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8:17: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素养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素养创新电子实训教学改革
摘要:电子实训是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实训课程,通过采取“职业素养导向、任务驱动、工位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工作过程电子实训模式,以企业作业标准来要求学生;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进行“做前有所知、做有所依、做中有思、做毕有果”的四位一体化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职场的变化。
关键词:电子实训;教学改革;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电子实训》课程作为最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重要使命。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约有749万人,毕业人数日趋增多,职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形势越加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发生着悄然改变,主要体现在,“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1],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更注重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胜过专业知识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表征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是浮出水面1/8的显性素养,显性素养仅代表表层的特征,是容易习得、培养和改变的,而表征一个人潜在特质的动机、意愿、态度、责任心和价值观等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冰山水下的7/8的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方面,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所以如何发掘学生隐性素养,培养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实训作为最接近企业生产过程的实践课程,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加强职业素养为核心,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电子实训教学,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为目标,才能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必然的趋势。
2基于职业素养创新电子实训模式
秘书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浅探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秘书的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秘书工作岗位的综合性、重要性和专业性较强,应不断加强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服务全局的工作态度。本文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浅探高职院校秘书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秘书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秘书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和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秘书;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一、秘书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职院校秘书工作是一个高度密集的领域,对秘书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时必须重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目前通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提出了国内比较新的一种关于秘书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的见解,伴随着这些思考,许多符合信息时展的新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随即产生,并普遍受关注。在秘书理论与实务研究和秘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仅仅是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秘书工作的知识,没有上升到“职业素养”的高度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秘书工作领导的广泛应用,使秘书工作的认可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秘书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秘书工作现状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秘书文献查看和调研研究,结合本课题实际,秘书人员对岗位不明确、自我定位、工作素养、工作积极性、专业知识、工作创新意识和执行能力等存在不足之处。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秘书人员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工作强度大,从而更全面要求秘书人员需要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一)职责不明确,职业意识淡薄。秘书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主要服务于领导。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领导工作方式方法各异且流动性强,导致秘书身兼多职,对待工作草率,思维模式死板,处事被动,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同时,在秘书人员配备上领导不重视,秘书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未能做到让领导放心,同事满意,对自己工作职责模糊不清,自我定位不清晰。(二)非专业出身,秘书执行力欠佳。据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秘书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且并非文职专业毕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选择高职院校秘书工作。许多人想借助这个平台作为过渡期考事业单位、考研和评职称等,导致频繁出现的教学事故可以看出专业知识不扎实,秘书执行力和理解力有待提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秘书人员缺乏耐心、细心和恒心。(三)管理不周全,素养与创新力差。秘书人员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书、图表、PPT、数据和录像等是高职院校秘书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是秘书日常基础性和规范性的管理工作。由于秘书管理能力和素养意识差,没有履行职责,没有养成建档立卷的习惯,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缺乏创新工作思维。遇上级领导检查,秘书往往匆匆忙忙补充材料,导致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学院文书工作的有序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摘要:酒店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0引言
酒店是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能够进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场所的一种商业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店这一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吸收国外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酒店行业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一个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当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院校及其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满足酒店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中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各个行业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酒店这一行业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较高的服务意识、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等。酒店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酒店团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酒店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酒店这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我国的各个酒店企业逐步重视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情况,不断加强对酒店客户需求与酒店发展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注重树立酒店的品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酒店行业储备一定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为酒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推动酒店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酒店专利专业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高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辨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全面人才战略视角下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校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是推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屏障,并提出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实施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元运行方式来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为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三维协同融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双元运行方式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业态呈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多元化态势,促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快速的结构性变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使得高校人才输出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1,2]一边是每年大规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边是高端企业亟需的匹配型人才稀缺,这就使得“就业难”成为了中国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也是中国高校及其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毕业就失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现有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脱节的严峻形势,也是我国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举措的急迫前提。[3-5]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常态,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是个良好契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身处经济发展前沿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对经济变化最为敏锐,必须抓住中国经济换挡的机会,大力跟进国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节奏,立足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改革中多方向多维度融入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优质技能人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秀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储备。[6]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的概念非常宽泛,包含但不限定于职业核心素养,还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概念之间的界定并不明晰,甚至内容上还有所交叉,它们确分属于不同思想范畴,且有明显的主导领域。职业精神的概念在近三年出现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频次增加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大众同职业核心素养相提并论甚至混淆的概念。学者将职业精神界定为某种职业在社会中长期稳定形成的为大众约定俗成的所有正向的精神风貌的总和。它主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累积的,在校期间很难达成全方面的培养和塑造,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二)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领域是学生在步入职场之前,可以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中通过一定时间学习就能具备胜任岗位需求的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品质、能力、才干等职业素质。比如社交沟通、职场礼仪、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准则、职业操守等。这些内容都具备某种职业或岗位认可的素养特征:(1)专业性与职业化。职业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划定到具体的专业范畴中,并将这种专业技能职业化为与具体岗位或职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2)创新性与创业性。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属性使得其被赋予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特性。当前,我国社会亟需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也会加入创新创业素养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并将这种素养延续到今后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3)持续性与更新性。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经历时间堆积和实践累积后沉淀在一个人性格中,持续地与自身性格相互作用并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品格部分,这部分品格会随着相关工作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巩固,但如果社会发展对职业能力提出新需求时,职业核心素养中的环境适应力和社会生存力便会主导品格,自觉发生变化去匹配新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也需要注重这方面内容。
二、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特征及融合路径
摘要:“众创”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并产生了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具有“以完整项目为载体,强调项目的创新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导,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指导为辅助,强调指导的差异性”的特征。在未来基于“双创”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应改革“双创”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双创”合作、优化“双创”师资队伍,以及打造“双创”校园文化方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内涵;特征;融合路径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关系到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当下社会对于未来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职教育要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为高职院校在“众创”时代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201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明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可见,以创新创业为表征的创造性元素已经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双创”这一大背景深化对职业素养内涵与培养的认识。因此,在理清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素养”内涵基础上,指出以“双创”教育为载体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特征,进而探讨“双创”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
一、“双创”背景下职业素养的新内涵
(一)传统的职业素养内涵。职业素养可划分为通用职业素养和专用职业素养,前者是指作为一名合格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后者则是本行业特定的职业素养的体现。在传统的职业素养培育中,为了迎合“刚性化”“单一流水”的机器大生产方式,高职院校更为强调培育学生对某种具体职业和岗位的熟悉程度及其胜任力,[1]而形成既定的职业品质。具体来说,传统的职业素养常常指的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强、遵守操作规范、守时、细心等,因此,传统的职业素养培育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培养目标呈现出“标准化”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确定性。但机械制造加工行业从业者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餐饮行业从业者如何研发新菜品?设计行业从业者如何根据顾客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完成这些工作则需要从业者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可见,传统的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职业素养内涵的新发展。随着“众创”时代的到来,使得“创新”不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专利,“创业”也不再仅是“资本家”们的特权,在产业链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每一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有可能进行创新或创业。2015年6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尤其是“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家当前急需一大批能够引领技术革新的大国工匠和一大批能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创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能仅满足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能够熟练地进行标准化操作、遵守工作规范的合格工人,更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即应从培育学生以“遵守规范要求”为核心的传统的职业素养转变为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素养。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外创业”意识,即学生需在复杂、易变的时代环境中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开辟新的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新的企业、岗位、业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内创业”意识,即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创新方法、改进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2]
二、高职院校基于“双创”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模式特征
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新时代职业素养是在传统职业素养基础上的升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素养是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新时代职业素养的培育必须根植于现代学徒制,用人单位作为协同培育主体,要充分发挥师父引领学徒的示范效应;职业院校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突出工匠精神培育。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新时代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一、引言
为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打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迫切要求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素养等。传统职业素养一般是指具备职业能力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是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众多成功人士认为,敬业与合作是职业素养必须涉及的两个关健点。“敬业”就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义务意识。“合作”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为实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支持的一种行为。所以职业素养是人们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工匠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特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携手传授,对学生(学徒)进行以特定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模式。它有利于推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专业规划与产业需求对接、授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技能人才和提高就业专业对口率。新时代职业素养是在传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融合了工匠精神,并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素养,已在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引起重视。这些为新时代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中纳入全过程培育奠定了前提基础。
二、新时代职业素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
新时代职业素养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杆,同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新时代职业素养的意义。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反映从业人员成熟度的一个关键参数。从个人的发展视角观察,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做出醒目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用人单位的立场来考虑,富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企业开源节流、开拓创新,从而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能力;从国家的长远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质量的优劣,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所以“新时代职业素养培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二)新时代职业素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关联性。如前所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学徒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因此两者具有一定联系。一是新时代职业素养能够为现代学徒制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广注入动力;二是培养具有新时代职业素养的人才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目的;三是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与发展为新时代职业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实践入口,能够促进新时代职业素养融于职业教育全过程。
“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类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技术升级、品牌提升,由低端向高端转化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从课程、校园文化、顶岗实习、校园活动等多条途径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既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有助于他们未来职业的成功,同时更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途径
1问题提出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力争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而“中国制造2025”也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就必然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会发生变化,对高职业素养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提升,以满足技术升级、品牌提升,由低端向高端转化的需求。但当代的“90后”高职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却不高,再加上传统的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使得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抱怨工资低,找到不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不重视
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析
摘 要: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技工学校关注的重点,培养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也是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在企业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工学校为了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选择正确,合理的培养途径,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技工学校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是由多个内容组成,分别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以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技工学校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探析,完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最好是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贯穿起来,更好的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的概念有很多,在词典中,素养的解释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修习涵养,素养既是指修养。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教育学习,自我实践和其他途径,遵循一种自我行为规范,是在职业行为中的基本品质,也是人们职业发展道路上成功的要素。而现在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开拓、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以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1.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的本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2.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定要加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了解责任的重要性,清楚的理解什么是责任,并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履行个人的职责,有担当的承担责任,把责任感带到社会实践中,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每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3.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与学生在技校中学习的技术有关,这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按照国家规定的最新要求,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在技校学习的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标准的鉴定,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一个科学公正的认证。广义上来讲,学生的职业技能就是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应当具备的专业技术,也是学生在技校能否正常毕业前提条件。4.学生在职场中的基本礼仪。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是培养技校学生的一项职业素养内容,良好的职场基本礼仪体现在商务交谈,办公交流和面试交流等方面,这些基本的职场礼仪,可以在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工作中用到,如果学生运用得当,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完成自身的相关工作。5.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当学生进入到社会实践工作中,因为社会实践工作环境与技校学习环境的不同,会对所在社会实践环境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既学生不能快速的融入到社会实践工作的环境中。技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实践环境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选择职业。
二、技工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职业素养是人类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和综合品质。但目前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发展误区和问题。本文以情境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通过给学生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在与预设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提炼出职业核心素养的一般方法,并对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研究生;情境认知理论;培养策略
一、绪论
情境认知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逐渐成为语言学习研究领域的主流。目前,情境认知理论在职业核心素养中的应用研究是较为少见,尤其是针对研究生层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则更少。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情境认知理论在专业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上(朱晓燕2017)和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上(谭华容,2016),情境认知理论为研究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情境认知理论的要义非常符合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情境性特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认知理论改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现状,是需要着重阐述的问题。麦可思公司对全国大中专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在就业单位中普遍表现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弱,创新思维发展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意识等等。要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就要丰富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故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建立科学的课程和评价体系被广泛提出。近年来,核心素养俨然成为基础教育界大热的话题之一。我国于2016年9月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学生核心素养正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关照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范畴。职业核心素养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等。
二、关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相关概述
关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文本定义可得,情境认知理论是基于学生本位,通过设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锚式”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深入问题探究合作的一种教学理论。(一)学习观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情境导入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研究。通过自主活动总结出问题解决的普遍适用性规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以物理学科为例,机械运动、速度、力、温度、电场强度等等都属于概念性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对地球整体环境了解更加清晰、理性。(二)学习内容情境认知理论还认为,学习者在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设施的积极影响要远远高于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几乎很少给学生提供真实物理情境和文化环境来进行知识的获取,这就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脱离生产生活实际。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项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每年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数十万的高职人才,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碎片化学习方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中较为火热的一个话题,网络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碎片化学习模式开展,高职学生可以借助新兴的网络技术产品来进行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网络技术时代是一个快速交流、快速学习的时代,如何做好网络时代下的高职专业教学工作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必须要考虑的重点。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相对于本科类院校来说,其学历竞争优势不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同等的竞争机会就要学好专业技能上,夯实职业素养,用踏实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来弥补学历的劣势,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很多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而轻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途径;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为了面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而养成的一种能力素养,对于学生的后期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职业素养不应该被忽视,应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言传身教,也要在课后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在学生的闲碎时间进行碎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课上和课后教学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学习碎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对于某些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有做出改变的决心和毅力,碎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看做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以及碎片化教学模式的推出,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所教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环境,以行业背景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挖高职学生的职业潜力,探索创新高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为社会为各个行业输出一批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研究背景,调查高职院校学习碎片化状况,研究分析学习碎片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围绕职业素养目标来设计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和教学结构,探讨职业素养提升过程的追踪与考核机制的建立,并就教学改革与创新对职业素养提升影响的案例进行研究。
1概述
1.1学习碎片化。结合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型信息技术的进步,学习碎片化可以分为两种含义,广义上来说,学习碎片化是指学习者利用学生生活中闲散的空闲时间来进行学习充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比如说利用饭后时间、排队时间、等车时间以及睡前的空档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闲碎时间;狭义上说,学习碎片化是指借助外部的优势来进行学习,比如是便利优势、时间优势等等,它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一切都是为了学习。1.2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通俗来说,职业素养包含身体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素质等等,一般的来说,一个工作者要想在这个行业获得生存机会以及获得发展机会,很多可能是由这个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高低决定的。职业素养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即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以及发展性。
2高职院校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