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7:3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课程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课程培训

农村化学实验教师培训

今年已经是我省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十个年头了,新课程教师培训已不是新话题,化学教师们都或多或少地参加过新课程的集中培训,或是远程培训,但其中关于化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却非常少,访谈中了解到我省一些地区已经很多年没有专门举办过针对化学实验教师的培训活动。然而,化学实验教师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从教人员,一名称职的化学实验教师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出,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化学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变得十分重要。恰逢今年我省得到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支持,由我校承办“云南省初中化学实验教师短期培训”项目。由于我们也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培训,经验尚浅,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研制了初步培训方案,设置了以专题为主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及时反馈调整课程,尽量使培训工作贴近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际,希望学员从认识和工作水平上都有所提升。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问卷和访谈也发现了本次培训任务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以后培训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1培训方案制定

1.1前期调研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本期培训的培训方案及课程,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全省近30个州县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农村中学没有设专职实验教师;50%农村中学不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出分组实验。由于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很混乱,化学教师自己准备实验来上课,实验教学变成“良心工程”,凭良心和责任心来对待化学实验教学,因此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实验”和“画实验”;其次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到位,许多农村中学对化学实验,尤其是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重视不够,新课程的理念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且有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师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及实验改进能力较弱,对教材中许多疑难实验没有办法做出应有的实验现象和效果,但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如何改进。调研信息还显示,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此外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根据调研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的目标: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参与式交流和实践训练)、远程学习与跟踪指导、在岗实践研修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基层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验教学问题;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为中心、以中学教材中疑难实验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能力、化学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云南省农村基层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素质。

1.2课程设置

根据培训目标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模块一———教育理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模块二———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块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中模块一,安排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实验改革新视野、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试等几个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解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让学员真正地体会新课程理念,并学会调试自己。模块二,结合我省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介绍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并且和学员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学化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等相关问题,同时开设了中学化学实验中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实操课。模块三,安排了一线教师为学员展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等专题,同时选择部分中学化学疑难实验、趣味实验、微型实验等让学员分组做实验,并安排学员到实验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参观交流。模块四,安排了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从课件制作,实验视频录制、剪切,动画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来提高学员多媒体操作运用能力。

查看全文

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调查研究

摘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动力。本课题组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状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较全面了解师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了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改善培训师资队伍结构等有效提升民族地区英语师资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基础教育;发展需求

说“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动力。因此,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深入探讨教师培训相关规定和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在职教师继续充电,使教师的成长与他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教师们从中得到提高,做到教学相长。

一、调研方法

为了解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英语师资的现状以及师资发展的需求,找出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在教育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和探讨民族地区英语师资培训的途径和策略。课题组对参加呼伦贝尔地区2019年暑假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发放调查问卷一种,即“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调查问卷”。问卷共设计了32道选择题,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教学情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设计3道简答题,主要了解受访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活动的体会和建议。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课题组对目前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课题组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它们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期望等。尽管很多中学教师都认为有参加继续教育的必要,但他们所提供的现实情况是: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有很多教学科研工作上的繁重压力和负担。如何很好地兼顾教师们的工作、生活与充电提高是继续教育培训要应对的难题。

二、调研结果

查看全文

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普通高中学校、太行中学:

按照山西省教育厅的部署,我市从20*年秋季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确保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山西省人民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立足我市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充满活力、符合市情、富有实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我市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本原则:按照省厅部署,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实创新”的基本原则。实验工作由省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市、县负责本地区实验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形成“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县组织、学校实施”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各学校要积极进取,鼓励创新,探寻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稳步推进,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要注重研究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创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新课程实验经验。在全市整体推进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县区、不同学校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课程实验,争取三年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划目标。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查看全文

普高课改实施办法

为保证全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施行,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行)》(教基〔〕6号)、《省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施行方案(试行)的通知》(政办发〔〕63号)和《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施行方案(试行)的通知》(政办〔〕10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推进本质教育,落实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促进教员专业生长,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办学程度和教育质量,坚持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区情、充溢教育生机、富有改革实效的硚口区普通高中新课程系统,为培养多量高本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基坚实基本。

二、基本准则

认真贯彻国家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省“积极推进、点上打破、统筹各方、逐渐到位”的工作方针,本着积极稳妥、因校制宜、统筹统筹、探究创新的基本准则,科学有用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积极稳妥。充分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依照省、市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践状况,积极营建合适课程改革的社会大情况,积极学习和考虑,调动一切有利于普通高中学校推进本质教育、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征的要素,抓住中心学科,抓好教室教育,精心经营,稳步扎实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摘要:分析近年12所中学参加“国培计划”的地理教师的访谈资料,发现中学地理教师培训过程存在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脱节、课程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研究性学习等问题。分析影响中学地理教师培训中教学核心能力提高的内、外因素,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培训内容符合培训的实际需求;强化培训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创新培训模式,使培训模式多元化;完善培训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核心能力;教师培训;中学地理

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制定教师培训制度,每五年对教师进行一次整体培训,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将教师的培训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教师培训方式的探索和革新,成为新阶段教师培训的关键问题。中学地理教师培训对地理教师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及教师的自我规划,更关系到地理教师这一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对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的效能进行研究势在必行,要从根本上改革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的模式,完善培训方案,整合培训资源,拓展课程教法思想的视野,创新课程的组织和实践等。

一、中学地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培训模式直接关系到教师核心能力的提高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教学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目前,中学地理教师培训仍然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对教师个体经验和实践能力不够重视等问题。培训过程仍然是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而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培训模式上,以讲授为主导的传统授课局面没有得到改善,设置的实践环节较少,使得教师的参与程度不够。本研究基于对河南省某市12所初级中学参加过“国培计划”的24名地理教师(其中19名参加“2016年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5人参加“2015中西部脱产研修”)的调研,探讨中学地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脱节。笔者通过对受培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56.47%的受培训教师认为,当前的培训内容并未真正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从师资培训的时间、地点到培训内容及形式,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培训组织机构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对将要接受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38.2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从实际问题出发。培训之前组织机构应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时间、地点、内容安排、培训形式),凸显受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受培训教师真正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来。第二,培训过程与具体实践结合不够。目前师资培训机构采用较多的培训形式仍然是系统讲授、教学观摩、专家学者报告和案例教学等形式。调查结果显示,78.54%的教师参加过教学观摩形式的培训,70.68%的教师参加过专家学者报告形式的培训,50.13%和40.86%的教师表示参与过系统讲授形式和案例教学形式的培训。这说明目前师资培训主要采用的仍然是讲授和示范的方式,理论和实践脱节,针对性较差。师资培训过程中专家学者所讲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不一定适用于地区实际,不能够从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参与教学实践环节培训的教师也容易出现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的现象。第三,受训教师之间、受训教师和专家之间、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交流是知识学习和经验推广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55.06%的被调查者反映在培训过程中极少或很少参与其他受训教师之间、受训教师和专家之间、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因此,培训机构有必要建立合理的沟通平台,强化受训教师的主体意识,弱化培训团体带领人和核心人物的作用,为受训教师之间的交流设置畅通的渠道。第四,缺乏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传统教师培训强调理论式和接受式培训,落后的培训方式不能满足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中学地理课程目前强调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国培计划”等培训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让接受培训的一线教师深刻地理解实践性学习和团队学习的重要性。

二、培训过程的改进建议

查看全文

藏汉双语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藏汉双语“一类模式”已经成为阿坝州最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但藏汉双语地理老师极度缺乏,传统的培训模式存在诸多不足。MOOC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阿坝州藏汉双语“一类模式”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中具有明显优越性。结合阿坝师范学院对汶川县水磨中学地理教师培训的经验,梳理了现有的MOOC地理资源,最终构建了“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新型继续教育模式。

关键词:MOOC;藏汉双语“一类模式”;地理;继续教育

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藏族占总人口的58.1%,阿坝藏区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课程外,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等课程都用藏语授课的模式,也称之为“以藏为主”类[1]。阿坝州共有双语一类模式中小学(办学点)66所,在校学生26610人,专职教师1696人。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育已经成为阿坝州最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也成为符合民族教育发展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虽然“一类模式”让更多的农牧民子女入学接受教育,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繁荣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但现实中“一类模式”的藏汉双语地理教师极度缺乏,导致学生极度欠缺地理知识,很多学生上高一时还只知道四川,其余的33个省级行政单位都不知道,高考文综成绩不到100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二是现任地理教师没有得到地理学科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地理任课教师唯一的优势是会藏语,地理学科知识修养水平较低。由于目前没有藏语的地理教育专业,高等院校后备藏语地理教师很少,而未来从事中学藏语地理教育的必将是今天的学生,因此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对阿坝州教育、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发展形成制约。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文翻译为“慕课”,其能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学习者在家即可实现线上学习、测试。其重构了传统学习的整个流程,使传统面对面继续教育中的师生角色发生转换,使教学的环境更加信息化。这种新型继续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解决地理师资的地区不平衡。

1传统藏汉双语“一类模式”地理教师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阿坝师范学院与水磨中学培训合作为例阿坝师范学院正在与阿坝州汶川县水磨中学开展藏汉双语地理教师学科教育指导工作,通过调查询问、实践探索,发现传统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1学习时间无法保障。按时间划分,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主要有3种情况:①继续教育放在平时。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地理教师都是在职教师,平时都有教学任务,外出学习时间短没效果,时间长必然会挤压教学时间,还涉及到调课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学校不支持,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教师较多。②继续教育放在假期。这种方式由于占用了老师的假期,引起部分教师的反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③继续教育渗透于平时。这是阿坝师范学院与水磨中学合作中采用的方式,利用水磨中学临近阿坝师范学院的区位优势,把培训渗透于平时,坚持每周2次课,持续2年时间。这种方式设计的初衷是既能让双语教师接受地理教育,又不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但经过2年的实施后发现,存在时间较难保障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培训双方临时性事务较多,预计2年的课程,可能要近4年才能完成,时间太久,效率不高,可推广性有限。1.2培训内容与工作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普通的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先进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这对于“一类模式”的地理教师来说意义不大。目前“一类模式”的地理教师基本都是非专业的,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细致、系统的学科知识。阿坝师范学院在培训中针对这一需求进行了改革,培训内容以中学教材为主,但实践发现,尽管接受培训的藏汉双语教师对中学教材的内容熟悉度增加,但还是难以形成地理学科素养,进而导致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地理学习能力不强。这不适应我国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要求,长此以往,必将扩大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1.3评价机制欠缺。传统的继续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最后统一给学员颁发继续教育证明,而几乎没有对学员的评价,评价的质量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这也是造成传统继续教育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阿坝师范学院与水磨中学合作的经验,要想实现继续教育的价值,必须加大评价力度,采取考试、出勤率、作业等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予认定继续教育的课时,从而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1.4对培训学员学情分析不足。对培训学员学情分析不足也是影响传统培训方式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藏汉双语“一类模式”的地理教师基本上都是非专业的,地理基础较差,而培训教师都是专业老师,侧重点在教学重难点,而这恰恰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双语教师听不懂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培训教师认为学员没有认真学习,完不成学习计划,这种现象在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的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

2MOOC在藏汉双语“一类模式”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优越性分析

查看全文

落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审时度势,着眼长远,立足教育发展全局,精确找准薄弱之处,努力补齐教育短板,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关于实现“五个100%”教育工作目标(即: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100%,中学数理化课程计划完成率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100%,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100%),自治区教工委及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相继下发了实施方案,同时加强督导检查,推动任务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面对新时代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利用落实“五个100%”的大好契机,借助教育政策的“东风”,全面推进物理实验教学标准化建设,大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一、规范实验课程设置,保障实验教学课时

按照《西藏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和有关课程设置管理要求,科学安排物理教学课时,开齐开足中学物理教学和实验课程,同时借助学校科技馆的资源优势,开辟第二课堂,安排丰富的物理学科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勇于探索实践,揭秘物理世界的奥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光学、力学、电学基础素养,实现中学物理课程计划完成率100%。按照教材实验内容安排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课时,保证教学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中学物理实验课程开出率100%。

二、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管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在义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以落实“五个100%”教育工作任务为契机,提高对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听取上级部门意见,加强顶层设计,从市域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大力加强中学常规物理实验室、数字实验室、中学科技馆的建设力度,加快实验教学“标准化”建设,完善实验室功能,主要包括:实验室硬件建设标准化、实验目录标准化、实验操作规范标准化、实验仪器配置标准化、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等,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建设,保障物理实验教学高效开展。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概况启示管理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以高中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总结了此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查看全文

浅析新加坡中学数学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具有6个特点: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高层次化;课程设置系列化、综合化、专题化;突出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接轨;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育类课程比例高,教学实践课时足;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其先进的经验对于我们构建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的课程体系框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教师的数学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情感等不断增强和完善的过程。“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体现教师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问题。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的空前激烈,教师职业对数学教师双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而在亚洲各国中,新加坡数学教师职前教育无疑很具特色。

1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及课程体系

1.1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高层次化

随着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重视,以及“现实数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兴起,新加坡中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基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学教师教育模式及其课程设置近年来多次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已从本科教育学士,发展成为“中等教育研究生文凭”(ThepostgraduateDiplomainEducation(secondary)PGDE(s)),层次较高。即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并向高层次发展。中等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招收立志从事中学数学教育、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第五年专攻教师教育专业,重点是进行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这类似于美国的“4+1”培养模式。

查看全文

小议教师职业杖憾暗训的问题友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保障机制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条对策。一、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管理;二、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三、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保障机制。

在师范大学生能力培养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对高师毕业生的大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高师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审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较严重。这种倾向突出地反映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在高师课程体系里,学科专业课(指毕业后执教学科所需学习课程)占总课时的70,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专业课(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等)所占比例则少得可怜,一般在10%左右。可见高师院校更为注重学术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削弱师范性课程的状况。

2.教育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缺乏中学教育实践经验及指导师范生从事技能训练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及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重教育基本原理研究、轻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及课堂教学技巧、方法研究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文章、评职称上,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愿花费心思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至“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基本失去教学示范性这一意义”。

3.高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实施效果不佳。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结构单一、比例失调。与高师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教育学科课程门类少,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与英国、美国、日本及前苏联、前西德等国家的平均数20~25%比,相去甚远,表现出严重的比例失调。第二,教学时间安排不当。教育专业课程一般都在三年级时开始进行,且集中在一年时间完成,除四年级的4-6周的一次性实习外,基本再无其他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这种对教育专业开设时间既晚且短的做法,不利于师范生及时得到良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确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及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及早受到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三,教育实践环节弱,缺乏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虽然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开始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课,但这些课程还未纳人高师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之中,使其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保证,无法实现规范化、操作化、实效化。第四,目前所设的几门教育专业课程本身问题较多,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后果。这些都反映了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脱离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已严重影响到师范教育本身的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