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6:14: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教育教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教程

中等职学教师教育措施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轮训工作在去年部分省辖市和省属学校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暑期,在全省全面展开。20*年,全省8000名教师的培训分别在18个省辖市的67个培训基地进行。这项工作,开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战线推广和应用的全国先例。

为进一步适应我省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需要,着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20*年,省教育厅启动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该计划以树立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为目标,以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和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将在“*”期间,完成4.3万名教师每人不少于60学时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轮训任务。

为了确保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省教育厅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能力素质弱,厌学、好动、贪玩的特点,为了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20*年初,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职业学校教师意见,同时借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制定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基地培训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由厅领导为组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省电化教育馆负责人参加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单位的职责和目标任务。还遴选部分专家、学者,组成了实施该计划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精心组织和科学的实施方案,为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严格施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认真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抓好培训教材“研发关”。根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选调我省教育系统现代教育技术的部分教学专家和教研人员,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实现课堂互动教学,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开发并出版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同时,在试用的基础上,还制作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音像制品和培训辅助光盘。二是把好培训基地“入口关”。按照培训基地评估标准,20*年和20*年,省教育厅先后在全省高校和重点职业学校遴选了67所师资力量强、保障条件好的职业院校作为培训基地,承担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三是抓好基地师资培训的“质量关”。要求省级培训的师资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一线学科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一定的课堂教学设计经验;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制度,明确评价标准,量化学习成绩,把过程性考评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综合评价,合格发证,确保培训质量。在师资培训的后期,组织各基地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和试讲,各基地学校教学团队之间进行互评和教学专家点评,规范了各基地的教学组织程序,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四是组织好培训过程的“指导检查关”。暑期培训全面展开后,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每个培训基地的要求,开展电话咨询或上门服务,对各基地开展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提高培训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注重培训效果,灵活开展教学。此次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组织形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培训效果的需要和培训教程的要求。首先是课堂的设置不同,采用的是小班额团队式编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员们的团队意识,引导学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其次是教学的模式不同,通过任务驱动,活动展开,小组讨论,使每个学员都能成为学习的探究者,项目的参与者,成果的共享者,克服那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让人人都能受益,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三是课堂上的管理方式不同,把激励机制引进教室,给发言积极、讨论热烈的学员或学习小组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各小组之间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四是教师的角色不同,采用的是团队教学模式,一堂课既有一名主讲教师,还有两名助教配合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即是授导者,又是参与者,让每个学员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员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是体现课堂文化,培养团队意识。把培训学员分成5-6个学习小组,成立学习团队,自定团名、自荐队长和形象代言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争先发言,通过竞争和配合消除知识盲点,系统巩固专业能力。这种组训模式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也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全球一体化的持续升温与全球各国的互动日渐频繁,学前教育的热度也在此环境下持续升温。而在我国,教学已向大众化、低龄化的发展态势过渡,幼儿教育也引起了学生父母、幼儿园与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幼儿教学的出现与推广,对兼备学前教育高素养的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教师除开应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综合理论的储备外,还应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与教学能力。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为核心,对在专业教学阶段所出现的缺陷实施了具象化的解析,给出改善这类短板的具体策略,从而培育出可以担负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并且让该专业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现状;策略

透过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四座高校学前教育的情况实施解析能够看到,虽然不同地区、相异高校的教育情况不尽相同,教程形态也有差别,然而这其实有共通性。其共通性是建立在学前专业学生教育的相同解读与认知上的,此外,能够显示出学前教育专业有所缺陷。而且,还映射了学前教育对合理化、规律化的迫切需要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学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情况

(一)教程目标忽略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进步的规律性

职前教育是老师专业发展的预备阶段必须完成的,是准老师培育时段。学前教育的准幼儿老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其目的是培育有着既定专业素质与发展潜力的准幼儿老师。因为教学的目的性极为明确,目前学前教育并非是为了培育复合型的专才类幼儿老师,这与幼儿老师成长的既定目标是相违背的,把职前教育当成幼儿老师专业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这与幼儿老师的专业成长定律是背道而驰的,搞混了职前的准备性与职后的发展类教育间的差别与关系。其培育目的致使学前老师的培育缺少可操控性与引导性,教程设立缺少应有的效果与目的性,导致培育工作无法实现教程设立的起点与终极目标,教程设立与培育目标是相违背的。

查看全文

经济贸易就业培养成效探讨论文

【摘要】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吉林经济贸易学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学校全面启动了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即就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肯定,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就业能力;表现教学法;多元智能理论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受到普教“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管理方式呆板、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实践技能等非智力因素较差等。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做了大胆地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结合我们所得到的经验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为了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我校全面启动了“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它是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就业能力”板块为核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它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忍耐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与职业技能,以“表现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就业教育”为主线,以“岗位人才”为最终目标,根据社会需求和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身学习需求,构建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加强整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一、学校在加强对学生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同时,深入改革了课程的内容

在开设《心理健康》、《礼仪》、《创新创业》、《社会能力训练》、《职前就业指导》等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素质的课程外,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和就业需要,将《语文》课改为《语言》课,《英语》课改为《英语口语》课,学校统一编定使用校本教材。同时,根据国内韩资企业用人看涨的趋势,学校在2006级新生中增开了《韩语》课,深受学生的欢迎,许多教师也加入到学习韩语的行列中。这项改革既创新了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根据教学内容相应地改革了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查看全文

高职护理专业德育课程研究论文

一、德育模块化课程瓶颈

近十年来,职教同仁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

1、理念陈旧,内容滞后

德育课程设置的理念没有全面突破,没有形成大德育的机制和氛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按学期/学年序列讲授一门课程。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缺乏生活气息,抽象枯燥;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现象尤为严重,难以彰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

2、缺乏针对性教材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高职德育教材基本沿用中职的教材,四门必修,一门选修,另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德育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的行为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德育成绩高,道德素质低”,严重地弱化了德育课的功能。对学生德育全面表现的客观科学的评价环节尚须完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研究

安庆市太湖县职业教育调查

太湖县行政区划面积2040平方公里,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年末总户数172141户,总人口579396人,其中在校学生10万人。全县现有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分别是:太湖职业技术学校、太湖县恺风职校、太湖县当代职校和太湖县技工学校。4所职业学校在籍在校学生2846人,今年毕业710人,其中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学习的490人,参军的6人,县域外就业的162人,在县内就业的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此外,有家政、服装加工、电工等短期职业培训学校12所,年培训约12000人次,其中驾驶员培训9000万人(6000人家庭用车驾驶,3000人以汽车驾驶为职业,留在太湖本地就业约130人),其他工种培训3000人(2100人为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900人为求职者的技能培训,留在太湖本地就业的87人),由此可知,12000位参训学员,只有3900人为求职者技能培训,留在本地就业的才217人,占求职者技能培训的5.6%。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落实有关促进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教育费附加按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经费与GDP同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争取基金项目3900万元,建设职教产业园;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对民办职业学校,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四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中职学生免学费、中职学生助学金实行全覆盖。职业教育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专业师资紧缺。民办职校教师流动性大,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双师型教师不达标难,尤其是民办职校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县域经济有待提高。县内企业与职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就业环境、待遇与家长、学生的期望值有差距,再加上分类考试、对口高考、普通高考,剩下不多的毕业生择业大都在经济发达地区。

企业、首位产业和用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太湖县在业企业8500家,从业人员4.25万人,个体店24000个,从业人员3.6万人,其他社团登记从业人员0.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27万,县域用工缺口0.86万人。其中太湖县经济开发区企业170家,从业人员8000人,用工缺口4600人(其中紧缺技术岗位用工缺口1600人,特别是太湖县首位产业功能膜高分子材料和旅游两大产业发展趋势强劲,但是专业人才奇缺)。功能膜产业发展概况太湖县功能膜产业涵盖光学膜材料、绝缘膜材料、环保膜材料等多个领域。功能膜及其上下游生产企业45家,已投产19家。投资4.5亿元的集友产业园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金张科技功能膜产业园开工建设,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资3亿元、年产值10亿元的富印产业园一期建成。川马新能源、深联通讯、翰视激光、深蓝时代、科诚新材料、荣达革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与韩国的产业对接、日本的技术合作深入推进,依托复旦大学、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成功组建功能膜材料专家顾问团队,“中国膜都”成为太湖县产业发展新名片。旅游业发展概况太湖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禅源太湖旅游区5A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接待游客556万人次。五千年文博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风禅寺(花亭湖)禅修中心、明镜湾项目基本建成,赵朴初文化公园碑廊项目启动实施。全域旅游持续升温,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罗河谷3A级景区成功创建,寺前镇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

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地方传统产业,还是蓬勃兴起的功能膜新材料相关等产业,都急需大量人才,而目前留下来的人才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8%。人才培养综合成本最优的需要本土人才不但熟悉本地情况,而且培养成本低、进入角色快,可以避免引进人才存在的周期长、不稳定等弊端,因此,本土不但是职业院校的生源地,也应当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服务地”和“就业地”。加快发展面向地方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形成本土就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1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比赛,这句话很好地界定了技能比赛对于职业学校的重要性,但是前几年很多学校为了在技能比赛中出成绩,纷纷加大对技能比赛的投入,各种技能比赛的工作室应运而生,确实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技能比赛的进程,但是随着比赛的深入发展,很多问题也出现了,典型的就是技能比赛覆盖面太窄,无法兼顾到全部的专业,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为严重的是我们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少部分人身上,并不能体现当初开展技能比赛的初衷,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也很有限,发展出现了瓶颈,如何使技能比赛更好地为教学的实践服务,如何更好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成为所有职教人的共同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要科学地实现技能比赛和日常教学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技能比赛更加有利于全部学生,有利于这个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2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和尝试

1)教学理念,在国家级以及省级技能比赛方案框架下进行课程的整合和开发,将英语项目技能比赛国赛和省赛的方案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前期选择目前部分科目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实行基于工作场景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前期选择语言类课程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到商务英语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下面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在进行的前期三门语言类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开发过程如下:前期研讨: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以及商务英语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教学任务包和资源包积累:对三年级三门课程教授内容进行调整(技能比赛方案+工作场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集体教研:通过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初步形成的教学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进行探讨和修订校本教材:初步形成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形成“真实任务包”和教学资源包。

2)教学目标上,由注重知识获得向注重技能操作实践转变。课堂教学不再以传统的课文讲解和知识点学习为重点,而是突出提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利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实训能力,通过讨论、模仿和以及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英语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和内容,由传统教学手段转向多样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真实场景模拟实训室的运用。以目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正在进行的三年级英语语言类课程改革为例:前期将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语言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以及商务英语基础教程)课程进行整合为商务英语语言综合实训教程。每节课按照情境描述和职场应用以及职场风采三个大的方向来设计和分配任务。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航空服务论文

一、我国高校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国内很多院校纷纷开办以航空服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或文秘公关等专业为主的航空服务专业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的各类院校超过百家,其办学背景不同,特色各异,主要集中在中专、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由于开办时间普遍较短,各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各有不同。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航空服务专业总体发展情况1999年黑龙江北开职业学院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大专班,开创国内空中乘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多所院校开始试点,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后,空中乘务专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院校均开设有空乘服务或航空服务专业。除了公办院校,很多民办院校也纷纷加入招生行列,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大部分学校办学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只占一成左右。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地面乘客服务及酒店等其他服务性行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再加上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令人堪忧,就业质量也不断下降。只有高层次的航空服务人才仍然十分紧俏。

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较为明晰。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方针,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而且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专业定位比较合理。下面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在介绍其经验的同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9月,由外语系负责建设。历经六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形势,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基本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专业建设只有6年时间,经验明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表中公共基础课(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故无法变动。专业基础课(语言类、民航形塑、礼仪等)和专业类课(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占总学时比重过半,即使加上专项实践教学,理论课比重是51%,仍然高于实践课的49%。其中,本专业依托外语系,理论课程设置彰显航空服务“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外语”的培养特色。英语类课程668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41%,语言类课程892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55%。

查看全文

矿产勘查技术教学建设探索

摘要:高职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本技能课程,培养目标是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一线编录、室内图件清绘及资料整理的职业技能。基于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的思路,结合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学生现状、课程目标设置、顶岗实习调查及企业反馈情况等方面分析,探索课程改革建设。

关键词:高职;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课程其实就是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矿产勘查学课程的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勘查工程系统、矿产质量研究和取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部分的基本技能内容[1],培养的目标是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编录、室内图件清绘及资料整理的基础职业技能,与矿产勘查学课程培养具有能够建立经验模型、理论模型、计算机自动化自动组合、总结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及资源评价等[2]目标层次差距很大。虽然现代地学理论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地质教育知识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地质类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实践教学改革也已成为高校中的现代教育的改革重要环节[4]。但是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面临的问题[5],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因何在?是教学目标出现了问题?是学生学习不努力出现了问题?还是急于追赶时代出现了问题?基于一系列的疑问,本文分别从该课程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学生现状、课程目标设置以及顶岗实习调查及企业反馈情况等角度分析,提出该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要适时合理、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要急于跟上科技而过早过多地引入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忽略地质教育过程的本质规律。

1固体矿产勘查课程发展现状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是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地矿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矿产勘查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目的是培养野外一线地质操作型的技术人才。自1940年苏联地质学家克列特尔B.M.在《矿床普查与勘探教程》首次系统阐述了找矿、勘探、取样、编录、储量计算等基本原理[1]以来,该课程在国内的建设发展迅速,先是1961年12月由广东省地质学校和吉林地质专科学校合编的《矿床学(附找矿勘探概论)》,在矿床学的附录中加入找矿勘探理论。随着勘查理论的提升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该课程的设置按照1977年由侯德义主编的《找矿勘探地质学》改编。目前国内本科院校是2006年赵鹏大主编的《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2011年叶松青等主编的《矿产勘查学》(第三版),2012年池顺都等主编的《矿产勘查学简明教程》等;高职院校是2007年由杨云保等主编的、十余所院校参与编写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该教材自2007年7月出版至今已印刷近3万册,该教材作为参考教材而设置的课程确实体现了时代性,科技性、创新性,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得比较紧密。教材的发行量说明当前的状态下,各高职院校基本均把该教材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教材的发行数量每年接近3000册,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地矿专业高职院校的需求。那么问题来了,教材内容里大量篇幅写了数字填图系统的内容,在实际生产当中真的需要吗?与《数字化地质制图》课程是否重复讲授呢?笔者近五年每年均在野外一线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矿产勘查工作只需要一台手持GPS定位仪足够,地质填图用卡片或记录表记录,测量剖面还是皮尺测绳,槽、井、硐、钻均是手工绘制后再MAPGIS软件成图,两种图件均要上交检查部门;2016年教育部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的全国高职矿产地质勘查技术(GZ-149)竞赛也要求钻孔编录的手工绘制和MAPGIS绘制两种类型图件也均上交,且分值相同。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需要数字填图系统软件,而随着行业的萎缩,生产单位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该类项目中,需要用高职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参与到该类项目中或者技术性操作该系统的岗位很少,因为毕竟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即使有,对于软件的实操性训练,数字化地质填图课程足够了。笔者2015~2016年指导参加顶岗实习的23名学生均是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内工作,不管是数字填图、剖面测量、探槽编录还是钻孔编录,只要传统的技能熟悉,数字填图系统的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而有些技能欠缺的同学对于软件系统的操作上手很快,但是由于没有基本技能的支撑,采集回来的数据则需要大量的修改。

2学生现状

查看全文

职业教学模式一体化的特色论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既要有够用的理论支撑,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我院通过对已就业学生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需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由于科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养的人才,我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并在其他课程上进行推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胜任计算机在本专业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由于它涉及面广,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大,专业要求不一致,很难在有限的教学中让学生有适合本专业需要的就业能力需求,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的就业要求,我们力求”以能力为本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

以前使用的教材理论内容多而且杂,实验教程以单项练习为主,主要为通过省一级考证服务,但学生在就业时发现就业单位并不只关心证书,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促使我们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教材,由于本次改革力度大,个人难以胜任,我们教研组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思广义,反复研究,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纲要、教材的编制工作,为实训提供了配套的教学素材。

查看全文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悠久,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以及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新趋势

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概况介绍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殖产兴业”等新的治国方略,开始兴办近代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发展实业教育,掌握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计划,并采取了各项具体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现行的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

1.学校内职业技术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