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5:10: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植物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用植物学教学分析论文
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1.1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1植物学实验课现状
1.1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课前没有充分预习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不清楚实验内容.在显微镜下已经观察到却又不知道是什么结构的尴尬现象在植物学实验课上普遍存在.这类学生对于实验课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实验报告通常照抄教材上的内容.
1.2不愿参与
部分不愿动手操作的“看客式”学生常从事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如翻看手机或在实验室内走动等.当其他学生完成操作后立刻围拢过来凑热闹或直接抄录观察结果.这类学生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实验报告,从而得到较高的实验成绩,但实际上没却有参与到实验中.
1.3考核方法不合理
植物学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为例,介绍了“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用单一期末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利弊及其引发的不良学风问题,提出了采用分章节考核、随堂提问测验、网络互动交流作业、完成小论文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考试方式;多元化考核;学风建设
考试是引领学风和教风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学业水平评价是促进学风和教风建设的导向标,不同学业评价方式对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的历史与现状
(一)“植物学”课程考核历史与现状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课程几十年来一直采用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学校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办历来非常重视期末考试工作,教务处负责安排考试教室,组织试卷的印刷发放及收集装订;学院教学办负责收集整理课程的统一A、B卷命题并交由教务处印刷,还要负责为每个教室配备两名监考教师。期末闭卷考试的学生集中定时答卷后由监考教师统一收卷并密封,然后交由任课教师制作标准答案后集中流水阅卷(十多名任课教师每人只阅一个小题),最后由任课教师拆封试卷登记学生的卷面成绩。随着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植物学”课程考核总评成绩也由20年前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变革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笔者在20多年承担大一新生“植物学”课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加入了平时成绩来评价课程学业,但学生们对“期末考试”环节还是特别重视,从第一堂课“绪论”到以后的每一次课,总有学生问及关于课程考试内容的问题,不少学生甚至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学试题集”向任课教师要“标准答案”。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应试教育给学生留下的深深烙印,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如何通过完善课程学业评价方式来适应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二)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业水平的利弊。考试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每到期末考试前,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们抢占教室和图书馆座位、夜以继日埋头复习的场景。期末考试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种同一时间考试、统一命题、统一标准阅卷的考试方式较好地保证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考核结果比较客观公正。但用单一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来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水平,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一次性期末考试不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又来不及弥补就结课了的遗憾;一次性期末考试更让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考前突击“背答案”就能过关,不重视课堂学习的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和“逃课”,这些不良学风导致近年“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及格率偏高,如笔者2015年秋季承担草业两个班的植物学考试时,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率分别高达22.2%和23.1%。这与10年前班级不及格人数相比增加了一倍多。对这部分接近班级人数1/4不及格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得知,他们的学习目的就是“60分万岁”,不去争奖学金,也不打算保研,其中不乏平时有缺课或者不注意听讲的“问题学生”。笔者课间抽查还发现,部分学生的教材“干净”,有的学生到期末考试前才开始看书,有的甚至依靠考前背“习题集”答案应对期末考试,一旦考试题换个问法就不知道答案了。面对逐年升高的不及格率,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提高课程学业评价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三)增加平时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以考勤、作业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作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总评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还督促了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有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通过平时考核,授课教师可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与学生所在院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早联系,课堂内外联合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督促,避免了期末考试后发现问题“来不及”弥补的遗憾。面对近年来逐年升高的卷面不及格率,教研室逐渐提高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以前的10%—20%提高到了目前的30%—40%。目前“植物学”课程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主要由上课考勤(10%)、作业(10%—20%)和临时提问(10%)组成,其中考勤起到了督促学生不逃课的作用,但不能保证自律性差的学生课堂能注意听讲;课堂提问虽然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但由于“植物学”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授课学生人数多,课堂提问每个学生需要的时间较多,导致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给出,而植物学课程的识记内容较多,实践证明,学生作业成绩难以拉开差距,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抄袭问题。由于平时成绩的给分标准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出现成绩不够科学、给分普遍偏高的现象,导致部分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想依靠抄写作业等获得极高的平时成绩来通过课程考核,事实也证明,个别学生即使卷面成绩在40~50分,也可以通过较高的平时成绩通过考核,这样在无形中降低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给课程质量带来了“注水”嫌疑!更重要的是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也不利于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建设。为此,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用多元化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方法,改革单一用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评价课程学业水平的弊端[1-5]。目前,多元化评价方式在中学普遍应用,甚至已经开始应用到大学入学考核选拔中,而在大学的课程考核中则应用较少[6-8]。
二、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评价课程学业水平
植物细胞凋亡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植物;细胞凋亡;
论文摘要:细胞凋亡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正常发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已成为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植物凋亡的一般特征、植物营养和生殖生长中的细胞凋亡以及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植物细胞凋亡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部分细胞所采取的一种由内在基因编程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自杀死亡的方式[1]。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的现象最早是Kree在1965年观察到的,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后,他于1972年将其重新命名为细胞凋亡。之后近20年,细胞凋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调亡在动物生长发育中、尤其在维持动物体内细胞和组织平衡、特化、形态建成和防病、抗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动物一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也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但由于植物生长发育和细胞结构的特殊性,有关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体度过不良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植物细胞生物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热点之一。本文就植物细胞凋亡的一般特征、检测方法、在植物中的存在及意义作一综合阐述。
1植物细胞凋亡的一般特征
经历细胞凋亡过程的细胞呈现一些典型的形态学变化,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凝集、断裂、趋边化,细胞器解体、消失,细胞膜发泡形成凋亡小体(其中包含有凝集的细胞核断片和细胞器)[3.4]。随着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证据也逐步被阐明:细胞染色质DNA在核小体连接部位断裂,其片段大小为200bp的倍数,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到特征性的DNA梯度(DNAladder),此特征还可以通过超速离心、末端标记电泳以及原位缺口翻译技术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诊断依据。
2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新时期园林行业的发展为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在对农林院校现有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有关改革方法,对农林院校是否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能面对时代挑战的、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人才这一关键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但现代园林专业的建立却是在建国之后。1951年,由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发起,在北京建设局的支持下于北京农业大学创办第一个造园专业,1956年院系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地球环境被加速破坏、资源进一步枯竭、人口危机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环境问题和环保意识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园林专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融,也使传统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作为学科,园林(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规范,全称应该叫风景园林)从其萌芽开始,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其综合性强,适应面宽。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专业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园林专业教学研究及实践,确立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改善目前农林院校园林教育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植物孢子萌发培养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蕨类植物培养基质孢子萌发孢子体
论文摘要:作者概述了在蕨类孢子萌发研究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质,包括了以自然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液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并简略分析了影响蕨类孢子萌发的其它因素。
1前言
蕨类植物是古老的维管植物,也是植物界系统演化中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在其生活史中明显地存在可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体现在其食用性、药用性及工业上的某些特殊用途等方面[1](如石松属的孢子含油达40%,可在冶金工业的模型铸造中作为优良的分型剂,也可用作照明工业的闪光剂)。经典的蕨类植物研究着重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孢子体形态的描述。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为蕨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常见的培养基质
在蕨类孢子繁殖的研究中,常采用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质。
蕨类植物孢子培养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蕨类植物培养基质孢子萌发孢子体
论文摘要:作者概述了在蕨类孢子萌发研究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质,包括了以自然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液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并简略分析了影响蕨类孢子萌发的其它因素。
1前言
蕨类植物是古老的维管植物,也是植物界系统演化中一个独特的自然类群,在其生活史中明显地存在可独立生活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体现在其食用性、药用性及工业上的某些特殊用途等方面[1](如石松属的孢子含油达40%,可在冶金工业的模型铸造中作为优良的分型剂,也可用作照明工业的闪光剂)。经典的蕨类植物研究着重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孢子体形态的描述。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为蕨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常见的培养基质
在蕨类孢子繁殖的研究中,常采用以土壤为主的培养基质和以营养配方为主的液体或琼脂培养基质。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沈阳农业大学农科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理论基础。实验教学能辅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突破理论学习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近几年我们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一些改革和尝试,力求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合理安排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我们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改,将方法陈旧的内容剔除,保留经典实验项目,增加先进技术的实验内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实验项目覆盖了理论课的各个章节,使学生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理解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依托新型仪器设备的更新,我们购入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满足实验项目的要求。实验条件的改善和硬件设备的更新,使学生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登上更高的平台,有更广阔的视野,培养其具有创新意识。这与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相契合。
二、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研思维,我们改变了教师讲学生按要求操作的教学模式。每班学生成立实验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试材,配制实验药品,完成实验操作,提交实验报告等。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也为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也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要求各实验小组在与植物抗性相关的实验项目中所用试材处理相同,并写一篇科研论文,其要求与正式发表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相同。在试材的处理、数据的整理、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科研思维能力;在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验证了理论课上的学习内容;在完成科研论文攥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能力,提高了科研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传统中医蕴藏的神奇医药价值论文
论文关键词:传统医学药用植物生物制药植物学
论文摘要:传统医学是特定群体在长期历史生活中共同创造或维系,并经由该群体中特定或不特定成员传承并延续至今的智力成果。此类知识蕴藏着神奇的医学价值。文章阐述了传统医学在医药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传统医学”这一术语最近几年才逐渐见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用的“传统医学”,一般指传统的或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商标、商号及标记、未公开的信息以及其他一切来自于产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智力活动、传统的或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和创造。所谓“传统的”、“基于传统”是指那些知识体系、创造、革新和文化表达,通常附属于特定的民族或地区、代代相传并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传统医学分为: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学知识、医学(包括药学)知识、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知识。
传统医药尽管基于天然产物,同样也是人类知识智慧的产物。由于原住民生活环境的特定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传统药用资源。据估计,目前3/4的植物药方已经被发现,全世界这些药用植物每年创造的市场价值大约为430亿美元。2O世纪8O年代末期,世界范围内的200家公司积极的搜寻具有药用成分的植物。在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癌症和艾滋病时,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已经从3O个热带国家搜集了近soooo+样品,分别来自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该所的科学家在喀麦隆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植物,从中提取的生物碱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
在印度,至少有2O多中植物中所含的物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风湿痛等病症。据统计,世界各大医药公司有47种销售额超过百万美元的药物来自热带雨林的生物。许多大医药公司已委托生物学家,请他们在海底、草原、雨林、珊瑚礁这些生态环境中。寻找治疗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的特效药。JoshuaRosenthal,NIH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小组的一个负责计划的高级职员介绍说,从传统使用的复合配方中研制出了新的抗疟疾药,例如,Artemisiaannua来自于植物艾,也称作甜安妮或青蒿,早就被用于中药来治疗发热;止痛药,一种来自于青蛙皮Epipedobatestricolor的有效生物碱,用于制作使小动物失去活动能力的毒液;以及抗腹泻药,~INormalStool处方,来自萨满制药公司,使用的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名为Crotonlechhri树的树液。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安东格比地区的马哈发利人长期以来使用树木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填封龋齿的孔洞,这对拥有专门牙科职业和设备的西方世界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阿根廷的多巴是个自给自足的民族,有自己的巫医,因为他们认为外面医生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巫医使用自然界的原料自己配制药物。某些部落的巫师掌握着丰富的植物性能方面的知识,这些巫师有许多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伟大的哈佛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理查德·舒尔特施花了许多年时间研究亚马逊盆地上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他说,每死去这样一个巫师,就好比烧掉了一部文库。舒尔特施已经培养了许多年轻民族植物学家。他们将赶在那些文库全部消失之前从其中抢救出尽可能多的秘诀。
小议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与实施
摘要:在中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了解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教教育改革的关系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秀办学特色与传统,从改革实践教学入手,走出了一条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教育创新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
1.农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依靠合并、升级和扩招等措施的推动,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通过有效制度和机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进行建设和监控,确保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此,教育部于2001、200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主旨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已日益彰显。2009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并在该校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全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实践教学普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则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则由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设施普遍不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多数没有动手或很少动手做过实验或参与实践,基本上是“出了学校门,再进学校门”、在书桌上面度过的。
1.2新入校的大学生和部分年轻教师,受中国教育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新时期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各有关方面的足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