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法律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3:1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专业法律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专业法律知识

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掌握创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然后讨论了职业院校在SYB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即理论上增加教材法律知识;培训师资上融入法律专业教师教学;促进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职业院校;SYB创业培训;法律知识

SYB(Startyourbusiness),即创办自己的企业,源自瑞典,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关于如何创办微型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采取小班教学,共分为十步,每步都是创业者必备的知识,培训时间是十天。培训者学习后独立完成创业计划书,通过专家考核后,学员可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培训认证(SYB培训合格证书),可用于申请政府的各项创业支持,因此,SYB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是创业环节必要的基础知识,创业管理和运行都要依照法律的要求进行,是SYB创业培训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培训教师对法律法规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最好是选择专业的法律教师进行讲授,并强调创业人员的守法和用法维权,在实践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目前,职业院校SYB创业培训中的法制教育比较简单,更有甚者直接略过,这对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创业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其不足,并且探索其推进的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掌握创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一)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创业过程较为复杂,不仅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还涉及相关行政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的领域,其行为受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登记经济法”及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调控。在创业之初,公司的设立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司章程的订立、申请、登记和注册等,这些经济法律和税法知识严格而复杂,大学生如果对此并不了解,可能会成为创业的障碍。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前能得到职业院校的创业法律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少走弯路。(二)预防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会遇到很多风险,而大学生刚走出象牙塔,社会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容易在风险中误入歧途,从而使创业中断。譬如,大学生销售木材,如若缺少木材经营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等证件,极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大学生对销售模式缺乏法制教育,极容易误入传销渠道,害人害己;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其苦心研究的成果很有可能被人抢先注册知识产权,或者出现盗取他人商业秘密的情况。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数不胜数,严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而锒铛入狱。因此,如果学生在创业前能及时、系统地去了解法律知识,则能有效地预防法律风险。(三)大学生创业维权的自身需求。大学生创业伊始资金有限,很多毕业生都是申请国家或政府的免息优惠贷款,在创业过程中如果遭到非法侵害,将会比较被动,严重者很有可能使其提前结束创业行为。因此,如果能在大学生创业伊始使其系统地学会法律知识维权,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大学生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被侵害,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职业院校在SYB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教学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法制工作报告提纲

我乡在年度,在依法治国的形势要求下,积极进行普及法律知识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布署,进一步培养广大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律意识,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制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依法行政水平,现将年度法制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法律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加强法制基层组织建设

对我乡所涉及的计生执法、司法所等机构,配备了专门人员,并认真组织其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使其充分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为充分做好执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加强了其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精干人员,组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二、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观念

1、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在年度,为了适应当前依法治国的形势要求,我乡对广大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开展了4次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每年度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培训,邀请派出所、计生局和司法局的领导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使我乡广大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接受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了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普法考试。我乡机关人员严格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学习准备认真参加市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司法考试,同时积极组织村干部分级分批接受市级的相关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

查看全文

高职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当前国内的教育部门大力推行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尤其在院校的法学课程上,教师要加强高职生对于法学知识理论的理解。但是教师容易忽略了培养高职生法律知识应用能力,这是国内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一个弊端。因而,落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改要求以及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应用传统教育模式容易束缚高职生的思维,进而会限制了高职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模式

近些年,国内的大专院校都纷纷开设法律专业课程,为我国培养优质的法律人才。尤其在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学当中,学校都加强了提升高职生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高职生的法律工作能力。然而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法律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不仅仅需要高职生储备大量的法律知识,同时也需要能够灵活应用法律知识的人才,以及法律综合性人才。法律专业的高职生不仅要学习法律,还需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此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企业运营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法律专业高职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法律问题,以便为企业制定出优质的法律纠纷解决方案。

一、法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国内的高职院校当中,法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比较短,课程体系设计的结构不够合理。此外,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师人才欠缺,这些都会降低院校内部的法律专业教学水平。教师通常以单一的知识讲述,作为法律法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很难实现新课改对法学教育的要求。此外,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体制、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度的约束,也会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此导致法学课程很难实行现代化的教育模式。由于法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因而就需要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高职生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思维。在当今高职院校内部的法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高职生通过充分地理解法学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法律应用能力。法律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此外法学也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因而对于高职生来讲学习法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法律高职生基础不扎实,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款中的具体内容。教师要求高职生进行合作,进而实现在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创新[1]。

二、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查看全文

提高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法律基础课程顾名思义,其意义在于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校忽略了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注重法律理论知识的教学,如:刑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同时因为中国目前的法律体制相较于国外建立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加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国情,所以也不能单一的参考、复制他国的法律体系,所以忽略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在未来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或使用法律知识时,可能就会出现实践能力和效果不理想,导致事倍功半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单一性问题。部分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只是按照教材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法律相关的理论讲述给学生,但与其他各法律知识没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没有深刻意识到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法律之间的联系。这就令很多学生只是记住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在实际中,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如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运用法律知识,却并不清楚。这也是中国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初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期,才可以真正独自处理法律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

在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中,无论是法律相关人员还是其他的领域人才的需求,都倾向于多样化的全面性人才。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老师也应当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提高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效性。首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可加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法律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法制观点。比如: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法律最初是如何产生?先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从旁引导,最后结合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来综合阐述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意义,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中法律的研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更加直观的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所在,令学生清晰的知道该课程究竟在讲什么。并且在案例分析中,老师可适当的加入国外的经典案例,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基础来应用法律知识。而无论是启发式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或其它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实际效果,老师都可结合辩论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针对一个观点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而在辩论之前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整理自己辩论观点所提出的问题等。课堂辩论教学的观点可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找资料,同时需要注意分组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老师负责分组,避免学生根据主观个人因素来选择观点的辩论小组。

三、改进教材丰富内容

目前很多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其教育目标模糊不清,看似覆盖了各个法理和法律知识,但没有明确的起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忽略了国际化这一点,这与中国现代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相左。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创建上,首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思维模式,即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解和想法。因不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的认知有所不同,所以在这方面选择的教材其目的可以说是为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法律运用意识,并且内容上不能单一的是中国国内的法律知识,还应加入国际性的法律知识。国内法律知识,则是以社会主义发展为基础的法律相关理论知识和案例。在确定了国内法的内容后,加入相应的国际法,如: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这样一方面了解到了国际法律和气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中西结合完善法律知识、法律观点和明确中国法律未来的发展,令学生可以真正的成为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

查看全文

法学教育方法与路径

高等医学教育,是医学生由青年学生向合格的临床医师转化的教育过程,也是医学生从校园走向医疗机构,走向社会的过程。因此,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法律教育,应该贯穿在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我们针对国内不同层次的多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生所接受的法律教育主要分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两大方面进行。

1学校教育

1.1法律课程

医学院校面对临床医学生开设的法律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根据新课程方案(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取代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1]。此课程为全国高等教育各专业必修课程,与其他专业相同。该课程所讲的“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相应的,该课程所讲的“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拥有必要的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2]。根据了解,绝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卫生法学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执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学院校对该课程并不重视,将它列为专业类选修课程,开设课时和学分少,且考核形式松散,师生的重视程度低,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此外,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的课程,该课程为医学专业的特色课程,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人类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广大医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到医药卫生事业从业时所必须的道德规范,并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异同,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帮助,在广义上也属于医学生法律教育的范畴。部分医学院校也针对不同医学生的特点开设了不少其他法律教育课程,如《药用法学》、《新闻出版法》等。很多医学院校,尤其是合并后的医学院校,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开办或参与开设了双学士学位、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在这些开设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几乎都开设了法学(医药卫生法学方向)专业,这类专业对学有余力的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让这些医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学相关课程。这类专业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也让不少学生因此培养了对法律的兴趣,甚至毕业后报考法律硕士联考、国家司法考试,从事或业余从事医疗纠纷相关法律工作,对医学生的就业也扩宽了门路。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满足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需要,大部分医学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全校性文化素质选修课(又叫公选课),这些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基本上都要求学生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允许毕业。这些院校的公选课中,也包括部分法律相关课程,如《劳动法》、《经济法学》、《宪法学》、《法理学》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些课程中任意选修。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法律知识的补充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学校法律课程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法律基础知识、卫生专业法律知识和其他与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知识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基础,对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医务工作的健康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医学课程与临床见习实习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负担很重,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不可能一味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法律课程的学时数目和内容。医学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临床医师,会针对该学科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通过各种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对医学生进行讲授。这些零散的知识,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受益匪浅。以医疗纠纷案例作为人文、社会、心理等教育的载体,将小学科综合成大课程,用指导性教学来取代硬性灌输,有利于学生在接受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医事法律教育[3]。医学课程教师与临床医师在进行相应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提到相关的案例及其所涉及的法律纠纷,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临床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临床医学见习阶段的学生和实习生在医院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亲身体会和感受相关的事例,这些经验不仅对于临床工作,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医疗工作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因此,针对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也不可能脱离实际情况而存在,医学生在专业课程乃至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可以对未来的医疗工作带来显著的益处。

查看全文

中职导游专业法制教育形式与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这个被称为21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早已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加速器。而近年来在旅游行业中,一些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游客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我国特在201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育人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应用型、技术型旅游业界人才。对人才的培养不但是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道德、思想、品质和法律的教育。导游专业学生进行法治学习,不但可以培养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为将来在带团工作中用法律的维护自身和游客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此,导游专业应该重视法治教育的课堂建设,让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导游专业;法制教育;开展形式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团队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带领游客领略秀美山川的导游服务是旅游行程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作为形象大使的导游面对游客旅行过程中旅游合同的履行方式、如何带领游客文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衔接操作中遇到的法治问题等都需要导游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导游强迫游客购物、辱骂游客、零团费负团费等,都需要导游专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因此在学校学习中要加强导游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的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将来更好融入社会参加导游工作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开展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中职学生增加对法治精神的认知。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大融合和科技的大跨越发展,当代的中职生面对的是这个缤纷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也暗藏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选择导游专业很普遍的误认为导游就可以免费游山玩水,极少数同学能意识到还要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他们对社会观念和规则、法制精神内涵了解不多,很多意识形态都单凭大脑的想象,简单而不成熟,这样的他们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维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未成年人的犯罪。在中职院校中学习法律知识,是中职生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与促进建立法制国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作用[1]。在学校学习期间,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法治理念、法律精神和常用的法律条文,有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增强法律意识,抵制不良诱惑,为将来在社会环境中知法懂法奠定基础。(二)有助于中职导游学生科学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的职能,只要知法懂法,每个人都可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和实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受到校园欺凌,可以用法律大胆的对施暴者说不;实习带团时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学生都可以用旅游法律条文和法规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开展法制教育的现状

查看全文

法制类节目采编问题及对策

现今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权益,急需法律知识的补给。法制类节目以专题和新闻的形式,通过探讨各个案件的犯罪过程以及犯罪动因,使观众引以为鉴,从而达到普法的目的。但是,由于法制节目的很多制作者对采编的目的并未真正理解,又为了收视率的提高,导致法制节目偏离了其警戒的效果,向文艺类节目的娱乐效果靠拢。采编人员要与被采访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对待被采访者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具备人文精神,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都能够从容面对镜头,从而使法制类节目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一、法制类节目采编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偏差。法制类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广大民众普法并起到警戒、导向的作用,与文艺类节目和新闻节目不同,节目所追求的并不是娱乐效果。现如今,随着法制类节目面对的受众群体日渐增多,为了刻意提升节目欣赏效果,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增加收视率,许多法制类节目的采编工作偏离了自身真正的定位。以电视剧演绎的方式来复述案情,以达到娱乐的效果、文艺欣赏的目的,却造成了案情表述上的失真,失去了该有的警戒作用,对法律的本质造成了误解,更是淡化了法律的精神;更有甚者,一些法制节目经常报道关于意外、丑闻等各种案件,使法制类节目变成了猎奇的案件故事,失去了普法的功能和对民众导向的作用。(二)缺乏专业性。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法制类节目在采编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法律专业术语,法律术语的专业性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也是法制类节目制作的核心准则。由于大多数的法制节目采编人员法学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养偏低,在法制节目的采访和制作过程中对法律的专业性、权威性等很难有较好的传播,对法制节目应有的精神也很难有较好的展现,甚至出现法律知识的漏洞和各种错误。在较为敏感的法律案件中,有些主持人因法律知识薄弱而误用专业术语和法律条例,造成自身情感的偏颇并说出不当言论,这极有可能对观众造成误导,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解决法制类节目采编问题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通过迎合和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需求,虽然达到了提升节目收视率的效果,但失去了法制节目的精神和本质,失去了对民众普法和导向的意义,这不是法制节目对自身准确的定位、不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法。法制节目要始终坚持通过犯罪事件的讲述对民众起到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引以为鉴和引导作用的准则,对自身准确定位,拒绝为了追求收视率的提升,节目制作受受众需求的影响;拒绝为了达到娱乐效果和文艺欣赏的目的,失去其该有的精神和警戒效果。其次,节目审核机关对法制节目的审核也要有清晰的定位[1]。(二)增强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法制节目的采编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专业的法律知识,才能提高自身对事件的敏感度,彰显法律的严肃性。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法制节目的采编人员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采编人员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事先查阅有关的法律文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严谨自如,在讲述犯罪事件的同时也能向观众分析并传达犯罪的动机及犯罪心理,达到引导观众,宣传法律知识的效果;此外,法制节目的采编人员更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素养的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节目制作时,尊重被采访者的自身权益和切身感受,并保护其隐私权[2]。(三)加强报道内容的专业性。法制节目的采编人员也要贴近日常生活,通过帮助群众实际解决各类纠纷和法律问题,并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通过该方法,使报导内容深入民众生活,更能直击观众内心引起共鸣。大多数法制节目都是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事情讲述的表明上,还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其犯罪的原理并对案件进行理性解读并融入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不仅增加了节目的深度,还普及了法律知识,使节目的专业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节目的采编人员还可在节目中邀请具有高度专业法律知识和素养的人士或嘉宾参加到法制节目中来,有他们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的节目制作策划,必定能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深度,对报道事件也会有正确引导、对法律普及也会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法制节目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有较好的培养[3]。

三、结语

查看全文

小议医学院校法律教育办法

摘要社会的进步、国家法制社会的逐步健全,对高等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除了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外,还应该充分掌握医学伦理、医疗法律法规等与医学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当代医学现实的需要。本文对医学院校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医学院校法律教育当代医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的意义

(一)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首先,当遇到常见的消费法律纠纷时,他们往往选择自认倒霉、忍气吞声的解决方式,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连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了都不知道。其次,当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将来走向正式的工作岗位时,往往都要面临劳动纠纷问题,面对强势的用人单位,很容易遭遇各种法律风险,例如人身损害、劳动权益受损等,从而导致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有些学生因为不懂法,误入传销或者邪教组织,其人身安全受到严重损害和威胁。因此,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能让学生知法守法,提高法律维权技能,无论是对将来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从学校角度看。首先,学校开展法律通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校园犯罪率。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中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有些受侵害者采取了非常过激的方式来处理,引发新的犯罪。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学生法制意识不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其次,促进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权益受损,牵连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方面会产生对实习制度的抵触情绪,实习单位对校企合作模式也会有所顾虑,这将导致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进程受阻。只有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与提高预防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得工学结合模式健康发展。

(三)从社会角度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全民知法守法是前提、关键。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其法律素质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

目前,法律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其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高职院校中很多公共必修课都涉及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例如,关于宪法以及作为中国公民应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中。而关于违法犯罪法律知识被纳入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中。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章节让课程更完整,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法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混合体设计让法律通识教育成为这些课程的附属品,最终被轻描淡写,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二,有的高职学院新开了“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等法律通识课程,它主要侧重从精神程度上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让学生树立较高的法律意识,从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学生获得启迪。但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适合高职学生,而更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第三,一般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三门课程。而从事这些课程教授的老师,其专业很多都是非法学专业毕业的。从教师的主体角度上来说,法律通识教育是缺乏专业性的。一部分老师基于自己专业的限制无法从更专业的角度传授法律知识。这极有可能导致这些课程中的法律知识被弱化。总体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律通识教育仍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探讨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引领下,我国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创业的重担。然而,多数民办高校忽视了创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创业面临法律问题和风险。因此,文章认为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法律教育教学,丰富其创业法律知识,提升其创业法律意识,规避其创业法律风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创业就业。

关键词:新常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步入了新常态。经济的新常态营造了有利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高校是国家创新创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然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创业教育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缺失便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而且,民办高校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事实上明显弱于重点高校和一些普通院校,加上自身资金、师资等方面的不足,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尤为薄弱。民办大学生创业法律知识储备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能力不足,这给创业增加了诸多困难与风险,甚至造成创业者或企业面对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处境。因此,做好民办高校创业法律教育,使创业学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熟悉法律知识,增强创业法律意识,对实现依法创业意义重大。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忽略或者轻视了创业法律教育在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关创业的法律知识空缺或很少涉及,尤其是多半非法学专业学生创业法律常识贫乏。知识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阻碍。所以,民办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应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法律教育,这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抓手。

(一)有助于丰富创业基础知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