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9:53: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制药工程概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制药工程概论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制药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贯彻高等教育“以本为本”的基本原则,培养出制药领域复合创新型人才,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课堂案例、小班研讨、慕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实践教学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教学;“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

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调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1]。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的各个方面,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现代制药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药研发的重要发展方向[2]。因为“生物技术制药”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所以课程组教师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机融合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

一、“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教”为主动“学”,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让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学习思维导图,明确课程内容逻辑关系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

1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由前述研究可知,药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由前期与中药或药学专业相近培养的“方向性”人才,变成现代专业较强的“高级中药师、药师、制药工程师和药剂师专业性人才”[2]。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药、药学、制药工程及药物制剂本科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结合目前各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中药、药学、制药工程与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培养模式(目标)[1]分别是:①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中药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与管理等领域从事新药研究、中药材鉴别、中药成分提取、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检验、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药品开发、生产、检验、流通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新药研究、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药制药及其工艺工程产业化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原理、生产工艺技术、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药制药等领域从事新药研发、新工艺研发、生产工艺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改造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④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及制剂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学知识群结构特征及向化学-生物-社会-创新-药学模式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

2药学相关专业教育体系的确立和优化

2.1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根据目前社会对药学(本科)相关专业学生人才素质结构要求及教育培养模式变化,考虑各专业药学知识群特点,按“同公共、类基础、别专基、异专业”的原则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1]。①按新世纪化学-生物-社会-创新-药学模式培养高级药学(本科)相关专业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继承,发展,创新”三者并重,构筑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教育体系[3]。②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应加强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素质应用能力的教育[4]。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学基础教育。专业基础课应加强化学、生命科学知识的教育,可增设专业英语、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中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概论、植物成分分类学(或以选修课形式开出)。专业课主要是减少理论课时量,增加实验课时量,实行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分离,实验课单独考核算成绩,同时根据各专业课的特点增加一些限选课程。③限选课,根据不同专业增加或调整生物科学、化学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与药物制剂科学知识的课程。④选修课,为弥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课不足,开设近90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管理,包括人文社会、化学、生物、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医学临床、中医药文化、文献、中药材商品、中药种植、药厂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组成。2.2教材安排。公共课使用全国高等院校理科通用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市科技出版社统编的规划教材;限选课使用统编教材,按各专业特点进行内容调节与修改;选修课教材由各位教师自己指定,大多为全国相应“理、工、医、农、文、史、哲”等本科专业统编教材。2.3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执行一定学年完成一定学分的指导性学年制,学生原则上在四年内修完所要求的课程和学分,并在修完所要求学分的基础上完成毕业实习及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二两年主要安排公共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年主要安排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毕业实习。课程教学主要原则是遵循理科(本科)学生的教育基本原则[5-7]:①科学性和经验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对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加强用现代科学阐述传统经验理论教育;②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课时,基础课的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2∶1,而专业课为1∶1,与专业关系紧密的课程的实验课应单独开设。③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相结合原则,导师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进行教学;④药学专业知识性与其他现代科学相融合性结合原则,特别注重化学、生物学与信息科学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影响;⑤信息反馈促进教学的形成性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各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习题巩固,实验及实验报告书写,操作演示,实地参观,分组讨论,野外实习,自学等方法,具体方法依各门课程的特点要求而定。教学形式:各课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CAI式媒体教学,课外作业及辅导,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另外,教学过程应建立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反馈渠道。2.4实习教育。药学类各专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教育,其内容主要为综合和专题实习两部分[8-9]。学生在实习前进行为期2周的强化训练,其内容主要是专业课的具体实际操作训练,然后先分配到指定的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训练,再选定指导教师进行专题的研究实习,实习单位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各教研室、学校各直属和非直属医院药剂科、湖南中医研究院中药所、长沙九芝堂制药有限公司、长沙骜马制药有限公司、湖南省药检所、长沙金沙制药有限公司、长沙市药检所、株洲药检所、湘潭药检所、湘潭制药有限公司、株州千金药业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省内及省外单位。

3新的质量测试方法的确立

根据目前新的课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及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药学(本科)相关专业学生的质量测试方案应按下列原则确立[10]。①质量测试方案要反映药学(本科)专业人才新的素质知识结构及新的培养模式。②质量测试方案以修总学分为基本要求,以年级教师考评,学生互评,实习单位考评及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建立各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践)技能考试(查)体系(学校现有题库抽卷考试)为主,毕业考试,实习单位考核,毕业论文,年级综合基本素质评价为辅的全面质量测试方案体系。其中中药专业(本科)学生素质知识结构质量测试方案详见表1;课程考核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管理手册执行,总基分,详细考核办法;年级德育考核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生处考核办法为准。实习单位考核按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学生的评价表进行考核,由实习单位计分为准,见表2。论文考核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评分要求为准。③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在现有手工试题抽卷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计算机随机出卷网络键盘考核体系,增强防弊性,实行真正的考教分离;限选课及选修课采用随堂考试或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④跟踪进行实习单位及毕业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能力考核,建立人才教育后期效果的评价体系。

查看全文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要】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近十年建设和发展的注重“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新兴专业,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高校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关键。通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构建符合林业院校要求的、适宜地方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与公共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相结合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协调发展,为我国地方区域型、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应用生物科学;林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

1引言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后国家批准的一个应用型专业,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获批招生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1],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全日制培养食药用菌高技能人才的本科专业[2]。之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相继在各高校获批招生。笔者所在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于2011年获批招生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设有植物组织培养、发酵工程和食药用菌等三个方向;洛阳师范学院于2013年获批招生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设有水生生物和园艺花卉二个方向[3,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5],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与主体[6],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实践化[7]。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一所高校专业办学的定位与目标、内涵与特色。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们重视[8-1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括了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顶层设计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作为新发展的、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朝阳专业,如何合理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则是高校培养新时代符合社会需求、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应用型合格专业人才的关键。陈万光等[3]以洛阳师范学院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转型奠定了基础。冀瑞卿等[12]以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为例进行了以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食药用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肩负着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校充分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在国内林业高等院校中率先于2010年申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并成功获批,于2011年开始招生,现已连续培养了四届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建设也得到了本校及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的重视,我校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科学、发展和改革办公室先后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立项研究。我校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历经七年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地方区域型、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要求,贯彻“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学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改革思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训环节,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查看全文

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的重任下,为培养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对东北林业大学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选择智慧型教学平台“雨课堂”,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灌输“防胜于治”的理念,让同学们把爱惜身体,敬畏生命作为一生的追求。

关键词:双一流;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雨课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加,拉动了市场对医药产品的需求,特别是生物药品,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品消费市场。癌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生物药品在防治这些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药理活性可达普通药物的几十倍,针对性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1]。自2013年以来,我国生物药品制造研发人员折合工时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特别是拥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2]。高层次人才缺失是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重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严把本科教育质量关。抓好本科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双一流”建设政策在技术核心上的突破,是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3]。在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基石,来自于学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4]。在“双一流”建设洪流中,要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独特作用,从生物制药前沿性的学科知识中选择最有价值的部分纳入课程,构建系统、科学、前沿的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体系,再把这些课程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胜任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一、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制药是一门融合生物学、免疫学和药学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是当今医药发展方向中最重要及活跃的领域,生物医药制造行业是近年及未来医药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领头羊[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编制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是重点发展的领域,重点强调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度,提升药物品质,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国家对生物医药重视起来,因此,也对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是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开设的唯一一门与生物医药相关的课程,是学生打开生物医药神奇作用的窗口,是学生学习生物医药相关知识的重要载体。为此,积极进行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的课程改革,夯实学生的生物制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度思考如何将生物制药基本原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在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应追求的目标。

二、生物制药原理与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

查看全文

开发新药功用价值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在对标准普尔评级的10大潜力新药入选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明确新药的功能价值分类,同时汇总了四种新药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为价值工程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国内研发实力薄弱、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采用功能价值评估,深入挖掘新药功能价值,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研发投入,实现新药研发形势的稳步改善。

关键词:价值工程;功能价值;新药研发

引言

伴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实施,拥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普药生产企业将受益。然而,基本药物多是价格低廉的普药,所占份额不大;且患者的用药习惯和医生处方不会出现根本变化;新药与外企的高端药品依然会占相当大空间,创新药并不会因基本药物的扩容而失去立足之地。对于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创新将是永恒的话题。

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其战略位置、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都需要借助研发来实现突破。众所周知,研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医药企业实现战略腾飞,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其投入大、风险高和周期长的特点制约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步伐。毋庸讳言,研发一直是我国药企的软肋。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多数企业集中于低水平重复,特色极不明显。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医药企业竞争演变为产品竞争,而医药产品价值的根本就在于其独特性及创新性。

一、研发投入与产出现状

查看全文

药剂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

在本科药学专业课程中,药剂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繁多,不同专业要求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何满足不同生源和专业的教学效果,基于创新教学的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

1药剂学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的侧重点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技术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现代药剂学除了基础药剂学以外,还包括有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分子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医院药剂学等。而一般本科院校药剂学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有药剂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药物剂型与辅料知识,制药设备;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近十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剂型,如固体分散物技术,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渗透泵、膜控释靶向制剂(磁性微球、微乳、基因靶向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口服纳米粒等)知识和内容也成为药剂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2]。药剂学课程作为本科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均作为专业必修课,分别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药剂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对于药剂学和其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有所不同[3];如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掌握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药学专业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份量和程度比中药学专业更多和更深,药学专业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药剂学,而中药学专业一般开设课程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专业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重点要求也有所差别,制药工程专业对于药剂学学习更多侧重于制剂及其设备的开发和技术,因此对于该专业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而且该专业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药剂学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4-5]。因此针对此类学生的课堂教学重点以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掌握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2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十年来药剂学发展极为迅速,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短。而本科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药剂学也即药物剂型概论,主要是讲述各普通剂型的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制备工艺等,使学生掌握普通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部分内容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均有交叉。高等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药剂学、制剂工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的内容既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也即是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这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由浅入深,与有些相关课程内容又有交叉[6-7]。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思考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推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学生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药剂学课程的后两个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通过采用让学生提取预习相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本学科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前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本学科老师在该方向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下一次课程的课题教学中,在讲述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节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最后采用老师总结的方式强化该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与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成绩一直在药学学科名列前茅,生源质量良好,学生素质逐年提高,可能与本学科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性。

3因材施教的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体会

查看全文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是许多年轻学子毕业后向往的工作岗位,但正如光明日报在2013年8月13日报道的“关于青椒们(“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的困惑”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当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结婚生子、赚钱养家……这些没有太多关系的词语,在现实中发生了复杂的因果联系之后,种种欲说还休的困顿让他们中的不少人脚步趔趄、心生乏意”。这段描述真实地体现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科研、教学、生活的各方面压力让他们有点不堪重负。

1.科研资源缺乏。当前高校之间生存与发展竞争加剧,在影响高校竞争力的各因素中,科研实力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砝码。获批科研项目数、科研到款数、高水平文章等各项指标成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工资收入等各项考核都直接与上述科研成果挂钩。青年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不久,在实验室用房、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等各方面的经验存在不足,从而导致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但就目前国内高校的考核体系来看,没有科研成果,获取科研资源的机会就很小;没有科研资源,要想取得科研成绩就会更加困难。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而言,所承受的科研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学经验不足。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稳定过硬的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长久发展的关键。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青年教师也正逐步代替老教师,勇挑教学重担。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高,普遍具有博士学位;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均接受正规系统的学科培养;创新能力强,大部分青年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在教学工作中能提出很多创新的想法和建议。但其自身所存在的劣势也很明显:很多青年教师博士刚毕业马上留校,直接由学生身份转为教师身份,多数情况下未经过基本的教学培训及助教阶段的锻炼就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因此在教学方法、教案准备及教学现场等各个环节较为生疏,经验不足,即使课前花费力气备课,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3.生活压力较大。高校青年教师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也不容忽视。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已接近而立之年,生活上正处于“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育”的特殊阶段,而工资收入低、消费水平高,尤其国内高昂的房价,都会造成青年教师生活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大,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培育的实践探索

查看全文

药学课程体系设置调研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按照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开设药学专业规定的主要课程,保证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将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进一步开阔办学思路,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2010年10月对目前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状况在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的2007、2008、2009级全体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归纳和分析,旨在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基础厚、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体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查看全文

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初探

摘要:分析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初步探究了分析化学教学方法,例如列表比较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讨论了绪论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享了分析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其它事项。

关键词: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1]。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课型。分析化学是医学院校的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讲好分析化学对于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已经在内蒙古医科大学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工作整整六年,对于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有几点体会,特通过此文与同行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加强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绪论是一门课程提纲挈领的内容,是一门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整个课程内容的一扇“大门”。绪论教学进行的如何关系到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讲解绪论时引入分析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实例,既介绍分析化学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测定食醋中醋酸的百分含量是引出酸碱滴定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是讲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时可以讲解的例子。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引出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哪些具体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可以多列举学科发展前沿的例子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分析化学应用的事例,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分析化学在他们的专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讲好分析化学。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分析化学教学全过程,但是就个别知识点而言,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列表比较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简单介绍一下。

1列表比较法

此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知识点的比较项目,将知识点的内容制成表格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相关知识点,可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重要内容,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讲解碘量法时可以将“方法概念、方法条件、方法的测定对象、指示剂加入时间、终点现象、误差来源”等知识点用列表格的方法展示出来(见表1),并逐一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沉淀滴定法中重点讲述银量法,银量法根据指示剂选择的不同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讲解银量法时,也可以将“方法概念、方法条件、方法的测定对象、终点现象”等知识点用列表格的方法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讲解也可以将“原理、电极、终点判断”等知识点列成表格;再比如,各种光谱分析法用的仪器结构是仪器分析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种光谱分析法用的仪器结构虽然大致相同,但是个别仪器组成部分连接顺序不同,此部分内容也可以用列表格方法讲解给学生。

2讨论式教学法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普及化通识教材编辑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起于1999年。相对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当时的高校教材面临“质量不够高、宏观管理措施不力,教材的出版情况混乱、教材的种类太少、教材的出版比较困难”111的问题,所以必须“对原有的教材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加强教材出版质量方面的工作”。?如今出版行业基本解决了当年教材种类少、出版困难的问题,在数量上与在校大学生成适应化的正比例增长结构性改革”实施不辍,老旧教材早己经过几轮的替代淘汰。但是,教材质量上却仍然未能与高校教学改革要求的目标达成同步。有目共睹的是同质化教材泛滥,尤其是“基础课、热门专业教材众多”,⑶即通识课程(涵盖基础课、热门专业课)教材领域内同质化程度偏高。许多为市场效益或职称评定,匆匆忙忙、东挪西凑出的“新版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创新性和适用性缺失,没有进一步为教师的教改实践、学生的能力培养带来裨益。打造教材精品、提局图书质量,成为目前教育出版界最为重视的问题。站在出版行业角度看,编辑工作贯通整个图书生命周期,在教材去同质化实践中起着重大作用。站在教育行业角度,编辑主体的学养素质、创新责任亦是把控图书质量总体、强化精品战略的关键一环。

一、高职扩招下的分层意识

我国高校教育经过十几年体制改革,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2019年,教育部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4|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4月30日,《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普及化意味着未来大学生的无限扩展,高职扩招则意味着专科生在其中所占比重增加,高等教育呈现明显化的受众分层。因而作为教材编辑,也要相应地考虑教材的受众分层问题,在避免等级偏见的前提下,对将来的使用者精准定位。我国高校有等级之分,学生有层次之分。专科生对初高中知识的掌握度及其培养目标与本科生不同,适用教材势必有所区别。另外,专科生因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又分为高专生和高职生。那么,通识教材可以针对本科生、高专生、高职生的不同层次在难度和广度上进行把控——本科生的教材内容宜深、范围宜广,高专生、高职生的教材,则必须明白易懂,知识集中。比如本科通识教材《艺术欣赏》可要求编写者加入艺术发生学、艺术理论、接受美学等内容,列出艺术所有的体系分类及经典作品;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稿《艺术欣赏》教材,要提醒编写者在内容上做“减法”(如删减一些类似超现实主义的玄奥艺术作品),在形式上做“加法”(如大量增加直观的艺术作品图片)。另外,出版社编辑在策划组稿时不应该盲目强调主编必须是专家学者,这未必是教材高质量的保证。因为对应学生的分层,编写者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国内高校教材编写的惯常做法是主编统筹下的多人参与。有些主编是不在教学一线的专家学者,组织自己的研宂生放手编写。研究生没有教学经验、水平参差不齐,所编教材无法符合师生的真正需求。鉴于此,主编不必是权威,但一定要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主编挑选该专业领域内的学者、一线教师、研究生组建成多层结构的团队,学识与经验双管齐下,利于强化教材自身的适用性。

二、高教普及下的类型意识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的《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需要”。这个提法放在今年高职教育扩招的新形势下,宜把普通本科教材扩大为所有的高等教育教材。我国的高等学校按专业可划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按培养目标可划分研宄型和应用型两大类。综合型大学多偏重研宂,专业型大学多偏重应用。专业型高校又可以细分为师范、语言、财经、政法、农林、医药、军事、体育、艺术等多种门类,不少专业型院校属于专科层次。专业应用型高校与综合研宄型高校的通识课程设置,目的与意义没有本质差异,但会因专业特色的凸显有着微妙的差别——综合类大学通识课涉及学科面比较广;而专业应用型院校通识课要考虑突出专业特色,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适用于普通综合类大学的通识教材,其普适性的优点对于专业类高校而言,却成了缺乏专业特色不能精准对位的遗憾。所以目前国内许多知名的专业型强校鼓励自编自用——自己编写使用于本校、带有自身专业特色的通识教材,并向同类型兄弟院校推广。出版社编辑在团队组建和内容编纂时必须有学校类型的针对意识,尤其面向的是专业类院校,不但要考虑教材的专业配合度,还要衡量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民族、艺术类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教材宜浅显易懂、循序渐进;而语言、政法类学生成绩相对优秀,教材宜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以中国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基础课为例。目前名为《大学语文》的教材版本不下百种,但若在专业类型和地域特色上做文章,教材编辑依然存在创新空间。不少专业类大学自编的《大学语文》,书中选编的阅读篇目与专业挂钩紧密:如财经院校用书编入《史记?货殖列传》《盐铁论》;师范院校编入《吕氏春秋?劝学》《师说》;军事院校编入《赤壁之战》《后汉书?马援传》……一些院校所处地域特色鲜明,书中所选篇目也带上地方色彩:《江南的冬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江浙的温婉;《白杨礼赞》《秦腔》是西北的粗犷;《边城》《伞下的侗寨》是西南的静谧……再以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课《心理学概论》和《影视欣赏》为例,除基本理论外,编撰《心理学概论》可以相对详细地介绍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学科分支:师范院校需要教育心理,司法警官院校需要犯罪心理,艺术院校需要艺术心理……选择《影视欣赏》的经典影片,师范类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放牛班的春天》,政法类有《十二怒汉》《杀死一只知更鸟》,军事类有《现代启示录》《巴顿将军》,体育类有《光荣之路》《摔跤吧,爸爸》……以此类型意识推而广之,令通识教材能够精准定位,让专业类、专科类学生真正获益。

三、通识教育下的定位意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