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劳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1:2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劳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专业劳动教育

宠物医学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探讨

摘要:根据宠物产业发展需求,在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搭建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增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师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为同类院校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专业教育

国务院2020年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加强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力解决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劳动轻教育、重专业技能学习轻劳动素质教育、重技能考核轻素养评审等问题[2],保障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科技学院根据宠物产业发展需求,在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索,促进学生核心劳动技能养成和综合劳动素质提升。

1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目标

宠物医学专业教育主要面向动物(宠物)疾病诊疗等行业企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宠物医学人才。学生经过专业学习能够掌握动物(宠物)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毕业后从事宠物疾病诊疗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毕业生经过3-5年的发展,能够成为相关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中小企业一线技术主管,达到主治宠物医师水平。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培养的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2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具体做法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

[摘要]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劳动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展“劳动+专业”实践教学,丰富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同时营造劳动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最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劳动精神;专业教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目标,在专业实训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加强劳动锻炼和劳动考核,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今后从事专业技能工作所必须的精益求精、创造性劳动的素质。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具有时代紧迫性,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接班人提出的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在以往的教育中缺少劳动锻炼,劳动意识比较薄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新时期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特别高职院校要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让劳动的种子慢慢在学生中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初,中国人民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肺炎疫情保卫战,在总书记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拯救了无数的生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各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特别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冲锋在前,他们的劳动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他们的劳动技能拯救了许多同胞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付出,是他们的劳动付出,才有了今天安宁美好的生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指导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劳动教育精神,在课程实施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结合本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创新教育等内容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实际的专业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将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内化到专业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扎实劳动专业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具备较高的劳动精神。[2]

二、高职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解决对策

摘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对策。从劳动教育的含义、劳动教育的原则、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三方面入手,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存在边缘化倾向,与时代发展结合不够密切,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未充分融合,未贴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解决对策,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结合学生发展特点,保证劳动教育效果,进而提升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劳动素养,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对策;建筑类专业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路径,改变青年一代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缺失等问题的研究尤为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可以渗透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实施路径为切入点,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开展劳动教育,进而保证教育效果。

1劳动教育概述

1.1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意义,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对劳动人民产生一定的情感。学习是劳动的一个方面,需要受教育者认真对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通过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工作进行了重大部署,倡导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建筑专业课程需要积极响应,全面融合劳动教育。

查看全文

会计专业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本文以大数据会计专业为例,阐述在产业转型与人的全面发展双重要求之下,对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进行构建。通过结合专业特点,确立劳动教育目标,统筹劳动教育载体,设定劳动教育考核,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数据与会计;职业教育

一、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并对劳动教育的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作出了框架性的规定与要求。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原有“会计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这一变化,不仅仅只反映在名称上,更是对新形势、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做出的应变,也对高职财会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化”为主

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各有不同的,但二者又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新版专业目录调整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掌握现代财经、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大数据应用的能力、素质,在财务共享中心、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其他财会类岗位,从事财务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劳动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之一;(2)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对“显性”的岗位适应度、技能熟练度等的要求。《意见》中对劳动教育总目标的表述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由此也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目标侧重点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的培养与养成,是一种更加“内化”的精神层面的教育。结合二者,“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劳动教育目标可表述为:通过各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新技术背景下新型财税类人才的岗位要求,学生能热爱行业、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坚持时代劳动精神,争做新型财税行业的奋斗者,争做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针对进行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需求、劳动实践活动等问题,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采访,根据结果了解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综合素养不强、缺乏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从学生成长需求的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的新措施,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学生成长需求

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劳动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以大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劳动教育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十分必要[1]。根据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劳动教育现状,对该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随机调查和分析,从学生劳动价值观、学校劳动理论教育、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以及需求情况;探讨不同年级、专业在劳动教育认知和需求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主要通过自填式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问卷最终有效率为94.5%。问卷随机发放给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其中男生186人,约占比32.8%;女生381人,约占比67.2%。大一年级学生360人,约占比63.5%;大二学生207人,约占比36.5%。农村户籍学生214人,约占比37.7%;城市户籍的学生为353人,约占比62.3%。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视角下学校劳动技术培养、劳动教育思政课程等开展情况;第三部分为学生个人劳动教育的需求调查,如是否需要增添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等。同时,通过面对面聊天、网上在线采访等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采访,就学生个人劳动价值观、个人劳动教育需求以及现在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调查采访。

1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1.1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

结果显示:在认为该校劳动教育中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比重如何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劳动实践大于思想教育,说明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学校较为重视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例如,该校十分重视会计专业、烹饪专业等专业技能培养,但容易造成过于注重劳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对劳动认知的培养[2]。问卷显示:多数学生表示有关于劳动价值观的课程开展较少,恰好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十分缺乏这方面的认知。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劳动素养不强、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劳动认同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智能化与便利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素养培育长期处于被异化、弱化甚至是缺位,造成的劳动教育养成效果不佳。

查看全文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梳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成因分析,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探索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教育;路径

一、引言

新时代下各学段有关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已经提上日程。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文件中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由此可见,新时代下各学段劳动教育得到国家更多的重视。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依据,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梳理文献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段的劳动教育内涵明晰、教育价值等理论层面,以及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等实践探索层面。然而,关于大学阶段尤其是职业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尝试从制度保障、课程实施、资源优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角度提出改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现状的意见与建议,以供各职业院校参考。

二、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中小学段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大学段便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更应将劳动教育内涵贯彻始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色,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工具人”的劳动教育误区。分析其成因关键在于,一是劳动教育内涵建设不足,职业院校未能正视院校内部对劳动教育的缺失与误用;二是劳动教育内涵价值认识不足,职业院校未能规范设计与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三是劳动教育内涵理解不足,职业院校未能在思想认识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查看全文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出一批劳动教育先进教师,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常态化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到2030年,建成完善且优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

3.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各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按照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个学时。

查看全文

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摘要:21世纪的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水平,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职业型人才,基于此,加强劳动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内容。通过提高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精细化程度和教学力度,能够令劳动教育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密切联系,结合当下劳动教育现状,就“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的培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

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高效高水平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品质实现理想的培养提升,作为“工匠精神”核心内容的唯准、唯真、唯新以及唯精,与良好劳动教育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具有极高水平的契合。随着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发展人才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要求,劳动教育已经被明确指定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必须基于构建教育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提升保障和组织等多个方面,使高职劳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在高质量水平的劳动教育中,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切实融合其中,令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素质水平。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把实践和日常教学切实结合,提高育人水平,贯穿劳动教育。

一、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的联系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以及生产劳动教育,全方面加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1]。“工匠精神”体现和要求的是现代青年学生的劳动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劳动素养,并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升级产业结构。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首先,“工匠精神”在劳动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加以体现。从本质上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劳动精神的一种,培育青年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工匠精神培养提升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院校及教师要加强历史传承和创新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劳动素养的教学培育过程在各个细节上对工匠精神加以体现,并通过实践教学令“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具有更高的充实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要在学校生活中加强专业学习,对别人的劳动成果给予尊重,要对劳动及其价值具备科学深入的认知,对参与劳动具备热忱的心态。其次,“工匠精神”能够进一步促进形成劳动素养。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专业教学、志愿服务等时,融合培育“工匠精神”,是目前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发展及现状、职业选择等。与此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人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基于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很好地同社会发展需求相呼应,其价值内涵和品质追求能够对劳动素养进一步提升。最后,劳动素养和“工匠精神”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劳动素养作为包含习惯、技能、品质、实践及创新等多方面劳动意识及行为。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其包含职业能力、品质、道德、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等丰富的内容,其在作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精神寄托的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集体价值追求的重要态度素养,更是中华民族复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2]。在劳动素养的培养提升过程中,“工匠精神”发挥着重要的“铸魂”作用,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令新时代人才进行兼具脑力特色和体力特色劳动的创造性劳动。

二、高职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五育融合背景高校劳动教育路径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在劳动思想教育、劳动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等教学体系及劳动保障体系进行探索,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助力大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意识,达到以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校;五育融合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五育融合”被再次强调,国家把学生劳动教育和其他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作为高校也应当把劳动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1,2]。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劳动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劳动思想教育、劳动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等教学体系及劳动保障体系进行探索,旨在为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实践落实提供参考。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劳动能力,提升劳动素养。高校须加强劳动教育环节,培养能够吃苦耐劳,劳动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且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查看全文

工科学生劳动教育价值及路径

1新时代加强工科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1.1劳动教育塑造工科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蕴含着敬业乐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工匠精神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推动社会的主体力量,肩负着新的时代重担和历史使命,更需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精神土壤。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渗透,使学生通过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锻造工匠精神。

1.2劳动教育促进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校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课程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不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知识,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身能力和水平,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学习方法。

1.3劳动教育促进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