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0:3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质量体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质量体系论文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后,教育质量呈下滑趋势的问题,运用要素分析法阐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并通过分析比较美、英、法、德等教育强国与我国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构建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全日制硕士;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内涵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用l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关键在于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上,每年以约30%的速度递增。如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已经超过1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使得人们把焦点集中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上来。本文通过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以期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学有所启示。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及属性

概念是研究问题的先导,为全面理解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个概念,先对这一概念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最早开始于1935年,其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直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由于我国接受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多是工程硕士、MBA等专业学位的申请者,这就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使人们认为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就是学术学位教育,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指专业学位教育。其实真正规范意义上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与非全日制是相对应的,两者并行互补,共同构成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我国现行出版的文献中大都没有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比较明确的论述,但对“硕士”和“全日制研究生”这两个词语有比较明确、一致的说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下文简称《辞典》)对硕士的定义是“我国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凡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而获得硕士学位者”。《辞典》还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较明确的划分,提出了“脱产研究生(Full—itmePostgraduate)”和“在职研究生(Part~itmePostgraduate)”两个称谓,并指出脱产研究生“即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指非在职学习的全日制研究生(包括未曾就业和就业后又考取全日制研究生而离职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在研究生班学习的研究生)。”目前,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大多数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也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根据以上分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定义应该是:通过国家规定的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免试录取(如保送研究生、强军计划等)的考生被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后,在学习期间不承担工作任务,全部精力集中于攻读硕士学位,并在国家规定的学习年限达到《学位条例》要求,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查看全文

质量体系认证论文

[摘要]质量体系认证已在我国全面推行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认证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主要分析了质量认证的八大认识误区,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质量认证措施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认证的依据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它的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了顾客对企业质量体系的重复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企业。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质量体系认证的热潮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一:搞认证是自找麻烦

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家族,2000版的ISO9000族核心标准有四个,其中光是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及相关术语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就分成10个部分,给出有关质量的术语共80个词条,同时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表述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12个方面基础知识,ISO9000族其它标准所要求的要素则更多更繁杂。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ISO9000族标准。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质量认证的正确认识,追求短期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认为搞质量管理体系周期长,过于烦琐,歪曲质量认证的内涵,把通过认证说成是自找麻烦。

误区二:质量体系认证就是产品质量认证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分析论文

灌南县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行统一生产记录制、统一农户产品编码制、统一条码标识销售制;实行农药残留监测管理制、生产记录和条码标识档案管理制、产品信息查询管理制的质量可追溯模式。对监测检测农药残留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建档,包括生产档案、农药使用情况、肥料使用情况、农药残留检测情况等,并实行统一生产记录要素、统一格式和统一建立生产信息档案数据库的“三统一”管理。由于实行“三统一”管理,农产品生产记录逐步趋于规范化。目前该制度在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已广泛实施。灌南县对每个生产农户的每个产品均编有一个含有县码、乡镇码、村码、农户码、产品各类码和品种码等要素组成的农户产品身份编码,每个产品标识由追溯码+17个数字组成。产品编码后,与其生产记录档案结合起来,建立了集产品生产、检测、产地条码于一体的产品信息数据库。目前该制度主要在部分企业示范。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等组织,灌南县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采取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编码和打印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条形码的形式,在产品外销和超市销售渠道上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条形码包装销售。目前该制度主要在部分企业示范。在产品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通过查询电话告知产品质量追溯条形码,即可查到该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地、生产者、面积、种植日期、生产方式、采收日期、产量、检测情况等。目前该系统只在本地个别龙头企业中实施,未通过中国万网注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是企业提供的联系电话。从2007年开始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检测。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抽检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品种34510份样品。2007-2012年的6年时间里,全县农产品总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7.34%、97.68%、98.89%、99.71%。截至2012年底,全县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8个;有212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1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37279.97公顷;制定县级地方标准2项。农业生产的逐步规范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几年来,全县未发生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根源

尽管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处于拿来使用的过程,缺乏深入理解与改革创新,不能适应本地的实际需要,存在一系列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而现有追溯体系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以政府利益为中心,无法惠及其它各方,基它主体要么不清楚如何使用,要么没有动机参与,追溯体系动作效率低下,体现在在个方面:(1)信息过载。(2)信息无法成为公共品。(3)信息交换障碍。无论是由政府主导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还是由企业或组织源于外部市场和政府监管压力自发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都面对农产品生产分散、农户质量安全意识较弱等问题,在追溯系统运作过程中,信息获取、沟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都较高。且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主体规模普遍较小,都无法发挥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规模经济性,也导致建设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由于其生鲜易腐性,为保证质量安全,供应链上的流通环节必须行使再生产职能,事实也证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仅只来自生产环节,许多也发生在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由于灌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步晚,建设不全面,很多内容仅局限于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涉及的主要内容及适应性分析

批发市场是当前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上联生产环节,下联其它流通主体,是物流和质量安全信息流集中与分配的节点,能最经济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本质上就是收集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并在供应链各主体间进行传递,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由此可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构建贯贯穿农产品供应链始终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能最经济地获取最大的追溯效力。该体系包括生产基地注册登记、政府审核监督、基地信息汇总、农产品追溯编码以及消费者溯源查询等五个内容,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体都集中于批发市场,将各种流通渠道化整为一,同时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强化了基地自身监测与消费维权。在促进上述农检外测环境优化的同时,也保证了基地检测与政府监管衔接有序有力,节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运行成本,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措施,由此来进行农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本文作者:郑亮张慧工作单位:灌南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查看全文

计算机应用于质量体系管理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质量体系文件的更新、与管理在贯标工作中的任务量是非常大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高效的方式进行远程有效地传递、存储和管理使得质蚤体系文件的与换版变得更加高效使,并使质量体系的管理也纳入信息化建设,以此保证质童管理文件的各类信息准确的及时汇集与。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质量体系应用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查看全文

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建设论文

政府机关由引导、鼓励企业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到根据内、外部管理环境的需要建立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树立高效、低耗、廉洁、提供一流服务的政府新形象,已成为政府机关质量管理现代化的一种新趋势。也正是这种趋势,为税务机关的质量管理工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文结合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蛇口征收分局贯彻ISO9000标准(以下简称“贯标”)实例,探讨建立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如何建立等问题。

ISO9000标准的核心管理思想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的第一个管理类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思想:

(一)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这是ISO9000的宗旨

对政府机关来说,由于立法机关(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政府对立法机关负责,因此政府也间接地对人民负责,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的需要,使人民满意。

(二)过程控制的思想

查看全文

酒店行业建立服务质量体系透析

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服务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建立服务标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和期望,加快与国际服务业接轨,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已成为我国服务业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广西南方商业集团南方大酒店按ISO9000族标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质量体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

一、结合企业实际,编写体系文件

广西南方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大酒店是隶属于广西贸易厅的二星级酒店。由于经营范围广、营业面积大、工种分类多、服务档次高,因此,如何按ISO9000族标准要求,结合酒店行业实际,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探讨。南方大酒店从企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按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时,遵照“该做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的原则,采用“一个重点”、“三个结合”的方法,加快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步伐。目前,酒店已初步建立起企业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质量体系。

1.以质量手册为重点,以纲带目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统帅性文件、纲领性文件和总体性文件。

它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运作要素和质量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等应作出概括而准确的描述。因此,编写好质量手册,是贯标工作的关键性一步。我们根据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和ISO9004—2《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标准的要求,参考ISO/犇犐犛10013《质量手册编写指南》,在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酒店的实际,认真制定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照标准在风险、成本和利益之间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确定运作要素及相关的质量的层次结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抓好质量手册的编写,进一步加深了对ISO9000族标准的理解,带动了其它体系文件的编写,提高了体系文件的质量,使体系文件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编写体系文件与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按照ISO9004—2标准的要求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质量体系,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由于酒店行业服务项目多,服务档次高,涉及面广,编写工作量很大。如果一切从头开始,势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要消耗掉大量的宝贵时间。广西南方商业集团南方大酒店是一个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企业。为满足日常的经营管理秩序和服务质量要求,原来就制定有大量的服务规程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制定有大量的岗位责任制。这些规程、制度基本上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制定的,对照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与修改整理原有的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边收集、边整理、边修订。如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员工着装规定,商品进货制度、商品保管制度、商品销售制度、商品陈列规范、销售服务规范,行政办公例会制度、业务分析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市场营销论文、交接班制度、成本核算制度、餐厅服务规范、客房服务规范及各种岗位责任制等。我们都在原有基础上根据ISO9000族标准要求和规范加以修订,对企业原来没有制定的,在质量体系程序上有缺漏或质量无控制的,便根据ISO9000族标准要求认真制定。如接待服务标准、服务操作标准、礼节仪容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工作效率标准及各种工作流程图等。我们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加以制定。同时,我们还采取先易后难、急用先定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点的操作性很强的质量体系文件。

查看全文

企管科干部监督工作总结

2010年信息科并入企管科,在科内我主要负责厂信息化和质量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年来,在厂领导、公司信息中心的指导帮助和同志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公开报告如下并提请大家监督,提出批评指正。

1、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厂认真贯彻落实中烟公司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江西中烟工业公司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四项规章制度,按照企业年初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严格规范,创新管理”为着力点,通过狠抓信息化项目管理,降低费用;狠抓系统维护、培训和流程梳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江西中烟工业公司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完善企业新的运行机制条件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年度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实现。

1.1、重新调整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了《井冈山卷烟厂2010年度信息化工作目标和计划方案》、信息化日常工作列入了年度和月度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从而使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内部组织、人力资源、计划控制、持续改正和制度激励上得到了根本保证。

1.2、结合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要求,重新梳理和完善了信息化工作各项制度。考虑到与公司信息化管理接轨的需要,结合我厂制度规范安排和质量体系建设的要求,将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几个操作文件纳入了企业贯标管理。另外,为加强企业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适应行业改革与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除执行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信息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外,内部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方案和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江西中烟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井冈山卷烟厂信息科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井冈山卷烟厂办公自动化设备和it耗材管理办法》、《井冈山卷烟厂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应急预案》、《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规定》等,作废了年以来实施的但目前已经不适宜的12项制度。从而使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了根本保证。

1.3、突出网络系统安全重点,认真抓好日常系统运维和检查工作。一是日常加强了国家局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公司和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公司用友erp—u8财务等信息系统的后台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组织日常网络问题排查和故障处理;二是每季度开展了一次针对主要系统网络的安全巡检。三是结合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对供电体系、雷电防护体系缺陷、计算机的安全保护,信息泄露、数据备份、病毒或黑客入侵等危险源进行了认真的辨识,对二级以上危险源都制订了预控措施,明确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对相关职责抓好落实。

查看全文

企管科干部个人述职情况汇报

2010年信息科并入企管科,在科内我主要负责厂信息化和质量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年来,在厂领导、公司信息中心的指导帮助和同志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公开报告如下并提请大家监督,提出批评指正。

1、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厂认真贯彻落实中烟公司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江西中烟工业公司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四项规章制度,按照企业年初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严格规范,创新管理”为着力点,通过狠抓信息化项目管理,降低费用;狠抓系统维护、培训和流程梳理,促进管理规范,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江西中烟工业公司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完善企业新的运行机制条件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年度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实现。

1.1、重新调整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了《井冈山卷烟厂2010年度信息化工作目标和计划方案》、信息化日常工作列入了年度和月度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从而使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内部组织、人力资源、计划控制、持续改正和制度激励上得到了根本保证。

1.2、结合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要求,重新梳理和完善了信息化工作各项制度。考虑到与公司信息化管理接轨的需要,结合我厂制度规范安排和质量体系建设的要求,将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几个操作文件纳入了企业贯标管理。另外,为加强企业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适应行业改革与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除执行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信息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外,内部制订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方案和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江西中烟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井冈山卷烟厂信息科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井冈山卷烟厂办公自动化设备和it耗材管理办法》、《井冈山卷烟厂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应急预案》、《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规定》等,作废了XX年以来实施的但目前已经不适宜的12项制度。从而使我厂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了根本保证。

1.3、突出网络系统安全重点,认真抓好日常系统运维和检查工作。一是日常加强了国家局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公司和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公司用友erp—u8财务等信息系统的后台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组织日常网络问题排查和故障处理;二是每季度开展了一次针对主要系统网络的安全巡检。三是结合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对供电体系、雷电防护体系缺陷、计算机的安全保护,信息泄露、数据备份、病毒或客入侵等危险源进行了认真的辨识,对二级以上危险源都制订了预控措施,明确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对相关职责抓好落实。

查看全文

小议报纸广告劝说的语用路径综述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劝说策略劝诱性特点

论文摘要:以劝说策略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对报刊广告的劝诱性特征做语用分析。结果表明,报刊广告具有权威代言、个性认同、寄予关爱、张扬优点和不定对比等语用特点。

一、引言

在人际说服中,说服者的策略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说服的方式影响着说服的客观效果。阿伦斯(Axens)认为,“广告是由可识别身份的倡议者,通过各种不同媒介用公开付费的方式对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或主意进行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广告从本质上而言具有说服性”(1996:7)。广告既是人类的一种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过程。

语言不仅能用来提供信息、表达观点,而且还能用来行事。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言语受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拉尔森(Iarson)(1986:6)的定义。他认为,劝说是“由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通过使用符号共同创造出的一种识别或调整状态。”

本文依据阿伦斯的广告定义,从2003年8月至12月的《中国商报》和《国际商报》上选取材料。数据收集后,以拉尔森的劝说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方法,归纳出广告说服特征的类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劝说特征及其有效性,提高广告受众的分辨认识能力,丰富言语行为理论和语言认知理论,和外语学习者的言语认知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

期刊编辑部高质量发展要点

对于期刊编辑部而言,质量问题已成为关系其生死存亡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出版管理部门对期刊质量考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评价机构对于期刊的排名与期刊质量息息相关。出版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对于期刊质量的评价结果又通过年度考核作用于编辑部,使编辑部面临较大压力。过去有不少关于期刊质量的研究,主要围绕期刊本身的质量展开,考察政治标准、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印刷质量等[1-2];也有研究单项质量的,如对审稿质量的研究,关注在线审稿质量[3]、初审质量[4]等。这些研究所探讨的质量问题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对于编辑部而言这些研究探讨的质量仍然是不完全的,所忽视的质量部分是内容生产过程及其依赖的条件。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对编辑部质量表现及其成因加以分析,并将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纳入到编辑部质量调控之中。

1期刊编辑部质量构成分析

首先区分期刊质量与期刊编辑部质量。期刊质量是对期刊的质性评价,在狭义层面主要涉及期刊的政治标准、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等4个方面;在广义层面,可以包含期刊生产链上的其他环节,如来稿情况、初审质量、匿名审稿质量等,甚至包含期刊产业链的其他方面,如后期推广、阅读量、下载量、引用量、二次转载情况,及由它们所衍生的指标。而期刊编辑部质量则属于更大的质量范畴,包括期刊质量。除了期刊质量之外,期刊编辑部质量围绕编辑部的人、财、物、事、绩展开,由此形成期刊编辑部的质量体系。期刊编辑部人、财、物、事、绩的关系如图1所示。编辑部是一个生产部门,从事的是将思想转化为可传播介质的生产工作。编辑部主要为他人思想的转化提供服务,但自身也可从事思想的生产。期刊编辑部“事”的核心是期刊的编辑出版,在编辑出版之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对编辑部人员工作的维持、考察、考核,为作者、数据库部门、科研部门提供的服务,完成期刊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所交付的任务。当前,许多期刊编辑部因人手所限,编辑出版以外的事务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事务完成的好坏对于期刊评价越来越重要。“人”就是编辑部的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员(主编、副主编)、编辑、校对、办公室人员、编务等。在一些小型期刊编辑部里,许多人往往身兼数职,可能既是主编,也是编辑,甚至还要完成办公室工作,所以人员的职责或职能不一定是唯一的。“财”就是编辑部可支配的资金,包括主管单位拨款、研究项目(来自政府部门的期刊项目、栏目项目、出版项目、宣传项目,以及期刊协会项目)、编辑业务收入(如期刊发行费、网络出版费等)、非编辑业务收入(如广告费、基金捐赠等)。在期刊编辑部,“人”是部分“财”的创造者(图1的路线②),也是所有“财”的支配者(图1的路线①)。对于多数期刊编辑部而言,资金往往是流动的,会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且在当年耗尽。“物”就是编辑部使用的各种设备、办公用品、耗材等。“物”既有往年购置的,也有当年购置的,因此“财”可以转化为“物”(图1的路线⑤),但并不必然转化为“物”,也可能由“人”所消耗。在“人”创造“财”的过程中,“物”有参与的贡献(图1中路线③和④反映了“物”的这种作用)。如果“物”是固定资产,那么“人”“财”“物”就构成了编辑部的各项事务(包括编辑出版事务、管理事务和辅助事务)的投入,这些事务则是编辑部的产出(图1中的路线⑥和⑦)。出版的期刊(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是编辑部主要但非唯一的产出,制度文件、总结、计划、报表等也都是编辑部的产出,是编辑部人员劳动的结晶。尤其在当前各种考核和规章制度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制度文件、总结、计划、报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在编辑部工作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不容忽视的产出类别。编辑部的“绩”就是期刊、制度文件、总结、计划、报表等的数量和质量(图1中的路线⑧)。期刊编辑部获得的“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绩”的影响(图1中的路线⑨体现了这种反馈作用),期刊编辑部资金来源越单一,“绩”对“财”的影响就越大。在分析了期刊编辑部的投入—产出系统之后,期刊编辑部的质量体系也就浮出水面了。编辑部的质量体系体现为,编辑部通过人、财、物的相互作用所完成的“事”,由“事”所形成的“绩”的质量,及由“人”和“财”所承载的单位质量(虽然“物”参与了“事”的生产,但是“物”的种类较多,不宜作为单位质量的分担者)。对于“事”的质量,评价的标准在于“事”完成的程度、难度和好坏;对于“绩”的质量,评价的标准是“绩”的层次、等级和多少。在此基础上,形成人均完成的“事”或“绩”和每万元投入完成的“事”或“绩”这样两组单位质量指标。此外,期刊编辑部的核心产出——文章也可以成为单位质量的分母,但是可由其平均的质量项目较少。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事”或“绩”都适用单位质量测度。因此,期刊编辑部的总体质量与单位质量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2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期刊编辑部质量评价

美国质量大师费根堡姆(Feigenbaum)博士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5]。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6]。在期刊领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已有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强调期刊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期刊服务质量[7],以此为中心又形成了工作质量和信息质量,工作质量包括人员背景、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信息质量包括调研代表性、调研系统性、信息针对性、信息权威性[8]。这些研究把握住了期刊的核心,即刊物的生产及其辅助工作,但是忽视了编辑部与刊物生产不相关或关联度不高的工作,如在制度文件、总结、计划、规划、报表等方面的生产。这些生产工作虽然不直接导向纸质刊物或电子刊物,但是其完成情况及对人、财、物的占用会影响刊物的生产,因此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于期刊编辑部而言,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评价应从如下方面展开。2.1过程质量评价——以“事”为中心。过程管理是实现结果的要件,而过程质量管理则是实现结果质量的要件。没有过程质量,就不会有结果质量。要确保过程质量,首要的是评价过程质量,确定过程质量中的可控指标(因素)。对于期刊编辑部而言,过程质量包括了围绕刊物生产的过程质量和非刊物生产的过程质量。这两类质量的实现都依赖于期刊编辑部的“事”的完成。因此,期刊编辑部的过程质量评价要以“事”为中心。具体而言,它包括完成事情的难度、程度、时间、好坏等4个维度。把事情的难度作为过程质量评价的一个维度是不难理解的。在跳水、体操等体育运动中一个动作对应一个难度系数分,这个分值反映了完成动作的难易程度。类似地,在期刊编辑部的所有事务中,难度系数必然有高低之分。正是因为有难度差异,所以才需要由能力不同的人共同构成编辑部人员队伍。难度系数低的事务可以由能力低的人完成;难度系数高的事务则由能力高的人完成。在编辑部工作中,由于人员能力和时间等因素所限,经常会出现一些事情看似完成实则未完成的情况,甚至有的事情需要彻底返工。所以,完成程度就成为事情质量的一个评价维度。如果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超过了允许的时间范围,那么即使这件事情完成的质量很好,也可能失去价值。所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成为过程质量评价的一个指标。同时,过程内在地蕴含着时间轴。最后是事情完成的好坏这个评价维度。完成的好坏既有显性的区分标准,也有隐形的或感性的标准。例如,要做编辑部的发展规划,就要在这个规划里讲清发展目标、发展思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展措施,这几个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在发展规划这个例子里,规范的结构及由结构所固定的范围成为显性的区分标准,缺少某一个或某一个方面写得不清晰、不透彻,就意味着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同时,上级或管理部门对于编辑部的规划必然有一个预期,这个预期带有主观性,并且不一定会表达出来;在没有正式文字约束的前提下,编辑部做出来的发展规划可能没有达到上级或管理部门的预期,这就使规划出现了与预期相比较的“质量差距”。期刊编辑部过程质量评价分区如图2所示。设难度系数为D,完成的程度为L,完成的好坏为S,完成的时间为T,过程质量为QP。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完成,T=1;反之,T=0。最简单的过程质量评价函数为QP=T•D•L•S。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评价函数简化为QP=D•L•S;反之,该评价函数简化为QP=0。假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对评价函数影响较大的一个指标是完成的程度。完成的程度要么是100%,要么是小于100%的某个非负数。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完成的程度不足100%时,L=0。这样一来,只需要考虑完成的程度是100%时的情况。假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程度为100%时,则过程质量评价函数简化为QP=D•S。这是一般化的过程质量评价函数。因为在编辑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百分之百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事务,所以正常情况下,T=1,L=1,那么QP=D•S就是正常的过程质量评价函数。假设对难度系数的评价为较难(用V表示)、一般(用N表示)、较容易,对完成好坏的评价为好(用G表示)、一般、坏(用B表示),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在图2里,横轴表示完成的好坏,纵轴表示难度系数,原点O点表示难度系数为较容易且好坏度一般。图2坐标系包括两个象限,第一象限的四边形OVHG被NM水平线区分为b和c两个区域,第二象限只有a区域。这样一来,坐标系里的每一点都对应于难度系数和好坏度的两种质性组合。在a区域,由于完成的好坏由一般转向坏,所以a区域属于没有质量的区域;由N点向右上方区域出发,每一个点都对应于比一般更难的难度系数和较之一般更好的评价,所以该区域为高质量区域;由M点向原点O方向出发,由于难度系数在一般以下,评价由好转向一般,所以质量转为一般,该区域为低质量区域。H点对应于最好的评价和最难的系数,是最优质量点。正常运转的期刊编辑部应确保在区域b和c运行,最好在区域b运行。区域b在现实中的寓意是,一个追求成长的编辑部不断提高过程质量,对过程中的每项事务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反映在难度增大,以及完成后能够得到更好的评价方面。区域c在现实中的寓意是,一个保持稳定的编辑部在尽可能稳定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评价,因此不会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挑战。区域a在现实中的寓意是,一个编辑部不求上进,因而无论其完成的工作难度如何,都难以得到好的评价。期刊过程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①出版工作质量评价,如对出版周期、论文评审、论文编辑、论文校对、论文印刷等进行评价。例如,论文编辑质量体现在论文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论文引用的完全性和规范性、论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版面的适当性、论文格式合乎要求、论文要素齐全等方面;论文校对质量体现在没有错别字、漏字、多字、语法错误、常识错误、知识错误、原理错误、标点符号错误、数字使用错误、图表错误、公式错误、语法错误、格式错误、引用错误、参考文献错误等方面。②出版辅助工作质量评价,如对回复作者、联络上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联络相关机构、邮寄出版物、报账、报送材料等进行评价。这些事务性工作有的不满足全部4个维度,例如对邮寄出版物和报账的质量评价应侧重于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③党务工作质量评价。近年来,随着党建工程的开展,编辑部党务工作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占据了编辑部较多的工作时间。党务工作时间紧、要求高,因此完成的时间和完成的好坏是党务工作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④行政工作质量评价。由于多数期刊编辑部人手较少,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期刊编辑部仍要承担必须承担的行政职责和任务。这些职责和任务包括了一般性的管理和各种材料的完成,如今材料占据了行政工作的大多数时间。因此,行政工作质量主要是对各类材料质量的评价。⑤其他工作质量评价,如对扶贫工作、调研工作、期刊会议工作、期刊学会工作、期刊培训工作等的评价。这些工作有的是“规定动作”,有的虽非“规定动作”,但如果不进行,会影响编辑部的考核、评价或工作效率。2.2结果质量评价——以“绩”为中心。事务性工作最终的归宿是结果,对于编辑部而言,这些结果表现为期刊的差错率,期刊的下载量、引用率、二次转载情况等影响力,完成制度文件、总结、计划、规划、报表等的行政力,编辑出版类的项目、论文、获奖等研究力,对期刊及编辑部的考核和评价等“座次表”。编辑部所有工作的成效都藉由这些结果得到反映,因此,它们构成了编辑部的“绩”。过去对期刊编辑部结果质量的研究大都仅考察影响力和差错率,而忽视了对其他结果质量的评价。第一,差错率。这里的差错率往往是由出版管理部门确定的,而非自定的。国家规定的期刊差错率标准是万分之二,各个期刊编辑部会根据自身情况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调小差错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要达到更低的差错率是比较困难的。影响差错率的因素有4个:一是原稿文字质量较差。由于写作水平不够,不少作者(包括一些名家)的文字质量都比较差,在学术审查时,审稿人没有仔细审读文字,导致一些文字质量比较差的稿件通过评审。即便审稿人认真审稿,在学术性和文字性之间做出取舍也是艰难的,目前主要还是以学术性标准取舍稿件。二是校对者水平不够。不少期刊都缺乏专业校对人员,而由编辑兼做校对。一方面,编辑比较忙;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文字基础薄弱的编辑。所以,低水平校对者会导致较多错误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修正。三是排版错误。电脑排版极容易出现打字错误,或排版员因粗心遗漏一些重要的修改项。四是审读员误判。虽然国家和各省挑选的审读员都是经验丰富的编辑和校对者,但是由于个人语言偏好或其他原因会出现误判,从而影响期刊差错率。第二,影响力。影响力是复合型指标,是由研究者、二次转载机构进行筛选的结果,反映的是期刊刊发论文受关注的程度。在核心期刊评价中,影响力成为一个区分度较高的指标,备受期刊编辑部重视。对于影响力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研究的本真,导致了研究的功利化、短期化,增加了研究的浮躁性。同时,一些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力”进行了不少“操作”,所以,“影响力”的“水分”就越来越多。但是,怎样挤出“影响力”的“水分”仍面临不小的困难。国家层面已开始了“挤水分”的工作,首先拿SCI开刀,打开了一个新的科研局面。第三,行政力。制度文件、总结、计划、规划、报表等部门任务甚至消耗了较期刊出版工作更多的时间。这些任务有的是因检查而产生的,有的是正常的工作。从与期刊出版工作的关系来看,有的行政性工作是对期刊出版工作的规范,如制度文件;有的是对期刊出版工作的反思,如总结;有的是对期刊出版工作的指导,如计划、规划;有的是对期刊出版工作的统计,如年度统计报表或专业性统计表。这些行政性工作的完成质量对于期刊出版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需要对行政力质量加以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文本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应用性。文本考虑得越全面,对于工作的开展越有利;文本越规范,修改文本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文本的应用性越好,越能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影响行政力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编辑部的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管理能力为基,分析能力为要,写作能力为眼,三者共同决定了行政力质量。第四,研究力。研究力或是制度造就的,或是主动形成的,但无论哪种情况,研究力都应该受到编辑部的关注。行政力是向内的,研究力是向外的,但它们都是编辑部可以调整和追求的。研究力的制度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编辑职称要求;二是期刊考核和评价要求。编辑部的内驱动力在于,编辑部要实现发展目标,就要研究编辑出版本身,并通过项目研究或论文呈现。获奖则是对编辑部研究力的肯定。影响编辑部研究力的因素较多,有内在的,如编辑部人员的学历、能力、知识结构等;有外部的,如同行的竞争、研究资源的稀缺性等。2.3单位质量评价——以贡献为中心。前面已分析过,可行的单位质量主要是以“人”或“财”为分母的,但是对应于部分结果质量,也可以用期刊论文篇数为分母。无论哪一种情形,单位质量衡量的都是“人”“财”或文章对总体质量的贡献,所以单位质量是以贡献为中心的。首先,由人员承载的质量。这类质量包括个体差错率、个体二次转载情况、个体引用次数、个体下载次数、个体项目数及级别、个体论文数及级别、个体获奖数及级别、个体编辑的篇数、个体校对的版面数、个体审稿量、个体回复量、个体完成的材料等。由人员承载的质量可以衡量编辑部成员的个体贡献,通过个体贡献为编辑部内部绩效分配提供依据。由人员承载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能力、个体工作态度、个体身体状况、个体投入时间等。个体能力越强,单位质量越高;个体工作态度越好,单位质量可能越高;个体身体状况的影响不太明确,但较差的身体状况势必影响单位质量;个体投入编辑部的工作时间越多,单位质量可能越高。其次,由资金承载的质量。理论上,所有可以量化的质量指标,都可以被资金所“平均”。对于期刊编辑部所在单位而言,衡量单位资金的效益是极为重要的。单位资金的效益包括单位资金的数量效益和质量效益。尤其在比较注重量化考核的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都会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在考核目标里明确了要达到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通过衡量由资金承载的质量,可以研判资金的投入—产出关系,为未来资金的进一步投放和优化使用提供参考。最后,由单篇文章承载的质量。对于期刊编辑部而言,文章相当于编辑部的核心产品,因此,由文章承载的质量就是单位产品的质量,或者说是平均意义上的产品质量。通常情况下,评价机构会将影响力中的质量指标按载文量加以平均,计算单位文章承载的质量,表现为篇均下载量、篇均引用次数、篇均他引次数等。

3期刊编辑部高质量发展对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