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20:21: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教育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师范专业中学教育实结
年月1号作为师范生地我怀着希望与期盼的心情来到腾冲县第一中学,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工作,转眼就到了月30日,我的实习生活也划上了圆满的记号,在这段时间里我紧张过努力过深思过,自信过,指导老师们,学生们见证着我的成长,在这段时间里,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这段时间我付出很多,收获的更多,也是在这段时间了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心理准备和转变,现在我将我学习的情况做如下报告:实习的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一》课堂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课堂实习主要是实习高一(班级)的地理课教学,课堂实习工作主要是对地理课进行听课,备课,讲课,课后评课课外知道批改作业等。
1,听课
听指导老师在不同班级上课的情况,学习指导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学模式流程,,同时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听课后设想假如自己上会怎样设计前后进行对比。
2备课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摘要: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构建了“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地方中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协同培养新模式和机制。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加深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促进了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的提高。同时,既可以解决地方师资薄弱、实验设备跟不上等难题,又拓宽了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习就业空间,协同推进了地域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基础教育;三位一体;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双导师制
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高校师范生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地方性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提供平台,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商丘师范学院办学目标定位在建设具有教师教育有特色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着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在立足商丘、面向河南、放眼全国,以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生物师范生是基础教育中生物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生物师范生培养应走在基础教育的前列,培养专业化的生物学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是生物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参加工作后更快地进入状态,增强感性认识,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3]。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立足豫东、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及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发展能力,教育实践能力过硬,能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军单位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能研发、智库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人才;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学及教育事业的相关知识,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思维能力。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协同推进了地方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新格局的基本形成。
1“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提出背景
商丘师范学院是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最早起源于1986年商丘师专开设的“生化专科班”,1990年调整为“生物教育”专科专业,2001年升格为“生物科学”本科师范专业,是商丘师范学院的传统专业,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依赖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则主要来源于高校师范生,因而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至关重要[4]。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于河南基础教育的高素质中学生物学教师,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除了要传授生物学知识外,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中学对生物师范生的接纳有限,很难同时安排和指导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整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而且教育实习时间短,虽然经过调整,生物科学专业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教育见习分别在第3、4、5、6学期安排每学期2周教育见习,在第7学期安排4周教育研习,第8学期安排8周教育实习,但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过于形式化、目标制定过于简单等问题。同时,教育实习实践机会少,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5]。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教育实习主要是在中学进行生物学相关教学实践,但由于教育实习资源缺乏,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加上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师范生人数不断增加,指导教师比例下降,造成实习更多过于形式化,达不到实习期望目标。此外,由于实习生没有教学经验,一些学校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并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到校实践,这也是目前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实践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此外,对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实验设施不足、陈旧,难以全面安排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时间上严重滞后于课堂教学进度;②部分教师实验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题目讲解和应付各种考试上,对实验课教学不重视。因此,应加大实验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③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实验操作不规范,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商丘师范学院经过长期实践教学总结,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传统底色和优势,努力破解教师教育校地联动发展难题,与商丘市教育局、商丘市中小学三方联合成立了“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双导师制”工作。工作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监督与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导师的选聘、管理、督导与考核工作等,形成了“地方高校-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育实践教学模式和机制。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长期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合作,基本形成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为专业、学校和地方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历史教师职前培训问题及策略
历史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育教学课程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未来合格的历史教师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作用。近年来,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实习中的考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历史专业的教育实习经过多方努力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整体现状来看,由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其改革虽有进展,但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仍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配套改革措施跟不上,课程设置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变化,致使历史专业学生在其实习时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中学教学环境,实习起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1],因此,在实心过程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学历史基本功较差,不少学生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如在讲授“科举制度”时,说“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然其又说:“寒士一朝‘大魁天下’,便居高官,握大权。”此则殊非史实。宋代,状元初任官为“承事郎、签书某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承事郎在文官官阶中,只是第二十八阶,实甚低微;明清时状元照例担任翰林院修撰,品秩从六品。也有的同学不注重细节,养成不良习惯,导致教学中出现教学语言含糊,甚至错误。如把蜀汉诸葛亮与曹魏发生过的战争说成“六出祁山”,实际是五伐中原、两出祁山,加上一次防御战,同时其对手也不都是司马懿。
(二)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浅析新加坡中学数学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具有6个特点: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高层次化;课程设置系列化、综合化、专题化;突出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接轨;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育类课程比例高,教学实践课时足;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其先进的经验对于我们构建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的课程体系框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当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具体到数学学科,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教师的数学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情感等不断增强和完善的过程。“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体现教师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问题。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的空前激烈,教师职业对数学教师双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而在亚洲各国中,新加坡数学教师职前教育无疑很具特色。
1新加坡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及课程体系
1.1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高层次化
随着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重视,以及“现实数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兴起,新加坡中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基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数学教师教育模式及其课程设置近年来多次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已从本科教育学士,发展成为“中等教育研究生文凭”(ThepostgraduateDiplomainEducation(secondary)PGDE(s)),层次较高。即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并向高层次发展。中等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招收立志从事中学数学教育、非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第五年专攻教师教育专业,重点是进行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这类似于美国的“4+1”培养模式。
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研究3篇
第一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桂林市中学28名体育教师及100名中学生。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中学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整理、分类、提取有效数据。(2)问卷调查法:随机对桂林市市区、乡镇及偏远地区的28所中学中28名体育教师和1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教师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100%,学生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整理问卷,统计分析数据。
整合连贯型小学教育论文
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相互映照
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没有很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或者只是片面地强调了这种“基础性”。问题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是面向什么呢?是为谁而打基础呢?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尤其是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小学教师如果不知道中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不知道中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又如何能实现为中学阶段打基础呢?“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注重教师教育的“整体性”,即把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打破传统分段分层式的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全程考虑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培养的基本问题,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统一起来,观照基础教育的全程性和贯通性特征,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性也可以表述为“基础性”,就是要改变小学教师只懂小学和小学生、中学教师只懂中学和中学生的教师观,强调无论是培养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都应该了解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和原理。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打破小学教师只了解小学和小学生的片面性,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了解整个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基础教育的“整体观”,能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相互连贯的维度中全面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学教育专业不关注小学,不关注小学生,其关心的重点还是小学和小学生。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也必须突出“阶段性”、“重点性”。总体上来讲,小学教育专业还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有关小学、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知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中学阶段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而且,学生对某一“阶段性”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基础教育“整体性”把握之基础上的,“阶段性”需要“整体性”的关照,而“整体性”亦需要“阶段性”的充实,它们是彼此映照的关系。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相互渗透
有一句话似乎很好地概括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叫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无论是综合培养模式还是分科培养模式,实际上都在强调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但是,“学有专长”中的专长一般不是指学科上或教育上的专长,而是指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专长。“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掌握某一门学科的高深知识,也不要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要拥有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并在音、体、美方面有一定特长,成为综合性、全能性的人才。”还有学者认为,“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定位为综合性是从专业要求的需要出发的。”“综合性是专业建设的需要,在综合性和专长性两者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忍痛割爱,毫不犹豫地放弃专业方向知识的专长性,有所为有所不为。”究竟该如何处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关系呢?对于“综合性”是没有疑义的,但对于“专业性”,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理解呢?在强调“综合性”的时候,“专业性”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那样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吗?小学教师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对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的把握以及学科文化的领悟上,这其实就是一种“学科专长”。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恐怕不太需要更多更深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淡化学科知识的缘由。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像中文、数学等专业那样学习那么多、那么深的学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成立的,但仍然是不够的。需要询问的是,小学教师如果不能用浅近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语文、数学的优美,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小学教师吗?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数学,那会是合格的小学教育吗?很难说让人人喜欢语文、让人人喜欢数学,但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教育目标,如果没有一批具有这样理想的小学教师,为学生未来更为艰深的语文、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目标能实现吗?小学教师不只是教语文、教数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在这些领域的兴趣,语文课要能让学生产生“语感”,数学课要能让学生产生“数感”,音乐课要能让学生产生“乐感”,美术课要让学生产生“美感”等等,要唤起他们对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的热爱,这才是小学教师的真正本领。
而没有对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学科内在逻辑的深刻理解和学科背后所隐藏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教育艺术的掌握(这是另一种专业性能力),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试问,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学、文艺批评、写作能力,未能有效地把握、搜集和选择相关的学术信息,对语文学科的专业感受和专业拓展能力均比较薄弱,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欣赏水平呢?其他学科的教师亦如是。虽然小学教师要求能够教不同的学科课程,但从人的精力和专业范围来讲,一个同时教授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的小学教师恐怕很难同时让学生喜欢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这就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在“学科专长”上的这种特殊本领,学生要具有综合的各科教学能力,更要有在某一学科上教得优秀的能力,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可以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但要强化在某一学科上的专业性能力,这也是小学教育为中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专业性”还体现在教育研究上。为什么教育家多出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呢?那主要是因为小学具有更为丰富的教育研究资源,那是一片肥沃的科研土壤。杜威作为世界级的教育家,其“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与他在1896年到1904年于芝加哥大学任教时按照自己的理念搞的那个名叫“芝加哥实验学校”密切相关。李吉林作为为国内当代知名儿童教育家和语文教育专家,不也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各国政府间关于教师地位的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该文件“教师的责任义务”一章中指出:“所有教师都应认识到自己的专门职业的地位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自身,应努力在一切工作中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小学教师要使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就是唯一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看重“综合性”,但也不轻言放弃“专业性”,它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认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就像知识的“渊博”一样,没有一定程度的“渊”,“博”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一定范围的“博”,“渊”是很难持久的。
三、“选择性”与“定向性”相互包容
农村中学教学公平影响及对策
【摘要】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科技、人文等发展的程度不一,使得教育教学方面出现农村教学与城市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提高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就十分重要。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以及有何种对策来面对,来应对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公平性,都是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课堂教学;公平;影响;对策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教学的不断重视,使得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公平性稍有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学生辍学率较高、教育资源匮乏、教师师资力量短缺等诸多的问题。给农村的学生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收获同等的教学成果,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严谨的分析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公平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公平性影响的实施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减少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使农村高中学生可以具有相对较为公平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使农村中学的教学成果不断的提高。
1.教学课堂管理对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公平的影响
1.1教学资源公平重要性。由于城市地区发展的差异,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所面对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等诸多的不足,可以看出农村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公平的获得。使得农村的中学生不能够收获公平的教学内容,对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我们看到了教育教学资源公平重要性得到了国家的关注。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报告中这句温暖人心的话语让来自教育战线的代表倍感亲切。这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体现。回顾几届党代会的报告,不难发现,公平和质量始终是教育部分的关键词,特别是报告首次提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中央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砥砺前行的新坐标。1.2农村地区辍学率影响。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学科的浓厚兴趣为动力,才能够将学习长久的坚持下来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活动课、体验课、实验课、微课程诸多的课型设置。也没有研究小组、学生动手实验、ppt、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在教学课堂上,使得动力不强的一些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了农村地区辍学率的升高。有效的提高农村中学课堂实施教学的公平性,高中生在更丰富更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减少农村地区辍学率。
2.课堂教学管理对农村中学实施课堂教学公平性影响对策研究
教育生态学下中学英语教师素养探究
摘要:中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时期,而英语教师素养是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努力完善自身素养。教育生态学讲究教师与学生的平衡。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当前中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对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进行了探究,以适应国家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教师素养;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生态学
1背景
随着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培育成为各国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公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也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适应公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我国公民的外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对中学英语教师素养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犹如生态圈中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两者相互影响,一方的改变也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动。本文以教育生态学为视角,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以促进其所处英语教育生态圈的良性发展。
2教育生态学概述
教育生态学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最早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中提出。该理论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研究手段,以挖掘教育规律为研究目的,是一种交叉性学科[1]。教育生态学要求系统性、平衡性、整体性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英语教师作为教育生态学中的重要因子,其专业发展既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环境中其他因子的发展。如果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对自身应具备的素养模糊不清,会导致其所处教育生态圈的平衡性遭到影响和破坏,最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养的培育。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中学英语教师应及时提高和完善自身素养。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路径
高中阶段是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特殊阶段,是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职业决策能力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思想影响下,上大学、找工作、显价值成为每名高中生的宏大理想。但是,所有高考学生由于一直在校园内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没有社会和生活经验,不清楚职业规划是什么,也没有明确地设想过自己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所以,在初次面临着大学选择、专业选择和工作选择时充满困惑。《光明日报》2017年刊载的“高中生职业测评系统在南京受宠”一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普通高中生对职业规划的迫切要求[1]。
1国外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情况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或专业选择能力与未来职业规划能力,使学生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甚至从几岁的孩子就开始引导其进行有意识的探索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弗兰克•帕森斯在1908年开展的职业规划中的实践活动被认为是美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始,其目的是帮助失业人士寻找工作,但未能进入中学教育中。直至20世纪30年代,职业规划教育才开始面向广大青年开展。时任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的西德尼•马兰先生在70年代首次提出“职业规划教育”的概念,其认为关注升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未来的发展规划教育。随后,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加强对中学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3]。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NCDC)》,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式进入到对中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而英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英政府创建的青少年职业服务部首先发起。但直至1948年《英国雇佣和训练法》的颁布,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式以制度的形式在英国中学阶段进行实施。相比美国和英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德国则以《劳动学》课程的形式出现在中学教育中,为学生介绍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职业范围、职业前景、就业形势。在亚洲,日本主要受美国影响,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早的国家,特别是二战之后。日本以政府的《初、高中职业指导手册》对学生开展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为做好该项工作,政府增加了教师职业指导科目的专项培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为系统,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能对自己和职业有初步的了解。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促进了学生的职业选择,也帮助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我国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关注和研究对高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对高中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其中《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1995年)更是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职业指导知识传授,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或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4-6]。但由于受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执行,特别是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根据《中国教育报》在2016年8月刊载的《及早唤醒孩子选择专业的能力》的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生中真正有想法、能够权衡自己兴趣的学生并不多。众多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目前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也基本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即使部分同学进行过了解,也是停留在比较浅层的阶段,没有深入了解未来职业发展方向[7]。高中生进入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所选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领域,但后悔已晚的实例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职业规划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17年7月《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文章分析了目前高中生在高考进行选择专业时的主要关注点,结果如表1所示。目前,在高中阶段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困难,较为突出的就是师资队伍问题和缺少实践场地。众所周知,大部分高中是没有专业的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而个别高中只能是心理教师兼任。一方面,目前高中的师资队伍基本为师范类毕业生,其专业性质决定关注点是升学问题,他们很少涉猎本专业以外事宜,大大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另一方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中学校没有系统化的教育内容,也缺少有关职业体验的实践场地,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不能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工作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就业去向等信息和数据更是无从获得,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3高中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