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21:17: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学地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课堂管理论文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管理的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机

新课改指出,要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地理课程在知识传授方面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等;获得研究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学会运用地球仪和查阅地图技能,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等;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包括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基本规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可以在不同教学模块,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舒适合理的地理课堂环境

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课堂环境是构成课堂管理系统的三个部分。如何将三者的关系处理好,使三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中,课堂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课堂环境分为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其中,前者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环境。比如班级风气、师生关系、上课气氛等都包含其中。后者是指课堂内的外在物质基础。如教室的空间利用、硬件设施、座位安排、课堂纪律等。若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师还需从改善这两方面的地理课堂环境入手。

3、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查看全文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全国各地高校被迫推迟开学,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以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2020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查看全文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全国各地高校被迫推迟开学,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完成上遭遇危机。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以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2020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关键词:肺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2019年末,肺炎疫情突至,我国高等院校春季开学延期。根据教育部有关肺炎疫情防控通知精神,各高校做出“推迟开学不停学”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但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资料不全、实验室“停摆”、外出调研受阻、导师指导难等问题[1-3],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年来,“严把质量关”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4]。因此,本研究于2020年6月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试图摸清当时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

笔者于2020年6月对湖北某省属本科院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016级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38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77名。两个专业共计110人(地理科学专业36名,旅游管理专业74名)参加问卷调查,占该院毕业生的95.65%。本届学生的指导老师共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3个问题,包括总体满意度、选题阶段、写作过程和网络答辩四个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指导老师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样本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基本能在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前完成相关工作,但疫情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一定影响。1.疫情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参与线上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95.46%的人清楚毕业论文开展的全过程,且76.36%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较大。但是,只有45.45%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达到54.55%,超过总调查人数的1/2,说明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图1)。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满意人数19人,占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2.7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地理科学专业,仅有31人,占41.89%。问卷调查的数据还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中,有76.47%的人认为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熟练是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原因。41.1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满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居家期间导师指导难、无法返校进行实验以及家里缺乏计算机等设备这四种疫情因素导致毕业论文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4.71%、47.06%、29.41%和11.76%①。2.疫情导致部分毕业论文选题调整疫情全面防控时期,该校2020届毕业生已经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调研数据表明,由于疫情影响,导致11.82%的学生毕业论文重新选题,44.5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67.27%的毕业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图2)。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90.91%的学生居家期间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能够阅读20篇以上外文文献的同学占到27.27%;阅读11~2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21.82%;阅读5~10篇外文文献的同学占14.55%;阅读5篇以下外文文献的同学占36.36%。此外,44.55%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最难以撰写的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仅有0.91%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工作阶段难以撰写。3.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地理科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均较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本功[5]。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占参加调研人数的63.64%)。疫情期间平均每周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2次以上的人数占52.72%,交流沟通1次的人数占38.18%;此外,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交流的模式多是按照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占比为50.91%),45.45%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联系指导老师,但仍有3.64%的学生每到时间节点被指导老师催促。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74.55%的学生认为论文的排版能力得到提升,44.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毕业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情况,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文献综述,其次是数据收集与方法,再次为结果与讨论部分。4.疫情对网络答辩环节影响较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98.18%的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网络答辩,后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最终全员完成网络答辩。仅有3.64%的学生不满意毕业论文网络答辩。98.18%的毕业生清楚答辩前需做的准备工作,92.73%的学生了解本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此外,77.27%的学生正式答辩之前进行了网络预答辩。53.64%的学生能利用PPT来展示自己的论文内容(图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按时完成了,但疫情防控仍对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期间无法返校获取资料是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总体满意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论文重新选题,近一半学生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调整,2/3的学生的论文进度重新进行了安排。此外,疫情期间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困难。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

查看全文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的应用综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日益现代化。“3S”技术也引入中学地理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中的应用概况、发展趋势和国内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主题进行分析,并对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中学地理教学;3S

随着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新一代全球地理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科学与信息系统(GIS)(以下简称3S信息技术)为主的新一代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技术(GIT),不仅贯穿于全球地理学相关问题研究中,也逐渐纳入中学地理课程中[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逐渐具备可行性。我国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地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地理教学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环境[2]。因此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的现状,对把握未来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外中学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1.1美国研究现状。美国非常重视GIS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主要大学以各种方式开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在1994年的美国地理国家标准中,明确了GIS是地理教学的工具之一[3]。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地理学会共同呼吁将基于空间结构的思维可视化分析作为空间系统思维标准的组成部分纳入k-12课程。目前,美国的研究者都在探索如何高效地在中小学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NancyPerkins发现使用简单的图形技术教授基础知识,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课堂工具,可以使缅因州中学生的空间意识得到显著增强。hong等人介绍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以协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Mitchell等人通过整合基于网络的GIS技术,探讨了技术、教学法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4]。1.2其他国家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的应用现状。对英国来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关键期,也是正规化的GIS高等教育模式出现的关键时期。英国地形测量局以及英国地理协会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等组织都在努力推广和促进GIS的发展,并且在2014年英格兰国家地理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应该“解释一系列地理信息来源,包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查看、分析和解释地点和数据”。但是在NigelWalford看来,英国的学校和大学中进行GIS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GIS在地理课堂上应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教师往往避免参与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在新加坡,地理信息系统于1998年首次引入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当时国家教育学院和教育部联合开发了一套供ArcView使用的教材,称为edgis。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一系列实践课程,其中包括地理研究的GIS数据集、教师指南和学生活动工作表。Liu等开发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环境,目前正在一些地理课堂上使用,并正在进行改进和重新开发[5]。

2国内研究现状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综述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充分研究学生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例举教学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等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网络、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以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更好的与对方融为一体,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所以,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上,在具体讲课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些访谈节目,如《对话》、《艺术人生》,收视率较高,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有“卖点”;二是形式新颖,适合人们的“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如果教师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就要改革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我在教学中,在第一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学以及该学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家乡。首先,将学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汇总自己家乡的乡土地理材料,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发言。当同学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家乡的同时,我适时的对该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最后,我在总结时将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地理等于中学的世界地理的错误想法,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文

语文审美教学管理论文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文书论文网->语文论文->教学内容退出登录用户管理

赞助商

查看全文

秋课题研究情况打算

开展了一些研究活动,课题在上学期。主要是以上研究课为主,研究的主题是地理学案在课堂中的使用,产生了一些好的效果。还是上学期,课题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课题开题论证会”这些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会这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有新追求,新创意和新突破。

一、实施问卷调查。课题研究是为改善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不能漠视学生的发展,不能忽略学生的需求,所以在课题研究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对于学案是否满意?他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这些信息,这对于我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特别重要。在这学期,一项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包括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时间大致在11月和12月。

二、开展理论学习。对于学案,我们虽然已经编制和实施两年了,但是对于学案的理论特征还不太了解,这是制约我们课题研究水平提升的“瓶颈”,研究之前要先学习。这学期,我们都要加强学习。主要学习资料是:《学案教学设计》(赵加琛、张成菊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除此之外,还有网络上各种关于学案的文章。老师们在学习的同时,写好学习笔记。

三、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通过研究论文来呈现,我们的课题虽然活动开展了不少,但相关的研究论文还很少。这学期,每位老师在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了务必撰写一到两篇研究论文,争取有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在本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编辑一本老师研究论文集。

四、推进交流活动。这学期,我们的课题活动要创造条件到更多的学校去开展,让更多的老师参与与其他学校老师同题异构的活动,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校之间的研究课活动,扩大我们课题活动的影响,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预计在9月和10月各开展一定校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地规范这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认真地收集好各种过程性资料,并及时上传到课题网站。

查看全文

“生活中地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解放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教学发现,利用“生活中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也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新观念,使主体性教育得到落实。总结了“生活中地理”与主体性培养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活中地理;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与消极、被动、盲目等特性呈对立关系,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地理学是一门离人们日常生活很近的综合学科,通过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发现,将地理与生活密切结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疏通教材,建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从人教版教科书的体系设置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单元开始———相当于首语或前言;单元最后———自学园地(阅读、技能、练习篇)。单元小节节后———活动;每节内部———穿插阅读、资料、思考;课后———问题研究。各章节启用特色栏目正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地理教师要清楚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通过通读教材,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发掘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生活中地理”引出地理理论知识。

2发掘乡土地理资源为学生地理学习搭建平台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为此,漳州三中的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查看全文

建构主义改进地理教育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进中学地理教育的适宜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中学地理教学改进策略;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知识的建构性、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要求、地理课程改革方向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合作探究型师生关系、遵照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改进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知识搭建平台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要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谋而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地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依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深刻领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从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改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教育学中的一场革命,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建构主义逐渐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地理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审视,其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旨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1知识的建构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