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6:09: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学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专业学护理

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论文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党员160名,正式党员51名,预备党员109名;学历构成:本科127名,专科33名;在校学生党员104名,在实习点上的党员56名。

1.2调查方法调查表是参照豆丁网“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调查问卷”和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评价表在研制后进行了预调查,信度为0.87,又根据反馈意见对部分评价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请五位党支部书记进行审核和评价效度,效度良好。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及护理专业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调查,涉及5个方面共32个条目(党支部发挥作用9条,党的组织建设10条,发展党员7条,党员教育管理2条,党员的思想状况4条),根据每个问题回答例数的百分比来判断护理专业党支部建设情况。

1.3资料的收集与处理采用2种方式:2013年12月,对在校党员集中地点发放问卷,为确保问卷的有效一致性,笔者在发放问卷前先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要求,逐条解释内容的含义,并要求党员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真实评价,不得漏项,在15min内完成,当场回收;对实习生党员通过个人电子邮箱形式进行问卷调查。2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03份,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为100%。根据每个选项回答例数的百分比来判断党支部建设的情况。

2.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同学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较高,但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内容和形式单一,有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存在随意性与不规范性的行为,没有做到“制度建党、制度管党”。这提示护理专业学生党支部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契机,依据学生党员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且务必要充分落实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也要在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形式上下功夫,突破主要靠会议过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可采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自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有76.9%的党员认为可以把支部建在实习点上、公寓内、志愿服务队内,使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素质,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调查结果显示,94.9%的党员认为,党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这说明在发展学生党员中,学生党支部对先进分子的选拔、培养工作做的比较细致。所有党员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光荣的,笔者认为,这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未来表现出了极强的信念和信心有关。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综述了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重要个人因素,临床实习因素3方面,阐述干预策略,旨在为医教协同下,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借鉴。认为要重视护理专业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激发个人正性因素,要医教协同,切实提高其专业承诺感。同时,院校也应加大护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改革课程体系,加大临床实践力度,强化临床带教管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以及心理弹性水平,进而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专业承诺源于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指个体对职业的喜欢、认可并愿为之付出努力的程度[1],其最早在心理领域开始研究。护理专业承诺指护理人员为愿意从事护理专业,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而努力的行为与意愿[2],是对护理专业的正向评价。学生时代的专业承诺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对今后作为护士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3],能反映对护理角色的认同感,进而影响护理服务质量。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4],因此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亟待提高。本文围绕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展开综述,旨在为医教协同下,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1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

1.1人口学因素。专业承诺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人特征不同、经历不同、层次不同,其专业承诺水平也不尽相同。男生虽然认同护理专业价值,但相比女生而言,其对护理专业努力意愿及对专业生涯评价不高,其中在努力意愿、生涯评价两个维度上也低[5]。可能导致在学习和工作中缺少归属感。因信仰、风俗习惯及语言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不同[6],少数民族学生总水平上要高于汉族学生。农村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总水平较城镇学生偏高;非调剂生专业承诺总分高于调剂生[7]。但是因家庭、就业、志愿调剂等外界因素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其内在动机和信念不足,不能把护理职业作为个人的专业目标[8]。另外奖学金获得情况、独生子女情况和家庭地点[9],家庭月收入等情况也都可以影响专业承诺水平。就护理教育层次而言,中专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最低[10],在本科教育中三本院校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二本院校[11]。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中发现,一年级的专业承诺高于二年级[12],而四年级学生评分最低[13]。因此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其专业承诺差异性的特点,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个人基本资料收集,在校期间做到精准辅导。1.2重要个人因素。专业承诺与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希望感、归因风格中的内归因、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等因素呈正相关,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努力意愿、自主学习能力两个维度相关度最高,护理专业承诺能正向预测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4]。人文关怀能力强的学生,其专业承诺水平高[7]。希望感是一种积极动机状态,是积极心理资本之一[15],希望感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8]。归因风格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评价,内归因会产生积极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他们的专业承诺水平[16,17],学生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18],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高[19]。心理弹性指在面对危机或压力时,个体能够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提高心理弹性能够有效减轻压力,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20]。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是一种负性的情感反应,它与专业承诺呈负相关,专业承诺较高的学生,可以以有效的状态去应对新环境中出现的困难挫折,进而消除职业倦怠[21],另外也与归因风格中的外部归因呈显著负相关[22]。综上研究,重要个人因素对专业承诺有正向或负向影响,在今后应激发正向因素,抑制负向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1.3临床学习因素。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角色认知、做出职业抉择的关键时期,是由学生向护士转换的过渡阶段,复杂的临床实习环境以及高负荷的临床护理工作加上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应对,会降低其专业自信度,进而影响实习质量,导致实习后专业承诺水平偏低[9]。临床学习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首先实习医院类型对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影响,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得分方面总体上高于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学生[23]。其次,临床实习和实习经历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模范、自我表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但是研究表明实习环境、实习压力影响专业承诺,实习压力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呈负相关[5]。目前医疗环境,实习护生有较少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实践[23],影响专业承诺水平;临床带教老师对专业承诺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各方面表现会对护理专业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多为兼职,除了教学任务还有临床工作[24],有时带教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们压力倍增,影响专业承诺水平[5]。因此医院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要将护理工作理想化,要客观告知学生临床工作现状,避免心理落差。

2干预策略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研究

一、中医护理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问卷调查。对所带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在学期初,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你的性别;你的年龄;你是否听说过中医护理;你从哪儿获取中医的信息;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你希望在课堂中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你相信中医护理技术吗;你希望学到哪些中医知识。通过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初步获得学生对于中医护理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于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教师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获得最佳课堂效果。在学期末,在学习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座谈的形式进行。在学期末,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学习兴趣是否提高;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提高了与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否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否提高了动手能力;是否在生活中用到学到的知识;你本学期最喜欢的中医护理内容是什么;你希望在中医护理课堂中学到哪些知识。通过电话联系、访谈了解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学时,以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你在哪家医院实习;你在哪家医院工作;你在工作中感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吗;你所在的医院是否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哪些容易操作,患者乐于配合;在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时,你遇到哪些困惑;你认为进入实习、工作前,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在校期间学习的中医护理知识,在你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用的是哪些内容;你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于中医护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访谈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您所带的专业和班级有哪些;您所带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参与中医护理教学的学生在学期末有哪些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在学期末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吗;您认为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三)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于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您在临床带教的课程是什么;您所在的科室是哪个;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广泛吗;您所在的医院主要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中医护理技术有哪些;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您觉得学生操作规范吗;您觉得学生在进入实习时,应具备哪些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我国的护理现状,您认为学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您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中医护理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临床中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而且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喜欢中医护理、使用中医护理技术,为医疗卫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探究

摘要:目的实现传统教学为主向混合式教学转变,实施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方法教师团队通过学习培训,进行课程设计并建立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学生通过登录超星学习通平台,按照学习指南完成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任务。结果在线开放课程的建立与应用,收到护理学院师生好评。结论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而且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深化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

在社会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全国各大高校等教育机构、网络媒体陆续推出在线课程资源;教育部办公厅连续多年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生源较多,虽然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成长于信息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和班级授课人数受限问题;打破传统教学在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实现师生课内外教学的信息传递与对接,全面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师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1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以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等为代表的MOOC在线教育平台,给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文本、视频、图像等丰富、明快、清晰的学习资源。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多,课时数量少,临床实践课时数更少,而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与技术常滞后于临床护理;又因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教学科研任务重,传统教学的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固化,不仅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影响师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教学效果。通过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不仅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一、地方高校转型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完成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我国诸多地方高校已经在学校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南通大学转型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贴近区域企业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护理学专业转型对接健康养老、大健康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宽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积极对接“三年行动纲要”,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了“爱与健康”发展主题,提出了“内涵发展、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热情。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地方高校转型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转型主要是由学术型教育转为应用型教育,这决定了学校转型后要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专业教育上。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是转型的重点。在转型期间,许多地方高校的护理专业会扩招,但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对此,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产生焦虑与担忧心理。另外,当前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应用型教育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在转型前,地方高校偏向学术型教育,但转型后偏向应用型教育,这不得不引发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社会企业更加看轻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等想法,从而引发心理焦虑与担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焦虑与担忧的同时,看到身边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于是就随便找个单位落脚,或跟着大部队跑来跑去,没有主见,导致就业从众、盲目心理。第二,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总体较好,这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后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高校转型后,会极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地方高校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并且在资金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学校一般不会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攀比心理。例如,一些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后就到处炫耀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而一旦知道那些与自己成绩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其工资、福利待遇比自己好时,就产生妒忌、气愤、憎恨等不良心理。其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对他们就业和管理的淡化、忽视,容易让他们在就业时更加茫然失措,看不到方向,极易出现自卑、胆怯等心理。

三、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在客观分析本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教育的政策、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程度等,从多个角度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策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转型期间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1.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组织、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地方高校应当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那一天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一般情况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当然,地方高校还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学生心理档案中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交流平台110如学生对护理专业择业与就业的认知程度等。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咨询与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的报告;邀请知名医院、护理主任解析当前护理人才观与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交流就业经验,让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解员应当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质量,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干预。这种方法属于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沟通,将各自心中对护理专业就业的疑惑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当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予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来。3.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教育机制。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从理论(教材或教辅)上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其次,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创新、改革现有的就业心理教育方法。再次,地方高校应当与本地区医院、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通过建设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实习等途径,从实践层面挖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多方商讨,制定解决对策。最后,地方高校应对已就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该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学校对现在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就业心理教育进行修正与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电子显示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还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测量,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4.解答护理专业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疑惑。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疑惑有两个:一是认为全国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认为毕业后只能在医院当护士,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针对第一个疑惑,就国内来说,护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非常高。2015年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也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另外,《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教师应让学生认清当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针对第二个疑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可以在医院当护士,还可以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另外,学生不必在毕业后一定要前往医院工作,家庭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与敬老院护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持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5.监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疏导不良就业心理,防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危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诱因。地方高校应当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系统,在学生对上述事件出现焦虑、胆怯或仇恨心理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客观认清事态发展,认识就业现状,舒缓焦虑、胆怯、仇恨等情绪。对那些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学生,地方高校要将其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实施更加细化、严格的心理监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心理管理等,辅助就业心理监测。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监测时,不能妨碍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另外,监测过程中应多强调监测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力求使监测活动变得轻松、自由与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监测活动中来,才能将自己真实的就业心理表述出来。6.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不同,其就业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水平非常高,成绩考核也非常优异,但因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在择业时不敢到大医院应聘,只敢去小乡村医院就业;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护理技能水平较弱,成绩中等,但他们志向远大,勇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在择业时敢于去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应聘,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为此,地方高校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使他们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标准化评估)和自我探索(非标准化评估)两个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7.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纠正护理专业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应为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将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引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当是社会中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训练的方法应当以角色扮演为主,并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后的经验总结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可以模拟的情景如病房接待患者入院、日常查房、与患者探讨病情、送患者出院等;模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受护理就业新理念,增强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促进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待就业情景训练的态度是不同的,以至于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重点阐述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接受当前护理就业的新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查看全文

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中职护理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习思维导图制作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全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7.6±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4.7)分,教学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在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中职;药理学;思维导图

药理学是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通过学习药理学课程,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为今后合理用药、开展用药护理奠定理论基础。药理学知识相互关联、抽象难懂,而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弱,畏难情绪较强,因此教学效果一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药理学教师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将相互联系的知识,围绕某一主题,以主干及分支的形式,借助图片、颜色、关键词等联系起来,让学习者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逐渐摸清知识脉络[1]。思维导图将大脑左半球的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与大脑右半球的想象、灵感和创意等直观思维功能充分调动起来,把海量、枯燥的知识变成容易识别记忆且具体、可视的思维图谱[2]。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教学中被广泛使用[3-6]。本研究拟将思维导图引入高职药理学教学,深入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以期解决中职药理学教学难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2017级中职护理专业有5个班。1班(70人)和2班(69人)学生年龄、性别比例和阶段检测成绩最为接近,故作为本研究对象(由同一教师授课)。班长抽签决定分组,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药理学共72学时,前12学时讲授药理学总论部分知识,并进行阶段检测。1.2教学方法。1.2.1实验组利。用晚自习时间简要介绍思维导图的起源、发展、使用目的和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课前导学阶段,教师在微信群发送预习导图(只有中心主题和一级分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善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基础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新知,通过层层推理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补充三、四级分支。课后复习阶段,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完善思维导图并作为期末复习的参考依据,完成课后练习题。1.2.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新知,课后及时复习完成章节练习题。1.3效果评价。由教研室主任命题,考查学生重、难点知识掌握程度。设计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研究

1实施活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要想有效地在德育课中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导向性原则

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因此她们很容易受到教学活动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长期熏陶之下,学生很容易会产生与教学活动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和思想道德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唯有如此,活动教学法的职业道德培养功能才可以有效得到实现和发挥。反之则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1.2高品位原则

目前,在社会中充斥着大量低俗的社会文化,这种低俗的社会文化在无形中也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高品位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制那些不良的低俗社会文化,为我们的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活动教学法实施的高品位原则最主要的应该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方面。在德育活动当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高尚的职业道德。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当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一)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品质、道德现状。护理专业作为当今被社会青睐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职高专层次的护理专业。扩招带来了很多硬件和软件准备不足产生的问题,从而使很多高职院校在职业品质、道德的养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层面认识严重不足,投入很少,满足于学生管理不出事,维持表面稳定局面即可的要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基本上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考虑,缺乏宏观的决策和适时的掌控;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团队不稳定,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处事方法和经验上有所欠缺,找不准教育引导效果最大化的方式,这必将导致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效果不佳;大部分学校对政治辅导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在辅导员的待遇及晋升渠道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辅导员积极性不够,学生管理中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害怕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产生对立情绪,甚至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敢真抓实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流于表面化,使学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性格养成方面没有和家长、社会共同形成完整的联动体系,导致管理脱节,不能对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适时的掌控;对社会上的不良思潮没有形成有效的防火墙,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就业指导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指导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就业培训,就业知识仅限于皮毛,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当今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本科生来说要薄弱,就群体来说,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必须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权衡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笔者以所在的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为例,从实践调查的角度,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依托,从增强职业认同感,巩固专业思想,加强就业前景认识,规划职业路径四个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达到一致或认可的状态。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乐趣的一种认知与体验。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利于确定职业方向,集中精力,实现成才目标。如果没有正确的专业思想,这个想学,那个也想学,这山望着那山高,摇摆不定,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以致难以成才。因此,既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实现自己所确立的既定目标。就业前景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护理专业毕业证、护士资格证、护理基本技能、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职业能力: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耐心,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确定职业目标及实施路径。通过人人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能够在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职业素质要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从而在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中长远的职业目标。通过人人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能够在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职业素质要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从而在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中长远的职业目标。例如,2010级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吴某某,在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结合专业和自身特点,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三年大专学习后,通过专升本、考研完成学历提升,而后出国考取国际注册护士,留在国外工作。该学生2013年7月大专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习,目前在本科阶段成绩优异,正在积极准备参加2015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讨

摘要: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内在的联系,根植护理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时谈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作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在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着呵护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单位,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工匠精神,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工匠,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

2工匠精神与护理职业道德的联系

查看全文

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教学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护理专业作为医学院里人文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其临床实习也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下,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积极改进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教学管理系统,从整个管理系统的目标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管理系统,能克服互联网环境下护理专业实习面临的困境,提高实习整体质量,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整个医学院的教学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时展需求[1]。在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习过程,将实习作为学生工作前的一次实践课堂,有效地巩固医学知识,练就过硬的医学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至关重要。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是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的重要过程,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医学院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有效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统筹其临床实习的各个方面内容,便于教师与学校跟踪管理,实现学校、实习单位、教师与具体的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顺利完成临床实习。

1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

护理专业在医学院的发展中异常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专业之一。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促使护理专业快速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也成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重视,特别是学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的教学管理更加系统化,建立了专门的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优化了整个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针对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系统已经在各大医学院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护理专业学生与教师、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另外,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在线来请教老师,获得正确的解答,提高实习效率。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传统的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学管理系统目标不明确,互联网环境下,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目标不能有效地涵盖新的目标要求,导致管理系统没有清晰的目标。二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缺失[2],整个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护理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对其系统功能要求也逐渐扩大,原有管理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现阶段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

2互联网环境下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