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认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7:5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素养认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技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化高端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紧缺。技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主阵地,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成为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技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简述职业素养的内涵、培养现状,探讨技校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关键词:技校;职业素养;现状;途径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人力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都对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校在技工教育中应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不断成为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当前人们在职场上的重要竞争力,是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要求,职业素养的范围很广,总的来说就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和道德规范,一般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份职业时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因素,广义上来说要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等的基本道德规范,从狭义上来说具体的职业有其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例如护士要关爱病人、维护病人的隐私,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一视同仁等等。总而言之,职业道德是从事一个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遵守职业道德既能够使自己更好地从事这份职业,也能够使这一职业更好地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但是职业道德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并没有实际的约束和强制的手段,它所依靠的是人们内心自发的认同感和自律。(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业者对这份职业的掌握能力,例如,汽车维修的职业技能就是汽车维修的水平,计算机的职业技能就是计算机水平和能力。职业技能不仅是指从业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其具备熟练的实践技术和能力,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素。
二、当前技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心理素养是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必备因素,是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将职业心理素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教育目标任务相融合,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能够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模块式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从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个性、职业规划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养;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强大的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一些高职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高职院校应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分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是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1]。
1职业心理素养概述
职业心理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项专业或职业所必备的心理要求和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素养。黄桂玲、颜剑雄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研究——以心理资本与应对方式的关联研究为内容》一文中指出: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2]。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将有助于其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
2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思考
摘要:《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是实现目标的主力军,他们要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能胜任工作岗位并有所成就,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其至关重要的因素。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操作技能到职业能力及以核心素养为主的发展阶段。文章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以化工类高职学生为分析主体,进行有关的职业素养调查,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现状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2019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是落实同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作为专门培养职业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来提高人才质量,也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实现最优化,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在知识技能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欠缺的是成功应对实际生活中从事某种活动所需要的胜任力或竞争力,即综合职业素质。被称为世界职业素养鼻祖的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一书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2]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素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素养,即身体素质、个人形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二是隐性素养,职业意识与态度,职业道德与精神,是指员工对专业和岗位的态度与关注,是不是热爱并甘于奉献。三是特殊职业素养,比如化工职院化工类的专业,安全的意识、指标的监控、操作的规范尤其严格,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每个专业要在形成一般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行业有关的核心素养的认识和塑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要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接。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
通过QQ和微信等网络平台,对应用化工技术、化妆品营销、化妆品生产、电气自动化、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学院不同专业任课教师、参与学院招聘会的各用人单位代表进行访谈,进行了职业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通过QQ或者微信等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在该调查问卷中将职业素养分为三个方面:显性的职业素养、隐形职业素养及特殊职业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提高,认为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表达沟通能力和集体团队意识是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素质,并有意识的培养这些隐形素养。在特殊职业素养这一部分,化工大类学生几乎都知道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相关岗位所学要的职业素养的认识是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还有同学盲目乐观,毕业就是就业;少数同学平时努力学习未来、目标明确,对未来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对将来要胜任的工作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不清楚。另一部分是部分专业任课教师,已经毕业的高职毕业生,参加学院现场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代表。部分老师认为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课。在实践操作环节及学校团体活动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愿沟通交流,还有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现象。更有往届毕业生坦言,走入职场,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性部分往往比知识、技能等显性部分更为重要。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职场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首先考察的是学生个人的爱岗敬业、职业操守、沟通协作等职业素养,这说明职业素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决定了它必须承担起这一人才培养任务。眼下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已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将尝试从职业素养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当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其中人才,尤其是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普遍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有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素养内涵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过整理和归纳,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1]狭义的职业素养不包括职业技能,我们日常提到职业素养多指其狭义概念(本文中采用狭义概念)。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围绕职业素养的四个维度(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设计了34道题,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收回468份,回收率93.6%。样本构成中,女生占56%,男生占44%;大三占42%,大二占30%,大一占28%。数据均采用Epidate30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此外,还从以上的四个维度设计了相应的访谈提纲以作定性测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数据显示,超过7成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缺乏了解。57%的学生对现有的职业素养水平和学校教育效果不满意,尤其认为现行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实际联系脱节的占65%,而另一方面73%的学生非常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职业素养的习得途径上,选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学习、学生活动等的分别占25%、24%、14%和13%。可见,高职学生普遍担忧自己目前的职业素养水平,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改善,“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校园活动”等都可能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2.对职业意识方面的调查分析。职业意识是对职业劳动认识和评价的情感态度,是支配和调控职业行为和活动的内在调节器。数据显示,62%的学生职业素养意识模糊,46%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清,有44%的学生缺乏对职业相关法律的了解。在毕业岗位认识上,高达84%的学生倾向从事管理岗而不是基层员工,83%的学生首选工作条件和经济报酬。这些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职业价值认识不准确,尤其是在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
3.对职业道德问题的调查分析。职业道德是具有特定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职业人在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中遵循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思想与行为特征。本项以四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分别是诚实公正、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公正诚实度不高,只有49%;社会责任心方面的测评也不高只有52%,特别是在改革创新这个层面上相对更低,占48%。但在服务精神和与人合作层面上表现出较高的意识与行动,80%的学生能承担后果、不推卸责任,72%的学生认为能客观处理事物,75%的学生经常能很好地与人合作。
中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基于专业类型培育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职业素养培育的针对性有待增强
当前,广大中等职校认真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但人们还缺少针对具体专业类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职业素养的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如果人们不能密切联系具体专业类型,对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将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有待明晰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人们对职业素养内涵认识存在差异,既有抽象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习惯等认识,也有具体的工作责任心、耐心,严谨、踏实作风,公平法制观念等非常具体的认识。因此,人们对职业素养培育的认识五花八门,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不清晰,影响了职业素养培育的成效。人们需要建立整体的职业素养培育架构,明晰职业素养培育范畴,同时要明晰面向具体专业、具体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素养内涵。
3.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摘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调查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并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构建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角度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责任、态度和韧度,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为了落实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针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教育。在综合众多学者关于职业素养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可从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品行三方面进行构建。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品行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德育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就是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综合应用型技能人才。贯彻“育人”、“德育”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落实的具体策略。充分的发挥职业素养为核心理念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为高职院校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德育模式
开展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是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教育体现,能有效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落实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加强对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宣传,能给在校学生树立榜样,起到更明确的引导作用,帮助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养的综合性技能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贯彻到德育活动的始终,也成为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的重要德育工作的研究课题。
1.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概念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知识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另外,职业素养还包括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从业者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教育不是速成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需要高职院校和外部的社会条件共同作用下培养的,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发展[1]。
2.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研究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接受机制;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
一、问题提出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政策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视。当前,各大高校普遍重视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广大辅导员也对培训的效果存在异议。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应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关注。接受机制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可以说,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接受过程的动态分析
当前关于接受机制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生道德的生成。但笔者认为,作为高校辅导员来说,接受机制理论同样适用。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接受具有选择性、能动性和建构性。虽然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有着定期培训等,但实际效果的最终取得还是要靠辅导员自身期望的接受程度。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接受过程的动态过程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对以企业需求为基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进行探究。具体是在阐述职业素养的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素质课程教育开设以及考评三大方面解析现阶段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情况。从不同角度对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进行解析,希望在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企业需求;中职生;职业素养;策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技术方面,而是积极地向整体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领域靠拢。中职院校职责之一便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以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与策略为论点,现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可以被理解为包含职业内在的规范与标准,为在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整体品质,是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与职业意识等分支构成的。职业素养包括了个体职业生涯中的综合品质,它最大的特征体现在能够在多变的职业化中存留,并伴随着个体生命延续而不断调整与优化方面上。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