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艺术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3:03: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艺术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馆艺术普及对策探究
文化馆是公众活动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当地扮演着文化服文化馆是公众活动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当地扮演着文化服务“领头羊”的角色。文化馆的设立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化馆所提供的平台,民众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通过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民众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能增强群众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见文化馆是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文化馆鲜明的服务性,加上其所具备的组织、培训、传播等多种职能,更突显其在实践全民艺术普及过程中承载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需求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向所有民众普及艺术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所以,对我国的社会服务体系而言,文化馆的建设极其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文化馆应当如何更加有效地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实现。
一、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培训课程
文化馆若想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可以与各类与艺术文化相关的社会组织或机构合作,从不同的方面着手,逐步将艺术普及变为现实。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站以及各类新型的社交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组织免费的培训活动,力求在不同的地区都有联盟培训机构,能够为该地区的群众提供有关艺术的培训,让市民近距离地接触艺术、学习艺术。另外,可以借助文化馆这一平台,开展相应的集体活动。除此之外,文化馆还应当安排艺术骨干对联盟机构的教师及学员展开培训,并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联盟机构参与不同的公益演出。
二、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传播非遗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馆应当充分运用这些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可以组织有关非遗项目的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现场授课,向民众传授有关非遗项目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文化馆还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的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挑选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非遗项目,面向民众开展非物质文化的普及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动作用,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对广大志愿者进行培训的同时,让学员将优秀的文化带回各个社区,推动社区文化发展,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类别,不断探索群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探索群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并进行传播,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从而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优化服务形式,提供多种学习渠道
中原经济区艺术市场人才的培养
一、郑州市艺术市场发展及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状况调查
随着中原艺术市场的持续繁荣,郑州市从业人员也渐成规模。然而,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制度和严格的市场准入法则,使这些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严重阻碍了郑州市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1.市场缺乏有很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的收藏人士及鉴定人员郑州市艺术市场对有很高艺术修养、鉴赏能力的收藏家、鉴赏家和鉴定家的需求是空前的,现有人才远跟不上艺术市场的发展需要。鉴定技术停滞不前、严重落后,而造假技术却不断提高、日新月异;个别鉴定中介机构既无条件又无资历,却号称拥有省级乃至国家级“资质”的鉴定专家,公然地开展鉴定业务,这样严重干扰了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的有序发展;在有偿鉴定的冲击下,部分专家的道德观已然迷失,他们站在商业交易的角度上,进行着权钱交易,把职业操守、人格道德全部抛之脑后,造成了艺术市场乱象丛生、假冒伪劣猖獗,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恶劣。业界呼吁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素质、高尚职业道德的艺术品鉴定人员来净化市场,建立权威鉴定机构和鉴定制度,为市场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证书,确保艺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市场呼唤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懂艺术、通法规、会操作、善于管理艺术品交易的管理和经纪人才随着郑州市的博物馆、艺术画廊、私人画廊、拍卖行、古玩城等兴起,艺术品管理和经纪行业在市场流通及管理环节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突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管理与艺术经纪人才极其短缺,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发展型、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更是难求。艺术市场的繁荣需要进行艺术品鉴定、拍卖、经营、策划、等,而大量具有专业知识、懂艺术、通法规、会操作、善于管理的艺术品交易管理和经纪人才为艺术家、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家和投资人之间搭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方交易顺利完成。3.市场急需一批艺术市场理论专业人才与艺术展览策划人才艺术市场专业人员还包括艺术市场的专业理论、艺术评论和艺术展览策划人员。郑州艺术市场迫切需要一批高质量的艺术市场理论专业人才,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良知,能加强艺术市场良好生态建设以及市场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和推荐艺术家及其作品,向公众和收藏人士解释艺术现象,促进市场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提高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地位,成为中原艺术和文化复兴不可或缺的实践者、推动者、策划者及传播者。随着郑州专业艺术展览和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型艺术展览项目的开展,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的逐渐展开,艺术策展人才的短缺也不断困扰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引进一批有管理和策划经验的艺术策展人才,将使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二、在教学改革中应对问题的对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原艺术市场人才短缺的状况,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专业化艺术市场运作和管理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艺术市场专业人才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清晰的法律意识,了解宏观经济趋势与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握与艺术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操作知识和技能,艺术修养全面,动手力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勇于创新,能满足艺术市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1.在没有设立艺术市场专业之前的过渡期,改革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使之与艺术市场挂钩,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艺术市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由于郑州高校目前还没有艺术市场相关专业,而市场需求又很大,改革艺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一种过渡性选择。如在设计史、艺术史、艺术概论、美术史等课程中加入当代艺术市场最新动向、市场运作方式及管理方法等内容,不仅使学生对书画、雕塑、陶瓷、家具、金银器加工等加深了解,还要到古玩城、画廊、拍卖行、博物馆、艺术博览会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艺术市场的最新行情和积累市场操作经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又能为未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和市场需求的燃眉之急,一举两得。2.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建立艺术市场专业,这是解决艺术市场人才匮乏的根本途径郑州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高校开设与艺术市场相关的专业。高职院校设置艺术市场相关专业,必须充分利用郑州市的文化艺术相关机构,整合各种资源,放宽相关艺术市场专业方向的招生比例,提高办学条件,加强学科建设,使专业与市场相结合,最终为艺术市场服务。艺术市场课程体系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良性发展的核心之一,决定了艺术市场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课程开设必须是艺术与市场、艺术与管理、艺术与实践的相关学科,先进的专业课程结构除了专业基础如书法、绘画等,还要有管理、经济、法律、艺术史,设计史、艺术评论、沟通艺术、艺术营销、艺术与评估、艺术品投资、艺术市场、艺术品鉴定、艺术品制作、艺术品规划与展览、艺术规律、艺术博物馆等与艺术市场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扩大和深化,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将来在艺术市场开创一番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加强与画廊、拍卖行及古玩城等合作,将专业课程与艺术市场紧密相联郑州市高职院校艺术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校企合作步伐,将艺术市场专业课程与艺术品的拍卖、收藏、鉴赏以及市场走势结合,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画廊、拍卖行、古玩城等,直接面向市场。多渠道、全方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采取合作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创新能力,将艺术市场的操作、经营、管理纳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逐步推进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和繁荣。校内实践则主要是做学校的展览策划,制作手工艺品对外销售,对外承接艺术品在学校相关的项目等。扩大高校办学的开放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和联合办学,实现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多管齐下,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服务一体化,并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研究项目,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适应艺术市场的发展。
三、艺术市场师资力量缺乏的应对策略
为了培养专业化、复合型艺术市场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校内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艺术市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快知识更新、转型与创新艺术市场专业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大教师校内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提升艺术市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面了解现代艺术市场运行状况。教师培训可以组织校内专家和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艺术市场专家指导,不定期培训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和全国在艺术文化经营、管理有丰富经验的高校或文博单位加强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网络培训,拓宽视野,了解国内外最新市场动态;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到知名高校继续教育。对教师还应采取走出去战略,参加国内外相关艺术市场专业发展研讨会,定期输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吸取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要加强专业领域研究,认清专业发展方向、动态、前沿,提高专业知识与能力,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当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2.校外聘请,把社会上有丰富艺术市场经验的专家、学者聘请到学校,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对艺术市场专业师资匮乏的解决,除了依靠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外,还应积极到校外聘请从事艺术市场教学和研究、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文化素质较高的业务经理、成功的艺术市场企业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当中,如到博物院、艺术馆聘请文物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到拍卖行、文交所、古玩城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文化传播公司聘请相关从业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3.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建立艺术市场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解决师资短缺的另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加大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大引进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知名院校毕业的与艺术市场或艺术管理专业相关的博士生、硕士生,提升教师的学历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迅速提高艺术市场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公平、合理的待遇是反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专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创造一个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避免人才流失。由于艺术市场专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各级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艺术管理部门对艺术市场专业实施优惠政策和专项保障基金,加大专业教师对艺术市场考察、调研、深造以及与本专业及相关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审批和科研经费投入,保障艺术市场专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建立中原艺术市场人才培训基地,吸纳民营企业资金,实行订单式培养、短期培训、高级研讨班、学历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对市场程度化高、需求热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使中原艺术市场站在高起点上,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1年,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为突破口,认真谋划,扎实开展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现将区2021年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公办中小学25所,共436个班,19006名学生,其中普通小学17所,253个班,在校学生10195人;单设初中6所,69个班,在校学生2806人;完全中学2所,114个班,在校学生6005人。有特教中心一个,在校学生18人。有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5004人。全区现有专职艺术教师122人,其中专职音乐教师60人,专职美术教师62人。全区应配音乐专用教室37间,实有43间;应配美术专用教室37间,实有40间。全区各校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均已达标,达标比例为100%。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持续完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不断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类培训机构市场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对孩子艺术培养的重视,各种经营性的文化艺术培训机构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行业,拥有较大的需求和消费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常州市艺术类培训机构市场需求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特点及不足,进而为促进常州艺术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与长足发展提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培训机构;调查
一、研究目的
据智研咨询资料统计,2012-2017年中国艺术培训机构数量由4652家发展到7990家。目前常州范围内存在的唱歌、跳舞、美术、乐器、星秀等艺术教培机构大街小巷也到处可见,但常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10月26日,公布了取得办学许可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截至2018年10月20日有183家。其中稍有影响且具规模的艺术类大概有35家。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常州市艺术类培训机构现状,以及家长实际需求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当前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发展性意见与建议的合理提出。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一)个别访谈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对象选取常州市艺术类培训机构15所,随机抽取30名家长。访谈内容包括访谈对象相关家庭信息、对所在培训结构的了解和认知等。并以访谈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查问卷的拟定,以下为访谈内容具体体现:1.您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原因是什么?2.您会通过什么方式选择艺术机构?3.您选择教培机构时最看重什么?是师资力量还是地理位置?4.您是否能清楚掌握自己孩子在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学习状况?5.您是否主动参与到孩子兴趣培养中?(二)问卷调查法。本调查研究中所采取的调查问卷为问卷星自编,其中调查问题包含多个选项,并且设置开放性选项,如“其他”选项。调查期间要求调查对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问题选项或者是开放性选项的选择。与此同时,对常州市新北、钟楼、戚墅堰、天宁、武进、孟河等城区大型培训结构进行选择,随机选取若干培训机构所在家长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
艺术设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早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发表讲话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提出了“双创”的概念。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1]。报告为个人和企业勇于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无论对人们的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党和政府对“双创”人才培养做出了部署,也对“双创”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必要性
(一)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决定。目前,在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我国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步入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设计师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的主体,社会对其需要大量增加,然而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只有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决定。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同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国家政策对部分本科院校提出转型的要求来看,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近两年对“双创”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型、应用型”的层面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无论是借鉴德国的FH“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是英国“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都无法满足当前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清华大学提出的“创新、创意、创业”三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教学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平台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和来引领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方高校中,温州大学走在了前列,早在2001年开始就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构建“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几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性决定。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开展自主创业有先天特色优势,设计专业创业具有创意和创新理念这种无形资源,更加便于市场运作的适用。目前高校急需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大的机会空间和为社会建造“以创业带动就业"”基础。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加快我国科技文化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双创”教育发展现状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虽然全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较多,在校学生规模也在全国各专业在校生人数处于前列,但是从就业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率虚高、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大家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逐渐上升,再加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这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沃土。根据笔者对湖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近三年100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情况来看,有55%以上的毕业生在装饰公司、广告公司、地产企业、软件公司、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工作。有近10%的同学参与到培训机构从事美术培训工作,有部分学生加入了公务员和教师队伍,也有少部分同学转行做了其他行业。因此,多数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凭借自己接受的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育,基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绘画机能,就业并不存在很大问题。”再加上创业具有较大的风险,导致他们创业的意识淡薄。(二)艺术设计类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创业要看业态。艺术教育有两种业态:“一种是学校艺术教育,另一种是社会艺术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共进。而对每个人来说,艺术教育都是终生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包括艺术教育”[3]。“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创业经验才能发挥好对学生发展的引导作用”[4]。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需要专业教师的引导和社会人员的影响,专业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类教师多数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他们除了从事教学工作以外,还在社会上从事部分设计实践工作,但是他们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创业经验。少数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是从事绘画研究工作的,他们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对绘画技法的研究。公共课程教师不了解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性,无法对学生“双创”教育思想有效引导,而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多数是由招生就业部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人员担任,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的“双创”思维。因此,只有专业教师增强对“双创教育”的意识,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才能使“双创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构建“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存在调整周期长的情况,一般四年调整一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使调整也是在原有方案上增减几门课程,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双创”教育培养仅仅是“画饼充饥”,从而导致了现阶段人才的需求与课程设置脱节的状况。同时,还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缺乏思考和创新,沿袭自己以前的经验,出现一个课件多年不变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构建“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引起专业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
三、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基本路径
艺术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在人类已步入21世纪期,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各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在今天,向综合方向的发展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本性的回归。对综合艺术课程而言,如何提高单科教育背景下的在职艺术专业素养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长期以来,尽管我市对艺术教师也进行过多次短期学科间技能交叉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所取得的效果甚微。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为了使艺术教师的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xx市教育局于2009年7月17日——26日,7月29日——8月7日分两个时段对全市小学艺术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培训。
本次暑期培训,参加培训的专职小学艺术教师共44人。
为做好本次培训,从培训初期考试摸底到培训计划的制定,到授课教师及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过程的管理,教研室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安排。20天的暑期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又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因此,受到了参培教师的高度评价。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新形势下我国人民群众从追求物质文明转向了追求精神文明,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随着教育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中职学校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导致了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形式化及片面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因为舞蹈教学在整个中职学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立足于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对当今中职学校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并指出新形势背景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指出新形势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创新及改革,为今后中职学校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新形势下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创新改革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其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舞蹈以及音乐等方面的能力,相关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具备美术、音乐、舞蹈以及教育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舞蹈教学工作中,大部分学校在开设舞蹈教学工作时,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教学硬件设施不配套以及软件设施较为落后等问题,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了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工作之中,加之部分相关学校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使得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没有从根本上激发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1]。就相关中职学校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教学工作而言,其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专业,想要实现专业学生的舞蹈学习质量,教师需要立足于新形势背景下,需要对新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及改革,真正实现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充分地实现舞蹈教学工作的核心价值。
一、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意义
1.开展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新形势下人民群众从追求物质文明转向了追求精神文明,当前社会很需要舞蹈艺术人才,此类人才目前的缺口大,因此,开展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能够为社会培养实际需要的文化艺术人才、为社会输送实际需要的舞蹈人才,解决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文化馆(站)、少年宫、文化产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工会、团委,社会工作站、社区等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也可为中小学校、幼儿园、早教机构、艺术培训机构输送合格的艺术人才,并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后备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应用型实用人才。2.开展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及理解,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舞蹈动作,还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审美,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2]。3.开展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从而实现学生审美品质的提升,全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给予学生认识美及发现美的积极引导,使审美成为学生的意识及观念,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
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资源对服务衡水精神文化研究
摘要:衡水市的艺术教育资源近几年呈现出了“起步晚、发展快”的发展势头,无论是以衡水学院为龙头的高校教育资源,还是以各类培训为主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方向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各类艺术资源都为衡水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更多的音乐会给大家带来了享受,衡水市春晚舞台上也更多的出现了衡水市各类机构的身影。当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种资源对自身的价值认识不够充分,有些资源没有很好的对接,造成了资源浪费,而有的资源没有借助一些外力进行内化和提升,如何将各种资源很好的对接起来,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教育资源;文化市场;资源对接
一、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参与更多的社会生活层面
(一)各类社会办学机构很大的层面上服务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虽然艺术培训机构在发展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教师的师资队伍专业性薄弱,流动性比较大,稳定性不强等缺点。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艺术培训机构作为少儿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参与到我们生活当中,因为其在形式上首先最能走入家长的心中,得到家长的认可,培训学校无论教学水平怎样,却仍然是绝大多数家长在艺术学习上的首要选择,因为机构是被普遍认可的,所以看来培训机构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这些培训机构作为艺术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连接着无数的资源,首先,这些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来自于本地的中小学艺术教师,还有地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这样,培训机构既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教学,又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随着艺术培训机构被认可,可是专业性的教师却在高校中不为人知,这样学生家长和专业老师之间就造成了断层,说明了高校教师必须走入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机构的专业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专业能力。
(二)艺术培训机构有着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作用
艺术教育现状和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目前正在积极发展,但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落后。本文详细讨论和分析了学生艺术教育的质量和高职学院目前的艺术教育状况,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在高职学院进行艺术教育以及如何改善当前情况的创新研究[1]。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艺术创新研究
随着教育的逐步走向现代化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学校占据大学教育的很大比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许多职业大学中,艺术教育被忽视了[2]。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但他们的整体质量远未令人满意。这些因素体现在学生文化程度的不足、缺乏基础知识和艺术概念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既不重要也不实际。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的全面和高质量教育,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和高质量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技能、轻人文。培训高技能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总体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发展只关注职业技能培训,而相对忽视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全面质量教育。一些专业学院单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全面高质量教育的指导。人们忽视人文学科全面质量教育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目标是培养基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全面技能。许多学校只依靠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但根据市场需求培训的学生有很大的限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技能人员的要求。(二)艺术教育资源缺乏。在大多数职业大学里,由于历史等不同的原因,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教师较少。因此,能够提供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严重短缺。为了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艺术教育,学校必须在校园里创造强大的文化和艺术氛围。然而,目前大多数职业学院没有形成特殊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没有所有的学生参加文化和艺术平台校园[3]。此外,艺术教育的正常发展也需要学校某些物质和财政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和对艺术教育的关注不足,很难为高职院校的普通艺术教育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三)对艺术教育产生误区。虽然一些高职院校提供艺术教育课程,但总体发展并不平衡或标准化。由于缺乏对艺术教育质量的评估和课程编制的标准,课程没有标准化,也没有偏离艺术教育发展的法律。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美术教师毕业于专业艺术学院,因此他们对高职学院学生的专业条件和特征知之甚少。在培训内容和课程参数方面,高职学院的艺术教育很容易被视为艺术专业教育,而且缺乏学生的艺术教育和专业技能课程。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提供了艺术教育课程,效果也很好,但是有一些问题,比如艺术教育的受欢迎程度还不够,衡量他们好与坏的标准只是获得奖项的多少。
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培养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把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与培养“道德高尚、知识扎实、技术精湛、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体育院校强化公共艺术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体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之一,对于艺术来说,体育是它取材的领域之一,艺术的各种门类,都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体育领域进行美的创造。尤其是现代舞蹈和现代音乐,更是大量渗入各类体育竞技项目和表演活动中,把体育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发挥到了极致。随着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艺术使体育运动更加完美,体育也要借艺术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近几年,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音乐、表演、舞蹈学等艺术类专业,体育院校不但可以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也通过二者融合,丰富了体育人才的培养规格,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学院的多类传统课程,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身健美、啦啦操等的教学集技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体育与多种艺术类型得到完美结合,学生专业才能和艺术素养得到了良好培养,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
1.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体艺结合相得益彰。认真贯彻《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精神,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坚持“以专业艺术教育带动公共艺术教育;以公共艺术教育促进专业艺术教育,使公共艺术教育惠及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构建以专业艺术院系为牵引的专业艺术教学平台、以教学管理部门为牵引的艺术普及平台、以校园文化建设部门为牵引的艺术熏陶平台,三大平台协同运行,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2.组织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系运行有序。成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改变了以往公共艺术教育各自为阵的局面,形成了领导顶层规划、专职机构具体落实、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艺术教育工作机制,促进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了公共艺术教育效果。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建立公共艺术教育组织机构,创建了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载体。教务负责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协调和行政推动工作;党政办、宣传部、团委等负责各类校园艺术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社团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研究中心统揽学院校园文化思想阵地建设,利用学院长期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引导和青年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提升青年学生艺术素养。3.课程体系设计合理,体艺教学系统融合。(1)科学修订教学计划。艺术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院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实际,学院始终将公共艺术课程与学科公共课程等同重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秉承“艺术浸润技术,技能与素质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突出公共艺术课程地位,研究探索公共艺术教育规律,把文化艺术教育学分纳入专业计划,科学设置公共艺术课程。(2)课程设置特色鲜明。课程设置坚持专业性与普及性紧密融合,体育与艺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体两翼”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即以专业艺术教育为主体,以公共艺术教育,校园文化艺术实践为两翼。开设100余门艺术专业课程。除开设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外,自设音乐欣赏类、美术欣赏类、艺术设计类、人文社科等近20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结合体育院校特色,创编近30门体艺结合的体育文化艺术类理论和体育表演类特色选修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才能。(3)公共艺术教学管理规范。为保障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公共艺术教学质量,制定了公共艺术课程管理办法和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和保障条件和建设目标,形成科学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艺术教育教学管理上,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研讨;优化完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趋科学性、系统性;对艺术教育类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学院公共艺术教育在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等,使公共艺术教育质量得到系统提升。
三、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