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7:15: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小学安全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明安全行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交通安全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交通事故,决定于今年11月至12月,开展以“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为主题的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简称“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文明安全行黑板报展示”、“文明安全行小黄帽路队制”、“文明安全行辅导课观摩”等评选活动,营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交通安全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进而影响和推进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公众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保障中小学生出行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时间和内容
全县“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行”活动从200年11月上旬启动,至12月底结束。主要组织开展四项系列活动:
(一)“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评选活动。各中小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成因和特点,围绕“文明安全行”的主题,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组织每一位中小学生,创作一条以上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学生、家长分别署名),分中学生、小学生两组,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征集”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学区、直属学校为单位(灵溪、龙港学区各30名、宜山学区10名、其他学区各20名,直属学校5名),将“文明安全行”警示语及名单(含学生、家长姓名)于12月10日一式两份报县教育局学生工作科。
中小学阳光体育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经过5年时间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并降低肥胖、近视等发生率。自2006年起,还出台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根据不同年龄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了统一规范、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的体育活动。其中,阳光体育运动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能够检测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还可以对青少年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跟踪,保证了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福州市各个中小学积极贯彻教育部的精神,开展常态化的阳光体育运动,并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为主要的开展手段。自阳光体育运动在福州市各级中小学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各个中小学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阳光体育运动内容缺乏新意,体育师资力量缺乏,校领导重视不够等。本文分析了影响福州市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福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开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福州市若干中小学130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福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1.2.2问卷调查法。主要从体育教师角度开展问卷调查,设计体育教师问卷,主要内容为影响福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初步选择35名体育教师进行初测,经过45天重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重测信度系数R=0.0000,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问卷的效度则采用专家评价法,根据相关专家意见进行问卷的修订,以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3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8份,有效问卷为12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9%。1.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1.0对教师问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福州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
2结果与分析
2.1福州市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分析。2.1.1KMO值和Bartlett的检验经过极大方差法进行降维处理,结果表明,KMO=0.750>0.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性<0.001,说明所调查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2.1.2特征值表2显示,对28个题项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五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21%。2.1.3因子载荷矩阵根据表3,可以得出教师问卷各个因子载荷。(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达到20.186%。包括X25校长重视、X13体育经费、X11体育教师数量、X17体育课程安排、X7体育场地器材、X18学校负责开展、X15学校体育氛围、X22新兴运动影响。主要反映的是福州市小学体育环境的影响因素。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中小学体育环境”。(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999%,包括X24体育课安全、X28体育教师个人素养、X23体育教学方法、X6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福州市小学与体育课程相关的影响因素。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中小学体育课程”。(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399%,包括X14同学交互影响、X20各种媒体宣传、X1教育法律法规、X10家长支持。主要反映的是福州市小学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中小学体育外部环境”。(4)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0.366%,包括X12课外活动创新、X21课外活动安全、X2课外活动形式、X27课外活动指导、X5课外活动交流、X8课外活动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福州市小学课外活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5)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670%,包括X26学生自身惰性、X4学生运动偏好、X16学生的运动需求、X3学生体育生活方式、X19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X9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反映的是福州市中小学学生对对体育的认识情况,因此将该主成分命名为“中小学学生对体育的认知”。2.2讨论。中小学体育环境、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小学体育外部环境、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和中小学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这五个影响因素对福州市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小学体育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实施的基础,中小学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是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认知则是阳光体育开展的推动力。(1)从福州市中小学体育环境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反映了领导层面、经费问题、师资力量、场地设施、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从福州市中小学实际情况来看,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直接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能否有效开展。因此,各级学校校领导要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这是因为校长能够调配各类有效资源支持阳光体育运动。(2)从福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主要反映了体育课安全、体育教师个人素养、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内容。重点是安全问题,由于顾虑到学生的安全性,故各级体育教师为了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会刻意地对一些运动项目采取回避措施,教师的体育教学积极性会下降。(3)从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主要反映了同学交互影响、各种媒体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家长支持。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交往能力进一步加强,加上网络资讯的发达,各种体育赛事随时可看,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各种交流。尤其是由于趋同的体育爱好会促进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现象。(4)从福州市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主要反映了课外活动创新、课外活动安全、课外活动形式、课外活动指导、课外活动交流、课外活动内容。由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最根本的时间保障,课外活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课外活动的重新认识是阳光体育运动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5)从福州市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角度来看,主要反映了学生自身惰性、学生运动偏好、学生的运动需求、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实质上,自身惰性、怕受伤等原因是影响学生锻炼的重要因素。中小学阶段有较多的学习任务,且学生对运动的需求较低,没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崇拜的明星多是娱乐明星,对健康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在面对体育锻炼中出现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
3结语
校园安全治理健全报告
县政府安委办:
局对照《县人民政府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进行了自查自评,根据县政府要求。并对上半年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安全工作总结
(一)组织建设
1、下发了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意见。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学校根据文件要求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或充实,中心学校有一名副职主抓安全,配备了安全专干,学校设置了安全管理员,班级设置了安全委员,中心校、学校、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层层签订了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初步形成了县、乡、校、班四级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二)制度建设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1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中小学自然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体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教学对象,是为学生组织的.体育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体育课班级人数往往影响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甚至影响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一般合理的体育课人数为30~40人,然而现在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小学班级人数普遍是50~60人,有几所热门的小学班级人数达到80~90人,初、高中一般都是60~70人,高中复习班有的竟然达到100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再加上体育设施和硬件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1.2体育师资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体育教师是在体育教学系统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要素.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体育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同时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体育课时大大增加,由原来的9年774课时增加到1000课时左右;然而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通过走访调查得知,90%以上的体育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平均课时都在每周20节以上.在中牟县外国语小学走访时,正好遇见正在上课的张老师,笔者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你感到幸福吗?”走访了这位正在上课的教师.他说:“我每周26节课,而且每个教学班都是80多个同学,不好组织,讲解时都是提着嗓门喊,不然学生听不见,我的职业病就是嗓子疼,感到很辛苦”.在走访过程中,同样的问题,询问了近百名体育教师,所有体育老师的处境基本相同,回答普遍是:很辛苦,幸福感不强.很多体育教师,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体育老师工作不被重视,甚至是被歧视,不能给予平等待遇,学校对体育老师“边缘化”,评先评优、职称评定都不予以优先考虑,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体育教师真的很难感到幸福.
1.3体育课与运动安全矛盾日益严重
学校建立安全体系管理汇报
县政府安委办:
一、年安全工作总结
(一)组织建设
1、下发了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意见。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学校根据文件要求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或充实,中心学校有一名副职主抓安全,配备了安全专干,学校设置了安全管理员,班级设置了安全委员,中心校、学校、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层层签订了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初步形成了县、乡、校、班四级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二)制度建设
1、全县绝大多数学校已制定了学校责任区挂牌公示制度,这些学校以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基础,把学校校舍、校园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把责任人的姓名、职务、岗位职责等挂牌公示,使各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法治校园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不断推进全县校园法治体系建设,整体提升我县中小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校园法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为推进平安、法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面实施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开创我县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局面。学校应通过切实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法律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能力,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使他们树立崇尚法治的现念,引导他们全面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公民。
三、主要任务及工作要求
文体局工作安排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和县委、县政府“开放兴县,工业立县,城建靓县,惠民强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继续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开展普及实验教学、打造和谐校园为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二、任务目标
(一)2011年,文教体局将继续狠抓招生工作。
1月份做好高中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发放;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专业测试简章发放及宣传咨询。3月份做好2011年5月份高中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办理会考转考手续;办理自考考生合档、免考手续。4月份做好组织中考报名及高考体检;组织高中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上机考试。5月份做好中考报名电子摄像、信息确认及上报;组织5月份高中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提前做好高考考前教育、选聘高、中考考试工作人员等考前准备工作。6月份完成高考组考任务;公布高考成绩,组织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做好中考考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完成中考组考任务;自考毕业生建档及上报。7月份公布中考成绩,安排考生填报志愿;2011年下半年自考报名。8月份成人高考报名、电子摄像、信息确认及上报;5月份高中会考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发放。9月份做好12月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及信息上报;办理自考考生合档、免考手续。10月份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践科目考试。11月份组织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上机考试。12月份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2012年高考报名;2012年上半年自考报名;自考毕业生建档及信息上报。
(二)2010年还将加大引资力度,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和装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包含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维度;从教材、课程、师资、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统筹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体系;在课程统筹衔接、资源统筹利用、交流机制化和日常化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体化不是同质化,一体化的内部既包含共性,也体现个性和差异。因此,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有求同思维,也要有求异思维,并用这两种思维指导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体系;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指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形成协同效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既包含纵向一体化,又包含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效衔接,向纵深推进,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横向一体化是指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密切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思政课课程群内部要进行内容整合创新和方法整合创新,以相互支撑、密切配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体系主要包括教材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四个方面。1.教材建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包括必修课教材一体化、选修课教材一体化、选修课教材与必修课教材一体化三个层面。思政课必修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螺旋上升、层次递进、有序衔接,既不能简单反复,也不能出现跳脱断裂。需要注意的是,相邻学段思政课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可能会有部分交叉和重叠,这是必要的,使得相邻学段的思政课能够有序过渡、紧密衔接,但要把握好度,要体现相邻学段的进阶性。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选修课教材可以根据各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兴趣、学校特色、师资配备等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差异,遴选优秀教材组成选修课教材群。思政课选修课教材须与必修课教材形成协同,发挥合力作用,共同致力于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必修教材为主、选修教材为辅的一体化教材体系。2.课程建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建设一体化内含整体规划课程目标、统筹定位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统筹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协调课程内容建设、形成一体化备课机制五个层面。第一,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思政课课程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各阶段的课程目标是有差异性的: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形成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部分都有要解决的矛盾的主要方面,阶段性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确保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进而助力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第二,统筹定位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表明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对思政课始终如一的重视,具体落实在对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支持、支撑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上。无论在哪个学段,都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地方党委和学校党委要严格落实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和激励,“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第三,统筹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更新,保证必修课按国家统一要求开设,同时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并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充实思政课课程群。第四,统筹协调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内容要始终贯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核心原则,始终坚持以培养和提升“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始终聚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这条主线,这是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基本遵循。但在不同学段的具体内容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第五,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备课是讲好思政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实现,推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并将其常态化,是助力思政课课程建设一体化的重要一环。3.师资队伍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包含思政课教师纵向跨学段交流交融、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横向跨学科交流、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思政课教师灵活交流机制,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纵向跨学段的日常性交流+重要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的灵活性交流+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紧密性交流,并将交流推向深入,实现交融,尤其是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融。例如,可以吸纳一部分优秀高中思政课教师进入大学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大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到高中课堂开展专题讲座。第二,在横向上构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定期性交流机制,针对学生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定期交流、交换意见;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定期组织示范性教学展示,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交流增进了解、提升本领、互促发展。第三,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也非常关键,思政课要真正起作用,最关键的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的:“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进修访学、培训研修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4.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体系的落脚点,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宗旨和目标都要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循序渐进、接续推进的,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要“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要“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要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同一学段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实现一体化。例如,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也包括其他人文社科、理工农、音体美专业等,虽然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但是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然而,每个专业又都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肯定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具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在“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分歧,各专业都要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课要协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其他各专业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目标同向同行,既体现思政课的育人总要求,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1.课程统筹衔接课程统筹衔接,意味着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要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逻辑体系,既不能各自为政,也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相互消解。课程统筹衔接一要加深对思政课课程地位和课程作用的深刻认识。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要把思政课的重要性镌刻于思想认识中,贯彻落实于课程行动上,狠抓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二要加强教材的统筹衔接。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教材内容在编排和设计上既不能出现相邻学段之间的断裂,也不能简单反复,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内容重合。三要加强教学的统筹衔接。教学是将课程体系转变为学生认知体系的关键环节,各学段思政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均要进行整体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连续性、渐进性、发展性,久久为功,接续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2.资源统筹利用资源统筹利用,就是要强化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构建并不断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数据库,持续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思政课育人环境,搭建共享平台,创建分享机制,统筹利用各种显性育人资源,深入挖掘隐性育人资源,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有效衔接的资源链,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现有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情况来看,各学段课程资源之间较少有逻辑联系、知识衔接,大多孤立服务于本学段教育教学,难以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作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的统筹利用,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思政课课程资源,丰富思政课育人载体。思政课的课程资源除教材之外,还应包括系列重要讲话、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示范课程、实践教学、数字报纸、思政图书、思政期刊、视频音频等;思政课的育人载体主要有教材、图书资料、校园文化、校园网、实践活动等,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思政课育人载体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各学校可以充分彰显思政课课程资源和育人载体特色,同时加强跨学段、跨学校交流、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资源数据库建设,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充分释放课程资源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支撑作用。思政课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一是共建共享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加强网络资源数据库建设,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二是共建共享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交流互动,联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3.交流机制化与日常化交流机制化与日常化意味着,不仅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还要促进大中小学学生的交流;不仅要实行定期性、常态化的交流,还要开展不定期的、灵活性的交流;不仅要深入推进课堂内的交流,还要加深课外交流;不紧要开展线上远程交流,还要开展线下就近交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学术研讨、实践研修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交流可以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实践、交叉体验思政课堂、跨学段感受校园文化等方式实现。定期性的交流主要是开展有固定时间间隔和频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成果分享、难点攻关等活动;不定期的交流则可以结合重要事件随时开展思政主题宣讲活动、学习活动。思政课堂内交流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听课评课、互派优秀教师进行专题教学、就同一主题开展联合教学等方式实现;课外交流则主要通过会议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实施。思政课远程交流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更大范围地实现思政课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师资的“传帮带”作用,共建优质思政课;就近交流可以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思政课教师聚集起来,开展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互动,针对共同的难点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经验、互促发展。
学校活动工作方案
为给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和舆论环境,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一部署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守护行动”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湘公交通[2008]199号)文件精神,支队决定,自2008年9月10日至10月31日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守护行动”集中宣传活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使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广大师生和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学生掌握交通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组织领导
支队成立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守护行动”集中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由支队长李衡任总指挥,政委何湛任组长,副支队长周仟寿、蒋荣堂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支队宣教科长冯克穗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交警大队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
三、主要内容
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及杜绝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校学校体育体育伤害事故
论文摘要:在当下,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是近年来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怎样使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减小到最小,成为当前众所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找出了当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多种原因,并结合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避免当前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一定的参考。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采取因噎废食的方法,减少体育课的数量,为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而实时的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完成质量不高,学生在运动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达不到相关要求。而且另一方面,学校及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因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变得越加单调、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所以本文除为了找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之外,还想在从中能探索出一条既能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又能让经后体育课更安全越生趣的一种新方法。
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比较复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学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