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3:18: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数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数学教育

中美中学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逐渐提高创新精神与逻辑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数学课程应达到以下课程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然而,由于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应试为导向、以升学为目的的问题,导致了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事实,即考试、特别是各种升学考试构成了基础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最大压力,导致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教育存在以下倾向:1.强调教师的主导与引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数学思维的培养。2.强调公式、定理,过分强调解题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忽视了对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的强调。3.强调分数、升学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4.缺乏对数学工具作用的强调,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我们从教育的理念、形式、内容、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比较,可以发现中美中学数学教学教育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理念

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注重数学思想思维方法、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理念也一直贯穿于美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比如当讲到函数概念时,不是单纯生硬地告诉学生y=(fx)是一个函数、有定义域、值域等理论化、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告诉学生函数是一种关系,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境的联系。相比之下,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数学知识概念本身的扎实理解与掌握,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真正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与考试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有义务去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多地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普遍使用Ti系列计算器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与理性回归

近年来,我国中学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大众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加深,有关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所以很多中学纷纷开设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反思自身对数学教育的不足,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中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环,能否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直接决定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影响中学数学教育质量。

1.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中学课程的适应性。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中,其课程内容与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我国教育部门已经率先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更改过去呆板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建立。然而其后果是中学数学与数学教育严重脱节,在教育衔接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课程难度较大,且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教学方法单一,在复杂的习题解答中,学生很难有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将会影响中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1]。2016年全国35所中学教育资料研究表明,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总体趋向于理论化和抽象化,整体实用性较差,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重心偏向于解题技巧,忽视了数学模型建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困难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内容不够全面,难以达到国家对中学素质教育的最新要求。1.2教育深层次问题探寻。我国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只是浅层次问题,在其背后,还有更深的教学问题,需要大力探寻。具体来说,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深层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数学学科教学体系归属问题。我国中学对数学学科的院系划分通常归为基础院系序列,对于数学教学相关课程的构思以及后续教研活动,包括创新型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个比较狭隘的范围内,和其他学院的研究性交流机会很少,所以很难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从内容上进行重新学习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2]。我国中学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脱离不了“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授课中,老师是绝对的课堂核心,将课本上的指定内容,按照传统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有些甚至是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完全处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堂甚至数学学科的兴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2.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方式研究

2.1TEC教学的引进和推广。2015年,国家教育部改革意见中指出,各类中学教育除了立足于书本知识,还要加强教育实践性,具体方式可以为建立实践性研究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高针对性的改善。“TEC”教学分别指:T(Thought思想)E(Emotion情感)C(cooperation合作)即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思想、融入教学情感以及合作教学,从而改变教学效果。TEC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中学教师的引导教育,培养中学学生善于利用数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在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中,善于利用理性的思维模式,提高独立自主,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在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有的教师团体引进了TEC教育思想,将TEC教育深入到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学校开始讲座,对老师进行TEC教学培训,将TEC理念先行灌输给老师,让老师做到科学化教育。TEC实践小组的开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2.2重新规划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我国中学数学教材内容一直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主体内容坚持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导数这些老内容,而针对现代科学知识和各专业特点,反应现代数学应用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消极思想,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还分散学生学习精力,从而影响学生知识接受效果。为了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我国中学和教育部有关部门应该重新规划教学教材内容,以现行的中学教材内容为核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针对各院系学科门类,重新进行划分,是更贴近专业学习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各中学必须注重案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使用可以帮助中学学生巩固数学教育知识[4-5]。2.3教学实验课的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现代企业对人才有求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理论人才阶段,而是需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现代教育课程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强理论性弱实践性的人才,显然并不符合社会企业对中学人才的质量要求。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离开学校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中学必须在数学教育中开设数学教育,实验课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领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自己学过的领域知识。我国很多中学都开设了数学实验和数学模型教育两门新兴课程。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对数学Mathematica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借助简单的实验软件,融合自己学过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化运算。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数学实验课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将自己学过的理念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理念知识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重庆巴蜀中学设立了数学实验教学组,是我国最早实行数学实验教育的中学之一。该校也最先完成了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并针对其改革经验,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实验课程编撰,现在已经出版的中学数学实验理论书籍有《数学实验》《图论及数学网络优化方式》《数学实验教学大纲》《数学实践讲座》《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等等。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启重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中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2.4优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端正学习态度的一种方式,有效的考核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各中学对于数学学科的考核都是采取闭卷考核的形式。但是这种片面独立式的考核方式很难真正考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加以优化和改进。具体可以进行以下两方面改革:其一是将日常竞赛,如各中学数学竞赛、解题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成绩加入考核成绩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在实践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其二是将学生数学科研小组成绩计入期末数学成绩中,各中学学生会或校园社团组织大多涉及到数学小组或者数学部的建立。这些数学小组很多都只是尝试日常复习和数学习题讨论,没有进行解题思路深度解析和数学实践探究方面的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数学小组创新内容也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中,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后积极建立数学小组,探寻数学实践。

总体来说,中学数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各有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积极解决现阶段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考核,对数学教育进行理性回归,最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现状,对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新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评价、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对社会的呼吁。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评价,教育观念。

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

几年前,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或者说中学数学素质的教育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对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美国内布拉其斯加大学数学教授史蒂文·邓巴认为:“之所以杜克大学的篮球水平始终能够保持在美国顶尖位置上,就是因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们的通力合作,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篮球精英。然而目前美国中学的多数学生只知道把数字填进公式里,而不去理解怎样运用这些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在中学数学教育方面失败的所在。”

美国官方和教育专家们认为,一些亚洲和东欧国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美国则把注意力放在一般的书本练习方面。这些完全不同的方法使得美国中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美国数学教育专家们呼吁,重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把解决问题、理解概念和实际应用三者结合起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尽快提高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

查看全文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路径的探析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受周边环境影响,认知局限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仅仅局限在自己成长的小环境里,其余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实践操作能力低下,难以认识数学学习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正在学习中学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仅仅是类似公式的这些表面,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实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不到足够训练,目前仅处于老师问学生答的阶段。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未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如何解决中学数学教育和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确保中学数学教育的多样化中学的课程学习相对于学生其他年龄阶段的课程学习比较枯燥,在数学这一科目中的表现更加突出。我国的数学教育需开发它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这个大环境之后,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大量的数字和符号,它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而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受教的内容。

(二)将高效又简单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情感教育研究

一、充分运用激发性的方式发挥情感作用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来的,如果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有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而认识需要往往是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引申出来的,学生往往对有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不能够立刻解决,这时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积极探究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生动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定义》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不能做成三角形的、方形的或者椭圆形的?对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感到新奇、自然、充满乐趣。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古希腊的金字塔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圣地,然而竟然没有人知道它的高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可以测算出来”这时,学生就会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所蕴含的的数学奥秘,主动学习的情绪就会很高。

(二)挖掘知识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就包含在所学的知识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去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魅力,通过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实,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魅力远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加强烈,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等比级数求和》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古时候印度国王打算赏赐发明出64格的国际象棋大臣西萨,让西萨随便说什么都满足,而西萨却说只要麦子就行,要第一格中有一粒,以后的每格中都是前一格2倍,这样的64格全部摆完就行。国王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了。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也认为西萨的要求太低,其实并不然。这时,数学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结合64格知识算出麦粒总数。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知识和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有直接的关系,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活动,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手、口、脑的协调进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

二、通过鼓励性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情感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育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是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本文主要探索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交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本论文在研究中以行动研究为主,同时采取边行动,边研究和边总结改进的做法,用经验总结法归纳和探索适合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出平等、合作与交流、相互理解、转变角色等看法,寻求师生间的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课改中学数学师生互动地位作用平等合作与交流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摘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德育途径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途径进行阐述,探讨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以及实施德育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为了中学数学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了。本文就打算从教师群体、师资力量的来源以及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来说起,希望能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龄;师资力量;问题

一、引言

数学的使用贯穿每个学科的始终,数学教育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其中学数学的教育,这就需要一批强有力的教师队伍。然而,我国中学数学教师的能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对中学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出更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二、教师群体

要对中学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对他们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由于每个人的教龄不一样,就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教师能够接受,而且也能够使继续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发挥出继续教育的巨大作用。(一)教龄。3年以上这些老师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一部分。不过他们在几年的教学历程中,对中学数学教材有了一定认识,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对工作有着很高的热情,希望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脱颖而出。对于这一部分教师,我们应当对其进行理论化教育,促使他们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继续发扬他们善于探究的精神,敢于想出不一样的办法来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使他们能够尽快成为教育事业中的骨干力量。(二)教龄。10年以上这一部分教师,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对教材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对学生能从全方位来对待。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对社会的新变化有时还比较保守,思想与行为过于模式化与机械化。对于他们,应当让他们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成为教育事业的带头人,带动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促使他们继续教育。这样既能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又能让他们接触新事物,拓宽视野,从更高的层次,全方位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初中数学教育事业,为初中数学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查看全文

创新思维培养和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最受欢迎、最具竞争力的人才,他们更能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我国的中学生在创新思维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急需加强.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阐述了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了具体的一些策略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中学;数学教育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一直都被广泛关注,它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好、计算准确、思维严谨得到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的成就却很少,同时我国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现象值得我国教育界深思.学校教育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看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也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依据设定的目标与任务,利用已有信息,从各方面开拓思维,以取得新颖的、独创的、高品位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独创性.它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能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敢于质疑,能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勇于创新.新颖性.它是指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综合性.创新思维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思维主体能恰当地把握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能仅仅只是注重对个体问题的解决,更要解决整体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观察到的材料及事实进行深刻分析并总结,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多向性.它是指创新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思想观念,它的思路更为开阔,从各方面发现、提出问题,且能有较多的设想和答案.如果遇到思路受阻的情况,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及时转变思维方向,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中学数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数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许多领域的知识学生未曾涉及过,这要求学生不仅需要主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查找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文献的能力,整个过程正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跳出数学束缚的题型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讨的实践过程,同时也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因此,在整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是个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手段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能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如何学行之有效的提升预习效率和预习效果,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收益性,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教材的基本学习知识和知识范围,使学生在课堂期间已经初步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还可帮助学生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就可充分利用课堂期间在学习思考中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在预习中,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习:首先,课前疏导,学生可以在预习中进行系统性的浏览和查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节课主要所学内容,将重难点区分开来,数学是一项逻辑思维要求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学生在预习的同时还要将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连接,进而使整个数学系统有个大概的体系范围;其次,要课前的独立思考;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要在思考中进行思考才能事半功倍,以数学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