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0:46: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智慧体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智慧体育教育的创新模式的构建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体育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也向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将传统体育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通过构建“全息”化智慧学习评估平台、生态化智慧体育学习环境、个性化智慧体育教育教学系统3方面创新体育教育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智慧化水平,并为体育教育改革逻辑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智慧体育;互联网;学习环境
基于对大数据技术变革潜能的充分把握与认识,2020年3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在《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应充分利用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建设信息化教育,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1]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由此,大数据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促使精准体育教学成为可能。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体育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教育范式,被寄予极高期待,因而有必要研究如何构建智慧体育教育模式。[2]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普遍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发展的核心活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3](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观念的新与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选择与运用,并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当前,大量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只热衷于形式改革,并未将智慧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由此导致高等院校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一方面在于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体育教育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在于体育教育相关教师缺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理论指导与实践,导致很多体育教师不了解怎么应用智慧体育教育理念。此外,高等院校基于传统教学观念,多重视专业教学,对于体育教学普遍较为忽视。因此体育教育改革大多存在一定的形式化。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推进进程与,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转变。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由于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呈现出教学方法固化、形式单一的特征。第一,一些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偏重灌输式教学法,由此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灌输式教学法存在不能覆盖高等院校学生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致使体育教学成效大打折扣。第二,虽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高等院校内普及,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但其在体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应用程度也不深,导致体育教学方法无法实现根本性创新。方法固化、形式单一的体育教学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体育教学需求,容易令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也容易打击其体育学习积极性。[4](三)教学目标模糊。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模糊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制订的教学目标十分不明确,普遍用“懂得”“掌握”和“理解”等词汇来表达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这种不具体化的评价指标很难判断高等院校学生体育学习的真正学习程度,也无法判断优化教学内容的实现路径。二是体育教师时常会错误的将学生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等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但二者终究存在差异。体育教学目标具有激励、指导与评价等功能,而学习目标则没有。若混淆二者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的激励、指导与评价等功能将会被减弱。第三,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应存在多种社会功能,健身功能仅是其中之一。体育教学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但当前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束缚,仅将身体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势必会导致高等院校无法培养出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5]
二、大数据在体育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体育智慧的遮蔽因素及提升战略论文
体育智慧结构表现形态
从哲学层面来体说,体育智慧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体育智慧结构包括体育理论智慧、体育实践智慧和体育技艺智慧.对体育智慧的认识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探究体育智慧的本质,践行体育智慧.体育理论智慧简单而言就是从理论上思考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与人生的关系,把体育放到社会当中进行考察,探求体育发展的规律,站在客观角度对体育与社会和人生结合进行求真的思考.体育本质和基本矛盾,体育价值观,体育知识,天、地、人系统观,生命观,人体观,体育与社会的进步及人的发展,体育思想的发展及体育文化的演进,体育科学论,体育哲学范畴论,体育科学方法论等,都是体育理论智慧应该追问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7]体育之所以蕴涵着实践智慧价值,是因为体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即是一种目的含于自身的活动,不同于其他目的在活动之外的技术性活动.体育实践智慧是指主体在具体体育理论的指导下实践体育,达成真、善、美的统一,是生命力与向善力的和谐统一.可见,我们不仅仅要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实践智慧.体育技艺智慧的目标在于求美,体育历来与美联系紧密,首先表现为形态美:运动者优美健壮的体态,运动中充满张力的饱满肌肉线条,旋转的优美弧线等无不凝聚着美的智慧.超越美: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超越之美,运动者超越自己的纪录与极限,它为人类精神注入活力与动力,使人类不停地奋斗与前行.奉献美:运动员所取得优异的每一份成绩,无不凝聚着运动员十份百份的辛苦汗水,运动员为国争光,无不体现一个炎黄子孙在为国奉献的赤诚之心.意志品质美:运动参与者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正是引领人类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国体育智慧遮蔽的原因
传统意义对体育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强调身体境界而忽略精神境界、强调技术境界而忽略文化境界、强调现实境界而忽略理想境界,即我们缺乏体育智慧.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将教育建立在“单一”、“片面”、“狭窄”、“机械”、“僵化”、“唯客观”、“非生命”、“去主体”等知识观念及其实践的基础之上,使受教育者困陷于知识的藩篱,或淹没于知识的洪流,而不能走向作为智慧主体的自由自觉.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体育与智慧好象从不沾边搭架,体育历来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联系,学校体育教学是技术传授,体育教师等同于“匠人”.群众体育则是自娱自乐的个人行为,竞技体育则是日复一日的苦练,体育智慧被完全遮蔽了.数千年来,儒家“学而优则仕”、“重文轻武”的文化传统和思维定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文官笔一划,武官跑死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观念的根深蒂固,成为中国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8]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体育也走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体育人的代名词,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蔑视身体、轻视体育的文化和观念盛行,体育的智慧魅力也荡然无存.近年来,随着工具理性的畅行、功利主义的泛滥,功利性、实用性,成为现代人生活交响乐的主旋律和重音符.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只有欲望本身,人的规定被抛弃,消失在欲望之中.[9]竞技体育被贴上利益的标签,表现为体育本质功能的异化,体育是带来则富、功名和地位的手段,渐渐弱化和忽视了竞技体育完善人类生命质量的使命.“效益至上”和“金钱至上”的、畸变的功利化价值观,导致“拜金主义”和“锦标主义”的大量出现.在工具理性的威力下,群众体育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压迫,以健康作资本,以身体的消耗换取金钱累积.在学校体育中,体育由注重过程转变为强调结果,由目的降格为手段.体育教学注重技术的传授,考核标准是速度、远度和高度,学校运动会注重获取锦旗、奖牌,体育对个体的启迪、唤醒和激活作用弱化.无论是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体育智慧的光芒被掩盖和遮蔽了.有人戏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是我们目前中国的教育真实写照.有的学生形成了“为了明天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忍受今天的折磨苦难和异化”的信条.[10]升学成为了学校唯一的目标,智育成为了学校教学的核心特征.体育课堂不再有欢声笑语,不再有生机与活力,不再有生命的高峰体验,不再生机盎然;课外时,学生顶多就是课外跑跑步,打打球就赶紧回家学习.于是乎体育的许多功能被阉割了.观念的力量有时也是可怕的,当你习惯于某事是就会自然地、机械地受其牵引.多少年来形成的对体育的看法、态度与行为,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民众脑海里,难以改变.对很多家长而言,他们也了解到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深知体育锻炼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不得不跟从,他们让孩子被迫被逼加入应试大军.很多家长反映:“你不补课别人补,到最后考不取好的大学可能后果会更糟,谁敢拿孩子的将来作赌注,体育锻炼留待考取大学以后吧.”3.5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妨碍了体育智慧的生成中国体育制度历来是竞技体育制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校体育则囿于校园一隅,群众体育散于城市乡村各个角落.这种中国特色的体育制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有其规律和正确性,尤其是竞技体育为中国扫除“东亚病夫”的帽子,为中华崛起于东方作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它也需要改革了.它的不足主要体现为:一是造成了人们对体育的误解,很多民众认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体育就是政治的工具,造成体育认识论的误区.二是它的巨大投入,造成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投入不均衡,影响了全民族体育素质的提高.学生体质近二十年下降,民众带病生存,医疗费用节节攀升,竞技体育运动员则一身伤病,都是不争的事实.三是竞技体育制度内自身问题重重,成为受利益牵引的欲罢不能的棋子.体育智慧生成的路径被遮住.新中国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奋斗,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我们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工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竞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事业.在建国后百废待兴,民族工业凋零的现实境况下,我们还没有力量来关注或深层次思考体育的发展.我们只是紧紧抓住竞技体育杠杆,撬动了民族凝聚力、祖国大团结、民族自豪感这杆大旗,取得了竞技体育和政治效应的巨大辉煌.可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大多了,没有余力来全面优先发展群体体育、学校体育,自然也影响了我们对体育的深层次思考、本质揭示,影响了我们的体育智慧.有研究证明,当国民收入达到人均3000美元的时候,将是休闲体育大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我国的第三产业2009年已达到43%,我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44%[11].即使是到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全球第二,我们的人均收入仍然很低,我们目前的定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时展步伐,过高要求我们的体育要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要求有那么好的设施.我们不能超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我们会栽跟头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力,一切以历史发展阶段为挡箭牌,无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同样会造成我们体育发展的巨大损失,影响我们的体育智慧.
提升体育智慧的策略
我们研究体育智慧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体育和运用体育为人类社会造福,为个人人生幸福服务,我们对体育智慧进行思考,是为了获得对待体育的智慧.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以科学理性为主要手段的规训社会,以规训“驯服的身体”为主要目标.社会对人的规训“最终涉及的总是身体,即身体及其力量、它们的可利用性和可驯服性、对它们的安排和征服”.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权力关系总是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12]在科学理性的威力下,人的主体性失却,体育智慧退到幕后.我们必须提升对体育智慧的认识,坚持人和世界保持着统一性,形成一个有人参与其中的、保持着目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这才是体育与人共生共在的理想境界.体育虽然是直接通过肢体活动来实现锻炼生物机体的功能,但体育与精神和生命意识密不可分.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美好的生活,不同于动物,动物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人则更重视自己的灵魂,人应该不断地去反思自我的生命和生活.他说:“我认为,生活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最好的努力研究如何生活得最好的人;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意识到自己是在越过越好的人”,“思是最高的生命”.[13]体育不仅仅是增强体魄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活动的方式.只有高扬体育智慧对人的意义,才能使体育与关心和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相结合起来.客观理性,过分迷信实证科学,过多依赖工业技术,而陷入传统理性主义或普遍理性尺度.汪民安先生对工具理性下的身体描述是,“不再是洋溢着动物精神的身体,洋溢着权力意志的身体,洋溢着超人或者精神分裂症理想的身体.这不是喜气洋洋的身体,而是悲观、被动、呆滞的身体.”[14]福柯认为,人之为人的基本特点,就在于主动地、富有生机地,自己做主,自我塑造,审美地生存;没有自我塑造,没有生存美学,一切人类的创造物,终究都会成为功利性的和工具性的.体育应该走进生活、追求超越、享受幸福、培养整体和谐人格,体育应该是展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可以说体育精神和知识的传播主要在于体育教师,由于社会存在着对体育的偏颇理解,体育课程地位偏低,在学校中体育教师地位低下,体育教师心安理得地乐得清闲,在别的科目教师羡慕的眼光中,优雅地吹着上课与放学的口哨,闲庭信步地享受着工作的轻松,只是在谈到体育工作不受重视时,发发牢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体育工作没有任何改变.没有几个体育教师也去向校长反映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敢据所力争体育地位峥峥铁骨教师,没有几个真正去贯彻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教师,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要提高体育智慧,体育教师的作用不可缺少,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体育智慧传播主力军的作用.重视生命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建立与自己、他人、社会和环境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达到成熟和快乐的人生,即健全和正面的人生,理想和超脱的人生.[15]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体育正是与生命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的手段,然而,生命教育至今还没有与体育发生任何联系,生命教育的行动纲领和课程标准,导致对生命教育课程的意义、目标、内涵与组织实施认识模糊,操作失当.[14]生命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理论、实践和制度层面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尚没有系统的操作模式、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各种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结合和引导,让学生心灵得到提升、视野得到扩展、胸襟得到开阔、德性得到培养,并能学习掌握内在和外在的状态,将自己各方面的才艺和能量引向正面发展,迈向成熟、贡献社会.中国特色体育体制特点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高效、高度组织化的特点.能够通过行政指令性计划,推行体育思想、方针和政策,可以说阳光体育就为我们做了典范.体育智慧的传播与提升,也大可利用我国的体育制度优势,宣扬体育的重要性,加强体育知识的教育,提升体育智慧的地位.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失衡,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体育事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是时候考虑三者协调发展的时候了.袁伟民说:我们的竞技体育已经到了这个高水平了,成绩下来一点,金牌少一点,也说得过去,是我们摆脱束缚、给自己松绑的时候了.并不是说竞技体制不要了,金牌不要了,不为国增光了;而是说,完全追逐金牌的时代应该过了,对体育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思考.我们要锦标,但不能要锦标主义;要金牌,但不能唯金牌论.[16]在十一届全运会上,主席提出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国走到今天,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可以在推动体育大众化上下更大的工夫了,应该将重心转到全民健身的方向上去.应该腾出更多的力量,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本质的任务上来.处理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践行体育智慧,才是我们目前紧迫的任务.
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自1950年以来,老龄化是世界人口的持久趋势,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然而社区内的居住环境不佳、社区服务趋于碎片化,养老资源以及低水平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1]。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将互联网、可穿戴等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来提升社区内的医疗服务发展[2],Bryant,N通过穿戴设备、室外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捕捉老年人的个人行为,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变化[3],关宏在物联网架构下分析智慧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4],但都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对文化、体育等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智慧社区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全面详细地了解老年人对社区的各项需求,弥补我国有关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和综合服务系统设计的空白。
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中国,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特征,将老年人分为三类[5]。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基本自理,不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等扶助设施的老年人。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不含高等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6]。本文认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可充分理解为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社区居家养老的系统平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最大程度解决不同行为能力老年人的生活、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
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选取
(一)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作了详细规定[6]。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和图书馆;教育设施主要指的是老年学校;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指的是日间照料中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教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学校;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主要包括体育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福利设施主要包括养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214-2017)中将文化设施分为了文化馆和图书馆,并配备相应的智能化系统,满足社区内图书阅览和借阅的信息化应用及文化交流的需求;教育设施不仅应适应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化发展,而且应满足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学校办公和管理的需求;体育馆主要满足体育建筑业务运营和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并为锻炼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8]。《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中智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各类学校、体育馆、游泳馆等各种服务信息;智慧卫生计生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医院、卫生防疫、药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挂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自我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智慧养老助残服务主要包括社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救助站、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规定,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集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主动向社区居民推送书报阅读、影视放映、娱乐健身、展览展示等各类服务信息和内容;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教育环境[8]。(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分析。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和文献的研究,汇总得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总结了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及主要服务对象,如表1所示。
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系统总体架构
传统保健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体育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我国鲜明文化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内容,更加适合国人运用,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国民的身体素养,提升人们健康的水平。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教学资源与手段得到了拓展,更多的学校通过智慧教育的建设,更好地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育;传统保健体育;智慧教育;融合发展
现如今,信息化的发展也被运用到了日常的教学中,在学校进行智慧教育的建设,还可以不断地进行数字化的自主性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建设,也是目前的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内容。[1]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教学中强调对于学生们身体的反复性练习。数字化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学习各种体育教学视频,并自主参与一定的体育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综合素质均十分有益。
1智慧教育以及传统保健体育概述
1·1智慧教育
在今天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内涵也逐渐从知识向智慧转变。在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干预,实现更高效的学习。[2]当前,智慧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和长期任务。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定位的再审视
摘要:从承载着军国思想出世的体育教育,在生产方式变革的推动下,走进了这个在知识膨胀推动下不断追求人性的解放、个性的解放、人本的回归的复兴思想的人文时代。面对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如何把握历史的契机,找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高校体育教师不可规避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定位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形势下面对高度教育的新机遇,如何把改革的成果落实到教育之本的终端上,进而促成高等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高校教育的基本环节,更是核心要素的体育教师背负上了新的历史使命。
1.不同是生产方式体育教育的定位
在农耕社会,为了维持生存的基本生存资料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活动,都是由人身体力行的全身投入进行的,人从头到脚都在为生产活动而运动着、锻炼着,体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社会没有必要对他实施体育。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用不着让人力车夫参加田径运动。进入工业时期,出现了社会分工,使得大批农民站在分工日趋精细的工业生产线上。人类的自我超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自我的生存环境不断趋向人类自我满足的方向,人类也因此得到了不断的进化。也就是在人类踏上进化走向文明这个欣然的不归之途,人类的退化与背离也开始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身体的退化与背离。工业社会的始现、人类的劳动方式以身体多种多样的运动与锻炼过渡到渐趋简单、单调、乏味的流水线式的机械化的操作,大大弱化了身体生物化的健康发展。体育是人类生产方式变革下的新生产物,近代体育是工业化的副产品。文明程度的增高是以体质的弱化为垫脚石的,但它给人们带来了固定的工作以及富足的闲暇时间,也给体育铺上了滋长的温床。产业革命后,手工生产又逐渐被机器化生产所代替。机器化生产所要求的劳动力不仅慷慨陈词于文化素质的要求,对相应的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既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增强体质”的客观需要由此就指向了教育,从此体育以“显贵”身份走进了学校这个庞大系统。为了完成社会的这个指向性功能,学校体育在蹒跚中成长并逐渐壮大。时至今日,社会的发展走向了空前的鼎盛,体育的发展也走向了恒古未有的全盛时期。人类现在面临着的是超工业社会。人类在挣脱了农业枷锁的同时,又在极力挣脱体力劳动的枷锁,参与着脑力劳动的大力发展与体质弱化的背离过程。信息革命的到来将人类的体力劳动缩小到史前的最小范围与最低强度,只是经济使人的体力变得更缺乏意义,而分散性的社会组织和多元化的生产方式,使强制性体育的领域迅速萎缩。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高自动化、高效率而体力劳动参与较少、闲暇娱乐时间不断增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与人类体质“生物性”用进废退的背离过程不断深化。在如今只是经济膨胀的时代,学校体育异化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刻板教育,甚至于从德智体的口号中降为智育的陪衬品、理性的附属品。走向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发展方向,学校体育“增强体质—提高劳动—发展经济”的陈旧发展思路已被知识经济下人本论的呼声所唾弃,学校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物性效果的层面上,它浸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人类的自我呵护,以人为本,追求人本位的健康,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体育教育的必然归宿。
2.高校体育教师的主体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
县域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撬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一直以来,我国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正逐步引向深入。本文以新县创建县域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单位为线索,以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以标准化的视域,系统阐述了构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背景、标准化需求分析、原则、主要内容及成果等。新县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对其他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可推广价值,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标准体系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2013年,国家设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落地生根。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理念快速普及,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呈燎原之势,已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智慧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需求迫切。标准决定质量,目前,城市运转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堵塞、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统一高效,管理更加精细规范,迫切需要标准化建设及标准化良好执行行为,为智慧城市建设起到支撑保障作用。新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以智慧城市为抓手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着眼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持久性、规范性、高效性,抓好标准“顶层设计”,秉持“标准引领发展,标准支撑未来”的理念,围绕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产业等特色,精准定位,精细制标,精心实施,加快实施农业、服务业标准化,绘制符合自身发展的标准体系蓝图,使城市形成一个稳定、发展、持久、开放、智慧的良好生态环境,营造流畅便捷的民生系统,打造简明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激发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城市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加高质量发展。
2新县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新县地处豫南边陲,豫、鄂、皖三省结合部的大别山腹地,是全国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一直以来,新县大力发展经济,坚持以标准化推动城镇化建设,力求经济发展更现实力,绿水青山更显靓丽,红色故里更聚人气,美丽城村更具魅力,于2018年成功实现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首个脱贫县。2015年10月,新县成功申报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为河南省21个综合试点市县之一。2016年11月,在《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扩围地区名单的通知》(标委办农联〔2016〕176号)文件中,新县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扩围名单,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县域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单位。该文件指明新县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的主要内容为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管理五大平台和制定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务三个方面标准体系。2019年11月,新县成功通过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创建评估验收。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慕课建设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优化了体育教学的环境、改善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也由单一转向多元,这都对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大学体育教学的新变化,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道德修养和个人涵养,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化运用智慧教育手段。
关键词:慕课;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以慕课为典型代表的在线课程建设风靡全球,慕课以自身特有的规模巨大、开放性、网络性等特点,赢得了高校管理者、师生的肯定。慕课(MOOC)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在2008年首次提出,2014年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我国慕课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后全国各大高校立足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投入到慕课的建设中,大学体育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程也尝试性进行了慕课的建设,大学体育慕课资源的建设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慕课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一慕课建设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体育课堂教学在慕课建设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运动技能“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翻转课堂、合作学习、俱乐部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体育课堂活动,课前学习、课后练习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动技能传授、学习、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变成学习与练习为主,课前、课后学生将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观看、学习更多的运动技能,而且能够借助现代媒体手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学习、观看、了解运动技术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观察到的技术动作更加标准、规范,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观察一个技术动作,对于动作的方向、动作的速度、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姿势有着更好的理解,能够更加直观地引起大脑对于运动技术动作的皮层反应和视觉的感官刺激。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信息的即时反馈也为学生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随着现代信息化建设或者MOOC建设进程的加快而适时进行总结、提炼,以适应新时代MOOC建设背景下教学的需求。
二慕课建设与体育教学环境升级
微视频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微视频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资源,为教学创新和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就大学体育理论教学而言,借助微视频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在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微视频;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信息化;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现阶段,大学体育理论教学课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对此,研究微视频在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中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于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实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开发原则
1.1教育性原则
开展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开发,首要要遵循教育的基本性原则,即开发的视频教学资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性,能够满足大学体育理论教学的基本教育功能和需要,很多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在开发中也都坚持这一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法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的人数最多,汉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最为完善,但是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因为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可传承度较低,或者相关技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需求的原因和特点,使得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处于传承的艰难阶段,这些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开发者来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的时候,要遵循真实、完整、可持续、易于理解的原则,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拥有不断的生命力来进行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根源意识较为强烈,对于祖先的智慧结晶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是对祖先给予我们改造过的环境的感恩,还是对于祖先智慧的一种敬意。我国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国人眼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其中对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也受到了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少数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侵袭。同时,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经济交流的更为密切,人们对于新涌入事物、娱乐方式的新鲜感,使得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忽视,造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异化、改变、甚至失传。逐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探讨。
1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
1.1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是指不以物质形式存在,但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代子孙都对其进行继承与发扬的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富有生命力的宝贵遗产,多以技艺、经验、精神为主要形态,其中最为注重活的形态。例如《玛纳斯》,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方传统民间文学,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根据各个民族的习俗、体育习惯以及形式和特性的不同,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活动。其中的代表有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朝鲜族农乐舞等内容。1.2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多数都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当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都得到了保护和开发,它们多具有以下的特征。1.2.1历史沉淀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当地文化信息、以及政治经济信息。它们不仅具有十足的观赏性,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交流感情的主要形式。各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事件、当地风俗文化、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1.2.2群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很多人或者一个群体共同的智慧综合,一个群体的创新、技巧、经验的综合,是在集体的智慧产物,并因其优点,在人们的生活区进行传播,逐渐形成一种人人都喜欢的公共活动。1.2.3独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以艺术或者文化存在,或者是物质存在的果实,亦或者是具体的行为、利益和风俗,这些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独特之处,体现了各个民族的人民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单单是体育娱乐,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种表达感情、交流情感的工具,在日常的生活、节日、婚娶丧事中都有体现。集地域特点鲜明、时节性、观赏娱乐、锻炼身体等优点于一体,具有多种价值。1.2.4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人们的手、口相传,通过族中长辈的亲手传授、亲口诵述,因此,一旦断了传承,就会使得这些文化活动走向消失。正是人与人之间语言教授,亲手传授,这些技艺才得以流传给下一代,才保证了这些文化遗产的流传。但是因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的文化交流进程加快,异域文化、休闲方式的涌入,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新鲜感和良好的使用体验,就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受到了冲击。一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人们生活的改变,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而使得传承越来越艰难,甚至走向了灭亡的道路。1.2.5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特色、民族智慧、当地风俗习惯、当地审美、价值观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极具民族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多个角度放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生活特征、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的风俗特点。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生成性教育中学体育论文
1生成性教学理念与中学体育教学
1.1生成性教学的特征生成性教育和现成性教学不同,现成性教学按照学校和教师预设的方法与程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无论是教学方法、内容、程序、教学目的,均是实现预设好的、准备好的。而在生成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意向、学生的特征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群体、个体的具体需要,教师和学生之前、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依据互动中的具体效果,对教学活动的思路、行为及时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能动性,让学生获得符合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在生成性教学下,并不是完全放弃教学的预设性,相反,需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形予以充分的考虑,按照教学中的动态的表现和师生的价值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智慧,在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灵活机动处理和调整教学活动,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趋势和方向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充实完善。
1.2生成性教学理念与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和“预成”“现成”相对的概念,生成性教育理念目前一定渗透到了包括体育课程在内的全部中学课程教学领域。在传统的“现成”教学理念下,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甚至课堂中向哪个学生提问等,均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预设”好的。但是,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决定了此种事先完全“预设”好的教学并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必须将生成性教育理念纳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时,通过运用师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充分挖掘即时性的课堂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调节,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教学活动受到事先拟定的死板的教学计划的影响而降低教学效果。
2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育理念的思考
2.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运用生成性教育理念的主动性学校及体育教师,要提升思想认识水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4.09.048理论与方法探索体育教育平,充分认识当前预设性教育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破坏性作用,从内心深处认识:只有运用生成性教育理念,切实加强运用生成性教育理念的主动性,才能不断提升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益。由于传统的预设性思维下,教师完全按照事先的预设开展教学活动,而将预设之外的事情排除在教师的视野之外,导致教学活动中一旦发生预设之外的事情,教师就无法应对、疲于应对、应对不得法。在发生一些临时性、紧急性、突发性事件之时,教师无法进行良好的应对,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由于教师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死板的按部就班的教学,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例如,随着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可能临时起意对某个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传统预设性教学理念下,教师可能对学生说:“今天的教学内容中没有你们要求进行的项目,那个项目等到一年后再进行吧。”等到1年后,学生可能已经对那个项目缺乏足够的兴趣了。
2.2充分预设,促进中学体育教学中产生更多生成性教学资源由于生成性教育理念和预设性、现成性教育理念是相对而言的,生成性教育理念的提出,目的就是在于规避现成性教学可能带来的各类弊端。正因如此,不少体育教师认为生成性教育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完全摒弃对课堂的充分预设,这就容易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自由主义”,最终走向涣散无序,更遑论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水平。殊不知,在生成性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但是,此“预设”非彼“预设”。现成性教育理念下的“预设”即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后,不知道灵活变通地、死板地、机械地执行。而在生成性理念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预设”,即对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充分的提前准备,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预计,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空间和相应充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