人负责,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改进管理手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要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达标率。

卫生局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年度规划,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90%以上。乡镇卫生院,各防保所(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新农合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民营医院,学校医务室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参与率达90%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达85%以上。

二、规范管理,确保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和《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成立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县卫生局安排县医学会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授予环节的审核和管理,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执行情况的管理检查,确保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查看全文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临床医学专业。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学生、评价、相关法律、培训、科研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此,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本科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应该以病例为中心,同时应该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与病患沟通的能力;对于研究生,政府部门可以适当修订《执业医师法》,使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同步进行,使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才能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1949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在我国经历了多次变革。学制年限从50年代的5年制,60年代6年制,再到90年代的多种学制并存。到2015年,许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了“5+3”的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此形成了新的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模式。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有名的高校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临床专业学生承担着更大、更多的责任。临床专业教育质量的好坏,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医疗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①教学问题:目前,填鸭式教学仍是临床医学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学习思路等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只需要遵循老师的思维模式学习,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和融合,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临床问题当中。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后,许多老师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没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往这方面思考,使自己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幽默,但效果仍然不佳。②学生问题: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素质要求较高。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特别广泛,他们需要记住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求他们特别精通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需要瞬时记忆,更需要长期巩固,永久记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非常乏味的过程,时间一久,很多学生不能坚持下来,学习兴趣慢慢降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数量剧增,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身体负担和心理负担极其繁重。③评价问题: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界争执不休的问题。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考查制度和评价制度一直在寻求改变,但是改革的成效非常有限。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出现病例分析题,即使有病例分析题也只占很少的分值。这就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忆理论知识上,而不注重实际临床病例分析。对于考试结果的评价仍然采取的是唯分数论,并未强调学生临床素养的培养。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①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相违背:我国于1995年正式颁布了《执业医师法》,该法律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必须有执业医师进行指导,并在医疗机构、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实习1年以后,才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后方可拥有临床处方权。这个法律直接制约了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临床医学生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考取专业研究生,不能进行独立医学诊断,不能开具医学处方以及医学证明。②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之间互不认可: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归卫生部门主管。两个部门政令不一,导致学校教育与医师培训之间互不认可,所以研究生工作以后还要进行医师培训,造成时间的浪费。③实践过度,科研水平较低:临床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许多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毕业后即能临床应用,大量减少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较少,往往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上,从而导致科研水平较低。另外,有些学校降低了专业研究生毕业要求,取消了的硬指标。学生自认为只要掌握应用技能即可,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他们的科研能力不足。时间一久,会使研究生教育变成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2]。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查看全文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继续教育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4—9月,综合考虑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特点,从东、中、西部抽取北京、浙江、山西、安徽、贵州和云南6个省市,每个省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分层抽取2个区县,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选取一定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累计共调查6个省市12个区县48个乡镇卫生院,每个卫生院抽取15名卫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全科医生、防保人员、护士、医辅医技、药房等人员。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构调查表和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继续教育现状、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继续教育的需求。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7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9%。

1.3统计学方法

查看全文

影像医学专业具备临床思维的必要性

【摘要】影像医学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影像医学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且符合新时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住院医师在临床通科轮转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临床教学培训和临床思维训练;还要在影像医学基地学习期间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强化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多维度地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影像医学;住院医师;临床思维;教学

2010年上海市先试先行,探索建立新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把质量关,尤其注重各专业基地对住院医师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院影像医学专业基地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培养住院医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影像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培养至关重要,现就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

1影像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具备临床思维的必要性

影像医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亚专业,从而影像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临床医生,而不仅仅是“看图说话”、“看片子”的医生。许多影像医学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因平时工作中总是面对影像图片、很少直接面对患者,而忘记自己是临床医生的一员,甚至降低对自己临床思维能力的要求。反之,如果具备全面且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不仅了解疾病的影像表现,还熟悉其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并且了解相关的治疗方式、预后及复发的诊断等,必然有助于影像科医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诊断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病患。为了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对住院医师提出来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培养要求。因此,影像医学的住院医师更加需要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以适应新时代医疗体制下对影像医学专业医师的新要求。

2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课程体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