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6:2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医内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医内科学

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医文化渗透;中医思维;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中医文化主要是指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内容。近年来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蓬勃,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中心论与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将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视为“科学”的典范来衡量、评价与改造中医药,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及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师中医思维弱化,甚至逐渐缺乏中医文化自信。此外,中医药课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相对薄弱,对中医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1],不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及运用中医思维处理临床疾病。研究发现中医文化渗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能够多途径引导学生感知中医文化,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助力中医课程的学习[2-3]。《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衔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课程教学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进行对照教学,并在结课后对学生的《中医内科学》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单选题为主。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专业课程相同的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教学组(38例)与试验教学组(30例)。

查看全文

PDCA循环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运用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表述抽象,大多数病证以症状命名,导致其授课难度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完成教学目标成为当前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PDCA循环是由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组成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笔者依据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级中医康复班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选取2013级中医康复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观察组65名学生,男20名,女45名,对照组67名学生,男21名,女46名,年龄均为16~19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情况、教学环境、课程计划、在校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具体如下:1.2.1制订计划。(Plan)收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期待,依据教学大纲和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由专业带头人组织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书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教案要构思新颖并突出重难点。课件要精美直观并生动形象。中医内科学教学目标的制订遵循PDCA循环法的基本要求,从认知、技能、情感3个层面进行定位,描述时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等词,尽量使用“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等词。教师应分析教材,所选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如讲授肺病证(咳嗽)时,咳嗽的源流、鉴别诊断、方药加减等内容应予精简,重点是咳嗽的病因病机和诊治要点。1.2.2教学实施。(Do)依据制订好的计划,教师可采用“导、讲、归、练”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要起到化解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适当讲解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督促学生课后复习,以读书笔记、案例讨论和练习题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求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1.2.3质量检查。(Check)此阶段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得出结论以便及时纠正和处理。检查阶段分两部分:①随堂测试:为了检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针对性地布置练习题和病例分析以供学生练习,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判断依据。②定期考核:教学过程中开展2次阶段考核,即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每次考核包括理论考试(60%)和操作技能考试(40%),做好成绩记录和试卷分析。1.2.4总结处理。(Action)将检查阶段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认真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将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继续发扬光大,对尚存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同时,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正确的予以肯定,并将问题收集处理后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尽快在教学中改进,做到真正地教有所学、学有所教。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专业带头人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相关策略并提出具体措施,在新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中进行实施,作为推动下一个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1.3评价标准。1.3.1综合考核。两组学习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出勤情况、上课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占10分,期中考核成绩(理论60%、技能40%)占30分。期末考核成绩(理论60%、技能40%)占60分,总成绩100分。1.3.2问卷调查。①采用藏渝梨等研制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评价学生的积极性。该量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扎实学习、控制学习和深入学习5个层次,总共21题,每题1~5分,总分21~105分。②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该量表包括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项目分提高、略有提高、没有提高三个等级,分别赋分1分、2分、3分。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前,用相同的语言进行解释。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场回收。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调查问卷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查看全文

中西医科学教学改革思考

1目前存在问题

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两个基础加一个临床”的模式,即中医基础课程和西医基础课程加中、西医临床课程,学时各占1/3。结果是学生对现代医学体系掌握得不够全面,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掌握得不太熟悉,对中、西医理论不能够融会贯通,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揭示疾病的内在本质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没有完全体现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点。在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两个基础课程没有什么争议,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又是重中之重。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课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1培养目标茫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要是面向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阶段教学。对中西医结合本科的培养目标目前仍不统一[1],北方某中医药大学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临床技能与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医临床专门人才;而南方某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临床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郭勇等[2]对中西医结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既能继承传统中医精华,又能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机结合并熟练地应用于临床的现代中医人才,成为新时展的迫切需求。以上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均不统一,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在于精通中医和西医两门医学,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两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机械地堆砌杂糅在一起。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课程中,也经常遇到学生会有这样的困扰: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感觉很茫然,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学习起来也感觉非常吃力,很难实现两种思维的转换,更不用说是结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实行“减负”的教学改革,而“减负”的重中之重又在于减轻学生两种医学思维转化和结合的思维负担,这不仅是教学者的难题,也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挑战。

1.2教材建设不完善

目前中西医结合教材的内涵与真正体现中西医结合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它们都涵盖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部分内容,各论中每种疾病都分别列出中、西医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但均未能较好解决中西医结合理念与内涵问题,存在严重的“中”归“中”,“西”归“西”的问题,教材存在着概念不够清晰,内容结合的少,凑合的多,夹生现象明显;教材编写上欠精炼扼要,重复的篇幅多,有关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少,可操作性不强[3]。

查看全文

内科学教学方式及意义研究

一、现代医学知识引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方式

1.适时讲解,重点突出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切合中医内容适时讲解。在中医内科单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各个部分中医内容讲解结束,可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进一步阐述,也可以在具体中医内容讲解过程中实时分析中西医认识的异同点,尤其当某个疾病的中医和现代医学描述或名词相同,但是内涵不同或有差异时,更要加以分析和讲解。例如,在教授胃痛时,重点分析疼痛的时间和性质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及现代医学不同胃肠道疾病中疼痛的性质和特点的差异,提示学生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见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联系和区别。在淋证的中医治疗中,清热利湿是重要的治疗法则,也是重点讲解内容,此时可以适度将淋证的发病与尿路感染,清热利湿方药与抗菌抑菌作用之间的联系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淋证中医诊治手段的理解。

2.引入内容需适度中医内科学的授课往往开设于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之后,西医内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尚不深入,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引入相对易于理解的现代医学内容进行讲解,不宜过多过深地系统讲解现代医学对于相应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和药物不宜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讲解,以免喧宾夺主。例如,消渴大多属于糖尿病范畴,讲课中可以提及“三多一少”症状是高血糖所致,但不宜分析高血糖的产生机制。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手段上差别较大,可以简单提及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不做深入讲解。

3.“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在引入现代医学知识分析中医内容时,还应注意“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即引入现代医学明确又切合中医内容的知识点,对于中医内容无明确对应现代医学知识的章节不宜生搬硬套式地分析,对于现代医学尚不确定的内容应避免引用,以免冲淡和曲解中医的内容和特色。例如,肺痨病中医认为感受瘵虫是主要病因,这与现代医学感染结核杆菌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课中可以加以明确说明;而饮食不节和房劳过度导致水肿的发生和加剧,缺乏明确和单一的现代医学认识,教学中可以只从中医理论阐述。

4.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直观的疾病信息过去中医内科学教学沿袭传统中医教材,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直观的图像信息,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一些临床征象,与现代医学典型的体征描述相一致,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已有的疾病直观图像,向学生形象化地展示,弥补中医教学中的不足。有报道显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1]。例如,在讲授黄疸一节时,选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区分阴黄和阳黄的不同疸色。痹证中,久痹所致的关节僵硬变形可以借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关节肿胀畸形加以展示,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意义

查看全文

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实例教学法和个案教学法,最早出现自美国哈佛大学教育领域教学[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突破传统灌输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以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以教学课堂设计者和鼓励者的角色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教学案例中存在的和疑难情境,通过真实的发生的事情引入学生实际进入情境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作为一种引导,步步深入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在课题教学之初和教学之余引入案例相区别。前者是一种紧贴教学内容,针对课题研究,经过课程设计的、以特别甄选的、符合教程安排的、贯穿课程全过程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以其为课程引导展开课程教学的案例。后者只着重于课题教学之初或课程之余作为吸引学生眼球,在课程教学中一带而过的案例,这种案例在选择的时候也相对比较草率[2]。

2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面对中医内科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教授枯燥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会造成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学习的心理疲倦,形成知识被动接收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案例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有以下几点意义[3]。(1)创建情境教学模式,以具体案例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中以具体古籍典例或现代临床病例为案例,并结合案例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求索,案例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案例问题讨论探求活动,实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2)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课程内容与案例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参与病例剖析,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新的知识学习的印象更能通过病例剖析、综合分析、教师的答疑不断对学生的辨证思维分析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独立分析问题和辨证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病例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病例剖析时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具体实践运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3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教学案例的选择

查看全文

中医内科特征论文

【摘要】本文就21世纪课程教材,田德禄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读后,略谈了“概括《内经》理论,别具一格;党和国家政策,激励学子;脏腑病因病机,领异标新;探索疾病分类,突出优势;多种治疗方法,提高疗效;结合临床实际,设兼次症;摘选名言警句,启迪悟机;现代文献索引,授人以渔;校对疏忽之处,僭为订正;内容尚可补充,聊陈管见”等几点感言。

【关键词】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

21世纪课程教材,田德禄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是一本系统性、实用性的好教材。诊余浏览,遇病查阅,颇受教益,不避续貂之嫌,爰按该书前言提示,略谈几点感言。

一、概括《内经》理论,别具一格

本书第一章•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自原始社会至1985年,上溯《山海经》、《周礼天官》,下及各家。值得一提的是概括出的《黄帝内经》理论,朗如列眉,在同类教材中,可谓别具一格。国内研究《黄帝内经》的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洪图先生尝曰:一部雄伟壮阔的中国医学史,无处不体现着《内经》的指导作用;光彩纷逞的众多医学流派,无不以《内经》的理论为渊源。古今无数的中医学大家,或者理论上独树一帜,或者防治疾病效验如神,然而究其成功之路,均未离开研习《内经》以为立说之根本。编者为后学导航引路之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二、党和国家政策,激励学子

查看全文

三年制临床专业内科学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平顶山学院三年制临床专业2016级学生220名,将22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用标准化病人,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用传统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三年制临床专业;内科学教学

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医学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三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因为学历问题在就业时受到很大限制,在目前的就业压力形式下,原有的培养意识、培养模式已不能增加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2]。如何提高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重点。标准化病人是指对招聘的人员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这些人员可客观地模拟患者,以辅助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三年制临床专业内科学理论课及实训课的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临床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一、资料与方法

(一)常规资料。笔者选取了平顶山学院201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内科学的学生,共220名学生。教师在讲解内科学的理论知识时,大多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研究人员将22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110名、观察组110名。对照组学生与观察组学生学习的内科学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相同,带教教师是同一人,但是授课的方式不同。(二)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1.创建培训团队。在创建培训团队时,可以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组织作为主要机构,由主任对培训团队的创建进行全面计划,选取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培训标准化病人,同时由专业教师负责后续的教学工作,并根据教学需求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调配。2.招聘标准化病人。学校张贴标准化病人的招聘启事,可以将招聘启事放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中,也可以将招聘启事放在宣传栏当中,鼓励广大群众及学生积极报名,报名人数有120名,经由专业教师筛选之后选取了其中70名,包含男性40名,女性30名。应聘者年龄最大63岁,年龄最小18岁,选出的应聘者并无传染性疾病。3.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工作。研究人员根据应聘者的特点进行了分组,根据分组进行不同病种的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如下。第一,医学常识知识的培训,需要应聘者掌握人体重要脏器的位置。第二,掌握问诊、体格检查的配合技巧。第三,由专业教师介绍每一种病种的案例,根据病种涉及的内容制定询问项目,应聘者需要提前了解剧本中的内容,同时需要掌握培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剧本中的内容进行熟悉与了解,从而熟练地掌握相应病种的体征。第四,应聘者根据教师发放的剧本进行演练。培训时间为两周,在两周的培训结束之后,标准化病人需要熟悉的掌握体格检查、问诊等步骤的要领,并能记住剧本中的询问项目。4.标准化病人的考核内容。在临床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再次筛选标准化病人,对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培训教师扮演水平各异的医学生,以医学生的身份与标准化病人进行剧本的演练,演练过程中挑选出扮演逼真、合格率较高的标准化病人,并将这部分病人应用在学生的临床教学当中,在考核之后正式录用了49名标准化病人,并与之签订了相应的协议。5.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观察组学生的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师将疾病的特点告知学生,然后请入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根据所扮演的病种提供相应的病史资料,学生根据标准化病人的病种进行体格检查、问诊。于标准化病人而言,其在接受体格检查时,需要配合医学生的检查,并根据学生的检查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标准化病人根据自己的病种详细的讲述病情,根据之前的剧本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标准化病人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及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在培训结束之后,让学生进入内科临床实习,研究人员对医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在对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使用传统的方式,教师将疾病的特点告知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根据病种的内容播放相应的录像光盘,然后进入内科临床实习。研究人员同样需要跟踪调查对照组学生的实习情况。

二、结果

查看全文

我国中医药英语著作的未来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著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著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肛门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个分册。2001~2006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查看全文

简述内科学资源库建设

1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意义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1]。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但因其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加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多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典型案例分析等都是独立完成的,教学素材重复严重,缺乏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2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移动泛在学习”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进行建设。(1)资源尽可能以最小学习素材、碎片化方式存储,便于学习者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课程中的视频、音频等尽量控制在3~5分钟(为3~5分钟的学习碎片)。(2)课程是资源库的支撑,资源库要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内容整体结构化,应尽量涵盖课程内容,根据学习者特点制作微课。(3)系统化设计是提升资源库适用性的保证,资源库应针对不同学习者,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移动泛在学习。

3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方法

(1)教师深入学生中做调研,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重点,采取和学生交流、谈心及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需求,以构建更适合推广应用的资源库。(2)教师深入学习课程资源库知识点、模块、内容并进行论证,构建一个合理、适合推广应用的知识树。(3)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资源库建设,采用个人设计、团队论证的方法,逐步完成资源库建设。(4)已经完善的课程资源库,先在学校校园网运行,主要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护理专业推广应用,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供更多学习者应用,实现资源共享。

查看全文

医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注意事项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很多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普遍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而且介绍了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提出了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

在高职高专医学临床课程中内科学学科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等都容易对教学水平造成影响。多媒体教学利用不同的高端技术手段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成现代多样化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而且使学生积极学习。然而在内科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必须要多加注意,不能将传统教学直接变成多媒体教学,也不能过分强调教学课件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该教学方法的作用体现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

对于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师来讲,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和掌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