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支教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21:29: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支农支教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号召,按照学校和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校紧紧围绕“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活动主题,继续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大学生们在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中,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向人民群众传播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学的发展理念,宣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大学生们也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介绍
(一)、活动概况
1、前言
本次到贵州省*市和*县开展服务新农村活动的主题是“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并得到华桥基金会全程资助。
在此我们把此次活动队伍命名为“‘传递民族的希望,播撒爱的种子’服务新农村队”,是在华桥基金会、银鸽志愿者服务团的指导下,在校大学生自发成立的支持农村建设的非营利性组织。服务新农村队的主要目的是召集有意为农村建设做贡献的在校大学生,针对具体村庄的具体情况,进入该村,为他们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活动地点及时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方案
为了在实践中培养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加强学生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时代使命感,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黑河学院团委结合我院学生社会实践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践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以“聚焦时代主题、关心社会热点、结合行业发展、助推国家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实践才能、传播科技文化、倡导科学发展,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的基本目的。
二、选题方向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
社会实践结合创新创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意义、高校学团组织高度重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形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强烈,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和时代主题相结合、社会实践组织参与的方式多样化、缺乏全员共识,投入不足、社会实践的功利性和短期性、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论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党和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年“五四”前夕,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希望同学们把深入社会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深入实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实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探讨社会实践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社会实践形式和途径。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大人才工作的整体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不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为此,省委始终坚持农村人才是农村发展第一资源的思想,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在2004年制发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若干意见》中,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并明确了以“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以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到户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才工作思路。为加强对农村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农村人才工作的特点和任务要求,对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将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劳动厅、省扶贫办等涉农单位吸纳为成员单位,并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各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在组织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工作科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农村人才工作领导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农村人才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省里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并完善了统一决策机制、分工负责机制、整体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协调服务机制和督办落实机制等6项农村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从决策程序和运行规则上保证了农村人才工作统分结合效能的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农村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对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强化督办考核,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抓农村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推进了农村人才工作任务的落实。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抓好培养引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才的需求,省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一手抓农村人才的培养,一手抓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全面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融入就业导向的实践论文
论文关健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职业指导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突出办学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开展“三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全方位进行职业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等方面,提出观点和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出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工作有创新,发展有后劲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院的办学宗旨。学生就业出口畅引导进口旺,质量有保证,学校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创新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职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商学生的专业技能
紧扣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目标,坚持质量比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优良结构;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构建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显高职教育特色;实行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是我院多年来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学院坚持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始终瞄准装备制造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就业服务等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以就业为导向,突显高职特色,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我们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目标,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二是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实训环节;三是整合校内现有资源和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技术培训;四是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岗位就业实习制度;五是建立新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
大学社团联合会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成才”的工作宗旨,积极响应团中央“校园文化社团化”的号召以及校团委“社团活动精品化、规范化、阵地化”的要求,立足引导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转变工作思路,锐意改革,在内部建设、制度完善、机构调整、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相继开展了社团文化周末广场、社团会徽设计大赛、社团精品活动展评大赛、社团板报大赛等一系列社团文化活动,开创了新学年我校社团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年度工作回顾
一、以“三自教育”方针为宗旨,精简机构、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增强社团联合会的生命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1、整合资源、拓展职能,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新学期社团联合会在校团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本着“精简机构、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经过网络调研、集中讨论,最终制定了《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改革方案》,正式确立了五部室、四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将原宣传部、文讯部合并组建文宣部,全面负责社联、社团的宣传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改组成立了审核考评部和培训调研部,完善了社联对社团的监督、服务和培训体制;取消原有的五中心设置,将新校区78个学生社团按照理论科技、艺术爱好、实践服务和运动休闲四大门类重新归类,进一步明确了社团性质,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副秘书长直接兼任重要部门的第一负责人的制度也有利于准确掌握和反馈社团工作信息,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2、理论学习、培训激励,干部队伍更加成熟。
农村人才队伍研究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需要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更需要人才智力支持。农村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在于培养和使用一批又一批能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村人才。
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矛盾及其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来,全国各地人才建设在加强和改进、深化和创新中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却仍是一个薄弱区域,尤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样一个大形势、大背景之下,对照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1、大力度的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的矛盾。
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是不言而喻的,而现有农村人才总量要求相距甚远。以江西省**市为例,该市有17个乡镇223个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落2323个,共有农村人口50余万人,课题组关于《**市农村人才状况调查》统计,该市农村各类人才共有6267人,占农村总人口不到1.5%。其中,乡镇干部977人,村两委干部909人,农村中小学教师3450人,农村医卫人员255人,农口系统专业技术人员278人,农村实用人才398人。
2、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高校教育基本情况及格局诠释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情况表现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并重、个性张扬与共性要求并重、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并重。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科建设、教育环境、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成了党政领导牵头、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格局。
论文关键词:教育;基本情况;格局;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些变化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如何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这是摆在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极其紧迫而又重要的历史任务。
l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三个方面。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具体表现为“四个”并重:
1.1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
县领导进修工作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庄、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倡导新风尚、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创建好班子、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因村制宜地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新农村、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届**中全会精神,××市委党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组织**年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学员,赴××和浙江进行实地学习考察。通过学文件、听辅导、看实地、谈体会、写论文,大家就如何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诸多共识,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
××古称“农业上郡”,今为“赣中粮仓”,农业基础扎实,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次我们到实地学习考察,感触很深。看到高安市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深感新农村建设在我市之必要;看到宁波奉化塍头村的生态家园,又感悟到新农村建设在我市之紧迫。通过对龙潭镇南炉村、石脑镇赤岸东头文明村和上湖镇南坪村的实地教学,我们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在××的生动实践。这三个村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南炉村的田园化建设和南炉小学的现代化教学,赤岸东头文明村的村庄规划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南坪村的村容村貌、蔬菜产业和基层组织建设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生态文明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宁波奉化市滕头村,原来是个被称为"烂污滕头"的贫困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如今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相继荣膺了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50项国家级以上荣誉。2005年,仅有311户、791人的该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8.2亿元,利税1.85亿元,其中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虽然中央下发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省市县制定了实施意见。但当前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与中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些地方只满足于下个文件,没有具体的方案;有些单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口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些人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投入,象我们落后地区财力又不行,新农村建设很难搞。还有不少人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农村环境的整治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上述认识上的不到位,源于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认识不清,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研讨中,学员们认为,不管是立足于××的地,还是立足于××的人;不管是立足于××的当前,还是立足于××的长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和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尤其要引起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