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4 08:41: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培训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培训教学

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建设特色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实训教学团队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发展完善,于2017年获评“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方面完善人员配置,培养稳定骨干力量,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教学特色为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训项目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的实训科目,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通过“模型(模拟人)-标准化病人-患者”的实践过程,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2014年8月25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工作进入新的里程[1]。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实施阶段[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中医师的必由之路。在中医规培过程中,对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是中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规培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3]。为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既保证医疗安全又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已逐步成为中医规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主要方式[4]。以中医规培教学改革为契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平台为依托,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打造了一支北京市中医临床实训优秀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中医规培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培养的成功开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将团队建设经验与思考总结如下。

1教学团队建设

1.1完善人员配置,培养骨干力量

团队管理部门为医院教育处实训中心,设置首席教师与教学秘书各1名,打破医院科室壁垒,直接招募临床医教能力强、热爱实训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并逐步形成了“核心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三级梯队。核心教师具备学历层次高、学科背景多元、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与合作、沟通能力强的特点;骨干、年轻教师们思维活跃、临床专业知识更新快、可塑性强、潜力巨大。目前37名成员中,有博士20人,硕士13人,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针、推、急诊、骨伤、麻醉、影像诊断等多个学科。同时按照实训课程、带教、考核需求,不断吸纳临床年轻教师加入实训团队。团队顺应中医规培教学新形势,建立了模块化实训教学团队“传、帮、带”机制,包括针灸、推拿、四诊、骨科、急救、穿刺、影像、心电图、实验诊断九大模块,每个模块师资配置及年龄结构合理。对新进入团队的青年教师由核心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一对一指导,在核心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等活动,迅速成长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除日常教学活动外,利用教学能力提升等牵引工程,让其多参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规培技能考核与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成长为能够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骨干导师。

查看全文

基层中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体会

[摘要]目的:基于院校联合模式下探讨基层中医院护士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体会,为促进中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全程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并提炼主题。结果:1)培训体会。促进了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扩大了中医学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护士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营造了中医护理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护理人员自我提升机制。2)教学反馈。建议进行延续性教育;建议进行反馈式教学;建议采用鼓励式教学。3)问题反馈。中医护理项目收费标准不完善;基层医师中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结论:采用“院校联合”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为基层中医院护理人才培养探索了新道路,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为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护士;院校联合;继续教育;培训体会;调查研究

在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目前中医院的护士大多为西医院校毕业,未受过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其中医护理知识有待提升[1-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并逐步明显[3],为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必须提高医疗质量,进行供给侧改革。基于此背景,我校与湖南省部分市县级中医医院展开合作,采用院校联合模式,对中医院护士进行中医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水平,培养中医护理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2019年全程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12名中医院护士进行访谈,受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4~45岁;工龄3~26年;临床护理管理者3名,临床护理工作者9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名,护士1名;工作科室涉及护理部、骨科、内科、外科、血透室、急诊科、妇产科、腰腿痛专科、ICU。

查看全文

中医药继续教育论文

1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准确定位

由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逐渐萎缩,学历教育不再是成人教育唯一的任务,而非学历教育则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单纯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以职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转变,是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成人教育具有职业属性和特点,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为要,针对培养对象大部分是本行业的在岗从业人员的特点,要改变原有的办学模式,从单纯学历导向的教育向职业导向的教育培训过渡。职业导向的教育培训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在岗继续教育等。为应对中医药人员知识技术老化,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工作转岗等状况,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及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其工作岗位胜任能力。要顺应终身教育的大潮,更新观念,科学定位,抓住机遇,紧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步伐,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调整办学方向,改变单一学历教育模式,代之以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在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尽快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办学模式转型,促进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双证”制度,江西中医药大学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在校大学生取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双证”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中医药及食品营养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精心组织培训教学与鉴定考试,现已开展的项目有: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美容师、养老护理员、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工、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育婴师、芳香保健师等职业中、高级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通过中医药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增强了我校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服务行业与地方

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转型要遵循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律,要充分理解、吃透、用足国家有关政策。非学历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转型要以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为导向,以提高中医药在职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抓手,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中医药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因此,中医药成人教育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增设社会紧缺的学科专业,适度发展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和资格培训,大力发展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中医药成人教育转型既不能等、靠、要,又不能盲目乱转,要切合当地实际,本着为中医药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把发展战略重点向农村、社区基层转移,送教上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辟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办学模式,加强与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大力开展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结合工作实际,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中医药继续教育服务,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争取更多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继续教育项目。近年来,中医药成人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倾向,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中医药文化修养,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有部分成人学员有学习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从终身教育角度讲这是将来潜在的学习对象和发展方向,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寻求新的教育增长点。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从2005年开始,面向省内中医药行业、县级医疗机构和农村社区等,开展了几十项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训学员超过一万人次。尤其近年来,我校中医药继续教育在项目的规格、数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年均获4~5个国家及省级培训项目。先后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西学中”、卫生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江西省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县级医院精神专业医师(护士)骨干师资培训、新录用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康复治疗师培训等项目。此外,为县级中医院开展了“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为江铃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开展中医养生讲座。

3提高办学质量,维护良好声誉

中医药成人教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应忽视提高学历教育质量,要注意维护成人教育办学的声誉。近年来成人学历教育虽然招生势头逐渐减缓,但学历教育尤其是专科生本科层次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阶段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人才市场对继续提升学历文凭还有大量需求。但就我国目前高等成人学历教育总体情况来看,其质量令人堪忧,甚至已受到社会垢病,成人学历教育文凭在人们心目中贬值,社会认可度降低“,含金量”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机构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乏力,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下放和转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权,随意设立教学站点,同时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站点良莠不齐,以创收羸利为目的,急功近利。为抢夺生源,常常恶性竞争,违规招生,沦为招生中介机构;为节省开支,常常出现违规办学,少开课程甚至不开课程,编造成绩,变成变相出卖文凭的机构。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现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将自断生路、自毁前程。因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成人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从过去一味强调扩大招生规模,转到以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的轨道上来,在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加强内涵建设,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夯实质量基础,制定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和管理,增加办学投入经费,解决“函授不函,夜大不夜”的窘境,使之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实践中,我们确立了“稳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成人教育生源普遍下滑的不利形势下,主动出击,采取多项措施,稳步发展学历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历教育质量,规范学历教育,启动实施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本专科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落实主要教学环节,组织专业教师到教学站点对毕业生进行实践环节考核、主干课程抽考,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加强学生自学环节的督导,要求任课教师进行自学指导,为学生制定自学计划、布置批改作业、答疑解惑。为进一步加强对函授教学站点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教学站点的办学行为,我们还制定出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站管理办法(暂行)》,定期召开教学站点工作会,加强对站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站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落实教学站点淘汰制度,培育扶持办学条件好、生源好的站点,淘汰办学规模小、招生不规范、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乱的教学站点。推进现代化网络管理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为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我们还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用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丰富办学实践。近三年,组织申报立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1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改项目2项,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4项,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项目5项。

查看全文

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指医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医学教育后,经过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培训,掌握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其对培养临床高层次、高素质及高能力医疗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医学终身教育中占据着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面对如此大的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医疗机构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规培医师普遍存在中医儿科基本功的训练不足、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中医儿科临床示教存在困难、培训基地带教模式缺乏中医特色等问题。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情境中面临的问题,以教学互动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临床实际案例或设计临床案例供学生参照,有助于促进医学生思考。并且师生间的互动行为能帮助医学生在面对临床各种实际问题时学会寻找解决方案,使医学生适应临床思维和决策的程序化,提高临床的决策能力,进而学会从临床复杂的现象中运用正确的梳理方法、合乎规范的临床思维路径,做出有效的临床决策。

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大量典型案例的支持,而典型案例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一线临床工作。如何获取大量的案例信息以供教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正值疫情的当下,要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互联网平台作用必不可少。本课题通过研究互联网和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建立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典型案例库,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有机衔接。目前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为临床教学提供多元化依据,而且还弥补了中医儿科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典型案例库在多媒体平台上的不足,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国际的案例资源共享。现将此次研究报道如下。选取48名在某医院儿科规培轮转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授课模式,每星期进行一次儿科理论知识学习,时间为60分钟,由带教老师进行讲授,结合规培教材系统讲解有关儿科专业理论知识。每月学习内容包括两次教学查房、一次小讲课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

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培训:1邀请中医儿科优秀教师成立教学培训小组。教师根据住培大纲要求,选取中医儿科学中规培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并总结研究,不断完善,进行典型案例库的建设,同时负责住培学员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包含中医儿科学的常见疾病。案例内容应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与体征、诊断与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案例可以配图片、音频、视频等,介绍典型体征、表现等,但要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每次儿科轮转结束前一周以电子版形式发给教学秘书,再由教学秘书整理发给指导老师,最后进行汇总、分类与整理,建立内容丰富且实用的儿科临床案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2在前期试用目前市场上所有常用的线上教学软件后,我们选取钉钉、学习通两种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有效弥补不同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3采用钉钉结合案例库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第一,在上课前一天老师会发布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学员可提前预习。第二,在上课期间,老师会带领学员详细学习儿科相关理论知识。对实操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提前录制好视频或音频资料,向学员讲解操作要点。之后学员需录制操作视频上传,由教师和学员一起进行观看及评价,加深操作印象。第三,老师向学员展示教学案例,并依据案例引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员思考问题。第四,学员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及讨论,最后与老师一起进行总结。每月安排四次钉钉教学,时间60分钟左右,由教师与学员一同参与。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研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培训时每个月末需对住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当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学员所在科室培训时间结束后对培训的所有内容进行出科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在学习通软件上在线答题,题目全部为选择题,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教学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满分为100分,在线提交答题后可自动阅卷,计算得分情况。临床操作技能考试包括西医体格检查和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如心脏查体、肺部查体、小儿推拿、穴位贴敷、针刺四缝等,随机抽取考核内容。综合能力考核为情境型考核,学员在对标准化病人实行问诊、查体后,需做出诊断并说明原因,最后由指导教师统一打分,计算成绩。学员满意度调查采取线上问卷方式,共收到48份学员问卷反馈,对两种教学模式给予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档评价,综合比较传统教学法和互联网平台案例库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研究人员采用相关的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医儿科规培医师来说,在面对患儿时,能否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判断,能否充分地将理论运用于临床的操作中,直接影响着患儿后续的治疗与预后。儿科临床教学的目的是把临床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教学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教学资源,提高师资力量,建立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通过互联网将案例教学模式与之相结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的特点,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有机衔接,对中医儿科规培学员有效地理解、掌握及灵活地应用中医儿科学是极其必要的。“互联网+”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种全新的理念,不仅在经济领域发光发热,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教学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技术型情境中开展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邀请多位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要求分级筛选典型案例,规范中医儿科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教学活动均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平台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的教学方法,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典型案例库的组建,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中医儿科教学中去,可以使各院校间资源共享,丰富和提高教学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率,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改变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该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国杰 余媛媛 陈雁雁 梁晓丽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 广播电视大学

查看全文

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设计论文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也不断更新,以适应日益急迫的医疗服务需求。毕业后医学教育开展临床专业技能培训,与临床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相衔接,直至住院医师成为二级或三级的专科医师。至此毕业后的住院医师的职业培养,尤其核心职业能力的强化是住院医师渡过职业“生存期”的关键。本文从核心职业能力的构建的视角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内涵、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提升课程效果提出了建议。

1核心职业能力———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内涵

1998年1月,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首先发表了“医学生教育的培育目标(LearningObjectivesforMedicalStudentEducation)”,而由此确立21世纪医学院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而后,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于1999年提出各专科住院医师在其训练规划中,纳入六大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的培养,以确保及提高住院医师教育的质量,藉此改善病人健康照护的质量。ACGME所订定的六大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在医学知识(medicalknowledge,MK)、病人照顾(patientcare,PC)、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ICS)、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P)、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practical-baselearningandimproving,PBLI)以及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systems-basepractice,SBP)[1]。核心职业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尽管在上海市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提及了对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的要求,并且在公共科目中有相关课程[2],但具体考核方法仍以技能测试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故有必要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添加核心职业能力相关内容。由此,医师培育以院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并透过次专科医师的发展,将医学教育培养训练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2“六大核心能力”融入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实施

201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部署下,上海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纳入“规培”培训体系中。经过评估认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传统中医科成功地将中医理论、PBL教学、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整合起来,成为“六大核心能力”融入培训课程的载体和支撑。2.1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能力。通过中医特色查房、病例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巩固“规培学员”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完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2.1.1强化中医思维科室定期举行名老中医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由“规培学员”介绍患者病史,类证鉴别,辨证实施等情况,专家则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各家学说观点,对患者进行分析,就学员汇报给予点评。2.1.2提升操作技能中医临床应用方式多样,内外合治,针药并施,学生不应限于一隅,应当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对此,科室要求“规培学员”针药并施,实践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耳针、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反复实践,体会传统中医综合诊疗技术的疗效。2.1.3拓展经典学习“规培学员”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后,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运用、中医药专病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总结传承等,拓宽知识面。通过循序渐进地理论学习,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2.2强调自主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两项能力,是中国规培学员较为缺乏的,在前阶段的学校学习中也少有涉及。然而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员将来面对的是临床种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如今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因此,我科开展了PBL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员互动的模式,主动学习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切实提高沟通的能力。PBL客观地呈现临床实景,弥补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不足。临床病例本身具备结构不良的特点,繁杂的信息需通过思考逐步询问、整理,抽丝剥茧以达到最终结论,为PBL提供大量学习素材。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学员进行头脑风暴,整合既往所学知识,并从卫生经济学方面、医患者沟通方面、患者心理学方面展开思考。2.3注重医患沟通,培养良好医风医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病人照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与“职业精神”占了六大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一半。在临床医疗中,懂得与人沟通,具有正义和道德感,对于坚定“规培学员”的医学信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在进行规培前,先接受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培训;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能讲座;参加院级伦理查房;要求学员深入临床医患沟通各个环节,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告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医患沟通培训与医德养成紧密结合,通过结合品德与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层面的主动思考,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行为自内而外展现,到达内外的统一[4]。2.4教学相长,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和团队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为将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在传统中医科学习过程中,“规培学员”身负学习与教学双重任务,除了完成自身学习目标,还需承担一定针对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指导实习学生完成日常病程录的书写,示教各项中医外治操作等。高年资(2或3年级)的“规培学员”还需发挥专业专长结合病例向实习学生开展小讲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牢固专业知识,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见表1)

3考核与评价———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保障

查看全文

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教学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提高中医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从2019—2020年参加医院中医科实习培训的实习护生共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实习期间采用常规教学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六心”护理带教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技能等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个人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应用于中医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效果良好,能显著提升新护士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掌握度及护士个人能力,有利于医院优秀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显著的应用高效果。

关键词:“六心”护理带教;中医科;教学质量

随着近年来我国中医护理事业发展逐渐深入,中医护理普及率明显增高,越来越多患者愿意选择和接受中医护理管理,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加大中医护理优秀人才培养力度[1]。临床教学是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重要步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质量,但分析既往相关研究,发现当前国内普遍采用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这种集中授课、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教学管理需求,需尽快做出优化改革[2-3]。对此探讨“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提高中医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及价值,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2020年参加医院中医科实习培训的实习护生共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所有参加培训的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为23~29岁。两组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卫生技术员培训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市决定从2010年起,利用2年时间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规范化培训,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与计划

(一)培训目标

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2010-2012年对在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将于2年内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规范化培训,使2年后每个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熟练掌握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计划

根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现状,按照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每年的培训计划为:

查看全文

实习情况问卷调查中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届毕业的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下同)临床实习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实习医生临床教学和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2级217名中医学临床实习医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发展信念、医学人文素养、中医综合能力提高、后期临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217份,收回率为90.4%;有效问卷为100%。结果显示97.2%的实习医生认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很重要,98.2%的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高,83.7%的实习医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信心。结论:加强医学人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教学管理理念,夯实中医临床基本功,强化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等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教育;临床教学;教学管理;调查研究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素养形成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奠基石[1-2],但是,目前社会医疗环境不佳,医学生就业压力大,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实习医院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医学人才培养,多种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3-5]。如何在临床培养阶段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规范化培养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医学本科生后期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实习教学基地所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对2012级217位中医学专业实习医生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一套可行的改进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中医学专业实习医生。1.2调查方法。针对医学生专业认同感、职业发展信念、医学人文素养、中医综合能力提高、后期临床教学管理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形式由各班组织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有1项以上(含1项)漏填者视为无效问卷。

2结果

查看全文

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论文

一、存在问题

(二)政策配套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里有人认为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副业”,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就开展一些,没有条件就不必开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即使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也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统、不规范,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继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长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投入缺乏、没有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无法盘活市场,办学效益极低。

(三)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不仅是管理学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还是承担一定办学任务的办学实体,职能的双重性造成学校对继续教育学院定位的模糊不清。继续教育学院在具体实施办学任务时,被视作办学实体,但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调配权及经费使用调控权,难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而在福利分配时又被视作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绝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继续教育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已很难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办学模式单一

查看全文

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中医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医院对于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上的临床实践教学,是帮助医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临床诊疗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实践教学的质量又取决于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三级教学中医院临床教师的特点,对教师管理制度呈现的问题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思路,以加强中医临床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教学中医院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医临床教师是指在教学中医院工作,承担着医疗和教学双重任务、具有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医务人员。1998年,国家教委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内涵是“双师素质”教师,除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之外,还要掌握中医临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指导学生学习,并具备专题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目前,我国三级中医院承担着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其培养的中医学人才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三级教学中医院临床教师的特点,对教师管理制度中呈现的问题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思路,目的在于提高教学中医院的教学水平。

1目前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的特点

1.1学历较高。与其他级别中医院相比,三级中医院拥有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医生学历普遍较高。据统计,在我国三级医院中,医生学历的总体分布为博士占17.5%、硕士占36.5%、本科占40.5%、大专及以下占5.5%,且高学历医生的比例在三甲医院、教学直属医院中更高[1]。谭利斌等[2]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教学型附属中医院(均为三甲中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生占73.5%。高学历的中医临床教师大多具有较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专业知识,加之工作了一定年限后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能胜任临床教学工作。1.2未接受正规师范教育。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基本为中医药院校毕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医院工作,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或培训,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很多临床医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授课方法、教案书写、PPT制作、教学时间分配等诸多方面概念模糊,缺乏授课逻辑性,不能高质量的进行临床带教工作。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不熟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则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3-4],从而影响教学效果。1.3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近年来,各高等中医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医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临床实习人数不断增加,相应的增加了临床教学任务[5]。据统计[6],1998—20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招生数平均增长速度为17.74%。而与此同时,很多教学中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基础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数量明显不足[7]。一些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超负荷工作,甚至不同班级同时授课,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4临床、科研任务重。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课堂授课、门诊见习、小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备课等。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多数为临床医生,没有专门的备课时间,常需占用医疗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备课和教学,加重了工作负担。另外,由于临床和科研任务繁重,占用了临床医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学工作[8-9]。诸多因素,使“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优良的教学传统受到了冲击,很多临床教师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医疗及科研工作上,难以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到了快上课之前才匆忙准备,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1.5教师地位未受到重视,缺乏教学热情。目前,教学医院的发展模式基本是医、教、研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10]。但多数医院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医疗和科研两部分,忽视临床教学工作[11]。现阶段医疗工作中,临床工作决定了经济效益,科研工作成果如申报国家级课题、发表SCI文章等对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均有帮助,而教学工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且多数中医院校教学津贴较低,教学质量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机制脱钩,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临床教师存在教学工作量大、鼓励政策少等状况,在物质报酬、年终考核、晋升、评优等方面均难以得到满足,教学工作的“受益”远远落后于临床及科研,大大影响了临床教师的教学热情[12]。

2如何完善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