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6:31: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素养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研究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接受机制;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
一、问题提出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政策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视。当前,各大高校普遍重视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广大辅导员也对培训的效果存在异议。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应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关注。接受机制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可以说,以接受机制理论融入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的过程中,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的新模式、新机制,接受机制理论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接受过程的动态分析
当前关于接受机制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生道德的生成。但笔者认为,作为高校辅导员来说,接受机制理论同样适用。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接受具有选择性、能动性和建构性。虽然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有着定期培训等,但实际效果的最终取得还是要靠辅导员自身期望的接受程度。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的接受过程,是将培训的内容内化为接受主体自身职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将理论应然转化为接受主体自身工作成绩的实然过程。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接受过程的动态过程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礼仪培训在促进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价值
一、礼仪培训在促进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价值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礼仪培训的价值。
(一)礼仪培训能促进提升学生的职场形象
当学生步入职场后,他们的外在信息首先被同事和领导所获取,其中形象则是最为核心的信息。这里的形象不仅包括了学生的外貌,而且还包含了他们接人待物的仪态。从而,一位懂得职场礼数和具有亲和力的新人,一定是被身边的同事所接受和喜欢的。另外,随着当前就业形势仍然趋于严峻,如何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仍然需要学生借助良好的礼仪修养来做支撑,如刚性面试场所面对考官的礼仪、与考官交谈时的礼仪,以及离开面试场所时的礼仪等,无不影响到学生应聘的成功与否。
(二)礼仪培训能促进提升学生的内在自信
促进学生的内在自信,直接归因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职场形象。毫无疑问,受到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内心是十分不自信的。这种不自信反映在了,固化了认为自己不行,而白白的将不好宝贵的职场机会浪费掉。而随着礼仪培训所带来了自我形象的提升,以及接人待物的从容,这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礼仪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修心,从而这一培训内容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医师职业素养教学论文
[摘要]医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公认,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不能仅关注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学,职业素养的教学同样重要。文章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职业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职业素养清单及适合我国情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提高我国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和完善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职业素养;教学
近年来,医师的职业素养问题已成为医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和加强医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职业素养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本科教育,强化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职业素养培塑的关键时期就是医学生毕业后刚开始接触临床工作的时期[1-2]。而住培是医学生成长过渡到合格医师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就住培学员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对促进医师职业素养的形成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在此时期对住培学员进行职业素养的教学尤显重要,是住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住培学员职业素养的内涵
住培学员职业素养是一个理论化的概念,更易用崇高的理想主义术语来描叙,反映了人物特征而不是可观察的行为[3]。但是,近年来很多国家从规范和价值观出发将职业素养定义为可观测的行为。如英国皇家医学院将住院医师职业素养定义为“住院医师的一套价值观、行为及人际关系用来支撑公众的信任”[4];美国内科学会将住院医师专业素养定义组成的关键要素确定为“利他主义,责任追究,责任追求,卓越,荣誉,诚信和尊重他人”[5]。这些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职业素养的教学和评估的实现。虽然各国定义职业素养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且职业素养的部分组成要素也得到了全球医学界广泛认可,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信仰等社会价值观及医疗环境的差异,全世界对住培学员职业素养尚无明确统一定义[6]。因此每个国家只能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及时代需求定义自己的住培学员职业素养。在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等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医疗背景及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我国住培学员职业素养可定义为住培学员在进行住培轮转过程中,从事医疗相关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是住培学员胜任自己岗位所需素养的综合,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是住培学员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总体反映,其核心要素包括医患沟通能力、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终生学习和科研能力、职业态度、医学法律和伦理的实践能力等。
2住培学员职业素养教学的方法与内容
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探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进行着推进,改革的深度与力度不断增加,社会形成了新的局面,人们进入了新的时代。因此,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高度受到重视的区域。高校的辅导员是管理学生的主体,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辅导员是学校、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协调者,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有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简述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含义,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字:改革开放;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
高校辅导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逐渐趋于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独立化,这对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加的高,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职业核心素质较高的人才能胜任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位。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含义
对于我国现有的有关辅导员的评论有很多,大体总结下来就是辅导员需要具备非常多的要素与素养,这些要素与素养包括:思想要素、政治要素、能力要素、知识要素、心理要素、道德要素、思想素养、身体素养、能力素养、做好某项工作一定要掌握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等等。而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它是指辅导员某些个别的技能和组织所适用的技术的总和,能够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价值和效用,并且它是与工作密切联系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各方面要求并没有与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这样就会导致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应该加强把控辅导员职业核心素质的水平,并且进行相关培训。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中职医学生实习阶段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隐性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隐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其中,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为显性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以及医德修养为隐性的职业素养。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从事医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故加强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将其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是未来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趋势。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到医院、从课堂到病房、从书本到病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实习期间对他们进行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救死扶伤的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今后养成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实习阶段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法
(一)岗前培训
学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缺少临床实践经验,当进入临床实习后,很多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此时,必要的岗前培训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从进入临床实习开始的。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医德医风教育
软件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摘要]针对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重专业理论、轻职业素养”的现象,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胆改革,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引入跨国公司专业实训模式,植入企业化管理,实训过程全程“浸入”职业素养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辟了一条“本科后”软件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较好地帮助本科院校完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职业素养;浸入式教学;本科后教育
软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又需要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时,要以培养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设置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重的培养方案。因此,研究“本科后”软件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素养与“本科后”教育
(一)职业素养概念。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从事社会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形成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一般分为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两种。显性职业素质是可以度量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属于职业者的表面素质;而隐性职业素质则是由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组成,属于职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二)“本科后”教育的内涵。“本科后”,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探讨了美国大学教育的本科后教育,美国大学教育的本科后教育分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其中本科后高等教育又分为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种。其中,后者是指各种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属于职业教育。本文中的“本科后”教育比较接近后者,主要是指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完成全日制在校教育,即将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前在专业机构进行技能型实习实训的教学活动,它是对高校现有体制下高技能知识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补偿型教学。(三)职业素养在“本科后”教育中的作用。1.为高校育才提供“孵化器”,帮助高校完成“最后一公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始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实现优质就业的前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激发学生展示职业技能的精神源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对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旧职业更迭,警示高等教育绝不能忽视对大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培养。但我国高校体制下的应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职业素养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IT人才并不是纯知识型的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与IT企业用人标准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差距。因此,培养本科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弥补高校教育“最后一公里”,提升本科院校学生优质就业率具有深远的意义。2.为学生成才提供“加速器”,辅佐学生迈出“第一公里”。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大都在学校围墙内“三点一线”中度过,学生对外部世界、企业现状知之甚少,缺乏清晰而稳定的职业规划,职场意识和观念淡薄,职业能力明显不足,大学生对步入社会、走入职场的“第一公里”常常会出现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本科后学生需要正确面对职场、尽快适应职场生涯,成为合格的职场人才,加强本科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消除对企业的陌生感和对就业的畏惧心理,弥补职业能力不足,全面提升本科后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华丽转身,对加速人才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为企业纳才提供“助推器”,实现人才岗位“无缝对接”。IT行业最大的特征就是新旧技术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已成为业界在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在招募人才时,良好的职业素养已成为企业招募和录用新员工重要指标,对企业而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引进和借鉴,但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却不能在较短时期内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企业唯有集中招募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加强本科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能较好地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浸入式”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载体与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主要承担着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不仅是以职业素养为基本前提的综合性素质教育,还是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职业化实践教育。当前,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特征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为内涵式发展,体现在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尤其是随着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企业社会由“制器”转变为“育人”的迫切渴求。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难度,在于我们必须在有限的周期内,进行高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因此,将特训营引入到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养成体系,扭转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片面倾向,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更加科学化、本土化,更能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训营的背景与缘起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异态审视
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内容,而职业技能是与职业素养的平行概念。在对60多家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代表进行问卷调查中,获得了企业对职业素养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用人单位认为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同样重要的占74%,认为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占93.5%。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养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内容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一些“高大上”的职业道德原则来要求学生,通过纯粹的纸上谈兵“灌输”,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感受,无从做起,无法做到,也间接否定了现实职业活动。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法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由粗放向集约转型,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随着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转变,突出表现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上。研究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升的途径与对策,将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提升对策
一、背景分析
(一)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职业性和教育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属性,其中职业性集中表现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如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中,国外的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所突显出的敬业和工作态度是让人难忘和赞扬的,这些工人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好坏,与人格荣辱统一在一起。问其原因,世界一流企业在职业人才开发过程中很重视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的引导培育,这非常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学习与借鉴。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有力保障
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标准:(1)处于临床实习中后期;(2)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3)已完成护理学基本课程学习。1.2方法。1.2.1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护生性别、年龄、学历、目前所在科室、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实习医院等级等。(2)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中文版)[5]:该问卷由周宏珍等将美国的医学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调查问卷(MedicalStudentSafetyAttitudesandProfessionalismSur-vey,MSSAPS)翻译而来。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11,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31~0.908,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包括安全文化、团队文化、差错报告文化、职业行为经历、专业问题陈述和实施安全行为意向6个维度共33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安全态度越好、职业素养越高。1.2.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问卷星,将问卷二维码交由班主任发给护生,采用统一指导语,使护生在充分理解各条目后匿名填写,之后直接传给研究者。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4.37%。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F检验及t检验,专科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中,以女性居多,占98.25%,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占76.49%,实习期间未发生护理差错的占81.40%,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为父母或他人建议的占54.39%,见表1。2.2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6个维度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文化、团队文化、差错报告文化、职业行为经历、实施安全行为意向、专业问题陈述,见表2。2.3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在性别、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实习医院等级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2.4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针对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性别、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及实习医院等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及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进入回归方程(P<0.05),可解释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85.2%变异程度,见表4。
3讨论
3.1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6个维度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文化、团队文化、差错报告文化、职业行为经历、实施安全行为意向、专业问题陈述。在本研究中,护生安全文化及团队文化维度得分较高,这与段懿[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护生关于患者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得好,并且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科室人员的帮助,及时解决相关护理问题。护生专业问题陈述维度得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护生刚进入临床,在工作过程中只是单纯完成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并且由于担心发生不良事件后被惩罚,从而影响实习甚至护理生涯,对发生的护理差错不能及时上报;在与医护或患者沟通过程中,缺乏相应技巧,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部分患者虽然对医学知识不了解,但会根据网络查询结果加以理解,致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患者认知与护生操作不一致情况。因此,在实习前要加强护生患者安全教育,强化专业知识学习。3.2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问卷得分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实习期间是否发生过护理差错、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姜艳鑫[7]的研究结果一致。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是影响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这与吴小婷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本研究中,因父母或他人意见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占比较大,大部分专科护生因就业情况而选择护理专业,对专业了解得不透彻,并且由于网络媒体报道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增多,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受到质疑,价值被贬低[9],因此对该专业的职业认同度低,严重影响了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护理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生对这一职业的认识,重视护生职业兴趣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显示,53名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过护理差错,其患者安全态度及职业素养问卷得分与未发生护理差错的护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可能与实习护生操作不熟练,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护理工作基本安全概念与沟通技巧等有关[10]。由于护生缺乏临床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因此,在进入科室前培养实习生护理安全意识等是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1]。在带教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护生及时提出问题、反馈问题,加强与带教教师交流,以尽快适应临床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及职业素养问卷得分在是否参加过患者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白煜峡[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白煜峡等人将JCI标准引入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中,鼓励护理实习生报告医疗护理错误及其他异常事件,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及防范能力,从而提升临床护理实习质量,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护生通过参加患者安全态度培训,掌握基础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教学医院及医学院校要注重开展患者安全教育,开设相应课程,防止一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不断提高护生安全意识及职业素养。
母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一、湖南省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母婴行业从业人员总数量超过2万。如此庞大的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基数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良莠不齐。总的来说,湖南省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母婴行业从事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年龄是三十到五十岁,并且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未接受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教育。因此,在母婴行业从业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了技能单一,灵活性不够,不能满足母婴行业对从业人员学历层次的要求。众所周知,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新生儿和刚刚生产后的妇女,与其他人群相比,他们的死亡率更高。这就要求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功底,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但是,从目前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来看,其还无法很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时间短。当前,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在上岗前会提前接受社会培训机构的系统培训,而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还参差不齐,并且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母婴行业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的时长,一般不超过四十课时。可想而知,在短暂的课时内,母婴行业从业人员接触的医学相关知识,实操技能,以及其他专业的理论知识都十分有限,这些理论知识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充分的彰显出价值。最后,培训内容理论未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当前,社会培训机构对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操作,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受应试需求的影响,所培训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母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对策分析
上文主要分析了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母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具体如下:首先,建立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全方面提升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素养。建立家政培训基地是提升母婴行业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母婴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成立家政协会与培训学院相结合的家政培训基地,由家政协会提供从业人员和培训的素材,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聘请专门的家政服务专家以顺利推进家政培训的开展。另外,建成实操实验室,以培养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建立培训后实习基地,经过实习、考核,为从业人员颁发星级评定和合格证书。其次,开展“三走进”活动,提升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性。所谓的“三走进”活动,是指走进企业,走进教师,走进学员。换言之,家政服务行业的开展,要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加强对企业、学员、教师三方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企业在充分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好培训方式、时间安排以及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某一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来编写教材,侧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再次,开展家政培训的实战模式。众所周知,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实操能力不容忽视,要注重母婴护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可以建立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训室,由专业的家政师指导学员进行操作。通过实操阶段,来判断学员的护理专业技能以及在实操中体现的职业素养。通过“以新带老”的培训方式,让有深厚资历的家政师把多年积累的家政服务经验传授给新的学员,采用这种一对一的培训模式,有利于学员更迅速的掌握母婴护理常识。最后,建立成长档案,实施跟踪反馈模式。为了更好的检验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其接受培训的效果。可以通过建立个人档案的方式,对学员的初期资料进行整合,并建立档案追踪制度,对这些学员的未来走向,工作地址、工作时间以及薪资待遇等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相关的反馈信息,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并注重培训内容的改善,推进母婴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总之,本文首先分析了湖南省母婴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了母婴行业从业人员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母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母婴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更多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职业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