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21:4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药健康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健康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近年来,A市积极出台政策,鼓励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逐步明晰了发展思路、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社会资本热情高涨。但是,在发展水平、规范程度、发展后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优化经营环境,强化人才保障,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以保证该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状况;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等成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居民健康服务需求日益高涨。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健康服务资源,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1]。在这种背景下,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快速发展上升期[2]。A市是我国中部某省一个县级市,位于该省中部,距离省会约60公里,下辖32个街道(乡镇)。2016年,全市GDP总量423.66亿元、人口150.20万人,均居全省前列;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病率分别为129.89‰、67.98‰、9.19‰,均处于较高水平。较高的消费水平和较严重的健康状况,为A市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此,A市积极出台政策,大力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发展,致力于将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成全市支柱产业之一。
1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成绩
1.1发展思路逐步明确。依据地方特色,该市党代会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生物食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生命健康产业,着力将生命健康打造成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A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以中医药秘方秘笈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以“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市抓龙头、乡抓科室、村抓两法”的农村中医工作模式,着力建立健全市、乡、村中医工作三级网络的基本思路。1.2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推进行动”等活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提高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拍摄了《实现中医药伟大复兴的“A市实践”》等专题宣传片,编印了以中医药文化渊源、常见病中医疗法、名贵中药材使用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善用中医药健康A市人》宣传手册10000册;仅2016年就组织中医药科普知识下乡宣传活动7次,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单(册)3万多份;开展中药种植规范现场培训5期、现场宣传2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产业规范化程度。随着宣传推广活动的不断深入,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认知水平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1.3发展成效初步显现。1.3.1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该市逐年增加中医事业经费,初步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一是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14-2016年,政府投入的中医事业经费从1102.6万元增至1813.8万元,增长64.5%;占政府卫生投入的比例从11.4%增至12.0%,增长0.6个百分点。二是市中医院龙头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市政府投资1.7亿元,为市中医院新增病床499张;市中医院派出巡回医疗队10次,下乡指导90余次,为全市500多名乡村医生开办免费培训班4期。三是乡镇中医馆数量、能力大幅提升。投入专项经费,改善中医药机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并保证均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2016年,举办6次乡镇中医药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班,开展中医医疗文书书写竞赛活动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中医药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医门诊人次、中医处方数均有较大提高。四是村级中医服务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举办3次乡村医生中医业务培训班,累计培训1500多人次;多次组织全市乡村医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发放155套《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乡村医生培训率100%;全市各村卫生所至少有一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配备至少100种中药饮片或50种以上中成药。1.3.2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热情高涨。该市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意愿强烈,社会资本进入热情高涨。截止到2017年12月,在工商登记注册系统中共注册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1056家;其中,2014年以后登记注册机构达610家,是之前20余年的近1.4倍。总体上,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在2015年后增速明显加快,个体登记注册数在2009年、2015年前后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与《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时间吻合,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小额闲散资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比较敏感,见图1。
2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中医药工作计划
2020年全县中医药工作的总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独特优势,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供给,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驱动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健康建设贡献力量。
一、坚持和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
1、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切实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层层传导压力,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促行风,树立中医药系统良好形象。
2、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头等大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突出重点学,切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3、加强民族医院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贯医院治理体系全过程。落实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制度规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着力打造清风正气。
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全县各卫生医疗机构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国医药特色和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医中药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升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西医结合运用能力,在全县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全面推广普及中医药、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运用、中医药技术管理慢病,充分体现中医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廉简便捷”的特色,保障人民健康。
(二)具体目标
县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9年县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解放思想,谋划大局,聚力传承创新,突出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助推健康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
1、突出政治引领,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引领中医药工作,创新思维。挖掘潜力开拓中医药新项目、新优势、新领域。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制约监督和拒腐防变教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成果,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增强使命担当意识,着力建设忠诚、廉洁的干部队伍。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能力本领。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形成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解析
[摘要]文章根据吉林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结合卫生人力数据库,系统分析了吉林省中医药卫生人力发展现状、趋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制定卫生人力政策与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卫生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注重增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根本。中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将直接影响中医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统筹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使中医药人才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快提升,为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文章就吉林省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日后促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文章资料来源于2012—2017年《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吉林省统计局网站。1.2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所列统计数据及统计表由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自动产出;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对吉林省中医药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定性研究以政策硏究为主,并借鉴国内外中医药人力有关研究成果。
2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大家知道,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与考核方法,最初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它作为一种按照组织战略整合财务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的管理创新也被政府、医疗等非营利组织所采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是为实现其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为广大居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将做好辖区居民的“健康引路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战略目标,对其绩效评价,不但财务维度,非财务维度也很重要。就此运用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模式,对中医药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做进一步探讨研究。
一、平衡记分卡运用于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以来,平衡记分卡经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证明,为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一)平衡计分卡与中医药服务的价值取向存在必然的联系。首先,通过平衡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组织从多方面细知员工的服务质量。其次,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准确考量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针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内容,运用平衡计分卡将组织战略的实现、使命的完成与组织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是科学而合理的。(二)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制度保障。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对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国医堂的支持与重视,为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的运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家多次出台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百姓健康的指引性文件,提供了政策扶持。这意味着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是使命所在,相应的绩效评价更应得到重视。(三)平衡计分卡是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以我中心为例,自创建国医堂以来,为巩固创建成果,国医堂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了规范化的发展体系,将国医堂和中医药文化融合在一起,贴近社区、服务百姓,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不断推动国医堂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如何评价服务质量和数量,平衡记分卡评价方法的科学适用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平衡计分卡在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中的指标分解
通过上述分析,平衡计分卡成为绩效评价的有力适用工具。我中心在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时,根据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细则”要求,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将中医药服务工作进行指标分解,细分成可执行的具体目标。(一)居民层面。我中心将客户层面调整为居民层面更符合战略目标的要求。居民层面的设计是反映中医药服务履行职责的情况,改善服务现状,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居民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居民健康所思,提高居民满意度,根据评审细则将居民层面指标设计为:一是反映提供服务层面中心国医堂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药房、中医科,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配备火罐、针灸、刮痧板等,以及其他诊疗设备如中药外治、推拿、牵引、中医电疗等不少于4类。规范设置中药房,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中心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中成药不少于50种,并提供煎药等配套服务。二是居民满意度层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二)内部业务流程层面指标设计。此层面指标设计,主要考虑居民层面的绩效评价标准,以提升居民服务质量和数量,将影响中医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分为服务内容和规范性。服务内容要求提供不少于6种10项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运用中医药康复手段提供康复治疗,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严格按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不断开展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努力实现目标人群的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并在孕产妇、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中至少选择1项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积极鼓励运用中医药探索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包括人员情况和教育培训,因为要想提高中医药服务绩效,具备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是必备的前提条件,拥有高素质的医务服务队伍,离不开教育培训。人员情况一是人员的稳定性,二是人员的高素质。中心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中医类别医师占本中心医师总数比例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本中心全科医生不低于20%,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中心中医类别医师比例不低于50%。并积极开展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或专业学历教育,要实现培训率达100%。(四)财务层面指标设计。中医药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指标设计,主要考虑以更低的成本满足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要求,指标设计更注重中医门诊处方量和门诊次均成本,门诊处方量的增加反映中医药服务群体的扩大,次均成本的降低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体现在成本控制上起到了制约作用。平衡记分卡在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各项指标确立后,需要为这些指标对其组织战略实现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一个权重,权重的赋予依据评审细则要求,运用于绩效评价中。平衡计分卡4个层面指标之间是相互依存并彼此联系着。把绩效评价指标落实到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每一个层次上,通过对这些绩效指标的评价,考核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一种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
三、平衡记分卡中医药服务绩效评价实施
中医药工作实施要点
2014年我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深化医改,组织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一、主动融入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一)积极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的要求,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着力完成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任务。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启动全省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二)推动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好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制定相关技术指南,做好人员培训,加强考核评估。
二、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应急能力
(一)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区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与管理。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一、存在问题
(二)政策配套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里有人认为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副业”,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就开展一些,没有条件就不必开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即使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也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统、不规范,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继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长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投入缺乏、没有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无法盘活市场,办学效益极低。
(三)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不仅是管理学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还是承担一定办学任务的办学实体,职能的双重性造成学校对继续教育学院定位的模糊不清。继续教育学院在具体实施办学任务时,被视作办学实体,但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调配权及经费使用调控权,难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而在福利分配时又被视作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绝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继续教育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已很难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办学模式单一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中医药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坚持“人才兴业”、“科教兴医”战略,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医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基层中医工作,完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市中医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公务员之家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