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18:08: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知识管理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与展望
摘要: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的体系,即指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之成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基础的一部分。而且,它还提供了将某种散乱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应用的战略,由此可以扩展个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文章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
1概念界定
在传统的管理学三层含义中,第三层含义指: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条件下,组织都会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而环境则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组织管理学理论日益成熟之际,管理学家意识到:管理学虽建立在对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上,但员工反而被局限在单个组织中而被当作组织人来对待。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使得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前文提到的知识管理是指广义的知识管理,当人们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而需要将个人拥有的资料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时,则需要引入个人知识管理(PKM)这一在国际上流行的理论。PKM是指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收集、分类、存储、搜索和共享知识的过程(Grundspenkis,2007),以及利用这些进程来支持日常的工作(Wright,2005)。它的产生来自智力工作者对个人提升日益增长的需求(Smedley,2009)。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方法,而不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式(Pollard,2008)。
2理论延伸
PKM集成了个人信息管理的思想,但侧重于个人技能,并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不同的学科,如认知心理学、管理和哲学等来获得输入(Pauleen,2009)。从组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一研究已发展到扩大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组织边界渗透性的领域。从元认知的角度看,它比较了基于能力和效能在内的人类认知的各种方式(Sheridan,2008),它是一个发展中的研究领域(Pauleen,2009)。近些年来的研究已经开始探讨“个人知识管理在Web2.0技术背景下的潜在作用”(Razmeritaetal,2009)。
巧用知识管理理论推动图书馆管理
知识管理的理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知识管理逐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研究和借鉴,发展为一种知识社会的管理思想。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的集中地,应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知识及其相关资源,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理念被引入图书馆领域后,目前,关于“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邱均平、段宇峰从知识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相关因素出发,对知识管理下定义:“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角度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针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过程的管理。”陈锐从知识管理的目标出发,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提高组织效率、反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发展阶段。”柯平先生认为图书馆知识的管理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图书馆业务、财务、人事,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领域。综上所述,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对知识信息载体上的内容实施管理,同时又不损害知识信息内容的原貌,并且将知识信息载体的管理和谐地统一在图书馆这一生长着的有机体中。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外向性和公平性。
图书馆知识管理着眼于向社会传播知识,它是为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知识创新的开展构建一个知识的获取与流动平台的活动。图书馆知识管理致力于面向社会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向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体公开性地提供知识资源,以利于提高社会群体的知识创新能力。图书馆知识管理侧重于以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管理,并将与具体文献关联的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以提供读者利用,这种隐性知识主要依赖于咨询或检索途径取。信息管理已经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且正在向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变。具有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的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信息,使用信息处理系统帮助筛选有用的知识,剔除冗余、不适用或者陈旧的信息,存入和更新图书馆的知识信息库,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知识信息的传输,提供给读者利用。
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现代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八大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企业知识管理浅谈论文
论文摘要:首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研究文献进行概述。进一步,对12部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著作进行批判性评论,并对国内与企业知识管理直接相关的5篇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按主题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认可的知识管理及企业知识管理定义,并给出了OEM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及概念模型。
论文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文献研究OEM企业知识管理
1导言
20世纪9O年代开始,受到知识经济有关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企业知识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当前的研究重点正由第一代知识管理向第二代知识管理转变,与第一代知识管理只强调知识集成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和知识集成,同时强调两者的平衡。从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进展看,英国石油公司、施乐公司、IBM公司和中国惠普公司、TCL公司等的知识管理实践是其中的代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更多地是把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来对待。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战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战略管理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基于资源观的、基于市场观的以及基于流程导向的3个流派;知识管理战略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在操作层面,可以在总结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类型、选择依据及评价要素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
通过以上基本梳理,我们可以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实务研究,作者将在本文中对重要及新近的有关书籍、博士论文等重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可靠基础,同时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会议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实践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当前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趋于高潮和成熟,而国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开始,知识就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积累。因此广义地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发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始于1998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浅谈当前国内外知识管理现状论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会议;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实践;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当前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趋于高潮和成熟,而国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开始,知识就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积累。因此广义地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知识发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始于1998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国内外知识管理方法探讨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知识发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始于1998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试议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变革
知识管理和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企业创新的实现,知识管理是企业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一种新的方法,计算机存储简单的布局,而隐性知识是难以把握,它是存储在员工的思想,任何组织的工作人员,实施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下去,我们必须以信息和信息,信息和人,信息和过程,有很多创新。但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新的管理思想和知识管理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知识管理是一个组合的知识型企业的制度建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使企业的信息和知识,通过收购,创造,共享,集成,访问,更新,工艺创新,继续回到个人的知识和知识系统周期性的智慧,不断积累,成为应用的管理和知识资本管理,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市场的变化。知识管理是一种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取决于知识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的获取和存储技术的分类,知识的搜索技术,通信技术: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企业门户。我们相信,在直接的意义,可以掌握的知识管理,实际上是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正是这些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论,资源稀缺和找出重点企业和资源,以及他们的管理,因为这些资源,更多的使用。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知识管理是管理理论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的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如企业作为一个自动化设备的科学管理,从侧面进机生产,另一边是排放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机械与自动化,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对自己的法律知识的客户和聚合物,没有知识的价值,企业不存在,创造客户价值,对自己的价值的实现过程,该过程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为企业,它的组织,运作的商业知识,知识管理系统,各级人员依靠TEM,业务发展,企业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文化,是知识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培养匹配。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创新强调共享,合作。组织文化应重点关注这些强大的指南,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怎样做是不对的,知识共享,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寻找新的方法来创造新的知识,方法,组织的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知识管理的形成,价值取向。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企业知识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战略知识管理中心,具有优良的控制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原则:
(1)知识的积累,交换,共享,知识的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共享可以使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传播是知识的核心体现其价值的。
(2)在管理知识的使用。知识管理不仅体现在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但也反映了生产过程的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
(3)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是从最底层的业务流程知识的顶部,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或失败。
(4)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流动,促进了企业的活力。在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知识获取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价值。
国内外知识管理论文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