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1:54: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学生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学生教育

中学体育改革现状浅析

1、中学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较高的体育课重视度以及延续性

中学具体培养的是有技术、有文化的人才。可是,在当下的体育教学当中,极大多数的学校学生和教师,都会对技能课程和文化知识课程相对重视,而对体育课程不能够有效的开发。缺失正确的考察和监管。并且,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时候也存在着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总觉得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学习的必要。此外,由于中学和基本小学课程有着一定的差异,会按照社会人才的主要需求,还会融合学生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特点,在每一学期都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开设间断性的教育,促使在体育学科的教学时间上缺乏延续性,并且还会造成体育课不可以按照预期的计划开展,在体育教学方面总是会产生中断的现象。促使体育教学的课时数不断降低,在课时方面不够充足。因为一些中学的思维在课程开设方面会将实践作为主要目标,在一些体育理论课方面不能够将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

1.2、在体育课中缺失一定的学习兴趣

一些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还会存在于当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体育课程阶段,对学生应该培养的兴趣爱好方面有所忽略。并且,在室外、室内的体育活动中,还是会对体育成绩的好坏较为重视,会使用成绩测验的方式,将学生的最终成绩给予肯定。造成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所遏制的教学方式,让体育教学成为了应试教育。也就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新鲜感,自然会对体育学习缺乏好奇心。

2、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查看全文

中学体育课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学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发现中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对中学学生进行健康第一理念的教育,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学校作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基地,亟需落实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实施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教学紧跟时展,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意识课程改革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数据,发现我国青少年学生除身高、体重指标逐年增长外,其他体质指标逐年呈下降的趋势。2016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我国整体教育而言,教育发展是国之大计,体育教育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学校体育依然是比较薄弱的地方,要增加实施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建设学校活动场地设施等。

一、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中学时代是青春期的过渡期,他们在学校经历成长磨炼意志后,渐渐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决策者,也将承担起维护家人健康的责任,而每个家庭的自我健康意识与行为都会相互影响,中学学生是加快实施健康第一教育的主力军。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中学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成长有直接性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一)中学学生生理特征。青春期是中学学生的重要必经过程,中学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及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各方面充分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反映了身体的营养及健康状况等。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机能开始明显成长和趋于成熟,并且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中学教学阶段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的最佳时期。(二)中学学生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受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心理特征,如兴奋性提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等。在学习方面,其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有明显的发展,能够较专注地干一件事情,也能够将一些社会准则纳入自我评价中。因此,从中学阶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加强健康第一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试论以人为本学校管理

摘要: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指导中学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在中学学校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教学和管理理念,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同时要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客观需求,在此基础上促进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学校管理;主体地位

作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中学学校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确立,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以教师为本,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以人为本背景下中学学校管理展开论述。

一、以学生为本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以及管理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在传统的中学学校管理中,管理者通常注重实现学校近期的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中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群体,具有非常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使用强制性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情感态度、学习需求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包容学生、尊重学生,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学生为本的背景下进行学校管理,必须要丢弃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管理思想。在实际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借助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除此之外,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主体精神给予充分的尊重,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学习。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平等的良好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少说教、多引导,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特长进行充分的培养。

二、以教师为本

查看全文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

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为农村初中教职员工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优雅、舒适的办公环境和教学环境。我们于2011年月日至月日,对全县个乡(镇)场的个中学的校舍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初中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初级中学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40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教职工7917人,其中初中3108人;有在校学生217416人,其中初中65459人。寄宿学生79487人,初中住校生55227人,寄宿率达84.6%。初中学校占地面积779011㎡,生均12.1㎡,建筑面积327503㎡,生均5.09㎡。建筑面积中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128697㎡,其中教室94315㎡,生均1.47㎡;行政办公用房21146㎡,占总校舍的5.2%;学生生活及服务用房167128㎡,生均2.60㎡,其中学生宿舍112488㎡,生均2.1㎡,食堂36958㎡,生均0.57㎡,学生厕所7960㎡,生均0.12㎡。

(二)初中学校现状。

1.大班额现象突出。我县初中学生校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与《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规定标准相差甚远。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城乡统筹发展、人口的自然流动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等社会发展因素,导致移民新迁区和人口密集区学校办学容量和办学规模严重不足,安全隐患极大,全县初中大班额比例达69%。以新县城为例,新城原规划为7万人口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猛增到17万人,而城区目前仅有4所初级中学,办学容量严重不足。因此容纳学生相当有限,其最大班额达98人,最小班额65人,另外还有3000余名学生靠租用民房办学。此类情况在我县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乡镇初级中学也比较严重。

查看全文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现状

一、我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现状

在已经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省(市、自治区)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名称尚未达到统一,大部分省份都叫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叫法。比如吉林省是“普通高中学业考试”,江苏省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本文统称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实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体上由统考科目与考查科目两部分组成。其中统考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不同省份统考科目的内容还不太一样,可以归纳为五种组合模式:省级全科统考模式、3+6考试模式、反向统考模式、2+1考试模式和5+2考试模式。只有进行省级全科统考的省份才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广东、海南、江苏、福建、宁夏、陕西、黑龙江和山西等省采用的都不是省级统考模式,其中黑龙江和山西两省明确规定由学校自行组织数学科目的考试。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此外,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省(市、自治区)中,各省的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成绩评定方面,各省(市、自治区)划分成绩等第的方法就不一致,总体来说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比例划分,另一种是按分数划分。比如,安徽省是将测试成绩按市或县全体考生成绩分布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排名为前30%(含30%)的考生成绩为A等,前30%~60%(含60%)的考生成绩为B等,前60%~97%(含97%)的考生为C等,余下的成绩为D等;而重庆市则是将卷面成绩折合成A、B、C、D、E五个等级予以评定,其折算方法分别为:90~100分为A等、80~89分为B等、70~79分为C等、60~69分为D等、59分以下为E等。通过这两个地方的成绩评定方法还可以看出,除等第划分方法不一致外,成绩划分的等第个数也不一致。另外,在考试时长和补考规定方面,各地区也存在差异。总之,就目前全国各省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现状来说,多样性有余,而一致性不足。

二、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由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非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它与原先的高中毕业会考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是高中毕业会考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背景下的转型。(一)高中毕业会考的产生与发展在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建立之前,由于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完善,高考成绩一直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标准,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难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及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正式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高中毕业会考的实施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会考成绩并没有被当作地方招聘干部的依据,在以高考为导向的考试制度下,会考被认为增加了“学生负担”,其与中考、高考考试时间接近给考试组织和考场设置带来一定困难。针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及会考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会考改革的统筹决策权下放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否继续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由各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之后,湖北和西藏取消了会考,上海、广东等地区将会考管理权下放到市、县或学校,一些地区对会考模式做了相应调整,但仍有20个省、市和直辖市坚持全方位会考。(二)高中毕业会考的转型2003年12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拉开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普通高中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也亟需新的课程评价方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2004年8月山东省首开先河,《关于印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行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规定从2004级普通高中学生起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不再进行高中毕业会考。高中毕业会考进入转型期。2008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该文件的颁布加速了高中毕业会考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转型,各地纷纷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策,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高中毕业会考。目前只有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尚未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浅析我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现状

对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科目的组合模式和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能明显地看出一些省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在高中毕业会考的改革过程中,一些省份为了所谓的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了省级统考科目;一些省份在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也只对部分科目进行省级统考,不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这显然是照搬了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模式。高中毕业会考在改革之后,考试科目的减少让其失去了对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估和导向功能。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对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照搬改革后的高中毕业会考考试模式,只对部分科目进行省级统考显然不符合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缺失,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尤其不利。目前并非所有的省份都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也暗示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作用在各地区的高中教育中所获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对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由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是其他考试无法替代的。首先,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国家承认的省级考试,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它重在考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新课程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具有鉴定功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有利于公平地评判新课程改革以来省内各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其次,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按科目进行,引导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和总结,具有导向功能。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整合所学模块,提高综合能力,建立相关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最后,作为省级考试,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根据统一的标准检测学生的学业状况,为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供依据,具有监管功能。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模块学习及相应的学分认定由学校进行,各学校之间在具体操作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或者偏差。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可有效地对省内各高中的数学学分认定标准进行比较,对较大偏差作出适当修正,有利于各普通高中之间进行数学学分的认定。因此,将数学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省级统考科目,进行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亟需引起各省相关部门的重视。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在实施过程中,命题和成绩评定是否科学,是否遵循了现代教育测量学原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就目前各省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定的方式来说,无论是按比例划分成绩等第还是按分数划分成绩等第,都是以百分位分数作为分类的依据。以百分位分数为依据,实际上是常模参照考试的做法,其本质上是将学生的表现与其他学生比较,与基于标准的教育体系的宗旨不相符。新课程改革本质上是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是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采用常模参照考试的方式划分成绩等第显然是不科学的。现代教育测量学要求,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决策,需要采用“标准设置”的过程。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中学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西藏义务教育硕果累累,培养了大批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所需的各类合格人才,对推进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发挥了重大作用。“科教兴国”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就纳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国民素质,人才质量、国力强弱、前沿科技水平的高低主要靠基础教育来提高,教育在今天的意义重大,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关键字:推进;发展;教育

西藏的教育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和平解放前,西藏的现代教育基本是空白,寺庙教育和针对贵族子弟的文官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但是与全国相比,西藏的教育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较欠缺、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不高等方面。

在向藏族孩子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使青少年得到健康发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养成从小独立思考、追求新知、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习惯。重视加强科技教育。广泛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资源,加强中学生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探索以藏族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过程规律,从藏族学生心理与社会背景出发,调整教学进度。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吧提高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注重发挥主体意识,引导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显著的飞跃,为今后奠定了基础。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藏族学生自然也就变得高雅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其自身修养,就可在日后步入社会时得到益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中,只有拥有一条兴趣的小舟,才能其乐无穷地畅游和探索。使其在音乐课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摘要:“曾经的我一心向往着中学,现在却很怀念小学,每天和同学开开心心地玩耍,现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预习不完的功课……”在初一孩子的日记中,不乏有怀念小学,哭诉中学的痕迹。在许多人的眼中,小升初并没有什么,没有问过孩子:是否能够适应身边的变化?殊不知,小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基础,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小升初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常见问题

一、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衔接上的常见问题

1.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差异过大

中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小学生长,这就意味着早上更早出门,晚上更晚回家,与爸妈呆的时间就短,有的孩子还不适应这种生活,刚入中学时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中学在让孩子有归属感这方面却非常薄弱,只一味强调学习,既没有抚慰孩子的心灵,还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其次,小学生在午自习期间一般是休息时间,中学生在午自习期间多是被作业包围着,且下午课间休息时间只有5分钟,这就意味着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

2.学习负担差异严重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理性回归

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大众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加深,有关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所以很多中学纷纷开设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反思自身对数学教育的不足,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中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环,能否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直接决定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影响中学数学教育质量。

1.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中学课程的适应性。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其课程内容与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我国教育部门已经率先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更改过去呆板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建立。然而其后果是中学数学与数学教育严重脱节,在教育衔接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课程难度较大,且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教学方法单一,在复杂的习题解答中,学生很难有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将会影响中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1]。2016年全国35所中学教育资料研究表明,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总体趋向于理论化和抽象化,整体实用性较差,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重心偏向于解题技巧,忽视了数学模型建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困难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内容不够全面,难以达到国家对中学素质教育的最新要求。1.2教育深层次问题探寻。我国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只是浅层次问题,在其背后,还有更深的教学问题,需要大力探寻。具体来说,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深层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数学学科教学体系归属问题。我国中学对数学学科的院系划分通常归为基础院系序列,对于数学教学相关课程的构思以及后续教研活动,包括创新型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个比较狭隘的范围内,和其他学院的研究性交流机会很少,所以很难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从内容上进行重新学习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2]。我国中学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脱离不了“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授课中,老师是绝对的课堂核心,将课本上的指定内容,按照传统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有些甚至是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完全处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堂甚至数学学科的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2.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方式研究

2.1TEC教学的引进和推广。2015年,国家教育部改革意见中指出,各类中学教育除了立足于书本知识,还要加强教育实践性,具体方式可以为建立实践性研究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高针对性的改善。“TEC”教学分别指:T(Thought思想)E(Emotion情感)C(cooperation合作)即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思想、融入教学情感以及合作教学,从而改变教学效果。TEC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中学教师的引导教育,培养中学学生善于利用数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在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中,善于利用理性的思维模式,提高独立自主,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在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有的教师团体引进了TEC教育思想,将TEC教育深入到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学校开始讲座,对老师进行TEC教学培训,将TEC理念先行灌输给老师,让老师做到科学化教育。TEC实践小组的开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2.2重新规划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我国中学数学教材内容一直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主体内容坚持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导数这些老内容,而针对现代科学知识和各专业特点,反应现代数学应用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还分散学生学习精力,从而影响学生知识接受效果。为了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我国中学和教育部有关部门应该重新规划教学教材内容,以现行的中学教材内容为核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针对各院系学科门类,重新进行划分,是更贴近专业学习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各中学必须注重案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使用可以帮助中学学生巩固数学教育知识[4-5]。2.3教学实验课的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现代企业对人才有求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理论人才阶段,而是需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现代教育课程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强理论性弱实践性的人才,显然并不符合社会企业对中学人才的质量要求。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离开学校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中学必须在数学教育中开设数学教育,实验课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自己学过的领域知识。我国很多中学都开设了数学实验和数学模型教育两门新兴课程。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对数学Mathematica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借助简单的实验软件,融合自己学过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化运算。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数学实验课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将自己学过的理念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理念知识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重庆巴蜀中学设立了数学实验教学组,是我国最早实行数学实验教育的中学之一。该校也最先完成了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并针对其改革经验,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实验课程编撰,现在已经出版的中学数学实验理论书籍有《数学实验》《图论及数学网络优化方式》《数学实验教学大纲》《数学实践讲座》《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等等。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启重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中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2.4优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端正学习态度的一种方式,有效的考核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各中学对于数学学科的考核都是采取闭卷考核的形式。但是这种片面独立式的考核方式很难真正考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加以优化和改进。具体可以进行以下两方面改革:其一是将日常竞赛,如各中学数学竞赛、解题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成绩加入考核成绩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在实践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其二是将学生数学科研小组成绩计入期末数学成绩中,各中学学生会或校园社团组织大多涉及到数学小组或者数学部的建立。这些数学小组很多都只是尝试日常复习和数学习题讨论,没有进行解题思路深度解析和数学实践探究方面的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数学小组创新内容也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中,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后积极建立数学小组,探寻数学实践。

总体来说,中学数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各有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积极解决现阶段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考核,对数学教育进行理性回归,最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查看全文

基于核心素养中学数学观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PISA测试的进行,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关键,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预示着未来数学教育的走向。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观更值得关注。数学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改革评价体系等进行,逐渐形成依托数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教育观。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数学教育

一、核心素养发展背景

1997年12月,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简称OECD)开始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项目,而后又进行学生基础能力国际研究计划,简称PISA测试,这是全球范围的一项大型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比较研究。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中国学生在国际性的素质能力测试中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绩,备受瞩目。2012年,上海第二次参加PISA测试,中国学生在该次以数学为重要领域的测评中依旧第一,再次引爆对学生素养问题的关注、审视和思考。最近一次PISA测试是2015年,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的学生参加,即北沪苏粤联合体,总体排名第十,单论数学排名第六,测试内容包括阅读、数学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探究既是国内需要也成了国际需要。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10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基于标准的核心词,马云鹏又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2]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所表示的是,学习者无论何时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条理清晰,思维、逻辑严密,论证清晰明确,具有数学头脑,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素养是当前或未来生活为满足个人成为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而需要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3]OECD进行的PISA测试,特别是在以数学为核心的测试中,不仅关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理解,还特别关注学生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且以数学理论方法解决问题,是从事数学活动的技能,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发挥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何小亚将学生数学素养定义为: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数学方面的能力和品格,是数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4]。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细化分为如下几类(见表1)。

查看全文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分析农村中学目前在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上所存在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以素质教育为主,从更高的程度上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水平。另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积极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想象力,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综合探究

随着我国不断地对教育进行改革,新课标对语文教育中的课外学习资源方面以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新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堂方面的知识讲解到社会上的人文风情与相关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农村中学的相关资源。就相关资料文献报道显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通常把课堂的教材当成唯一的教育教学资源,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只是不断地要求学生重复地进行同一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导致农村中学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使得农村中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需要摒弃只讲教材里面的相关内容这一习惯,应该充分地利用以及开发语文课的教学资源,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此来提高农村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与方法

1.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课堂教育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农村中学生与课外资源知识的接触面,提高学校学习氛围,让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与农村中学生更加贴切。在开发与利用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语文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在这一原则里,主要考虑的是农村中学学生生活在农村的特殊存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实施教学计划。第二,经济性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基本原则,以免浪费过多的资源,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第三,开放性原则。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考虑相关可利用资源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包容性,其中包括使用途径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