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自我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15:35: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教自我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教自我总结

简述职校语文教育的理想渗透

一、加强阅读,树立人生目标

学生在语文中找到自信以后,我们要让这种自信真正地激励学生的言行,我们不仅要找机会关心他们,和他们谈话激励他们,更要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从阅读的效果上来长期影响着他们。通过学生的阅读,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品味人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还让自己心灵自我观照,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推荐一些书给学生阅读,并在学生阅读过后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效率也因为我们老师的真心诚意的交流而变得更高。在交流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让学生阅读过后感触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经历挫折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后才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要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就必须经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在成功的背后必须付出汗水和辛劳。

二、巧用课文,激发豪情壮志

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课文是激情豪迈的,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引领我们去激发学生的豪情壮志。在教学中,巧妙的渗透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让学生通过学习、朗诵等方式,感受其中的情感,尽可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重新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激情,让这种激情再次震撼他们的心灵,刺激他们每一根神经,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标。如在学习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词中感受到古战场的雄奇景观,更要体验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化、朗诵渲染等,真正体验到“人生如梦”使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作者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激励学生不要因为自己上职校前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失去学习奋斗的信心,让苏轼的豪迈激情激励学生。其实书本中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关键是要我们教师善于利用教材,并将可以开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中渗透和升华,让学生收获更多有利于激发自己豪情壮志的情感收获。

三、细化情感,完善情感世界

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树立信心,找到人生目标,并能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还应该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细化情感。因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单靠勤奋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力,科学的努力方法,那样才能促使学生达成目标,实现理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情感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来激励自己、反思自己。比如学生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后,我们让学生用文字总结出自己进步的原因,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字表达情感态度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实力。细化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引导学生写日记,写QQ日志,写微博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多与自己的知己交流自己的情感世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朋友、长辈、老师等人一起帮助他走向成熟,迈向成功。我们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特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对职教学生而言,这也是极大的收获。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管理机制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高职教师的工作特点

首先,从教学工作量上看,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0年本科院校教职工总数142.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93.55万人,而同年高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数只有52.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仅35.91万人[2]。于是,相对本科院校的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要繁重许多,普遍达到周课时12节以上,本科院校的教师一般周课时不超过8节,另外许多教师在一个学期内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高职教师的教学强调提高学生技能。与本科学历教育不同,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必须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3]。第三,从教师的自身发展上看,高职教师亦以职称晋升作为职业发展目标。教师的职业生涯道路一般是在专业领域获得发展,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师资要求等方面有明显区别,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与高校执行同一标准,高职教师同样需要从事论文撰写发表及课题研究等工作,与本科院校教师在同一市场竞争。综合上述总结可以看出,高职教师虽然与本科院校教师同属于高等教师范畴,但由于工作特点不一样,故而不能简单照搬一般高等院校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机制。

二、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管理心理学把激励看成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由此分析,如要高职教师高质量地完成前面所总结的工作,比如上好每一节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认真提高科研能力,必须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和保持教师的行为。从激励理论来看,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的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于强调工作内容对于员工工作热情、积极性和潜力激发的影响;过程型激励理论则侧重于研究人的动机形成、目标选择到行为发生的心理过程;修正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下面就从内容、过程和修正三个方面构建高职教师的激励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该理论提出者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高职教师的激励因素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有兴趣的工作、更大的责任、校方的赏识、个人的成长。教师作为知识型人才,其动机激发的诱因往往体现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上,故而尊重和成长是他们非常关注的。2.过程激励———探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期望理论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一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二是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换言之,动机激励水平取决于人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人们可以期望达到预计的结果,以及人们判断自己的努力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否有意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激励应该注意下面两方面:一是高职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学,占据了他们最大比重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果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应当给予合适的奖励,否则教师会失去教学和教改的兴趣。二是高职教育的教学尚处在改革探索阶段,教师也会有能力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为所有教师设定统一的标准,否则当有的教师在付出努力但没有达到目标时会产生失落感、挫败感,这对激励是完全的反效果。这一点可以用公平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3.修正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与惩罚不一样,惩罚是对一些错误的行为采取的一些使人受挫的措施,负强化是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如果做了这种行为会受到什么惩罚,从而削弱这种行为。强化的原则如下:建立一个目标体系;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因素;因人制宜采取不同强化因素;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少用以至不用惩罚。

三、高职教师激励措施的建议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入职培训设计研究

[摘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是必然要求,入职培训作为体系中的首要环节,是促进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做好高职教师入职培训工作是新时代的要求。当前高职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在培训内容、培训质量、培训体系和培训品牌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引入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将PDCA循环管理机制引入培训项目,是不断优化高职教师入职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效果,有效建立教育培训质量体系的一个理念突破和创新尝试。

[关键词]PDCA循环;高职教师;入职培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始从扩张规模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式大发展阶段。[1]2019年,国家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将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职教师队伍是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支撑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保障。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主要目标包括根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健全和完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培训质量与效益,重点支持开展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等的培训,强化校本研修,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全员覆盖。[2]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研修是教师教育的三个重要阶段。作为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入职培训是职前教育阶段的逻辑性延伸,是在职研修计划的起点,更是高职教师形成职业认同、完成职业角色转变、快速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时期。总结和分析高职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满足新教师需求的入职培训模式,尤其是校本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培训质量、促进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问题

(一)培训内容同质化,针对设计须加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同时归属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3]高职教师的入职培训内容也应兼容高等性与职业性。当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内容侧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实操内容设计,“双师型”教师素质发展体现不足;培训方案呈现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教师入职培训的同质化内容,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内在发展规律。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各高职院校有不同的人才计划和阶段性计划,人才引进的来源和类别也逐渐多样化,随之开展的校本培训却未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调整与资源重组。

查看全文

MATLAB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该文通过原理探究、数值计算和数学建模三大模块展示了MATLAB模块化教学模式。从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学效果,依据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统计数据,说明MATLAB模块化教学模式确实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反思,继续优化教学模块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反思

针对高等数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制定MATLAB解决方案,在教学中运用。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以极限部分为例,演示课堂实际教学过程。

1.1原理探究模块———以“第一重要极限公式”为例

查看全文

新时期地方行政教育的内涵

本文作者:董存田工作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一)创新动力客观分析本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能力水平、环境状况、制约因素,有立足本职、改变现状、突破瓶颈的紧迫感。深透了解本地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市场的现状,从劳动力数量、结构、去向和变化动态的前瞻性判断中找准改革方向。科学评价本地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能力,对创新资源的存、增或借的可行性有正确的判断。(二)创新思维领导者自身努力冲破惰性和惯性,不满于现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有效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营造独立思考,大胆试验的氛围,支持职业学校独创性地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途径,开辟出职教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职教系统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及问题的行事风格,保护和培育了一批有独到视角和独到见地的人才。(三)创新举措体现独创性,在现有政策或经验的盲点上,创新设计,先行先试,特事特办,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经验依据。追求超前性,在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先于区域外采用新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措施。把握变通性,对于国家、上级政策中明显不符合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部分,组织独立研究,形成更加务实高效的方案;对区域内个性、处境不同的办学者、执教者或受益者给与充分并可控的自主探索和裁量空间。(四)创新成果推出新思想,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成果,制定新战略,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比以往和常规更好的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遇到不利的宏观形势时,通过对经济制度和社会运行管理的改革,或对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文化、氛围的改善,保证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或成效对区域内其他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或在区域外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参照功能。三、支持力(一)人力资源有效保证职教师资(教师,管理人员)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整合劳动、产业等部门兼职教师力量,解决人力资源从外到内的问题。建立保持激励机制,解决人力资源行为积极性的问题,通过控制与调整,解决行为方向的问题,形成热爱职教、专心职教、研究职教的风气。重视并切实采取行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为提高依职业教育个性标准评价的教学水平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人员交流互换。(二)物力投入对职业学校在土地、房屋、设备、物资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持续的投入,并有效保障学校的校产使用权,有力保护校园及周边安全。力促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有效调动企业在产学合作和服务职教中的积极性,支持学校在企业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实践的基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机制,确保职业学校的资产管理与运作科学高效,实现保值增值,提高使用效率,优先保证教学实习需要,尽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三)财力拓展贯彻国家教育经费政策,保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保持合理比例,落实企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满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方式,实行多元投资并举的办学体制,促使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真正成为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的主体。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试点、研究课题、合作共建、发展援助、优秀成果奖励等资金,提高优质资源建设的水平。(四)文化力强化把握宣传方向,引导社会舆论,为职业教育的积极造势,提高职业教育在各类教育中的地位和在民众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良好环境,创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气。发掘当地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现代职业文化,有效开展对青年人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生涯规划。

(一)领导之间政府树立起“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政府领导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委员会,能够有效的统筹本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领导和管理资源,及时解决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二)上下级之间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职责。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业教育决策制定中有充分的建议权,是本级政府在职业教育行政的主导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被授权并有能力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本级政府行政决策之间起到调和作用。(三)领导与被领导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公众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从职业教育培训的“提供者”转为职业教育培训的“购买者”。政府职能合理定位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引导、宣传,加强规划、监督、调节、规范、准入,提供信息服务等。给予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以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职业教育,鼓励他们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四)教育系统内、外明确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农业、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参加,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二者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一)各类教育之间建立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文化的因素渗透到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之中。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放在同等重点的位置来抓,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合理比例,职业类学校与公办高中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结构优化发展。促进中职和高职,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衔接和沟通,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机制。(二)城乡之间根据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特点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用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有效开展的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以满足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把招生与招工融为一体,形成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安排资金,提供条件,指导就业的系统,系统保障劳动力数量、结构和质量,实现就业供需两利。支持大中型企业或地方行业系统自主开办职业教育机构,或生源地职业学校定向培养所需的劳动者,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能力标准统一,校企联接通畅。(三)跨地域、区域科学分析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分“输出”、“就地”、“引入”和“双向”等主要服务目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实施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招生、就业政策。实施跨域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区域不同发展需要有效运用生源供给、跨域招生、跨域校企合作或分段培养等措施。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国(境)外就业。(四)职教与经济社会认真调查研究并熟知当地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规模比例,设计培养方案,开发培训项目,指导就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支持和协调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调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使产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能力和学生就业意愿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实现统一。

(一)教育思想系统了解现代教育思想脉络,使其成为当地职业教育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解决职业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去倾听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张、意见,并且及时地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明了国家在管理和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并使其体现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中。(二)它山之石持续地关注和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优秀成果和高效做法,通过吸收、改进、整合补充形成本地的领导方法、管理思路、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区域间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直接借鉴合作方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办学理念,并相互趋近,形成新模式。引进通用性强、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资格证书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通用性,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区域外、境外就业创造条件。(三)调查研究领导者养成深入实际习惯,重视现场考察,了解一线教育工作者、学生和毕业生对职业教育政策、行为和效果的真实看法。系统持续的采用调查、统计、分析手段,明晰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真实状况,探求职业教育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拥有足够的样本调查毕业生就业、适应岗位要求和发展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所受教育的意见建议,借以评判教学效果。(四)反思求变依据职业教育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政策,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创新性成果。运用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数据、事实、结论,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本区域教育行为及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对照国内外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案例,发现、提取、归纳可借鉴之处,用于完善教育技能、创新管理办法。

(一)效率督导建立完善的教育督导机制,对所辖区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使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决策领导、规划执行、难题破解、教师发展、学生成才等方面的能力和成就进行综合评价,监控其发展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路径、手段的有效性或未达成目标的合理性。强化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对教师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创新、服务社会、进修提高情况进行科学评判,尤其重视对不同层级、不同分工教师的个别要求。(二)纪律监控重视政风行风建设,发挥教育行风监督队伍、教育督导队伍作用,规范教育行政行为,开展学生和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满意度评议。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学业管理,确保颁证信誉,优化后勤服务,规范校企合作,严控教育收费。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和整改督察,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正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三)自我反省严格自检,敏锐内观,建立反思自纠制度,形成自我批评风气,对于管理中得失定期做出客观评判,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民主管理,畅通言路,自觉接受监督,倾听来自基层意见,征求系统外部反应,求助专家指导,不断调整目标、策略与方案。把握形势,积极应变,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改变,法律、政策发生变化,或教育资源、能力出现变动时,妥善应对。(四)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奖惩制度,强调管理者和教师的升降与退出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严格以岗定责,坚持责任追究,避免办事拖拉,相互推诿扯皮。弘扬法治精神,建立纪律处分制度,净化教育环境,苛责领导者与权威人士。

查看全文

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学研究

班主任在把握好德育工作这个核心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引入心理教学案例,有效的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情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明白他们最想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完善管理和分配工作,制定出有效的中职班级管理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现对融入了心理学的中职班主任教学任务和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一、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

首先,班主任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学者,一个特殊的群体,一定要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并且随时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自身的生理健康,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思考交往的意义,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每日都要自我总结和整理,对自身诚信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模式相配合,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定期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多和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懂得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成长,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二、丰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内容,提高心理学的效率性

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遵循有效管理模式,调配一些可控因素,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在进行管理和监督方面,班主任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看到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引导和教学,配合当代先进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利用心理学不断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教育政策。例如,班级日常的卫生工作,每日都要进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这项工作中,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较差。而有的班主任就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一些可控因素和管理策略,给学生“加官晋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如窗户长——负责每天擦窗户,劳动委员——负责班级的一系列卫生管理,门长——每天擦门,讲台长——每天整理讲台等,同样是搞卫生,但是换了一种思路,引起学生的生活意识,自由学习,快乐成长,班级管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多了一个称号,学生在活动中能自然而然的感受德育的重要性,或许会变被动为主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值日也有了荣誉感。

三、完善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创新研究

1“供给侧”改革思维概述

“供给侧”策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情况,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经济实践策略[1]。实行“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原有的要素搭配扭曲、目标夸大等问题,最终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将“供给侧”改革思维应用到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来,是指教师授课时除了要追求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完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有序地开展因材施教,而不是集中性进行单词识记、单词拼读教学。

2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词汇教学,是高职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在拓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文化视野中均发挥着较好的作用。但国内80.17%的高职学校存在英语词汇教学困难问题[2]。这种基础性教学缺失必然会对高职学生后续语言学习造成冲击。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2.1词汇教学思路禁锢。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视角,起到了语言学习过渡的作用。但从国内高职学校的教学情况来说,77.18%-80.00%的教师直接将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作为整体目标。课堂授课期间,直接以如何加强学生对基础词汇的记忆为主,继而也就出现了学科知识授课局限性的情况。同时,教师进行单词教学时,直接将词汇学习与文本教学割裂开。由此,国内90.15%高职学生存在单个词汇认识,但不会应用、更不会表达的语言学习状态,这也是高职词汇英语教学中思维禁锢的表现[3]。2.2词汇教学课堂活跃性较低。当前高职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较低,也是学科阶段性教学中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60.11%-65.14%教师的单词授课过程以常见、常用单词为主,且过程为“记流水账”式教学,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吸引性,学生课堂学习期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教师的词汇教学过程缺乏目标性。即,教师将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学生的身上,但由于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过于统一的教学方法自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单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创新策略

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下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探究,是社会发展与教育体制有机结合的表现。为提升高职英语词汇教学课堂质量,就必须针对性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实践战略。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将策略要点归纳为:3.1突破词汇教学思维框架。3.1.1词汇与学科素养结合体系。结合“供给侧”的改革理念来说,为了提升生产要素的价值,就必须要为其潜力挖掘提供环境。因而,为了解决教师教学思路局限造成的高职学生词汇学习困难问题,就必须要合理利用英语文化素体系,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的含义,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词汇教学期间,应保持学科拓展内容与教学内容高度相一致,确保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与知识积累体系。例如,某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方法改革期间,教师在备课期间,就将词汇学习中“单、复数”“-less”“-ing”等规律性内容总结出来,然后将本单元词汇学习中的同类词汇集中到一处。课堂授课时,先试讲几个有规律的词汇,然后让学生总结词汇的写法、读音以及含义上的差异性。此时,教师再对该部分英语文化知识进行传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以及同类词汇识记层面的规律。该教师的英语词汇教学思路中,不仅考虑到了高职学生语言规律自主探究的优势,也分析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了解视角局限的问题,由此,课堂设计了词汇学习分析授课结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文化底蕴,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延展性效果。3.1.2多维度词汇课堂授课思路。多维度词汇教学课堂授课,是指高职英语教师授课时应将词汇学习作为“听、说、读、写”中的一部分,增加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应用的灵活性。即,“供给侧”改革理念中的“打造符合规律性的要素探索渠道”。如,某高职英语教师针对《CollegeLife》一课进行单词授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视听片段进行课文通读,并要求学生将文中不认识的生词圈出来;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对照课后生词表拼读生词,在课堂主导期间对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待学生能够熟练拼读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词汇构成、拼写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词汇在哪种语言环境下应用的词性等。最后,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期间,初步对生词汇进行识记,课后进行仿写巩固。结合以上案例中关于高职教师授课思路的分析可知:教师在单词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特征。进行词汇教学时,均要彰显词汇学习中词义、拼写、阅读三方面的需求,因而,该种教学思路下进行的词汇教学效果较好。3.2增加英语词汇课堂的可参与度。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供给侧”思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提升项目质量为目的。将该改革思路应用到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多元化变革学生词汇学习的外部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3.2.1打造趣味性教学课。打造趣味性单词授课课堂,可充分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也能帮助学生缓解英语词汇学习的心理压力,逐步实现被动性引导向主动学习转变。如,某高职教师进行词汇授课期间,教师先借助课文《Edu⁃cation》内容,帮助学生初步对单词含义、单词拼写方法进行学习;其次,让学生在每一段课文内容学习后将生词集中写出来,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记忆,然后由教师开始回忆本段词汇交流。交流期间需说出词汇读音、词义以及词汇所在句子的内容。最后,教师将所有词汇汇总后,重新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进行梳理,并为学生提供10-15min的自主记忆空间,然后随意性进行书写抽查。与传统的词汇流水账式教学方式相比,教师课堂教学期间,不仅帮助学生在词汇应用环境中理解单词,也在阶段性记忆过程中,进一步辅助学生内化了词汇学习、运用的过程,且课堂中多次用到小组合作探究、抢答互动等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因而,该种给予“供给侧”改革思维下形成的活跃性授课环境,可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2.2构建多层次调节授课环境。构建多层次调节的授课环境,也是“供给侧”改革理念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式。更具体来说,多层次的词汇授课过程,就是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因材施教。如,某高职英语教师进行词汇授课期前,教师先按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课堂互动的等特征,将学生分为1—3个层次。其中1等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最佳,2等级居中,3等级水平较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将“A”开头词汇简单、难度较大的两类词汇混合教学。课堂授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过拼读,从读音上熟悉词汇;其次,让学生自主识记,且教师在课堂学习期间,分别按照简答、困难词汇示范法,逐一帮助学生进行词汇记忆示范。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词汇学习中的规律、总结自己课堂单词识记中所应用的方法,此时,教师需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开展读音、识记、含义部分的记忆辅助。以上案例中提到的,高职教师在词汇授课期间采取单词集中性授课教学法进行教学,并通过课堂等级示范记忆指导,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最后,教师在后续词汇认知巩固环节,开展了针对性词汇学习内容深入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认知培养空间,还在学生学习自我总结期间开展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引导,课堂教学效果较好。3.3提升学生词汇课后巩固的互动强度。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探索方法,也在于增强学生词汇学习的课后互动性,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词汇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提升语言感知力、应用能力。如,某高职英语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期间,为了增加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灵活性,在每一次单元词汇学习后,都会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后巩固的互动小题目,让学生在词汇应用中巩固学习知识。其中包括:《CollegeLife》对应“Colorfulcollegelife”词汇收集;《education》对应“Thechangesthateducationinlifehasbroughttous”话题讨论。该教师这种打造课堂与课后互动的词汇教学策略,也在促进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发挥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县委党校领导培训报告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县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精神,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着力打响干部教育培训品牌,县委党校大力解放思想,坚持创新为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开创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

一是以实现班次设置科学化为目的,创新培训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培训理念。在干部培训班次设置中,坚持以受训干部为主体,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干部的针对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上半年,我校共举办了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轮训干部536人次,其中县管干部轮训班5期,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暨新提任县管干部培训班1期,退二线县管干部培训班1期,正职研修班1期。在这几期培训班中,县管干部培训班根据干部任职领域不同,分别设置了工业口和农业口两期培训班;退二线县管干部培训班,是我县首期针对退二线干部开设的培训班。这些创举,富有开创性,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组织部门和参训学员的好评。

二是以增强培训效果为前提,创新培训方式

我校围绕建立健全“基础理论、能力建设、素质培训”和“党性修养”四个板块为框架的教育培训体系,充分整合和利用县委党校资源,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基础课和自设课相结合。基础课根据县委、县政府针对干部培训要求设立,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制度、领导能力、公务员知识、国防教育等课程。自设课根据培训班次具体情况设置,如在退二线县管干部培训班设置了《保健养生》、《哲学与人生》等课程。二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根据干部培训班次的不同,在充分挖掘本校师资队伍潜力的前提下,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郑仓元教授、市委党校杨采芹副教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国安、县各单位部门领导等校授课。三是学习调研相结合。根据班次的特点,充分利用上级党校资源优势,把学员安排到省委党校外训和上海考察,并分组安排学员到各乡镇调研基地学习调研。

三是以提升干部能力为根本,创新培训手段

查看全文

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效果探析

摘要: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更是把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办校宗旨。现代科技已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各高职学校必须在计算机教学方式上创新。应用互助教学模式作为新时期教学实践的产物,符合计算机教学要求,为高职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将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互助教学模式效果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互助教学;效果

互助教学是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促进师生交流已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互助学习模式弥补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重形式、轻效率”的不足,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对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网络安装、维修与管理等知识有整体掌握。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

1.1重理论轻实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顾名思义是以职业技术为主要教育方向的高等学校,也是高职学校与全日制本科学校的主要区别之处。而现阶段的多数高职学校还没有摆脱以书本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多数在校生表示无奈,认为没有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仅如此,多数学生选择高职学校的另一层原因是厌倦于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而现阶段的高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厌学心理逐步加剧[1]。理论来源于实践,学校不从自身反思总结,只顾打着传授技术的幌子招生,不从根本上寻求自身存在的途径,长此以往,最终会让公众失去信心。1.2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计算机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精尖的计算机人才是各行各业所紧缺的。中国各地高职学校顺势而为,扩大计算机专业招生,但是经过几年的人才培养后,学生的就业率却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学校学习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希望招聘到实践性、技术性强的人员,入职后可直接上岗,无需自身二次培训,而在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只有选择跨行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互助教学模式效果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数学测试评价革新

【摘要】本文谈了高等职业教育现行数学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更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考核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考核方式;改革

一、现行数学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1考试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现行高等数学考试仍然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技能、素质等综合能力的检测,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同时,也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上课死记笔记,考试硬背笔记,考后通通忘记”的现象。

2考试方式单一,“重考试、轻考查”、“重闭卷,轻综合”。目前高等数学考试仍偏重于通过在期末进行一次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试卷内容又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体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的思想。

3学业成绩评价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不少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考试前,下些工夫突击几天,结果考试照样过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缺乏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