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9:25: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装配式建造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装配式和房地产对建筑经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在宏观经济条件下,装配式和房地产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探究协调各方关系的途径。方法:通过加强相关理念和概念和阐述,采用分析法研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发展与所带来的负面和证明影响进行探究,同时也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结果: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节能的优势,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不能对其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也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结论: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加强研究,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发挥房地产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宏观经济;房地产;建筑行业
1装配式建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概述
1.1装配式建筑经济
装配式建筑经济是指对装配式建造过程中的项目进行统筹分析与决策的相关活动。近几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与创新。在装配式的建造过程中,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会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变化,其中可能会与原有的建筑经济相冲突,再加之装配式建造起步较晚,建设成本较高,环保意识差且缺乏统筹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
1.2房地产经济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当中,我国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背景之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随着建筑企业的行业标准提高,国家的新型政策实施,以及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面对这样的现状,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无疑是顺应当下时代发展的。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环保性,成本的降低和高技术的要求也符合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以及建筑技术对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本文旨在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合理地顺应时代发展,为建筑业实现现代工业化发展探明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将建筑部件提前在工厂中预先制好,达到建筑标准后再运往施工现场直接进行装配。这样的工程实施模式不仅减少了施工时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时还避免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及住户的影响。对比传统建筑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有利也有弊,这项技术的高标准和国内相关人才的稀少也制约着它的发展。以下我将对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起源
预制装配式建筑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新兴技术,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的预制式装配建筑就迎来发展的高潮,瑞典开发了以预制式配件(混凝土预制板)为核心的大型建筑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到了今天,瑞典已有房屋中的预制式结构已达到了95%。同时法国建筑行业,则是通过走出一条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现浇工艺为标准的建筑工业化大道。虽然我国在当时同样有着令人骄傲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作品:北京民族饭店,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物质发展条件匮乏等不可抗因素,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来才又被人们所提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筑产品大多数属于由生产车间制造而成,其结构单一,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更好地利用现有空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处理上,可以实现现场装配,使得整个工程的进行更加高效。现场通过特定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整个装配式建筑在整体的规划上具有整体性,其施工过程可以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固定式的组装流程,在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处理上能更好地实现合理分工。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符合国家绿色建筑的要求,在材料的使用上更符合国家下达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更能迎合节能环保的时代步伐,能够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损耗,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从一体化角度来说,也就是构建在三个一体化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建造模式,是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基于BIM技术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将会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就结合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对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征进行介绍,根据介绍,对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进行进一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一体化建造;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
一体化理论主要是建设在三个一体化标准下,其中包含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等。在实际一体化建造过程中,比较注重通过技术集成、协调管理等,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从而给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把 BIM 与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充分融合,能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更好发展。
一、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
(一)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中,其建造流程包含了工厂进行构件制造生产,将生产完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内完成安装,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期限,消耗的劳动力相对比较小,并且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给我国建筑行业成功转型提供条件。(二)BIM 技术。BIM 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新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使用。在软件平台、模拟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施工图纸科学设计,施工组织优化,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便于施工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施工信息之间传递和共享,及时找出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线交叉问题等。利用 BIM 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1]。所以,BIM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BIM 信息中心作为一个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共享平台,通过将工程中各个信息及时记录,利用BIM 信息中心中的仿真功能,给工程项目决策、计划制定提供数据参考。通常情况下,BIM 技术应用特点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视化。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因为工程设计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无法对工程项目施工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工程决策制定和施工建设工作开展增添难度。而在BIM 技术作用下,可以把简单工程设计图纸通过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展示,给项目参与者提供直观立体的图形。在BIM 技术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缩短施工期限,保证工程质量[2]。2.协调性。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信息传递等因素影响,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特别是在多专业碰撞后,而在BIM 技术的作用下,其具有协调功能,能够将该问题进行处理。例如,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3.模拟性。在BIM 技术作用下,不但可以对工程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模拟,同时也能够建设模拟工程图,可以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模拟处理,对真实世界中无法操作的事物进行模拟展示,如节能模拟、光照模拟等。4.优化性。在相关理论探究逐渐深入的环境下,建筑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营都具有现代化特点,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各个专业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而通过使用BIM 技术,能够将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建筑工程信息进行整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施工过程优化处理,给施工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3]。5.可出图性。因为BIM 技术中包含各种信息,利用BIM 技术中具有的可视化、模拟化等功能形成一个立体模拟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形成二维施工图,如综合管线设计图、主体结构图等。在BIM 技术作用下,实现BIM 信息中心优化处理,让各个图纸更加规范和合理。(三)EPC 总承包。EPC模式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结合合同内容对工程设计、施工材料采购、施工建设等过程进行承包处理,负责工程施工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和传统项目分体承包模式比较,EPC总承包模式中设计、采购与施工之间呈现出交叉状况,能够让整个建设过程得到优化处理,保证项目投资效益。在EPC模式作用下,建设风险一般由承包方来承担,业主承担的风险将明显减少,并且,便于承包方与业主之间交流,增强承包方效益能力。因为EPC模式在资源分配、组织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中广泛采取的工程发包方式。
二、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征
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论文总结目前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完善相关政策、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产业协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装配式钢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我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城市化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业仍然是能耗高、建造方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的传统行业,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筑业要改变现状、寻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融合先进的发展理念及科学技术,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筑是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提前生产,然后运至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按结构体系主要分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以及木结构三大结构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装配式木结构不能被广泛推广来解决大量的人口居住问题,目前木结构主要应用于高档低层别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虽然耐久性高、可塑性强,但是其预制构件重,运输半径大,运输成本的管理费用偏高。装配式钢结构具有钢材重量轻、抗风抗震性能佳、施工周期短、建筑品质高、有效使用面积大、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优势,与其他两种结构相比,钢材可回收再利用,更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绿色建筑的代表,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
2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鉴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好等优势,其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日本有三成以上的房屋采用钢结构,在住宅领域钢结构甚至占比超过了七成;美国钢结构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建筑中,其中在住宅领域钢结构占比超过四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广泛推广及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大跨度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工业厂房等公共建筑领域,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技术较为成熟。而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则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与人们对钢结构住宅的性能优势认知存在局限、对钢结构住宅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改善目前我国住宅因多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而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建筑业人工成本处于上行趋势,并且自2017年以来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价格快速攀升,混凝土结构相对于钢结构的成本优势在逐渐缩小。钢结构建筑有助于化解钢铁去产能困局,巨大的市场空白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留了大量发展空间[1]。自2019年以来,行业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渐向钢结构住宅倾斜。2019年3月,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2019年6月,住建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范。
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探索
摘要:建筑业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可以说,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建筑行业因管理粗放、工艺落后,如今还存在质量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在时展形势下融合新工艺、绿色新材料和新技术,带动建筑工业化的强势回归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被推上历史舞台。探究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经济性,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发展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特点概述
第一,设计标准化。建筑业产业化推进的关键是生产产业化,而生产产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为了实现规格少,组合多的效果,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构件上需要提前考虑众多因素。第二,构件工厂化。简单来说,装配式建筑需要制作较多的构件,制作场所集中在工厂,制作完毕之后将构件运输到现场。此种方式对比传统建筑模式来说,不但提高了作业进度,优化了作业质量,也完善了作业环境。第三,施工装配化。装配式建筑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现场作业的人数,水平构件、垂直构件和一些承重构件都可以在现场进行组装,所以让建筑工程更加便捷和高效。第四,装修一体化。将消防,装修,水电等工程在工厂提前穿插是装配式建筑的一大特点,此种方式也能减少现场交叉作业量大和后期随意打凿等问题,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建筑进度。
二、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现状
(一)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研究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校基建的应用
摘要: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装配式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民用和公共项目中,从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产学研融合发展四个角度分析了装配式施工技术与高校基建工程相结合的重大优势,希望为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校基建工程中的深度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高校基建,施工安全
装配式施工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西欧地区,其本身为配件化施工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装配式施工技术实现了装配化、标准化和工厂化的有机融合,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在节约劳动力、提质增速、节能环保上具有明显优势,是对建筑工业化的重大突破,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到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和军事建筑等领域[1]。伴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建筑整体性、抗震性、耐久性能较差等不足也取得实质突破。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基建工程中使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仍较少。目前,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逐步推进,高校基建工程[2]数量明显增加。虽然大量基建工程为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办学条件,但在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文明施工和施工进度等方面也暴露出各种问题。
1装配式施工技术概述
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出现是现代化建筑业生产方式[3]的巨大转折。二战后,西欧地区由于受战争影响大量建筑物被破坏且劳动力较为稀缺。因此急需寻找快速大规模建设高品质住房并且使用较少劳动力的现代化新型建造技术,装配式施工建造技术应运而生。装配式建造技术是指使用在工厂生产的部件部品,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事先设计的连接方式进行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其具有高度信息化(BIM)、施工一体化、构建标准化、现场装配化、设计标准化等特点。装配式建筑目前种类较多,按照预制材料类型分类包括板材建筑、盒式建筑和砌块建筑等多种类型,按照装配式程度分为全装配式和部分装配,按照建筑结构形式分类包括框架、剪力墙、框架支撑和框剪结构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装配式建筑占比低不足5%且大多集中在商品房领域,未来我国装配式施工技术应加强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方面的应用。随着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实施,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相关人士的关注,其应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2在高校基建工程中应用价值
装配式建筑施工结构节点优化研究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将构件采用工厂化预制方式进行制作,通过可靠的结构节点将构件连接组装,实现装配式建造。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结构节点优化及处理技术,并对其施工要求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重点的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建造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迈入工业化阶段,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各省、市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比例逐年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造方式,将繁杂的现场施工作业转移到工业化车间进行构件预制加工,减少建筑垃圾,实现节能环保。在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处理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是成为影响装配式施工进度与质量的主要因素[1]。
1应用现状分析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法、苏联等国开始尝试装配式建造施工。自2015年以来,装配式建筑由于建造速度快,施工操作简单,大规模应用时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迅速在我国推广开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多年,接触过许多装配式建筑在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的应用实例。笔者以某医院项目为例,分析装配式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该项目位于长乐区吴航镇龙津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2154平方米(地上101854平方米,地下20300平方米),住院楼设计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率达到71%;门诊医技综合楼、后勤楼、传染楼及附属楼等采用现浇结构。
2工艺原理
装配式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消费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体验式度假酒店成为大众的选择甚至出现“网红”“打卡”等现象,而这一类建筑设计多采用装配式技术手段来回应建筑场地与满足人们对度假酒店的体验需求。文章依据体验经济下,我国出现的大量的装配式度假酒店这一现象,试图从体验经济下度假酒店的转变和装配式酒店对这一现象的回应来进行分析。从平面、材料和体验这三部分对案例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的设计实践是如何将装配式技术设计手段与地形、使用者空间体验和价值认同进行整合,希望对未来装配式度假酒店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体验经济;装配式;度假酒店;建筑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我国旅游消费逐步由观光旅游产品向度假旅游产品过渡,体验经济下的酒店已经向着“酒店即目的地”的方向逐渐细分。当下,豪华酒店虽然已经供过于求,然而其所面对的客流量和使用者依然被资本看好,国内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野奢酒店其实也正是在说明,极端精品的奢侈酒店是被需要的。当我们注视“出现即合理”这一现象时,应该反思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建筑师在这一时代思维背景下应该将其纳入建筑师的设计精神中,单纯的物理空间功能的延续的套用已不再适应酒店建筑未来的发展,如何将酒店建筑与客人的体验进行结合,才能创造出“此情此景”下的即刻体验,将是建筑师面对这一选题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1相关概念辨析
1.1体验经济
1998年安纳·克林曼早期对于创造建筑体验和营造场所的必要性讨论,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也于1994年在《体验经济》中提出,“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1]体验式经济更趋向于从使用者的生活和情感出发,塑造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驱动使用者自发产生一系列行为来创造新的与使用者主体本身为依据的一系列价值认同与空间认同。
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实施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于。本文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和《建筑力学》课程为例,重点介绍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进行说明,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和《建筑力学》2门课程进行课程有效分析,建议将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资源分解再整合,采用线上线下多平台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一定的改革性建议,以便行业内参考。
关键词:多平台;碎片化;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1绪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线上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成为了课程改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2]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合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OOC平台中国大学MOOC。[3]2013年,哈佛大学对三门课程进行了SPOC实验,国内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翁恺老师在2014年9月开始采用SPOC的方式来辅助课程。[4]目前,国内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提供了较多的便利,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以我校适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建筑力学》、《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2门特色课程为例,下面重点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判断,重点解决3个问题:第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什么类型的课程符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第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第三,混合式教学改革如何实施?
2混合式教学研究
2.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分析。装配式建筑的课程特点符合混合式教学应用特色,从2016年开始,全国多数高校陆续开始将装配式建造技术方面的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中,装配式建造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体系相对较多,标准制定行业内还没有基本完善,各地区各企业自主研发或从国外引进技术实施不统一,装配建造技术的相关课程内容讲授表现出“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即“多”,课程教学知识点多,装配建筑相关课程在国内属于新开课程,行业内的技术体系较多,各大体系包括的技术知识点相对较多;“散”,新开课程的建设对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要求较为严格,而装配式建筑课程内容表现出“多而散”的课程特点,内容体系较散,课程改革力度相对较大;“杂”,国内典型的几家建筑企业装配建造体系,包括中南集团NPC技术、黑龙江宇辉等,在我校前期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中都已实施讲授,课程内容杂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整合资源,从而进一步的表现出《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等相关课程资源整合“难”,改革力度较大。2.2《建筑力学》课程分析。针对我校近年来对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重点对《建筑力学》和《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2门特色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对比分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和道桥专业所有课程,发现《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均存在“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完全符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此处对《建筑力学》课程分析不作太多展开分析,下面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有效建议。2.3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议。下面对《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等相关课程分析显示,课程内容讲授表现出“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笔者从《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的前期实施效果研究,将碎片化、多平台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以供行业内参考:(1)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应抓住课程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以每门课程的特点充分分析,列出混合式教学的主干,然后进行逐层分解课程内容。本课程《建筑力学》与《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在行业内目前处于新技术,内容整合需要从零开始实施,内容“多,散,杂,整合难”的特点完全符合改革的要求。(2)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待改革课程进行碎片化内容分解再整合是关键,课程负责人应将课程所有内容系统性的列表,列出主干内容,逐层分解,将主干内容“项目化”的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考核目标,列入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内,强化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的“过程测试”,弱化传统期终考核比列。(3)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应注重课程学生自学、互动、提问、解惑、鼓励积分代替考核等功能模块设计,不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平台交流时间,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不受课程时间安排、学生出勤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某学生因特殊原因某次课程不能上课,但在该学生未到场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课程互动,或者在课后某时段参与线上自学、在线完成任务、在线试题测试等方法弥补课程缺席问题,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比较重要的部分。(4)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教学改革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有特殊要求,即课程标准的设计不能拿传统课程标准的模板直接硬套,应首先从课程标准上进行大胆尝试,只要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标准的格式并不是唯一,因此,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课程标准的革新。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应用
[摘要]发展新型建造形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党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时机成熟、潜力巨大。和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要求设计必须精细化、协同化,相应地装配式建筑需要全过程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BIM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强调全过程、信息模型化、所见即所得,对高精度、精细化施工的装配式建筑无疑是最为高效的技术辅助手段,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BIM技术大有裨益。本文针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浅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
1BIM的特点
[1]三维可视化:传统的工程图是二维的,但表达的是三维空间实体,需要读图人根据制图规则翻译,越复杂的三维实体,翻译难度越大,越容易出错。如一个造型复杂配筋较密的造型柱,画图和读图都比较麻烦,翻译过程中很难在尺寸、钢筋数量上与三维实体准确对应,施工时容易出错。三维视图可以把构件各个角度都呈现出来,即使构件内部也可以通过调整显示方法把内部细节(如钢筋信息)显示出来,避免翻译过程中的缺失和错误,实现所见即所得。协调性:BIM最核心的要素为信息互通,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的信息共享。BIM的协调性能使许多协调工作即时进行,甚至自动完成协调。模拟性:BIM可对设想状态、设想组织顺序进行模拟。如在施工组织设计时,BIM可以模拟不同塔式起重机布置方案的空间作业效率与有效覆盖范围的比较。优化性:通过信息分析、模拟、比较、按一定的技术原则,选择优化方案。得益于BIM模型集成了工程的全过程信息,其优化过程获得了全部真实信息的支持,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比人工优化更加精准可靠。输出性:BIM可以全面、高效地输出信息,不仅可以按传统二维输出方式自动出图,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地模拟构件的空间形态及组合连接过程。
2BIM在PC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PC建筑中大部分PC构件都需要在工厂中制作预制成型,部分PC构件中还有服务于工程项目各专业的预埋管线,一旦到现场才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来不及补救,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管线的错漏碰缺又往往是因为各专业各环节的信息沟通未即时同步化,造成一个个的信息断链、信息孤岛,最终导致PC构件在现场连接安装时发现问题却为时已晚,无法解决。BIM技术解决这一难题恰到好处,由于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之间、设计、制作和安装之间共享同一信息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检查各专业各环节件存在的冲突。BIM的应用为PC设计、制作、安装带来极大的便利,避免或减少错漏碰缺。BIM技术可以综合建筑、结构、安装各专业信息进行智能检测,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BIM在PC建筑施工中的利用主要在以下方面:利用BIM进行不同专业间的信息检测,实现设计协同,信息同步对称,避免“撞车”,避免“不说话”,避免不同专业间的信息孤岛,避免现场发现问题解决起来却无从下手。利用BIM进行设计、构件制作、运输、构件安装的信息监测,实现各环节的衔接与互动,避免无法制作、运输和安装的现象,实现全过程的系统化。利用BIM指导PC构件的生产,使构件制作、出库计划、运输与施工计划等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动态响应。利用BIM进行模台、流水线设计,保证PC构件形状和尺寸的精度在安装容许范围内;保证出筋、预埋件、预埋管线没有遗漏,定位精准。利用BIM进行PC构件备料,各种原材料、埋件数量的优化统计。利用BIM进行PC构件的施工组织,从制作、运输、现场调配和安装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动态响应。
- 上一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文
- 下一篇:中学法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