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17:46: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与安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质量与安全

电梯质量安全与安装维护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所必备的设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随着电梯使用量的增加,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对于电梯的安全问题与维护工作十分重视,因为只有做好电梯的质量安全与维护的检查,才能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1-3]。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面对当前所存在的现状问题,积极改进提高,切实抓紧抓实电梯质量安全与安装维护问题的应对策略,保证电梯的正常、稳定的运行。

1电梯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运输的必要设施,其质量安全的性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电梯质量安全是指电梯在实际的运行中的质量,这与电梯的安装施工和电梯的定期维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电梯作为一部敏感的设备,任何一处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梯出现事故,产生危险隐患,因此电梯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

2.1缺乏维护保养。电梯属于高灵敏度的设备,必须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才能保障电梯的正常使用,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明文规定,除了军事设备、航空航天设备、核设施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外,一般场所所使用的电梯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年检,这样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主动申报的单位少之又少,正是由于很多单位对于电梯检修与维护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所以才通过立法建立相应的年检制度[4-6]。2.2电梯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电梯的使用已经广泛普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处可见的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工具,而电梯使用量的大幅增加也必然会产生对专业的电梯维修人员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电梯维修人员既不懂得电梯的结构原理,也不懂得运用设备技术的知识,只是通过短期的、并不规范的培训就上岗工作。这些维修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够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维修操作,对于电梯故障问题缺乏工作经验,使得电梯的故障得不到有效排除,为电梯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2.3操作不规范。电梯的构造是十分复杂的,在电梯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合理使用,才能保证电梯不容易发生故障。但是在实际的电梯使用中,很多人并不遵守规章制度,往往是造成电梯事故,产生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人们安全意思淡薄,不能正确使用电梯的行为有:首先很多人为了加快电梯上下行的速度,会有用力按压开关按键的习惯;其次一些情况下为了阻止电梯关门,会用身体或者其他物品挡住电梯门;还有一些小朋友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喜欢在电梯厢中蹦蹦跳跳;另外还会出现用东西代替手指按压按钮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加剧电梯运行中产生故障的风险性。

3电梯安装的技术管理

查看全文

食品塑料包装质量安全与检测

1对食品塑料包装重要检验项目及安全隐患的分析

根据食品包装的材料和功能的不同,国家规定了相关的产品标准及卫生标准,主要有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QB/T1871-1993《双向拉伸尼龙(BOPA)/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GB/T21661-2008《塑料购物袋》、GB/T19741-2005《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BB/T0002-2008《双向拉伸聚丙烯珠光薄膜》、GB/T17030-2008《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GB/T18454-2001《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QB/T2197-1996《榨菜包装用复合膜、袋》、BB/T0014-2011《夹链自封袋》、GB/T24984-2010《日用塑料袋》、及卫生标准等。

1.1拉断力、断裂标称应变(断裂伸长率)

拉断力是指试样受拉力作用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断裂标称应变(断裂伸长率)是指试样断裂时,原始标距单位长度的增量。通常以断裂标称应变(断裂伸长率)的大小来衡量塑料属于延展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反映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拉伸的能力,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只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才能在使用中耐用,保证食品包装袋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裂。在检测的过程中断裂标称应变(断裂伸长率)的数值小、拉断力的数值也相应的小,这与生产过程中拉丝严重,造成薄膜容易拉断,使产品不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1.2剥离力

表征了两种不同材料间复合质量的好坏,将规定宽度的试样,在一定速度的条件下,进行T型剥离,以剥离15mm宽复合层所需的平均力值表示。通常复合膜(袋)会有印刷、裁剪、封合等后加工,剥离力不良的产品在随后的加工、包装、使用中可能发生层间分离,而层间分离的包装袋将引起其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的下降,从而影响包装物的质量或保质期[12]。造成食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原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等因素。

查看全文

提高麻醉安全与质量措施

【摘要】提高麻醉安全与质量是麻醉医师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麻醉学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持续关注、深入理解这些新理念新技术是提高麻醉安全与质量的可靠途径。与此同时,追根朔源,在新形势下,麻醉医师更应该敬畏职业、增强服务意识,满足人民享受优质医疗的愿望。遵守规范、重视三基是提高麻醉安全与质量的基本途径。当今医学学科发展逐渐细化,加强多学科合作,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患者寻求最佳方案,有利于患者预后。重视用药安全,采取措施,避免麻醉用药错误是保障麻醉安全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服务意识;规范化;麻醉学三基;新理念;多学科合作;避免用药错误

2018年8月17号国家七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正式对外。文中强调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并明确指出要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1]。

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麻醉工作,首先我们要有职业敬畏感,要有服务意识。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医学与人文的融合,解除人类痛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爱[2]。古今中外名医大师无一不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关爱之心,在医学事业上全心投入。以人为本、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淡薄名利、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不分贫富、平等医治、谦虚谨慎、博采众长、细辨真伪、精益求精、不畏艰险、全力赴救等医学伦理思想对当代医生仍有重要指导意义[3]。麻醉医生更是生命的守护者,“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师更应该对这份职业充满敬畏感,应该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麻醉医生奋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无一例患者受到麻醉伤害”[4]。提高麻醉临床安全、提供优质医疗质量是麻醉医师永恒的职责与使命[5]。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疾病谱变化,患者合并疾病更加复杂,外科手术不断发展,种类多,难度大,麻醉医师面临挑战;但近年来麻醉学不断发展,规范化,流程化,学习途径多样化,麻醉学理念不断更新,麻醉技术不断发展,这为麻醉医师增强服务能力,提高麻醉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我院近20个手术工作地点,散布在中心院区以及城市的不同区域,手术室2~18个不等,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视资质管理,三年以上主治医师经核心领导小组评估后,方能派往不同院区轮岗负责,一线医师由转科医师,基地培训医师,进修医师,本院住院医师组成[6],人员安排同样需要考虑工作地点手术室个数及手术类型特点进行匹配。加强术前访视与评估,提高安全准入。

我院麻醉科团队和临床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手术患者院前准备指导意见》,以此为依据术前将平诊手术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调整到最佳,增强围术期安全和降低并发症发生[7],急诊手术迅速评估,识别风险,积极备术。临床麻醉工作中,遵守科室规范化制度,重视三基,加强学科进展追踪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必要途经。基于此,全面掌握患者疾病信息,制定个体化优质麻醉方案,精准麻醉。重视术后镇痛,力求患者平稳舒适度过围术期,为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做好麻醉环节。“三基”,医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扎实的基本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8]。回归基础,夯实基础,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学科新进展新理念。近年来麻醉学有很多理念涌入。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共同发出迈向精准医学的倡议,提出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精准麻醉”的概念随后被提出[9]。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精准麻醉提供了物质基础。不同以往,麻醉医生用经验积累后形成的麻醉理念和操作习惯做麻醉,精准麻醉借助于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麻醉气体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气分析、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血栓弹力图监测以及可视化技术等手段[10],强调个体化、量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的麻醉实施、麻醉管理、麻醉用药,融入个体化因素去实现麻醉平稳、循环和内环境稳定[9]。精准麻醉的意义在于通过监测患者的全要素,将其控制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内,使麻醉逐渐脱离经验的范畴而更加接近科学,逐步达到精确,令实际的安全范围逐步加宽[11]。精准麻醉理念使麻醉更加安全高效,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麻醉学新技术新手段对以麻醉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经验麻醉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

“舒适化医疗”理念提倡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生理及心理上的无痛、舒适和愉悦感[12],该理念与2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高度契合,是提高麻醉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经。舒适化医疗的基础是无痛治疗,无痛腔镜检查、无痛门诊手术极大地提升了门诊患者的舒适感。麻醉学的初衷就是要消除患者手术疼痛,由于现代麻醉药物的发展,特别是全麻患者可以迅速从麻醉与镇痛状态苏醒,关注术后镇痛,首先要重视苏醒期患者镇痛以及镇痛药可能带来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预防为先,避免患者在剧烈手术疼痛中苏醒,恶心呕吐进一步加剧伤口疼痛。加强镇痛管理迎合患者需求,对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如果说“精准麻醉”“舒适化医疗”更多着眼于点,“围术期医学”理念的提出则代表着一种延伸,麻醉不只是一个独立的中间环节,而是一个连通前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麻醉前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需要调整到最佳,提高麻醉安全性,麻醉中的管理需要考虑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提出麻醉学科发展方向为“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号召麻醉医师在保障术中无痛和安全的同时,同样要将手术后的良好转归作为麻醉学的目标[13]。围术期医疗管理新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麻醉医师为主导,多学科合作优化诊疗方案,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手术诊疗新模式[14]。纵观这些麻醉学领域新理念,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保障生命安全,提升生命质量。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制。危机面前,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利益最大化加强有效沟通。临床学科分类日益细化,当手术患者合并复杂、特殊内科疾病需要专科治疗,或者手术部位涉及多个器官,需要借助科间会诊或全院疑难病例大会诊共同制定方案。科间会诊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诊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环节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15]。院内大会诊能够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质量和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16]。用药安全是医疗保健服务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7]。

查看全文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汇报

一、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情况

(一)粮食生产的官方数据

据2011年年鉴,全市耕地295.05万亩,人均1.14亩,低于1.38亩的全国水平;年粮食、花生总产在105万吨和25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市是粮食自给有余,每年都有数万吨粮食调出。九十年代,粮食生产达到高峰,平均年产量115万吨,其中,1990至1998年9年间,年均产量在120万吨左右,花生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1999至2007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产量降到100万吨以下。2011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07公斤,较全省人均水平少50公斤左右。

(二)粮食消费平衡数据

2005年以来,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由120万吨增长到130万吨,年递增率在2%左右。目前,全市粮食供需自给率约77%,产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且结构性短缺特征明显。按当前粮食生产、消费变化速度发展,全市粮食产需缺口会越来越大,至2020年将达到50万吨以上,自给率下降到67%左右,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压力较大。

(三)骨干企业的收购形势。

查看全文

生鲜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安全研究

摘要: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视角,以生鲜农产品超市为例,探讨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生鲜超市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的必要性和优化策略,对保障生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满足消费者追求更新鲜、更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品质;质量安全;生鲜超市

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鲜超市应运而生。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例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等。由于每个环节都很独立,使得生鲜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1]。

1研究背景

1.1生鲜农产品供给安全问题频发。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如何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是一个难题。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战着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底线,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对安全放心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保障生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刻不容缓[2]。1.2研究意义和贡献。生鲜农产品具有易损性、鲜活、容易腐烂、规格多样性和质量差异性等特点,安全供应难度较大,质量和品质难以保证。在非一体化的供应链环境中,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采购、流通和销售等环节是分散孤立的,难以对信息进行全面的追踪,不方便监督管理。近年来,生鲜超市快速发展,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途径。生鲜超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首要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是当前保障生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建立和优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生产供应销售模式,提升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水平,能很好地解决生鲜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安全问题,提高生鲜农产品的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3]。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分析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探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随着人们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1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1.1保障群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农产品安全问题关乎14亿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一起起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出现诚信危机,不利于社会稳定[1]。所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出于对群众安全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维护。

1.2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

“三农”问题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财富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农业回报率低,农产品价格始终在低价徘徊,尤其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质量不过关等,使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所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

查看全文

棉花质量安全监控现状与应对措施

摘要:通过对1996—2015年生产领域全国棉花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了解我国棉花生产和流通过程棉花质量监控现状;通过多年来对部分品种跟踪抽查和年度纤维质量公告,从棉花的田间生产、采摘收购、加工、贸易流通、质量公检、国库储备等方面,分析阐述20年来我国棉花纤维质量安全监控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为今后我国棉花质量安全生产与贸易流通提出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棉花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现状;监督抽查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受农业部种植业司的委托,自1996年开始,连续20年承担着棉花生产领域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全国15个省市,优质棉基地县、种子公司、科研院(所)、良种棉加工厂、轧花厂、良繁基地、制种基地等进行抽样调查。抽查样品达到3889份,涉及品种560个。通过抽查分析,我国棉花质量总体来说相对较好,年度间有好的发展,但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棉花生产领域质量和纤维品质现状

1.棉花品种多。棉花品种多、乱、杂影响棉花质量。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市场上的棉花种子种类繁多,农民购种选择范围扩大,但农民在购买时对于种子的认识不够,有些地市县棉花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自育品种较少。有些好的品种棉花更新换代较慢,农民愿意种植自己熟悉的品种,特别是主栽品种一般推广年限多在5年以上。因而,主栽品种退化日趋严重,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有些品种更新较快,新引进的品种由于气候等因素,栽培适应性不强。棉农对品种的认知还不够,种植管理经验不足,新品种的试种摸索着前行,从而会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同时,农民会试探性地种植几个品种,容易导致棉花交售时,在分晒分堆过程中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棉花质量。2.棉花生产面积和销售价格波动较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总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一,总产和单产均位于全球产棉大国首位,植棉面积仅次于印度,位2016年1月中国纤检37列全球第二位。我国棉花的遗传品质、生产品质和初加工品质处于全球中上等水平。我国棉花种植区域跨度大,气候与生态类型差异明显,棉纤维品质类型多,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棉争地矛盾突显,多熟种植方式的棉花面积扩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面积萎缩严重,我国棉花主产区呈现“西进、北上和向滨海盐碱地转移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7217万亩,逐步扩大到2007年的8889万亩,此后逐年递减,2014年缩减至6328万亩。原棉总产量从“十五”初期的500万吨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时期的750万吨左右,此后逐步回落至2014年616万吨。同时,原棉进口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我国棉纱年消费量略大于供给量,棉纺织行业每年使用的棉纤维量占整个纺织纤维总量60%以上,国内部分棉纺织企业高价从国外进口棉花,以满足纺高档棉纱的要求。受棉花价格的影响,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在逐渐降低,一些棉农宁可出去打工挣钱也不愿意种植棉花。3.农药的使用和对棉花质量安全的影响。随着棉铃虫、红蜘蛛、枯黄病等病虫害发生,过量用药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调查显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病(如立枯病)和枯、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黄萎病在两大棉区发病相当普遍,半数以上的棉农都使用了杀菌剂。近年来,化学调控剂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已十分普及,成为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100%的棉农使用化控剂来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使用次数一般为1~3次。新疆棉区化控剂的用量较大,使用次数也多,一般为3~5次。除草剂在棉花生产中也得到广泛使用,而催熟剂在新疆棉区则很少使用,这与新疆棉区棉花收获季节天气晴好、光热资源丰富有关,而山东、河北、江苏约有40%的棉38中国纤检2016年1月催熟剂。棉花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几乎没有限量,杀菌剂、化控剂、除草剂和催熟剂也在棉花生产中普遍使用。如此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但使棉花产品上带有农药残留,对生态纺织品带来严重隐患,而且与棉花间作套种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生态环境也会受到污染。在棉花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有一部分会被纤维吸收,成为棉花质量安全的隐患。另外,棉籽饼粕和棉籽油是我国重要的饲料源和食用油,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影响棉花质量安全,也对棉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大量化学物使用,特别是氮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4.气候变暖影响纤维品质的变化。通过每年的抽查取样及对棉花纤维品质有系统的测试分析可以看出,年度间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通过比较黄河、长江、西北内陆三大流域棉区纤维各指标之间、年度间的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表明我国生产领域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以中绒28.0mm~30.9mm为主,占77.1%,主要分布在中等档次。棉花纤维的断裂比强度分布在26.0cN/tex~28.9cN/tex的样品占44.5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3~4.9,占49.34%。棉花综合品质年度间逐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西北内陆棉区近几年纤维品质逐步好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从纤维品质的变化趋势看,马克隆值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变化非常明显。总体趋势是: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其中,长江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基本稳定5.1左右,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在5.0左右,但近年来逐年递增,到2013年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超过了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马克隆值明显低于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基本稳定在4.2至4.7之间,但受气候影响,2015年度也表现出历年来的高值。黄河流域马克隆值提高幅度较大,成为马克隆值最高的棉区。马克隆值的变化增高,直接导致纺纱过程中增加疵点。纺纱均匀指数是综合性指数,反映出原棉性能的纺纱能力。西北内陆棉区纺纱均匀性指数明显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整体上,纺纱指数差异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参试品种纺纱均匀性指数的表现,从2005年逐渐增强到2008年的峰值160,可纺80~100的高支纱,而后开始下降。到2014年,降到145,可纺50左右的中等纱支。长江流域棉区2005年纺纱指数在135以下,以后逐渐递增到2011年的峰值148。但长江流域棉花总趋势是逐年递增,近10年来,在品种选育和品种审定上都非常严格。黄河流域棉区纺纱均匀性指数总体趋势是在下降,尤其在2011年以后下滑明显,这可能与近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异常导致马克隆值变粗有很大的关系。5.异性纤维和“白色污染”问题。棉花市场放开后,质量的把控不如计划经济下的严格监督与管理,尤其异性纤维影响棉花的质量。随着棉花拾花用工紧张,对拾花过程要求放松,导致发丝、纤维等混入棉花的几率增加。在追求棉花高产目标的驱动下,由于地膜覆盖的大量推广使用,导致了棉田“白色污染”增加。特别随着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残膜被卷入棉花纤维中的可能性增加。6.大容量多功能快速测试仪对棉花质量检验起到很大作用。近些年来,国家投资大批经费引进国际上快速大容量多功能纤维测试仪,对棉花质量检验起到很大作用,对加工生产的每一包棉花都标注有一定的质量监控信息,保证棉花在流通过程中信息的安全。

二、保证棉花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查看全文

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探究

摘要: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环节,具有系统性、关联性、以及基础性等特征,直接对房屋后期应用寿命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管理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把握房屋建筑施工要点,推进国内房屋建筑体系化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房屋质量;安全检测监督;管理要点

1引言

房屋工程建设行业兴起,不仅为城市体系化建设,提供了开发新动力,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为了进一步彰显现代房屋建筑,“高效率、高质量、低损耗”的实践特征,就必须准确把握,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的两方面管理要点,辅助房屋建筑工程有序实施。

2房屋质量管理与安全检测监督管理

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是房屋建筑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房屋建筑质量,是指房屋工程施工中,材料、技术、以及从业人员水平等方面的质量审核。如,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方面质量检查,均属于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内容。房屋工程安全检测监督,是指房屋工程施工期间,施工设备应用环节、人员施工等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预防与处理。如,工程施工前,做好周边施工围栏,加强对施工区域内闲杂人等进入问题监管,均属于该类问题。

查看全文

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对饲料与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快速提升,对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因此,畜产品自身的质量情况对人们生活中身体健康状况、社会稳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方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常发生各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阶段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但其中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对饲料与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

目前我国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着相关的问题,从宏观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饲养人员、销售人员、消费人员在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不合理操作饲养行为,是导致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对饲养制作生产期间,饲养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等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导致饲料与畜产品质量的经常发生。1.1各部门、机构之间协调性较弱。首先,我国各饲料生产管理部门在政府部门具有较强的职能性,受到政府相关管理人员的领导,同时上下级之间在相关的业务中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两者之间没有领导管理关系。其次,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相关管理机构在建立时期工作需求相对模糊,许多地方在对饲养生产进行管控过程中通常使用多方面管理、重复检测与收费等,在提高各饲料生产企业自身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其饲料生产行业市场运营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一些地方在进行相应改革过程中,对饲料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弱化,进一步导致饲料生产行业的管理与执法等落实存在问题。其中一些地方政府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没有设立饲料生产管理机构,其实对其行业的管理出现真空问题,致使没有工作人员对饲料生产质量进行检测。1.2饲料与畜产品质量与行业标准制度不完善。首先,我国对于各畜牧业可以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仍然没有相应的规定与标准,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对饲料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依据进行工作。其次,我国自身的饲料质量检测工艺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还存在相应的问题。当前各畜牧业饲料医药检测机构主要对利用常量与微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工作,同时,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衡量级方法对其质量情况进行检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超衡量级方法进行质量检测工作。再次,各质量检测机构相关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致使饲料质量检测设备过于老化,对饲料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其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小,不能更好地适应新质量检测环境。最后,管理与服务力度相对较小。其主要体现在各畜牧业饲料药物虚假广告数量相对较多,饲料的非法生产打击力度相对较弱等。同时不能对各饲养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宣传。

2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措施

查看全文

风险控制与食品质量安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在此期间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话题,也是讨论的中心。企业的内部环境质量、风险的评估情况以及监管的程度越高,食品的质量安全就越牢靠。由此可见,企业的风险机制的有效控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就风险控制与食品质量安全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风险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与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对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大的关注的力度。受政府监管的影响,食品企业若是生产质量不安全的食品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样不仅对企业的名誉造成影响,同时很难会再次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这种背景下,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上,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经常出现,若是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视为企业经营的风险,就会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

一、风险控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作用

1.内部环境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内部环境设定了企业中人员怎样认知和对待风险的基础,其中主要包括了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的容量、道德价值观以及权利职责等。其中风险管理理念一般反应的是主体的价值观的体现,当企业都对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重视程度时,并且人员能够对其理解和信任,企业方面就能够很好的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而风险容量是指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数量,若是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非常讨厌,那么在进行战略制定的过程中才能够进行合理的控制。此外,营造良好的诚信和道德企业文化是企业构筑的道德底线,它对于企业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其它构成因素的设计等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胜任能力主要反映出了食品安全所需的技能与知识,权利和职责反映的是人员发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般这种情况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若是将责任与权利授予员工就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程度有所提升。2.风险评估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风险评估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检测和管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潜在事项,是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和基础。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对食品的影响和可能性两个角度来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在其过程中要对预期事项和非预期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原料、生产阶段、运输和销售过程界定出固有风险和客观影响因素,并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的标准,若是在其中有问题的发生就会有报警,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科学的控制,降低风险的发生。3.信息与交流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现阶段,信息与交流是企业收集、传递以及风险控制的内外部信息,是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在组织内外交流沟通的过程。因为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与识别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和提取,所以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信息系统来进行合理的解决。另外,根据内外部的合作情况,信息系统就要与关联供应商、销售商进行一定的融合,与此同时还要详略得当并且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信息,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控制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企业风险容量的沟通也同样重要,企业应该让员工以及合作伙伴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防止在其中有问题的出现。4.内部监管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正常情况下内部监管指的是企业对风险控制的建立以及实施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和检查,从而对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严格的评价,若是其中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可能够及时的改进。受企业内外部环境作用的影响,控制活动因此会变得毫无相关。所以说,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时刻对风险控制提高重视程度,并且要设立专有的部门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更好的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控制工作。

二、结束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