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管理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5:40: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造业管理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造业管理培训

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摘要:在企业管理水平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工商管理培训已经成为主要途径且十分普及。然而不少企业存在于思想和手段上的陈旧与落后又缺失了工商管理培训的成效,造成其形式主义严重、实践性较差。因此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从转变观念着手,借助多种多样的培训手段和更多先进技术的融合,使其切实融入企业管理整体并实现培训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有效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论述下提到“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而国际高水平企业或产业无一不是在更高标准、更加科学的现代工商管理模式下实现的。因此,在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企业亟待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不足对不少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工商管理培训仅仅是企业管理体系中可有可无的组成部分,而并未深刻认识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不少企业只将培训作为一项例行公事,且满足于寥寥几节课和完成若干张试卷草草了事。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甚至不认为高管有接受培训的必要,因而常常以各种理由推托甚至拒绝参加培训。(二)成效有限正因为思想上缺乏重视,许多企业从高层管理到基层人员都对工商管理培训认识不足,或是将培训视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任务敷衍了事,或是想方设法逃避。于是,这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便沦为形式,即便是全员接受培训,也并不能在日常工作中切实体现。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文章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精益生产的内涵以及它与制造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而后还对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创新管理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精益生产;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企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深刻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更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一直以来,我国都位列制造大国梯队,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而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为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综合发展潜力与市场竞争力,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可适度融入精益生产理念。

1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是一种由丰田生产方式衍生出的管理方式,它也是一种精良生产管理思维。基于精益生产,可构建如丰田一般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能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实现以小博大。准时生产、全员积极参与改善是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有序性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十分有益。精益生产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初具雏形,随着经济市场发展这一理论不断丰富,当前精益生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并表现出准时化和自动化特点。在精益生产模式当中,制造业企业将准时生产固定产品,更会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完成高效化流水线生产,让企业的生产质量、效率和产品准确性得以提升[1]。

2精益生产与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

查看全文

产学研战略联盟分析论文

一、产学研战略联盟能力体系构建

(一)联盟能力

Heimefiks(2002)指出联盟能力是在组织中不可转移的隐性资源,是能够促进企业识别伙伴、建立关系或重构联盟以及联盟网络的能力的微观机制,它有提升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源的潜力。Kale&Singh(1999)认为企业专有的联盟能力可使企业持续地在联盟中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租金。这里将联盟能力定义为联盟中能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的一套微观机制和联盟管理技巧,它主要包括以下惯例:识别有价值的联盟机会和好的伙伴、利用合适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工具、发展企业间知识共享路径、进行必要的联盟管理培训、及时调整伙伴关系等。

(二)产学研战略联盟能力

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传统研究多关注双边层次的联盟管理,主要集中于联盟治理结构、契约关系、伙伴融合度等方面。双边联盟的研究对只有少数联盟的小企业比较适用。但现实中,很多大企业都与多个产学机构建立了多个联盟体,形成庞大的联盟网络,传统的双边联盟管理方法在此显得日益捉襟见肘。为此,本文提出以联盟网络为分析对象的基于联盟能力视角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框架。联盟能力视角主要研究企业内在的难以被买卖和复制的特质,如管理过程、管理工具和惯例、伙伴选择标准等。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查看全文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吸引、提升、激励、保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的发展跟上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某企业的人才现状,运用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制定了岗位的学习地图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以期提高员工技能、能力和工作绩效,打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作分析;学习地图

1某企业概况

某企业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浙江杭州,主营业务为家用空调电子元器件、商用空调配件、中央空调等,企业旗下有制冷配件事业部、热工与工控事业部、中央空调企业、技术中心和国贸中心等子企业。近几年来空调行业形势下滑,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技术含量不高,一线操作员工众多,毛利率较低,如果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基本都靠降低制造成本,这也是过去几年企业的重点工作。而且目前高学历的比重较低,中低学历比重较大。这样的学历结构在技术型企业中是普遍现状,这对于未来企业战略中从事新技术开发、技术领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中,由于过分强调学历而忽视了工作经验,导致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引进较少,由此会导致企业的技术不能沉淀,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化,缺少工作经验丰富的导师,年轻的技术人员得不到指导,成长较慢。

2某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足。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企业领导更重视产品的质量、成本、市场、交期等与客户相关的问题,因为如果由于产品、服务等问题导致客户不满意,会造成企业订单减少,从而造成营业收入减少、利润降低等局面。相比之下,对于企业内部流程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企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尤其是人才培养,短时间内不能见效,是一项长期投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各部门对培训的时间、人员及支持远远不够,在出现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时,培训人员及其上级基本都会选择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认为培训是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一切以工作为重。2.2人才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联系不紧密。从目前来看,某企业的人才培养主要还基于制度层面或基本的操作层面,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都较为滞后。企业简单地将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的晋级或管理人员的晋升视作培养,而这些有可能是靠员工的自学或由于岗位人员缺失的提拔造成,人才培养工作并没有与之紧密衔接。培训内容没有区分技术等级层次,不同级别的人由于岗位相同,学习课程没有区别,导致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必要参加,而经验欠缺或技术水平不成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却觉得高深复杂,没有办法理解,两类受训者都认为培训没有解决实际需求。2.3人才培养系统性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无论是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培养方式,都是要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同时也要结合员工自身的特点的。而企业目前的人才培养呈“零散”型,具体表现为:目前企业的培训是以解决现有问题为主,培训部门没有分析过战略目标,包括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等。2.4培训需求分析有待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是人才培养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部分,即要根据企业战略、企业主要任务、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理想绩效之间的差距三个方面来做分析。但培训部门对于年度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只发放一张《培训需求调查表》,让员工自己来选择填写未来一年需要或希望得到哪些培训,之后简单汇总,形成《年度培训计划》。此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目前经营情况,会提出一些培训要求,培训部门据此形成部分培训计划。培训部门没有和高层管理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也没有和部门负责人沟通部门人员的绩效情况及差异原因,这样的培训需求分析是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2.5培训成果转化困难。企业之所以组织培训,是因为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必将超过其他物质资产的投资收益。培训的收益体现在员工思维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从而改变绩效,提升工作效果和成果。企业每年要组织多场培训,包括管理培训、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商学院开设多个培训班,如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供应链管理培训班、质量管理培训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在课程结束时对课程及老师做评估,90%以上的人都认为培训老师讲授内容很好,得到了新的启发,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不能将培训内容转化成成果,多数人没有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老师讲授的新的知识、工具、方法也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绩效并没有显著提升。久而久之,培训就会被认为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对于员工的吸引、提升、保留起不到作用,也无法促进企业战略的达成。2.6培养方式较为单一。某企业着重开设管理及专业课程,期待新任管理者及在职管理者能够学到管理知识、管理技巧及专业知识。但技术类的课程较少,且由于外部讲师较少,技术人员由于自身的特点不易成为内训师等,几乎没有人能够培训内部人员。管理课程较多,但效果差强人意,给学员带来思想、行为、绩效的改变并不大,不能达到“知行合一”。2.7人才培养评估不完善。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都要发放《培训组织满意度》及《培训课程满意度》等调查问卷,对于组织工作及课程安排、老师讲授风格及学员收获做调查。根据柯氏四级评估理论,培训评估应有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次,目前企业的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反应层次,而没有对其他三级评估做任何的跟踪。对于反应评估的结果,也只是在下一次课程中选择供应商或与内部讲师沟通,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学员有没有通过课程做出改变,有没有提高绩效都不清楚,上级在问到培训的效果时,也不能清晰回答,久而久之,上级对于通过培训提升能力搞高绩效的想法提出了质疑,对于培训的支持力度也有所降低。

查看全文

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全球制造业正处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制造业不断推进智能升级,导致新兴职业岗位的出现和职业岗位内涵的变化。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创新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复合型

制造业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达程度,决定一国兴衰和国际竞争力。世界发达国家重新重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德国提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美国提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以及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都是希望依靠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等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继续保持本国制造业的领先优势。“中国制造2025”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实现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1]

一、智能制造的发展本质特征

(一)工艺流程信息化、实时化通过装备运行检测、制造质量的检测等手段及时准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如过程计量、环保与安全控制、产品质量等等,达到生产数据可视化,通过所有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清楚掌握生产流程,使加工状态从依靠人员监控、事后检测来判断升级为加工过程中工况变化并及时调整,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实现工艺流程的信息化、实时化。(二)工艺设计智能化、知识化采用数字化仿真手段,利用智能化技术对获取的加工过程状态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评估和作出决策,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实现对加工过程的自主学习和决策控制,使工艺设计从基于经验的试凑不确定朝向基于科学严谨推理转变。加工制造中所有的流程和绩效数据都能在运行系统中呈现透明、感知状态,使得制造工艺能够智能设计、制造工艺的实时规划,实现工艺设计的智能化、知识化。(三)生产制造过程柔性化、自动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基于智能制造装备的信息实时传感、综合分析控制、指令执行驱动等三大核心技术,将所有的设备与工位、设备与操作人员、设备与设备以及设备与系统计算机统一联网管理,实现车间“生产流程网”。在离散制造生产过程中,能自动进行排产调度,工件、物料、刀具进行自动化装卸调度;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情况下,能够远程检查管理系统内的生产过程的情况,对生产任务中的急件和缓件实时动态调节;如果生产中遇到突发问题,即时解决,即时恢复自动化生产,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特色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市区规划编制座谈会汇报材料

一、民营企业现状行业构成、经济效益、地区分布、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数据

2013年,个体工商户新增2656户,从业人员新增6481人,注册资金新增398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6%、546%。全县实有个体工商户14702户,从业人员33218人,注册资金993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3%、55.5%。私营企业新增322家,从业人员新增3495人,注册资金新增890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8%、147%、391%。全县实有私营企业1175家,从业人员14864人,注册资金22236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9%、61%。

2、行业构成

至2013年底,我县个体工商户涉及除金融、房地产、水利环境以外的17大行业,分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9905户占总数的67.4%,制造业1345户占总数的9.2%,农、林、牧、渔业1176户占总数的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29户占总数的7%,住宿和餐饮业685户占总数的4.7%。私营企业分布在除教育以外的行业,颁布较多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369家占总量的31.4%,批发和零售业216家占总量的18.4%,农、林、牧、渔业214家占总量的18.2%,租赁和商务业54家占总量的4.6%,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各48家分别占总量的4%。

3、企业规模

查看全文

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制造业人才培训

论文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查看全文

制造业人力资源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人力资源制造业人才培训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查看全文

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制造业人才培训

论文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查看全文

科技局科学发展观学结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区科技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采取面对面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与党员干部座谈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针对单位实际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先后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学习配档表等文件和各项学习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了这次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提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识,做学习、工作的表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10月17日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广泛发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是学习调研抓得细。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首先,制订详细的《学习调研阶段计划安排表》,发放了学习资料,明确了具体活动内容,推动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时间和效果,同时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和专家授课,并于11月5日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旨在促使**区原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企业尽快了解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在新政策下如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及时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近期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XX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出台的《XX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都进行详细的讲解,使企业更好的把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许多企业结合自身的条件特点,也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培训班氛围十分活跃,效果十分显著。此次培训班为**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开展大讨论,大家发言踊跃、反响热烈。第三,领导展开调研活动。围绕**老工业区科技现状、面临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确定了3个调研课题,集中力量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调研报告目前已形成初稿。

二是征求意见抓得活。把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首先,设立意见箱。其次,在网上发放征求意见表。第三,召开座谈会。在召开“XX**机电、泵业、新材料科技项目洽谈会”之即邀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与**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大发展”为主题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如何发挥我区机电、泵类、新材料优势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三是宣传舆论抓得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作了学习园地,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制作成展板,及时向区活动办公室和上级部门报送信息,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发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用笔记本,每位党员人手一本,要求大家撰写学习心得,不定期的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以确保学习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