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01:3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小学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小学生心理冲动论文
一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指的是中小学生上进心的骤然萌动和进步欲望的闪现振奋,是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动刺激、师长或同学言行激励而闪现的渴望进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奋情绪。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过程既是中小学生自我选择规范、接纳扬弃的思想碰撞过程,也是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思想萌动、孕育、生长的过程。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可分为自然冲动和自觉冲动两大类。自然冲动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环境陶冶、情感激发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诱发的无意识冲动,包括新奇冲动、趣乐冲动、爱好冲动、灵感冲动、美感冲动、特长冲动、共振冲动、情感冲动等。自觉冲动是一种能动的、觉悟的、有意识冲动,包括明理冲动、成才冲动、需要冲动,目标冲动、认可鼓励冲动、仿效冲动、前途理想冲动等。根据冲动功能,又可分为有效冲动和无效冲动两大类。有效冲动指符合中小学生实际、能够稳定保持、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实际激励价值的冲动;无效冲动是一种痴妄心理的闪现,指的是脱离个体实际,不可能且无法稳定保持,对中小学生成长进步没有实际价值的冲动。根据冲动时效(即冲动保持的时间)还可分为瞬时冲动和持续冲动等。l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的几个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上进心理冲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情况下受青少年学生当时的心情心境、兴趣爱好、新奇愉悦等感情好恶、需求欲望等情绪支配。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教育者的音容笑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友好帮助、信任尊重以及对学生情感的适应调谐、师生课内外活动交流的和谐融洽,都为中小学生上进心的孕育萌发营造情感氛围,开启思想碰撞的情感阀门。
②时境性。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环境背景条件制约。
③闪现性,即突发性。上进心理冲动易生易逝,一般是由强到弱地快速递减消失。因此,抓好上进心理冲动的复现诱导,“留住冲动”、“延续冲动”是教育者永恒的职业课题。
④多端性。中小学生上进心理冲动具有多角度、多渠道、多范围、多形式、多层次的诱发开端。
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研究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中小学生的必备素质,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信息及信息素质含义的分析,探讨了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结构和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信息素质;中小学生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软件巨人微软的市值超过卢森堡、荷兰等国GDP的总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近30年来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生不仅可以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网络会议等交互方式向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学习;学习材料不仅有主要以文字符号表现的课本,还有以文字、图像、图画、声音、动画等多种符号表现的电子教材;不仅可以按照线性的顺序阅读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以非线性的顺序进行超媒体教材的阅读。中小学生面对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等,对学生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思考学生的信息素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畔⑺刂适切畔⑹贝惹行枰饩龅囊桓鲋匾侍狻?nbsp;
一、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把信息看作是一个抽象的量,认为"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因此,信息可以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可以说,信息是控制系统相互交换相互作用的内容。笔者认为,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是表现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现象及规律的内容,它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
"素质"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征,即感觉器官的神经方面的特征。现在则引申为,人在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下所形成的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自身基础和内在条件。信息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一个新成员,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质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其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质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学专家将信息素质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笔者认为,所?quot;信息素质"就是指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而所谓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是学生在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总之,信息素质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计分析论文
在运用计分法时,学校或教师先将学生品德的各个构成和项目内容进行分解,根据《规范》、《守则》或《德育大纲》订出要求,并对每个项目的总分作出规定。在评价时,视学生到达要求的程序订出于项目得分,有突出表现的可予以加分,出现严重错误的予以减分,最后将各子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得分。评分的过程有采取期末学生自评公议的,也有根据平时班干部登记,期末总评的。当结果反馈给学生时,不仅仅只是一个总分,也包括各子项目的得分,使学生不仅从整体上,也从具体的构成上了解自己在品德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计分法把品德的评价从纯粹的定性转化为定量,对每项品德操行的评判都有统一、具体、数量化的标准,改进了评语法的千篇一律、等第法结果模糊和不便累计的缺点,由于评判过程是学生根据统一、具体而明确的标准进行充分对照比较或平时的记载,因此客观性较强。用分数还能比较细致地反映出学生品行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改变了评语法和等第法只能反映质变而难以反映渐进量变,同一等级间学生细微的程度差别即区分度差的状况。此外,拟定、颁布或评分过程也同时是品德教育的过程,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为评价而评价的过程。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良好品德的标准和要求,保证了学校品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实施,有利于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
但是,计分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高度抽象化的数值难以给人一个具体实在和直观形象的感觉,尤其是当许多子项目累计成一个总分时,看不出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缺点和变化,带有相当程度的笼统化和模糊性。如果光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数字或分数的话,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教育意义的,家长也难以接受。因此,应当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其次,在评价中,各项目分值的制定还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特别是一些原则性、政治性较强的子项目,其分值的变化不好掌握。
第三,判定学生在每个项目上得分的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在学生自评、小组评议和教师评判的分数出现较大差异时进行综合处理较难,子项目分数的累计相加等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使用计分法中,还可能出现以计分代替教育的做法,产生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弄虚作假,言行与内心不一致的现象。
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分析论文
衡量音乐教育成败的最主要标志当属受教育者音乐素质的高低。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究竟怎样,至今还很少看到有这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以至于我们很难对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真正客观全面的、有说服力的结论。往往是从教师教学改革角度评价的多,而从学生音乐素质提高角度评价的少,评价时或者过分悲观,抹杀了业绩,或者又盲目乐观,夸大了成果。这对我国音乐……
在各地数十位基层音乐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我们最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涉及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甘肃、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学校包括省级、地市级城市学校18所,县级以下乡镇、农村学校11所。调查学生总数为1541人,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221人,小学高年级学生561人,初中学生512人,高中学生247人。在选择调查样本时,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调查省市、地区、学校、班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顾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乡镇与农村学校,小学与中学,先进班级与后进班级等各个方面。尽管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但客观上讲其结果并不可能完全反映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状况。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多少还是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了我国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令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高低的因素有许多,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和中小学生的特点,也基于本人有限的能力,本次调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调查对象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测评。为此,我们主要从歌曲演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兴趣爱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下面就本次调查在这几个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做一个简要总结和分析。
一、歌曲演唱能力
歌唱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音乐素质的高低,但很难想象一个不能歌唱的人其音乐素质会是多么地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
中小学生初尝网络培养高尚道德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中小学是道德培养的重要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及进行网络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健全开放校园网、学校与家庭共同监管等七个方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好奇心、逆反心理很强,最容易出现信息行为道德失范的问题,但是中小学阶段又是道德培养最容易取得效果的时期,所以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将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信息素养中最基本的素质加以重点关注。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求知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并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行为和思维等模式,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但是,目前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聊天、交友。网络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触网的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个性化情绪、情绪低落,与家人、朋友疏远,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显然,目前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学校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这种情况实在令人堪忧。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也被网络那种特有的无须面对面的自由交流的互动方式和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游戏所吸引。加上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限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信息学科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培养是有必要开展的。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由来及发达国家开展现状
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欧洲,最初是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桑普森从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反对大众传媒中流行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在现代媒介社会中,“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1]。它是“人们面对媒体各种新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2]。我国学者在归纳、研究各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概念的解释和论述后,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作出了界定:“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抵制大众媒介对公众精神追求的误导,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倡导在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20世纪7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呈现出普及化、规模化、模式多样化、社会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特点。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是北美第一个正式将媒介素养教育从法律上规定为必修课的地区。1987年,当地教育部门指导方针,强调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普通英语课程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方针规定:在中级和高级英语课程中,至少要有1/3的时间必须分配给媒介素养教育;在7-8年级学生(约12-13岁)的课堂中,必须有1/10的时间要用于各种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此外,在毕业所需的5个英语学分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媒体课程来完成其中1个学分。此后,该省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目前,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完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而且每年举办媒介素养学科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而以色列有400多所小学和200多所中学和高中开设了正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课。[3]
二、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已有所关注: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着重呼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尽管如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有效实践还比较缺乏。在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还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备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二是由于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高考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担心学生无法承载这些压力。然而,在今天这个由媒介包围的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小学生每天都处在电视、广播、电影、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网络之中以及它们提供的大量信息包围之中,这种势不可挡的局势已不容我们再忽视或驻足等待了。
(一)媒介的特点及其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论文
一、调查目的与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考察、分析和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动向及教育对策,笔者于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先后选取了山东省某市分布于市区、山区、矿区较有代表性的五所小学、五所中学的4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为了使学生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地表述真实想法,提供可靠信息,问卷采用了无记名式,并在“指导语”中申明:本调查只作群体研究,不作个人分析,不把结果反馈给校方或家长。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9%。在调查对象方面,中学阶段主要选取高中二年级学生,计199人;小学阶段主要选取五年级学生,计225人(详见表1)。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爱国、理想、助人、自立、自制、同情心、自信心、政治观、英雄观、集体观、价值观、学习观、劳动观、职业观、荣辱观、恋爱观、审美观、法制观等方面设计了63套题目及313个选择答案。限于篇幅,本文只从中挑选了13个典型问题,运用统计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进行了量化处理与比较分析。
表1[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基本结构
(附图{图})
※骨干学生包括班组干部、团队干部、小学少先队员、高中共青团员。
分类指导中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一、我国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生品德教育逐渐注意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品德教育分类指导强调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要适应不同年龄和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它是适应学生内在心理的品德教育方法。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不能采用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统一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整齐划一的教育。“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三个序列’是:道德认识要与道德实践相统一;‘上位道德’必须建立在‘下位道德’的基础上,必须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基础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圣人道德’必须建立在公民道德养成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心在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道德规则教育上,道德要求直接针对学生的行为;随着青少年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中心会逐渐转向道德原则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道德规则背后的道德原则。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我省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政策(课程教学、行为规范、专项教育活动、实施管理与保障落实等四大方面)演进来看,特别是教育部出台《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后,品德教育更注重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注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呈现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特点,初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但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区分层次大多体现在程度上,对阶段性目标研究和探索还很不够。
(二)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的研究和探索不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专家开始将分类指导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德育领域,但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的文献很少的。截至2014年4月,在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以“品德教育分类指导”为关键词的文章总为0篇,以“思想教育分类指导”为关键词的文章总共有4篇。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品德教育分类指导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大部分教育者对分类指导的理解均停留在“分类”和“指导”的简单组合上,并没有在“分类”的合理性和“指导”的科学性上下功夫。部分教育者以教育内容的差异为依据,将分类指导的方法更多运用于智育中。而对品德教育分类指导关注和研究不多,即使有人关注到德育教育中分类指导方法的应用,大多也浅尝辄止。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首先,应试教育仍然深深影响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创新发展,还存在着教育培养“考生”、“认分不认人”的现象,“以考为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未根本扭转,很多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教育目的。一些学校学生品德教育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养成、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其次,学科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还远不够,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教育薄弱,学校“管理主义”的盛行更是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教育的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三,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没有完全落实。“由于道德的实践性特别强,伦理学一向被认为是‘实践理性’,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核心,围绕着实践来进行”。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认为品德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一样,以为考知识就是考德育水平。出于对学生的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限制学生活动时空,很多学校不敢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取消了春游秋游等体验式活动,实践育人效果不够理想。第四,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信息化社会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增多,孩子缺少关爱,其家庭背景、贫富差距的强烈反差,影响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和良好心理的养成。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改进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的思考
(一)加强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目标分类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国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小学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状况制订相应的德育目标。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学段目标,应各有侧重;年级目标,要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各类学校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德育的总目标。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都应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德育要素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完整性、连续性和递进性。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德育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成长规律有所侧重,不可求全。年级的德育目标,一般在小学两个年级合为一段,初中、高中则应每个年级分别制订,表述要具体明确。目标的要求应体现知、情、意、行,必须有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要求,也要适当考虑情感、意志和信念方面的要求。
中小学生普及食品安全论文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等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是减少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中小学生的特点,如果能够将食品安全知识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势必会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
一、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但总体来讲,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导致中小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食堂卫生人员缺位。很多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秩序与教学成果上,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缺乏重视。
(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部分学校为了减轻负担,将学校食堂承包给校外人士进行管理,有些承包人甚至再次转包给第三方、第四方。部分承包人为了牟取经济利益,以降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代价,甚至使用不安全、不卫生的原料加工成食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学校周边小饭店和小杂货摊点问题。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或农户家中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令人不满,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
电子书包中小学生科技论文
【摘要】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电子书包的概念以及功能特点,并从电子书包对科技英语阅读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和缺陷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电子书包;学习工具;英语阅读;应用
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而且可选择性不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会受到直接影响。尽管当前电子书包正处于试点阶段,但所取得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电子书包,提高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现状
从存在的缺陷和起到的积极作用两方面分析了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一)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应用存在的缺陷。1.教师方面。随着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创新能力方面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升,一部分教师在使用电子书包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困难,还有个别教师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负担,影响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因此,从电子书包使用现状来看,仍然有教师没有理解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融入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教学过程而使用,甚至在教学中会盲目的使用电子书包,忽略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在电子书包中选择要阅读的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解答疑惑,并没有利用好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模式,使英语阅读课枯燥无趣。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根本在于教师缺少创新教学意识,信息技术素养不高。2.家长方面。目前,电子书包的使用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很多家长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还有部分家长持有质疑的态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子书包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且对视力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课堂上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秩序。由于电子书包的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所以家长的疑虑的在所难免的,但是在无形中也会增加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压力。3.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方面。在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学习移动终端待机的时间比较短、交换机声音过大以及触摸屏存在不灵敏等情况;在软件系统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学生端与教师端连接不稳定的情况,造成学生不能及时接收教师的任务,教师也不能收到学生提交的任务,也会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效果和师生互动。4.在备课方面。目前,教师开展电子书包教学的流程基本为:教师选课———校长审核———写教案———发送技术人员———反馈到教师———修改———技术人员修改并反馈到教师———完成课件[4]。然后教师需要经过多次磨课以后才会正式进行电子书包课。所以,教师备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课件制作基本由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整体效率不高。(二)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应用的积极作用。1.提高教学监督与管理效率。在利用电子书包创设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中,所有学生都会配备一台移动电子设备,并利用无线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弥补了传统科技英语阅读课堂模式中师生互动不充分的弊端。此外,电子书包提供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有以下多个有点:教师可以用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且这一过程具有动态性;教师可以用电子书包向学生有趣的科技英语阅读测试任务,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会增加;教师可以为学生小视频或课件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监督与管理效率。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2.丰富科技英语阅读的教学资源。随着电子书包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资源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的缺陷,而且电子书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更具有时效性,对提高科技英语教学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学习资源方面:在电子书包学习终端中涵盖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学习资源,比如配套试题、互动游戏以及网上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范围更广泛,有助于拓展学生科技英语阅读知识面。在配套试题方面也是由专家设计,针对性和参考性强,且难度适宜;教师教学资源方面,在电子书包中为教师准备了各科资料、备课编辑器等。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以查看并借鉴其他年级、同学科、同版本、不同教师的备课材料,为备课提供更多的思路。
二、电子书包在中小学生科技英语阅读中应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