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01:42: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智慧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智慧教育论文

幼儿园新教师成长计划

在教育理论改革的大潮下,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在园领导精心的培养下,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认真履行好班组长职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对于班组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首先,我将继续本着理解、关心、支持的态度与班级各位老师合作,统一工作思想、教育的一致,发挥教育的合力。

其次,作为班组长对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要以此来感染班组没一位老师,并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以成就感、事业感去驱使班组成员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都有自尊与自信。

再次,善于接受每个人提供的最好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与新发展。

查看全文

信息化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透析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高校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侧重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关途径,即借鉴叙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利用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一、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川。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人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大致分为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其中,音乐活动分为歌唱、律动、打击乐和音乐欣赏等;美术活动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在实际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着重幼儿技能的培养,比如幼儿“唱的好听”、“画的好看”常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这种观念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质,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如何实现教师艺术教育能力的快速提升呢?我们认为,教师的技能与教育理念必须融合,即,教师必须具备艺术本体知识技能和专业大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理念与发展思路,并能很好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如此,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教育能力

近年来,我们利用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的机会,深入全省多家幼儿教育机构展开调研。在随堂听艺术教育活动并同时对教师的活动方案进行评析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更着重对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较忽略教育性。即,更偏重艺术技能的艺术活动,较忽略教育性的艺术活动。其结果是幼儿的技能水平提升了,但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如何把幼儿表面的艺术技能转化为幼儿内在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呢?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那么,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具体是怎样的呢?2013年以来,我们在江苏省先后对60所幼儿园200余名教师展开了艺术教育能力的调研。调研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偏重技能的传授

很多老师认为自身的艺术技能越高越好,大多数教师把艺术知识技能放在了教育能力的首位,而且普遍认为艺术学科间较少横向联系,或难以横向联系。在教师的艺术教学论文中,教师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研究的论文占了所有论文内容的七成以上。论文内容显粗略,极少提及教育学知识,所有艺术教育论文中,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目标要求的仅不足三成。论文中着重研讨艺术技能的讲解与传授,详尽剖析“怎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却鲜有提及。在教学评价中,也更侧重于“唱的好听”、“画的好看”等纯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价维度单一,造成评价效度的缺失。

二、教师艺术技能中也普遍存在偏科现象

查看全文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何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面临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文章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推进虚拟仿真赋能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多渠道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和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等,以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实践型人才;虚拟仿真;安全工程;产学研用

创新是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第一动力。虚拟现实是继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之后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旨在提供沉浸性互动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虚拟仿真技术所呈现的实景感受和交互体验,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也是陶行知做中学思想在科技时代的灵活运用。正因如此,虚拟现实技术正成为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助推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规划建设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1]。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将建设和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为推进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3]。安全工程是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但是部分实验和企业生产实践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和事故风险问题,在真实实验条件下较难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因此,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打造虚拟仿真教学空间,创新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对于切实锻炼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能从事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监察与监管、检测与监控、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江苏海洋大学地处江苏省北部沿海城市连云港,当地化工和医药产业聚集,拥有全国知名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医药生产基地。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确定了化工安全、危化品安全与应急处置、火灾爆炸防治、安全评价和海洋安全应急技术5个培养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工安全科学和技术,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企业安全评价、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化工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等,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然而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学校女教工先进事迹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学女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发图强,在这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中尽情挥洒着她们的汗水和智慧。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岗位建功活动更鞭策着女教师们不断前进,女教师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崭新的姿态显现着现代女教师的风采。学校女教师不仅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参与率达95%以上。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与竞赛活动。女老师们自觉地把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中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耐心地给差生补课。在她们的精心教育下,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所带班级的合格率、平均分位于同年级前列。她们坚持工作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孩子能托给老人或丈夫的托给老人、丈夫。**中学的女教师对待学生亲同儿女,她们有母爱般的博大胸怀,以自己的纯洁和爱心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在于全体教师的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其中巾帼们更是率先垂范,事事带头,处处争先,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建功立业。

****中学女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发图强,在这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中尽情挥洒着她们的汗水和智慧。她们用自己的执著和毅力书写着“热诚”二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热诚精神。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岗位建功活动更鞭策着女教师们不断前进,女教师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崭新的姿态显现着现代女教师的风采。

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如火如荼工作业绩引人瞩目

学校女教师不仅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参与率达95%以上。两年来,女教师的教研课与各种形式的文体竞赛活动频频开展。首先是业务交流与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通过听课、评课、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与竞赛活动。我校女教师中,有教坛新秀,有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有被评为校级、区级或市级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数十篇由女教师撰写的教育论文和课题在各级各类发表或获奖。

文明友爱蔚然成风

女老师们自觉地把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学校里,她们处处为人师表,埋头苦干,来的最早的是她们,走的最迟的也是她们。中午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耐心地给差生补课。在她们的精心教育下,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所带班级的合格率、平均分位于同年级前列。在巾帼建功示范岗中,中青年教师占80%,有的为人妻,为人母,但她们坚持工作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孩子能托给老人或丈夫的托给老人、丈夫。示范岗中有15名女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她们把为学生服务当作是乐此不疲之事。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教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教学方面一直都是与高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的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教育教育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第二是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育;第三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拥有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我国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源泉。在积极推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融合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

一、在高校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学习宣传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每一次传承和发展,都表现出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只有先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高校要加强宣传和倡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并尊重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引导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结合高校具体实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高校中定期举办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或者大讲堂。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和“国学”大讲堂等,这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传承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得这类的讲座和大讲堂成为了高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入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查看全文

学术期刊栏目设置

1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的重要意义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办刊宗旨,在内容上或表现形式上体现刊物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名称的板块。栏目设置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准确地反映办刊方向、编辑思路、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作者的投稿,起到导读的作用。1.1体现办刊宗旨。截至2014年,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中英文期刊6435种,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2279种,自然科学类期刊4156种,英文版期刊205种。每一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办刊宗旨是期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办刊宗旨的确定,为期刊发展奠定了基调,决定了整体走向,所刊发文章的性质、特色、品位等也随之确定。学术期刊多以为高校师生、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发展为宗旨。例如《基础教育论坛》中“教改论坛”“课例评介”“智慧课堂”“幼小衔接”等栏目,可以反映出其办刊宗旨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探究基础教育规律,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在策划组稿时,对栏目的设置应紧扣期刊办刊宗旨,择优录用稿件。1.2使文章有序化。大部分的学术期刊都设置有常设栏目和动态栏目,作者将文章投来时均是一篇篇独立存在的作品,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捕捉每篇文章的固有特征以及共同点,将其有序地归类至不同栏目,使原本单独存在的各篇文章体现出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内在联系,使期刊眉目清楚、条理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方便查找和阅读。同时,编辑在设置栏目时,既要塑造期刊的整体形象,又要关注文章之间的主次关系、栏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经过恰当合理的排列组合,使每期刊物形成一个有序化、条理化的严谨结构。学术期刊除了常设的定期栏目以外,还不定期地策划一些特色栏目,例如“人物访谈”“时事研讨”“热点问题”等,在安排不定期栏目时,需注意保持期刊整体架构的稳定性,既要醒目,又不突兀。可将这些特色栏目设置在首位置,并充分运用封二封三对栏目进行文字和图片的说明,引起作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应平衡每个栏目的发文数量,不要在整体上出现头重脚轻之感。结合形势变化,设立长远规划并及时予以调整。另外,并非凡期刊一定要有栏目,有些专业针对性很强的学术期刊在某段时间内也会出现不设置栏目的情况,而是按照图书分类法或学科关注度来对文章进行排序,例如《应用数学学报》《声学学报》《生态学报》等学术期刊,仅是不定期地将专论、综述、书评等单独列出来,其数量与整期刊发量比相对较少。1.3实现导向作用。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读者即作者。学术期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多为高校师生以及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学术期刊为他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在这里能够找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及学科前沿热点,同时可将自己对某一学术问题的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刊发出来,与同行共享。首先,集编辑智慧、别具一格的栏目设置能够吸引更多读者阅读,读者在翻阅学术期刊时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熟悉或正在研究的栏目内容,编辑要做的就是策划好常设栏目与动态栏目,使作者对哪家期刊的哪期有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论文熟记于心,以此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编辑充分利用栏目的导向作用,启发作者的灵感,使作者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带动研究团队的建设。例如,《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同时,顺应时展的要求,动态地设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栏目,该栏目论文总结了百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的经验和成果,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开阔了研究人员的思路,吸引更多作者的投稿,扩充了优秀的作者群,也使更多的人投入到“青马工程”的建设中来。

2学术期刊栏目设置要求

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体现的应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质与风格的统一。栏目设计应遵循准确性、稳定性、连续性、创新性等原则,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策划出科学、合理、新颖、独到的栏目,强化期刊的个性发展。策划学术期刊栏目的关键是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个性与共性、常设与动态、稳定与灵活、连续与创新、主栏目与次栏目,以及年与年、期与期之间的关系。栏目设置需要做到:符合宗旨,体现特色;点面结合,结构合理;既要稳定,又要创新;名称简明,内容贴切。2.1围绕办刊宗旨,与学科专业相吻合。栏目设计应在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学术期刊既定的办刊宗旨、刊物性质、编辑方针和风格特色。以期刊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每个栏目的命名和设置均要与相关学科专业相吻合,不能偏离本专业学术期刊的学科性质,使刊发在其中的论文符合栏目设置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2.2提纲携领,搭建合理的栏目架构。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要全方位地满足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水平、不同学术层次读者的需求,做到点面结合,合理配置同类论文的归集,除了重点栏目、特色栏目以外,还要关注一般栏目的策划,以确保栏目间的协调性,搭建合理的栏目架构,保证整体期刊的综合效果。学术期刊栏目数量应适度,过多容易导致整刊结构松散,过少则显得比较单调,每期栏目以七八个为宜,其中重点或特色栏目两三个即可,不宜设置过多。并且,在为各栏目排序时,应将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放在首位,其他的栏目之间要讲究逻辑性,切忌分类不明确、前后雷同。另外,还要处理好常设栏目与动态栏目的比重,寻求一个适当的平衡点。2.3在稳定发展中求创新。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术期刊的专业性以及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每个栏目在打造之初都是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深入调研和深思熟虑的,栏目一经设定不宜频繁变更,编辑经过长期实践拓展各栏目的作者队伍,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最终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适时开设新栏目,创新并突出特色栏目,来满足学科发展以及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2.4言简意赅,确切反映刊发内容。栏目的名称需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不落俗套又不显突兀,是学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首先,力求简明,读起来不拗口,易于记忆与传播。整期中的各栏目名称格式基本一致,字数不宜过多,以十字以内为宜。其次,栏目名称应能够确切地反映论文专业方向,与文章内容切合,切忌栏目名称的设置与所刊发的论文内容不符。精心打造的栏目名称,能够为作者指明投稿方向,使作者在写作时不会产生误解。

3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策略

别具一格的栏目设置能够强化期刊的个性,展示编辑的智慧,吸引读者阅读和作者投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期刊在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近年来,各学术期刊之间呈现出日趋激烈的竞争趋势,主要体现在期刊水平等级的竞争,以及吸引优质稿件和优秀作者群的竞争。因此,立足于具体的学科专业领域,科学地策划特色栏目,打造品牌栏目,关系到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3.1立足于地域特色,打造品牌栏目。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有差异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这就为各地域内的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地域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每位编辑不懈追求的目标。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李连科在祝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十周年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按问题分类,而不是按文史哲法等专业分类,且设有四川地方研究专栏,李连科很支持这样的做法,若全国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都是一个模样,未免会失去刊物的个性,如果一点地方特色都没有,学术期刊将会失去立足点[1]。因此,学术期刊对所在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资源进行解读,有利于打造品牌栏目、品牌期刊,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东疆学刊》的“东北亚文化研究”“东北亚问题研究”是非常出色的品牌栏目,对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进行深入探讨。自2015年第4期起创办的新栏目“‘一带一路’与图们江开发研究”更是结合地域特色与优势,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研讨学术新动态,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3.2依托学科、人才优势,夯实栏目发展基础。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均为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其整体学术水平不容小觑。高校教师及研究人员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完成了各级别课题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也获得了可观的先进成果。将这些学术成果凝结为文章,可以为学术期刊的各栏目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昭明文选研究”是该刊的品牌栏目,长春师范大学的昭明文选研究所处于东北地区领先、全国范围先进的行列,能够为该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知名学者王立群、陈延嘉都曾受邀为“昭明文选研究”栏目供稿,同时也带动了一批热衷于文选研究的作者。可见,学术期刊依托高校、研究院等主办单位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能够保证刊物的发稿质量和数量,为各栏目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3提高编辑策划能力,组织精选优秀作者团队。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对编辑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高,要求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文字功底,并善于捕捉各学术领域的新趋势、新动态,客观正确地分析、评论各专业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准和学术价值,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充分透彻的了解,能够站在理论与学术发展的前沿进行选题,策划出定位精准的栏目。编辑在提高自我修养和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作者团队的信息以及他们的最新研究状况。作者的创作是期刊办刊发展的源泉,学术期刊编辑应与各专业领域的作者保持联系,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力争针对每个栏目都培养出一批较稳定的优秀作者团队,及时对投稿进行审阅,给出审稿意见和返修建议,择优录用稿件。优质的编辑工作、细致入微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作者的关注,这些作者会将期刊推荐给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这样就扩充了学术期刊的作者群,有利于各栏目建设。对于不同栏目中某些专题热点,可不定期地邀请权威学者撰写有学术前瞻性的文章,对栏目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多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提出的历史作业设计类型包括:辩论型作业、论文型作业及调查型作业等,这些作业类型的设计经实践验证均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激发高中历史教师的作业设计欲望。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教师的教学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不仅包括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还包括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作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不注重历史作业的设计,甚至根本不给学生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历史教师必须注重多元化的历史作业设计,通过作业设计来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那么,究竟如何设计出高效、多元的历史作业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辩论型作业的设计

辩论型作业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不同,它需要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最终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作业设计形式。例如,执教《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抗日战争究竟国民党做出的贡献大还是共产党做出的贡献大?这样的辩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均为我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又如,执教《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型作业:究竟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正反双方亦展开激烈辩论。通过辩论,大家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市场经济更符合人类发展需要。计划经济是历史的产物,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辩论型作业看似费时费力,但其取得的成效却是传统作业远远无法比拟的。它没有固定答案,是一种开放型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通过辩论型作业的完成,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也会在无形中不断得以提升。

二、论文型作业的设计

查看全文

本科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现阶段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信息生成这项单一业务活动,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是未来会计工作的重点。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课堂教学手段,培养符合新经济格局下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手段调整

1研究背景

加强教育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党的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类课程教学以学科供给为导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响应,向学生传授的是情境化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会计规则,导致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培育出的会计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实务界对会计人才胜任能力的要求。并且,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紧缺,占比仅为1.99%,初级会计人才供过于求,占比为72.48%,会计人次供给错配问题严重。

2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公开发表的会计教育论文已有上千篇,研究主题包括会计教育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教学问题、会计教育中外比较等多方面,其中会计教育改革和教学问题研究两个研究主题是我国会计教育问题研究的热点。通过对高校实施实地调研,整理《会计研究》《教育研究》等国内会计学和教育学高级别学术性期刊的相关文献后,发现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2.1我国本科会计课程专业性强,但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弱。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会计教育,强调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商学教育关注不足,同时忽视了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职业伦理道德等通识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虽花费了四年时间在学校学量专业技能知识,但很难从管理微观企业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和运用会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对会计应届毕业生的认同。2.2我国会计专业高分学生很多,但实务中高能力学生较少。通过搜集整理四川部分高校历年的高考会计学专业分数线情况得知,会计学专业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平均高于四川省文科一本重点分数线29分。由此可见,我国商学院会计类专业招收的学生整体应试能力突出,即多数会计专业学生是人们口中所称的“学霸”。但由于我国会计专业在授课模式上,“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学生被动地接受会计专业知识,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差。同时,学校的课程考核往往通过笔试进行,导致学生盲目追求标准答案,而会计实践中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并无统一答案,这是会计实务工作与本科学习的不同之处,也是“高分低能”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查看全文

中学历史教学研讨论文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人文”一次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在《易经》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一方面强调内心修养,使人成为有德行有善心的人。另一方面强调掌握礼乐仪文、琴棋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或技能。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文”指的是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考。

现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对人生的的意义与价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受教育者的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熏陶的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历史乃人文之本,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