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3:23: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技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外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发展论文
[摘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这除了要重视基础教育,还必须依靠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过程中,从立法、管理体制、培训层次、培训方法、考试制度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借鉴国外经验,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明确职业技术培训目标、确立职业技术培训制度和完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
Abstract:Thesuccessofruralconstructionreliesontheimprovementofruralworkforce''''squality.Toimproveruralworkforce''''squality,itdependsonthebasiceducationandruralpolytechnictraining.AmericaandEUtakeactionsonthelegislation,supervisorysystem,traininglevel,trainingmeasures,examinationsystemandtreasurytoimprovethedevelopmentofth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Inordertousethereferenceofforeignexperience,improveourruralpolytechnictraininglevel,thepapersuggeststhatitrequiresclarifyingthegoalof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stablishtrainingrulesandimprov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ducationsystem.
Keywords:agriculture;technicaltraining;newlycountrysideconstruction
长期以来,不仅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非常重视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年内参加过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芬兰为46%(1990),美国为32%(1991),瑞士为38%(1993),挪威为37%(1991),瑞典为36%(1993),加拿大为30%(1991),法国为27%(1992),德国为27%(1991)[1]。这些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从立法、管理体制、培训层次、培训方法、考试制度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分析国外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经验,对我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法制保障,经费支持
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论文
近些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已陆续开始对非艺术类的学生进行包括绘画、音乐、戏剧、电影、舞蹈、文学等内容的艺术教育,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是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却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好,使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出现了木桶上的“短木板”效应。对此,笔者提出如下两个方面看法。
一、职业技术学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出现“空档”,究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上出现“错位”。只有矫正“错位”,才能把艺术教育摆上“正位”。
(一)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类学生的“专利”,理工类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可以和本专业形成互动,达到双赢。
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只适合艺术类或文科学生,学理工的去学艺术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实际上并非如此。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侧重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点便是可有力地启动思维,增强想象力,有利于使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创造性人才。学理工的固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地结合起来,便可如虎添翼。众所周知,爱因斯坦、达尔文都是科学巨匠,但他们又都是音乐的狂热者,成功之后的他们都说音乐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他们知识进化、走向成功的源泉。李政道博士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中国书画艺术熏陶,奠定了形象思维的基础。在研究物理学时,他甚至直接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一些要素融人论文及设计之中,他的感悟是:“艺术和科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清华大学注重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倡导他们在每天8小时的本专业学习中,拿出1小时进行艺术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他们的学习效果比8小时都在“抽象思维”要好得多。他们的体会是“没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养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诚如郭沫若对科技工作者的忠告:“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了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二)艺术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而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学论文
关键词:系统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
摘要: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出发,应用系统论基本原理对高职教学改革作了初步探讨,并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具体论述了系统化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就此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显著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的学科性,注重学科理论的深度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及知识基础的宽厚性,其培养目标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因此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更加强调理论性,以理论教学为主体,辅以实践。中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含量低,强调操作性,不要求理论知识,其培养目标是一线熟练工人。这在经济不发达,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低的时代,还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每个角落,中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另一角度来说,根据传统的二八定律,能够做中高级管理层或研究型的人才毕竟是社会中的少数,而一个社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还是最广泛的劳动者,因此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普通高等教育都不能满足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要。要想加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型、技术应用型、职业代表型的高等教育,其突出特点是既有高等教育的学科理论教育(相对要求低一些),又具有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线技术工作或中低层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特点及培养目标,决定了这一层次或领域内的教育,必然不同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它要求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二、系统化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处在一定环境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称为系统。系统的功能是接受信息、能量、物质进行处理加工,产生信息、物质、能量,即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如新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整个过程即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分层次的。每一层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它又是上一系统的子系统,系统可分为子系统,次子系统等。以上图为例,我们可以将学校教育看成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再向下划分,教学系统又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论文格式,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教学系统,即探讨如何将系统论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构,最终实现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它的思想是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看到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从整体的角度来协调好这种关系,使系统在我们所要求的某种性能指标上达到最佳状态。将这一基本理论应用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上,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块分割,树立整体观念。第一,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往往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而教师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容易造成即使是同一专业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断裂,而恰恰高职教育不象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可以在某一专业方向进行研究,高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或技能,可能这些学生对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并不深入,但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将这些有限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将来职业的要求。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或方式就必须起到这样的引导作用,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第二,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条块分割。高职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一定学科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它培养的是能够胜任生产、管理一线岗位需要的实践技能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方面往往是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在每半学期期末,就某一课程进行短时集中实习。如学完《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后,实习两周;其二,毕业前半学期,进行较长时期(一般为半学期,3至4个月)集中实习。当然这两种方式都各有优点,能够较集中地应用所学过的知识,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前厅与客房服务》、《餐饮实务》等;但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原理性课程《管理学原理》、《旅行社管理》等,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就不易使学生掌握,往往在短期或较长期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感触得到。对于这样的课程,我们可以使用新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原理与实践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教与训揉和在一起,随时随地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减少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的分割。系统论认为,构成整体的各个层次和部分不是偶然地堆积在一起,而是依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之和。系统化教学的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课程之间的关系,甚至某一课题项目(作业)进行逻辑分析与系统设计,建立模型,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要素的功能,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根据学生(在校的,毕业生及潜在生源)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调整,使结构在动态上保持最优化,最终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展望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主义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职业技术在“”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解放了思想,认识到“”造成的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使中等专业与国民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职业教育就是在小平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教研究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会议认为要研究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这是此后二十年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单一化的局面。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职业技术教育分析论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职业技术教育在“”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解放了思想,熟悉到“”造成的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使中等专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中国的重要特征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摘要:“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职业教育探究就是在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教探究迎来了生气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摘要:“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会议认为要探究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新问题。这是此后二十年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有关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单一化的局面。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角色与职能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角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着重从教师需要实现的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服务对象新的学习需求方面的变化,分析探讨教师必须完成的职业角色的转换及应当承担的新的职能。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此相适应,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转换角色,才能真正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新形势下教师要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变化,必然使教师要完成的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教学中我们不再强调课程理论体
系的完整,不再强调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而是强调教学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这种变化打破了多年来教师习惯的教育教学目的,况且对于知识体系的界定是明确的和较为简单的,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具体职业能力的界定与评估却是相对模糊和困难的,这使许多教师一时无法适应,教师为适应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学生职业能力设计的引导者和训练师。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摘要: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筹建开放式的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开发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有助于改变传统工科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同济大学职教学院引进德国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发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的经验,并对这一系统的特征及适用范围作一阐述。
关键词: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方案;特征;范围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从1997年起承担了中德两国政府签署的职教师资培养的合作项目,项目合作期限共八年,分三个阶段执行。现设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四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生源主要是职校和大专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学院同时还是上海市和全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重点培训基地以及中德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根据中德合作项目要求,学院按中德双方共同开发、制定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与大纲,培养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师范教学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高级人才。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学院借鉴和引进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大力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进
传统的工程学科教学中,通常做法是各门课程单独传授,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各种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被综合性应用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每门课程虽然都有相应的实验,但这些实验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在很多情况下,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器件很多都是实验室专用的,与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实际设备和器件有着较大的差异。自动化技术是一门融机械、电气、电子及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不同领域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融会在一起。与其他工程领域相比,在自动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设备都是资金密集型的。因此,一方面,一般教学或培训单位是没有经济实力专门为教学购置真实的、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另一方面,拥有自动化生产系统的企业,因经济原因而不愿将其作为实训设备给学生使用。这样,学校在传授自动化技术时,只能用模型或采用计算机仿真作为一种弥补的手段,但采用模型或计算机仿真的手段,学生无法学到真实生产系统所需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半成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实际的工业生产设备、器件仍然感到陌生,需要经过较长的工作岗位适应期。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
摘要:近几年,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了台湾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后,指出:祖国大陆职教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在于终结性的职教模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相悖,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教改革的思路:构建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的、其内部相对完整的、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终结性;普通教育;终身教育
当前,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与祖国大陆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同属中华民族,二者在文化背景、社会心态等方面具有颇多的相似性,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祖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目前的学制
台湾自1968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学生初中毕业后即面临分流,进入普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中、大学和研究所。普通高中修业年限三年,以“发展青少年身心,并为研究高深学问及学习专门智能之预备”为宗旨。大学指的是本科层次的大学及学院;台湾《大学法》规定,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它是通过在大学或学院里设置研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有条件的学术研究机构也可以培养研究生。
职业技术经费投入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问题是一个被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那么现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本文从投资总量、投资比例、筹措渠道、使用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职)教育经费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这一点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显得更为突出。现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一、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
1.国家关于教育经费筹措的法律、规定与政策措施未能全面贯彻执行
近些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对教育的投入,但遗憾的是都未能全面贯彻实施。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计划、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落实。”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第54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5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即“三个增长”)。教育部2005年2月28日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根据当地实际,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职业技术教育剖析论文
摘要:山东省青岛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规模较大、专业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地区特点和优势较明显的体系。但也应看到,师资数量和质量、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办学条件和经费等问题也影响着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特点与优势
(一)青岛市对发展本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上重视,领导上得力
青岛市是我国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过渡型经济的特点尤为明显和突出。青岛的社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大大高于农业产值,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同全国其他地市一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青岛市中等教育的结构比例需要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落后的问题十分严重,矛盾更为尖锐。青岛市委及市政府较早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重视发展本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列入了议事日程,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青岛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经常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听取工作汇报,视察学校,注意做好决策、监督和检查;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同志更是亲自联系学校,帮助、指导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市教育局也成立了相关科室,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努力支持办好职业技术学校。这种思想上的重视和领导上的得力,既是青岛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是近几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快、发展好的一个关键而有力的因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职业生涯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