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5:3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素质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心得
大家都知道,职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大多属于中下游的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近几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这种错误的情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学习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各科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校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照”,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变得更加呆滞,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所谓认知障碍,一般是指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表现在学习上,不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更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阻碍了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阻碍了新知识的继续获取,阻碍了各种能力的继续锻炼。
认知障碍的形成也是复杂的,主要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适时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严密训练。
要克服情感和心理障碍,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当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一)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品质、道德现状。护理专业作为当今被社会青睐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职高专层次的护理专业。扩招带来了很多硬件和软件准备不足产生的问题,从而使很多高职院校在职业品质、道德的养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层面认识严重不足,投入很少,满足于学生管理不出事,维持表面稳定局面即可的要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基本上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考虑,缺乏宏观的决策和适时的掌控;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团队不稳定,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处事方法和经验上有所欠缺,找不准教育引导效果最大化的方式,这必将导致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效果不佳;大部分学校对政治辅导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在辅导员的待遇及晋升渠道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辅导员积极性不够,学生管理中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害怕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产生对立情绪,甚至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敢真抓实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流于表面化,使学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性格养成方面没有和家长、社会共同形成完整的联动体系,导致管理脱节,不能对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交流和适时的掌控;对社会上的不良思潮没有形成有效的防火墙,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就业指导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指导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就业培训,就业知识仅限于皮毛,照本宣科的现象严重。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当今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本科生来说要薄弱,就群体来说,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必须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权衡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笔者以所在的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为例,从实践调查的角度,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依托,从增强职业认同感,巩固专业思想,加强就业前景认识,规划职业路径四个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达到一致或认可的状态。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乐趣的一种认知与体验。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利于确定职业方向,集中精力,实现成才目标。如果没有正确的专业思想,这个想学,那个也想学,这山望着那山高,摇摆不定,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以致难以成才。因此,既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实现自己所确立的既定目标。就业前景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护理专业毕业证、护士资格证、护理基本技能、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职业能力: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耐心,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确定职业目标及实施路径。通过人人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能够在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职业素质要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从而在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中长远的职业目标。通过人人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能够在了解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职业素质要求,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职业路径,从而在校期间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中长远的职业目标。例如,2010级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吴某某,在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结合专业和自身特点,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三年大专学习后,通过专升本、考研完成学历提升,而后出国考取国际注册护士,留在国外工作。该学生2013年7月大专毕业后,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习,目前在本科阶段成绩优异,正在积极准备参加2015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市场经济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
摘要:在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的能力供给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待提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打造就业竞争中的实力。本文首先解析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概念,然后分析职业规划大学生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效能提升表现,最后尝试提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能力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方面的文献很多。邹霞、李继富(2014)在《论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一文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有计划地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成功达成就业目标。刘小娣(2015)在《职业生涯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效能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张朝红、乔海英(2017)在《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竞争力的功能与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概念解析
相关的概念解析主要包括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一)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指对职业生涯以及人生进行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包括职业方向定位、职业目标设定和职业通道设计三个要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对于自我有个清晰的认识,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希望达成的职业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对自我的性格和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能够对准奋斗目标,拟定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途径,并最终实践。(二)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可雇用性,获取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通用的就业能力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基本工作能力+职场语言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倾向、气质和性格;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源的实践表明,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即语词理解、语词流畅、推理能力、计数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空间能力和知觉速度构成了基本工作能力。职场的语言能力是就业者在日常工作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可分为语言资料理解能力、语言E-mail阅读与回应能力、语言电话沟通能力、语言报告撰写能力、语言会议报告阐述能力、参与国际会议能力等等。
二、职业规划大学生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效能提升表现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职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查找自身能力与职业要求存在的差距,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有效提高核心就业力,包括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寻求职业能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相匹配的其他职业能力,只有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才能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在工作过程中,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也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提升个人自信心,加强社会适应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大学生就业力满足社会职位需求的过程,受到大学生自身条件、家庭、高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以高质量、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才来满足目标职位需求而实现理想就业。因此,我们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辅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理念,指导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大学生就业力提高路径。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差异化就业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最初就业。由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高校既要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兼顾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差异化就业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发展、各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使学生既能够按照学校的培养大纲完成基本大学本科内容学习,又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既具有高校学生共同就业力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差异化就业力的内容。2.推广工学结合模式,强化岗位能力。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形成以岗位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模块。其中,针对现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设置前后关联的专业模块课程群,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核心模块及拓展岗位模块等。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同时,在教学计划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即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重点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3.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意识教育。高校要加快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进度,选拔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培训,结合他们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并发展为专家,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高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家论坛、企业参观、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创业,不仅能完成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同时也会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探究
1整合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人文素质课程,实施全方位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类课程诸如英语、数学、两课、应用文写作等,这些课程都围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开设,但是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各门课程相辅相成,如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与求职简历相结合、社交礼仪可以与求职面试相结合,以学生诚信、合作、责任、敬业等职业人文知识为基础,加强整合,全方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2引入企业文化,促进人文教育面向社会。
高职院校具有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所不同的特点,即职业性、技能性和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应当融入其特有的职业特点。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中不乏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基于人文素质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学生将很快适应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养成企业所需的严谨、规范、责任特点,而不是“过关即可”与“六十分万岁”。所以,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和借鉴企业文化,能缩小高职生人文素质与企业文化要求上的距离,实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对接的“零距离”。
3完善就业体验制度,搭建学生就业元认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面向实践。
就业体验制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劳动生活体验,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在企业体验的时候加强职业认知,形成职业人文价值观,进而了解就业出路。它与高职学生的实习是不同的理念。实习注重的更多是职业技能的熟练和掌握,而就业体验更多的是职业素质的体验。就业指导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与优秀企业合作,通过短暂的就业体验,与多种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企业的人文内涵,实现就业指导从课堂走向市场。
研究生就业规划现状调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参与调查人群分析;调查结果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曾经是“香饽饽”的研究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落实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深圳地区研究生对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估、深圳研究生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深圳研究生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文章通过对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对自我认知水平的评估、对环境分析能力的测量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向性几方面的特点,综观研究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要求与建议,提出适合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圳地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引起了各大企业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了解与接受[1]。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2]。换句话说,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作的策划和准备,也是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企事业用人制度也都在发生变化。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曾经是“香饽饽”的研究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与大多数研究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职业发展必备的素质与能力的积累高度相关。许多研究生临近毕业在面对职业方向选择或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施时仍表现茫然。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就业质量的下降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当,必将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落实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据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很少涉及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的生涯规划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促进研究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调查分析了深圳地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得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提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相关建议。
一、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问卷总有效率87.2%。其中深圳大学研究生部400份,有效问卷349份;深圳大学城100份,有效问卷87份。问卷调查对象男女生分别占53.5%、46.5%,应届生和往届生各占63.2%、36.8%,2003级、2004级、2005级和其他年级同学各占11.7%、36.3%、50.4%和1.6%,23至26岁的同学占总数的75.7%。个别访谈对象共20人,均为深圳大学研究生部的同学,其中2003级与2004级各10人,男生与女生各10人,文、哲、经、教、法、理、工、管各专业均有分布。
辅导员在职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依据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之一;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1】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2】此两文件是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现实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规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七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已由原先的保稳定向保稳定、促发展,引领服务研究转变。要提升辅导员服务水平、引领学生更好的发展,辅导员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素质,不断提高职业化水平。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便是转变工作宗旨的体现。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身份,各高校新一轮聘岗制度下对教师的岗位申报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以笔者工作高校为例,在中级八级岗申报条件中规定“近5年平均每学期为本科生授课课时达到8学分以上,且教学业绩考核均有两年为B级及以上”。从初级岗到副高岗每个岗位的申报条件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授课要求,新的教师聘岗申报条件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切实履行教师职责为本科生多授课、授好课。这为辅导员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高校学生就业规划教育指导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图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入手,并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与咨询机构、加快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建设、在具体操作中实施全程分级式指导、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和主动谋求社会资源的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高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和技能老化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变动更加频繁。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同与提倡。作为肩负实现科教兴国战略重任的新时期大学生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汲取更多的科技人文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也提出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构想,高校作为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任务的重要阵地。应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高度。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情况和社会环境,早13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早做规划。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尤其是在高校连续扩大招生后,无论是高校本身,还是社会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重新认识自身的主要任务。那种认为高校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峻的就业现实使高校不得不审视未来高校自身的办学方向和社会功能,高校除了有责任向学生传授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强、富有创新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项非常迫切的艰巨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了解社会,努力发掘自我潜能,开发自身潜力,明确人生目标和个人职业发展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
经济管理类职业生涯研究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合理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价值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素质缺陷;教师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形成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应对策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存在的素质缺陷,是明确高师院校知识传授、技能培训重心、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职业反思能力不够、知识结构中实践操作性知识欠缺、能力结构中教育设计及科研能力需要弥补、教师教育对教师素质形成的整体影响仍需扩大、改善培养方式,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并举,提升学生的临床实战能力、明确教师职业的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要培养出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必须弄清什么样素质的教师适合基础教育,以此确定高校教师教育知识内容、技能培训的重心。通过调查了解到重庆农村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传统素质要求上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而在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些教师素质,如职业规划,教育反思等方面则有所欠缺。教师教育中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没有成为教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来源,教师教育应该将“最有价值的知识”真正纳入课程体系,知识传授与操作训练并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教师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造就一大批学科结构合理、数量适当、富有活力,具有崇高奉献牺牲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实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地方高师院校对农村中小学师资的素质要求的深入研究,弄清重庆市农村中小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素质的教师,明确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重心,更好的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我们对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地方高师教师教育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
本次调查在样本区内抽取了4所农村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再在样本学校内抽取部分教师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本次调查的问卷由课题组自行预先设计。由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组成:个人基本情况、教师素质(包括职业规划、爱岗意识、教育反思、知识及能力构成等)、教师教育情况(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机会提供等)等组成,问卷共计2O个题目,其中18个封闭式问题,2个开放式问题。课题组成员深入被调查学校发放问卷,让教师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并就有关问题访谈部分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以及所受师范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素质缺陷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