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5:24: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智慧教育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创业教育瓶颈及对策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是核心地位。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意义、瓶颈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六方联动”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率和资源整合能力,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发展;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前,创业教育受到了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通道渐明的扶植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对推动社会产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国际教育竞争能力,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破解创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成为我国高校整合新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契机和责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主要是指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创业教育的首倡者柯林.博尔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可见,把创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重点强调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驱力。突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外早把创业教育作为独立应用型学科纳入了教学体系中。我国创业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借鉴吸取世界先进的创业教育新理念,并与中国实际特色相结合,推动拓宽我国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顺应国际创业教育发展新趋势是一件刻不容缓的社会责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剖析论文
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青年教师教学智慧的缺失及培育综述
论文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教学实践智慧
论文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及融合
【摘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肩负不同使命的两类教育,它们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又需要融合。本文以经济学为例,从现实地位、社会力量与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分歧;两者的融合主要通过有机体的融合、现实判断的融合,与教学环节的融合等方面来阐释。我们认为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两类教育对于现代人而言缺一不可。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肩负两个使命:一是帮助受教育者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个性化的生活;二是让受教育者适应公共生活,作为公民与他人共同分享文化传统。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和专业教育(specialeducation)是教育的两个类别。专业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而存在的教育,旨在传授学生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贯穿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对自身、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有着全面理解的完整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与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穷欲望的学科。它既是经管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又具备通识教育的特征。归宿专业教育的经济学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预测经济未来,提出宏观政策建议或微观经济对策;作为通识教育的经济学要求我们作为社会的人,能够具备经济学的智慧,把握事务的内在逻辑,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在经济学充当这两类不同教育的课程时,既存在着分歧,也需要融合。
一、经济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分歧
1.现实地位分歧。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教育的专业主义,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选择一类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阶层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教育的经济学一直都是经管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试图涉足经济类专业的第一步。因此,无论从课程安排、教师配备,还是教学考核上,经济学都受到经管专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当经济学扮演的是通识教育课程时,它往往被设定为学生跨专业选择的素质课。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才参与课堂,授课老师也只有想方设法把经济学与学生所在专业紧密挂钩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种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教育配置扭曲了两类教育的关系,不利于传统智慧的传递。2.社会力量分歧。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在专业教育通过提高人们能力进而创造财富的同时,让每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只懂该领域的语言,缺乏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复杂性的能力,甚至使一个原本流动的世界变得僵化。任何事物都要求人们能够适应不同局势,具备管理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这需要通识教育来提供一种协调、平衡的力量来弥补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经济学能够帮助经济社会的人明白自身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联系,看懂经济现象、读懂经济政策并顺利地参与经济活动。3.教学环节分歧。作为专业教育与作为通识教育的经济学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教学目的而言,经济学专业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在企业、政府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效用。经济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非职业化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经济学逻辑,具备经济学智慧,做一个经济社会中完整的人。专业教育关注的是经济学的实用价值,通识教育关注的是经济学的思想与智慧。其次,从教学内容而言,经济学专业教育要细致化、深入化,注重学生经济学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经济学通识教育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学框架的构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经济学思想和智慧的传递。教师切忌把经济学专业课程直接嫁接到通识教育课堂上。最后,从教学手段上讲,专业教育无论是否借助互联网平台,其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手段依然是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而通识教育课堂因为其内容不在于深与多,而在于学生智慧的增长,而智慧的增长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因此,课堂的互动、课堂的翻转在通识教育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予以灵活运用。例如课后作业环节,专业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借助习题反复强化知识内容,通过锻炼熟悉经济学的推导与分析方法。而通识教育的课后作业应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主动收集经济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之应是主要的方法。
二、经济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青年教师智慧的缺失及培育综述
论文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教学实践智慧
论文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剖析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培育策略
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智慧课堂探讨
摘要:智慧教育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给教育者和学习者带来了新的局面。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中,课程建设适应新的需要建设了轻量化的教学资源,设计了教学活动框架,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实践的数据分析表明实施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活动;智慧教育;数据驱动;计算机通识教育
1引言
当前很多高校的课程建有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等丰富的网络资源,但是依然存在课上教师的“教”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下学生的“学”缺乏主动性,学习深度也不够等问题。构建智慧课堂,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增强教学互动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构建智慧课堂,需要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模式等等相关的学习理论,融合新技术于传统课堂,构建和丰富线上与线下资源,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对传统课堂进行重构和设计教学评价方法等[1-5]。本研究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增加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方面的实证研究,为打造具有“两性一度”标准的高品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2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框架将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衔接,目标是促进学生智慧目标的生成,涉及线上和线下学习,学习形式较为灵活,可以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6-7]。采用双中心的教学模式,主体角色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参与过程的主体,其主要环节包括了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框架如图1所示。智慧教学的课前在线上完成,是教学的必要阶段,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过程。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制作教学素材、资源和设计教学方案。学生的任务是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交流、讨论和整理学习心得。智慧课堂注重课中互动,通过课前设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采用问题驱动或者案例驱动的方式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兴趣,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过程包括整理问题、协同学习、合作探究、提交测试和知识内化。教师活动过程主要是确定问题、创设情境、协同教学、布置新任务、课堂随测和实时点评。智慧课堂注重课后提升,课后阶段的任务也是在线上完成的。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制作针对性习题和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的任务是完成习题并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
汉语拼音总结教学分析论文
在新世纪里,新的课程目标,新的实验教材,新一代儿童,新的教学环境,无疑都是促使我们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原动力。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前列。也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变革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向传统教学中陈腐的教学观挑战,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开学初,在拼音教学开始前夕,我对本班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58名学生进行了学前汉语拼音声、韵、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情况测查。测查方式是: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让每个学生去认,去读,并在他们会认的字母或音节下作上记号。其结果是他们虽来自不同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但都或多或少的能拼读和知晓。这说明现代的儿童在国人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
学生基本条件摆在眼前,如何去引导和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力呢?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体现了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1、它的综合性表现在:它的每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不仅在教字母,而且把认识事物、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2、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改变以往陈旧的先教6个单韵母,再教声母、韵母、音节,最后教整体认读音节的编排体例,大胆地,有机地把这些知识点中有联系的部分揉合在一篇课文中,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认识、分辨,从中发现规律,养成学生探索、思考的学习习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3、它的时代性表现在拼音课文内容的安排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摘要]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转向实用和技术取向;相应地,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独立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承担,部分综合性大学也成立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培训中心和进修中心,但由于起步晚,部分已参与教师培训和培养,部分还处于边缘化状态。虽然在世纪初终于开始了由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但反对师范教育的呼声从未间断。如何加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我国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两类职前教师教育制度。一类是原有的各类师范院校开办的师范专业,这类学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另一类是部分综合性大学开办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机构,部分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与前者相比,这类学校的教师教育才起步。师范大学转型和教育学院的组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我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成功办学模式,眼下在综合大学组建的教育学院,还不能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这些高校大多对教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教育在整个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合并类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兴奋点是在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上,因而建多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多少博士点、硕士点等等,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非师范院校开办的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淡化表现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大多高校教育类课程只占全部课程的10%左右,而公共学科课程则占到全部课程的40%左右,学科专业课程占50%左右。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转向实用和技术取向;相应地,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独立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承担,部分综合性大学也成立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培训中心和进修中心,但由于起步晚,部分已参与教师培训和培养,部分还处于边缘化状态。虽然在世纪初终于开始了由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但反对师范教育的呼声从未间断。如何加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我国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两类职前教师教育制度。一类是原有的各类师范院校开办的师范专业,这类学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另一类是部分综合性大学开办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机构,部分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与前者相比,这类学校的教师教育才起步。师范大学转型和教育学院的组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我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成功办学模式,眼下在综合大学组建的教育学院,还不能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这些高校大多对教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教育在整个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合并类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兴奋点是在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上,因而建多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多少博士点、硕士点等等,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非师范院校开办的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淡化表现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大多高校教育类课程只占全部课程的10%左右,而公共学科课程则占到全部课程的40%左右,学科专业课程占50%左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