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22:1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教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教论文

职教教师探索论文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论文摘要]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以高职教学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教学。教材、教具、教师和学生四要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中教师是关键。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回顾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另有少数是由本科院校开设的,因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出现三种类型:一是由本科院校过来的高校理论型;二是由中专过来的中职教学型;三是近年毕业的院校后生型。高校教师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理论的系统性;中专教师基本属于中学教师一类,注重的仍然是学科,但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知识的严谨和工作的严格远不如中学,教学随意性大,自由度高;近年的毕业生专业根底并不扎实,教学经验缺乏,所承袭的多为大学老师的一套。三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科的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提高升学率和培养本科人才并不妨碍,但却不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更新教学观念,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更新课程观念,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并非几门专业课就可以解决,必须依赖于各门课程的合力培养。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所教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确定所任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即培养何种素质或技能),筛选教学内容。变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一门课程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会无的放矢,劳而无功。找不准课程定位,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并不罕见。如“大学语文”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恐怕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答案。因而,导致目前的大学语文或成了文学欣赏课,或成了传统文化课。语文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并非高职“大学语文”的主要目标。高职“大学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道理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获取,没有较高的阅读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阅读是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查看全文

服务能力高职教师论文

1高职教师专业技术与服务能力的概念

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实践能力、综合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等。只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为人师表,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教育,更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综合教学包括多项内容,其考验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但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在遇到问题时,从容、冷静的面对,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高职教师必要撰写教研论文以及学术性论文,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以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2高职教师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2.1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越来越关注,对高职教学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这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部分高职教师收入比较低,而且社会地位也不高,这也使得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有的高职教师教学理念定位不明确,对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也缺乏耐心,教学墨守成规,方法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2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查看全文

职教优秀论文评选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辖市职教研究(教研)机构;各有关职业技术院校: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促进群众性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广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努力办出职教特色,在总结前十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联合开展20*年(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活动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承办。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论文应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紧密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一个目标、四大工程、四个计划、四项改革等内容撰写。重点主题如下: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改革引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技能型人才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等。

查看全文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论文

1研究设计

1.1研究样本。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是由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最高奖项,因此以大赛获奖样品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研究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借鉴作用。本研究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到2018年159项大赛高职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经过2018年信息化教学比赛更名事件,高职教师应明确教育信息化是作为教学改革一项重要目标,但是脱离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过度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情况。1.2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文以大赛159个获奖的高职类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奖项的作品获奖时间、作品主题、网络学习空间种类、学习空间成效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对教学效果优异之处进行评价。1.3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网络学习空间和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来理解网络学习空间的运行机理。以具体的159项信息化教学获奖项目为基础,调查网络空间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为切入点,结合数据分析,明确网络学习空间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李玉斌,王月瑶等教师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指标来全面挖掘数据信息,分析高职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现状[11]。即利用深度融合(A)、多元互动(B)、专业发展(C)、社会责任(D)来整合网络学习空间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影响,合理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应用好高校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逐步将信息化教学方向转变为互联网+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2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特征分析

2.1奖项总体分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高职组信息化教学比赛共有159项作品获得一等奖。从获奖时间上来看,201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共23项,占总数14.4%;2015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共有25项,占比15.7%;2016年和2017年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奖项分别为35和40项,占比为22.0和25.2%;2018年高职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奖项有36项,占比22.7%。总体来看,2017和2018年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获奖作品增加很快,一定程度上反应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决心,也说明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信息化教改上有了优秀的成绩。2.2获奖作品专业分布。由于文科和理工科的教学模式区别较大,因此将159项作品分类讨论。获奖作品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可以看到近五年教学设计获奖作品中,文科获奖作品比理工科稍多一些,表现在2015年和2017年,文科获奖作品达到理工科作品两倍,其他三年中,文科获奖作品与理工科获奖作品基本持平。从结果看,文科类教学设计以通识教育为主,更易获得学生和评委认同。从教学设计角度上,理工科教师要将理论难度高、教学内容枯燥的原理和重难点转变为通俗易懂、能迅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的难度会略高于文科作品。2.3网络学习空间类型分布。如表2所示,本研究中利用实时性的特点将网络学习空间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单向网络学习空间,如杂志、教师在网上的视频和动画、或者百度百科等,学生通常不会进行学习反馈。第二,双向网络学习空间,即师生实时互动型,如网络云平台、课程网站或APP,学生可以及时反馈数据,教师能根据学生数据动态调整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方案。第三,介于二者之间的滞后网络学习空间,如视频网站弹幕,回帖,教师可以在事后根据回馈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但无法保障实时性。接下来将以这三种类型来讨论文理科作品中常见的网络学习空间及其特点。2.4文科作品中网络学习空间特征解析。文科教学设计作品中,使用频率高的单向网络学习空间有八类:跟读(语音)软件、虚拟仿真软件(VR软件)、国家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网站、电子杂志、(微课)视频、动画等,排名不分先后。在这些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中,跟读(语音)软件以语言类或语文类教学课堂为主,比较知名的央视朗读者、语音APP、诗经APP、跟读软件等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虚拟仿真软件(VR软件)以设计类、财经、营销类等文理兼有的专业使用较多,如会展虚拟模拟仿真软件、AMS汽车营销策划沙盘软件、VR试乘试驾软件等软件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国家教学资源库、智慧职教平台、课程网站、电子杂志、(微课)视频和动画这五种网络学习空间,前四种网络学习空间以国家、区域或者学校为主体开发上传资源,形成教学内容完善且总量丰富的资源库,但目录较多,学生自行查找知识点自学有困难。(微课)视频和动画多是教师自制或下载网站视频,以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为主,针对性和指向性明确。同时,文科类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使用率较高的双向网络学习空间有:蓝墨云班课、大学城空间、雨课堂、课堂派、微信、在线文档、互动类软件(APP)等。前四种类型的网络学习空间都具有实时统计数据功能,方便教师在课堂中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整。其中,蓝墨云班课、大学城空间在多个获奖作品中有所体现,以其实用性、专业性、即时性、资源库丰富为显著特点。雨课堂、课堂派等资源以PPT为主要媒介、随时可在PPT中迅速插入互动试题或学习讨论,学生快速将听课和互动结合一体,以实时互动为特点。微信和公众号虽然也能及时回馈课堂内容,但是对于实时统计学生数据比较薄弱。互动类软件(APP),如评价助手、石墨文档、腾讯微云协同编辑、Flash动画等,都能在网络上快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有较大意义。第三,滞后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作品中多应用在网络上传作品或教师将作品进行投屏。如语文、音乐、语言类教学设计中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拍摄音频视频上传至网站,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点评。记忆内容多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快速梳理并拍照保存,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和连贯性学习。还有教师在网络空间中的任务,请学生在预习后进行回帖讨论等方式都属于滞后网络学习空间。2.5理工科作品中网络学习空间特点分析。理工类设计作品中主要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也以上述讨论的八种类型为主,但是使用频率和使用学科差异较大。以2018年18个获奖作品为例,所有作品都应用到(仿真)动画或者(微课)视频这种单向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原理或某个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应用频率达到100%。这类单向网络学习空间知识点明确,指向性强,在情感上帮助较少,因此文科类作品以通识教育或者记忆点为主的课程上需求低,理工科类讲解原理或者单一知识点能体现其重要性。除此之外,理工科单向网络学习空间还有各具特色的虚拟仿真软件和系统,以专业性强、自主研发为特点,如东方化工仿真软件、(自主开发)弹性布局实验场、基桩检测仿真实训软件、联调故障排查软件、三维立体智能模拟机等。双向网络学习空间由于功能以实时互动和即时统计为主,理工科设计作品使用效果与文科类作品没有太大区别。理工科设计作品用到的滞后网络学习空间通常是与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中特色虚拟仿真软件匹配使用,这类虚拟仿真软件部分具有点对点反馈信息功能,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后台观看个人学习效果,但是其他学生观看则需要教师或学生进行投屏或拍照上传。本研究通过李玉斌教师提出的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指标,用深度融合、多元互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评价网络学习空间的数据信息,得到结论如下: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以深度融合、专业发展为主。双向网络学习空间将深度融合、多元互动、专业发展列为主要考察方向。滞后网络学习空间需要教师对多元互动和社会责任进行及时把控和导向。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大赛案例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信息化教学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与建议。第一,目前国内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应细化网络空间的分类。本文提出可将网络学习空间分为单向、双向和滞后三种类型,更有利于统计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各种类型网络学习空间。第二,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中明确理工科和文科设计作品中单向和滞后网络学习空间使用频率和类型不同。动画、视频等单向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理工科设计作品应用更多,改进效果有限。滞后网络学习空间若增加快速反馈和统计数据等功能,将会对专业性强的理工科教学改革影响显著。这些数据有利于从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空间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第三,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在建构过程中还应关注社交性交互的重要性[12]。双向网络学习空间以即时互动和统计效果为特点,有利于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知识,提升交互效果。因此,针对教学改革和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时优先考虑优化频率高的双向网络学习空间。

查看全文

职教教师职业化探索论文

摘要探讨了职业教师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教教师职业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查看全文

职教教师职业探讨论文

摘要探讨了职业教师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教教师职业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查看全文

职教教师职业化探索论文

摘要探索了职业教师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职教教师职业素质的办法。

职业教育职业化办法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把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新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但从对目前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来看,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完善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规模获得了空前的扩大,高职院校数量迅速增加,高职学生人数也占到了高校学生数量的一半,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没有整体素质良好的高职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也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0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20多个高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高职教师来源也正在走向多元化,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教师素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状况调研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与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变革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分析高职院校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变革策略

一、高职教育在改革中存在的误区

(一)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

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方向。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现代化建设造就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是培养和培训基本就业者的教育。但目前对高职的定位认识上,依然存在三种误区:一是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二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三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显然,以上三种认识有着明显的偏颇。不同的定位将导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定位偏颇也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偏颇。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二)专业设置不科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