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23:30: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称制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职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论文
[摘要]中科院和山东农大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仍存在主观评议、地方粮票、权力集中问题。职称制度创新:职称授予以知识产权为度量标准,建立技术职称中心,职称通过考试晋升,职称评定改为职称分数计量,确定职称有效期。
[关键词]职称制度;劳动价格;知识产权;考试晋升
两种职称改革模式的贡献与问题职称制度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开始,我国职称制度改革出现了中科院与山东农业大学两种模式。
中科院以聘为评。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近三年来,在人事制度和创新队伍建设方面推出了许多新举措,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竞争,所聘岗位不受任职资格、任职年限限制。中科院没有取消职称,而是不再单纯评审职称,将职称作为一种岗位,评聘合一,由院内外科学家组成聘任委员会,对申请人按其条件打分,聘任了申请人,也就确定了其职称,评聘一次完成。
山东农业大学只聘不评。山东农大党委书记盖国强认为,职称评审存在着终身制,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能上不能下,结果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学校只能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来评定职称,容易造成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失调,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并且,有些人不择手段走后门,以致不正之风盛行。山东农业大学从1998年起,不再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只是根据岗位需要聘任。教师岗位的竞聘不受年龄、身份限制。中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破除了论资排辈积习,为人才平等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表达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制度改革的迫切愿望,但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主观评议。人事部职称处郑富仕认为,现在不存在“评职称”这一概念,1986年实行的职称改革,评定的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称的条件及等级清清楚楚,不需要评定。人们依据职称标准评定的是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成就,也就是对人的能力进行评审,不是评审职称。职称是授予的,不是评审的对象。中科院组成聘任委员会按条件打分评聘,山东农业大学对拟聘对象实际资格严格认定,并没有完全跳出主观评议的窠臼。
药师职称制度构建论文
临床药学是近30年来国内、外医院中药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传统的药学工作重点从“药”转向“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发展临床药学是国内外医院药学工作的一个普遍趋势。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而且多是临床药学6年制的药学博士或同等学历的药师担任。我国关于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几乎是和国外同期提出的但进展比较缓慢,这就影响到了药学服务质量的快速提高。为此,我们应探究和分析原因,制定出适应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迅速发展的结构方案。
一、临床药学在我国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30余年来,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但整个体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关临床药师的编制、待遇、教育培养等一系列配套内容的建设。在工资增长制度方面,我国目前药学工作人员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别体现不出,更不能真实体现药学技术服务含量大的工作的真正价值,不能发挥激励有才干的药师开展挑战性强的临床药学服务的经济杠杆作用。在职称制度方面,我国的职称系列看似完整,但主要与人的待遇、地位挂钩,体现不了专业能力的高低。药师职称梯队分级过细,各级之间在职能上没有明显区别,同样的岗位可让一个药师由主管升为主任药师,地位、待遇大幅度提高了,但工作难度、贡献之间的差别不显著。由于医院药学工作具有高技术和强体力2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类型,对于那些涉及知识面广、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受过高等训练的高素质药师来承担,而技术要求不高的大量事务性或体力性工作应由高中文化程度、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严格划分各级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专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搞好医院药学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医院药学一直没能按技术职责贯彻“能级管理”,药师与药剂士的工作也没有严格界限,高、中、初不同职称的职责也无明显的划分。由此,一方面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又在浪费人才。另外,在药师的教育培养制度方面,目前我国的药学本科教育以化学为主线,缺乏临床知识的教育,这使得药师所具备的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更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速度,很难适应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药学教育和药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药师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困扰着药师临床业务顺利开展。因此,推进药学教育改革,寻找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已迫在眉睫。
二、美国医院临床药师职业阶梯(careerladder)方案
2.1职业阶梯的定义职业阶梯是为一个部门中的人员提供晋升路线而设计的方案。一般来说,药师晋升的唯一途径就是走管理人员晋升的行政路线,但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管理者职位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多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事业成功的追求药师们也往往被认为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美国医疗机构药师的职业阶梯由一个传统的行政阶梯和一个新式的临床阶梯组成。建立临床阶梯的目的就是为药师提供与传统的行政阶梯中相似的职位和报酬,从专业技术角度体现药师在事业上的发展和进步。临床阶梯中的每一个等级都由患者保健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明确标准所限定。这样的阶梯给临床药师提供了职称晋升和发展的机会以及获取新知识技能而得到的回报,而且有助于招募新的药师人才和保留医院有才干的药师。
2.2美国医院开展职业阶梯方案的背景20世纪年代,美国社会出现药师紧缺的状况,这种情况是由于合格药师的减少以及药师岗位的增加引起的,而导致合格药学专业人员减少以及药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工作满意度反映出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不仅影响整体的工作绩效,也能反映一定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途。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低的职业,往往绩效低下,员工“跳槽”频繁,难以吸留人才,职业前景暗淡。据调查显示,引起低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有: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缺乏晋升的机会以及奖酬制度的不合理。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溯源论文
摘要: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近现代教师职称制度,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趋势
在中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称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一直是高校和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行高校全员聘任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称制度探源
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助教和教授作为学官并形成一种制度。我国古代的职称制度可能就起源于这里。
(一)助教的起源
能力导向职称制度的设想论文
摘要:本文在简要评述我国职称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职称制度从以目标导向为主向以能力导向为主转变的构想。
关键词:职称制度;能力导向专业技术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识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载体,是组织评价和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才资源科学配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之所以被人们追捧,甚至成为某些专业人才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因为职称“含金量”过高。一个人不管有无真才实学,更不管其能力大小,只要有一个像样的职称,其工资、住房、福利待遇乃至政治待遇或个人前途,就会被悉数“摆平”。这样的职称,实际上是个人综合福利待遇的代名词,其应有的“能力含量”却被人们淡忘了。
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具有人才评价、激励之功能的职称工作,成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手段。职称工作必须尽早走出福利化、终身制的制度误区,转向与能力相应的法制轨道上来,让职称真正能客观反映、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和要求,必须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能力为导向,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的科学的职称工作管理新体制。
我们对能力导向的职称制度构想如下:
一、科学设岗,建立全新的岗位聘任制
岗位设置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要根据职能、任务及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任务,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岗易薪变,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全新的岗位聘任制。
职称制度改革下职称评聘管理探讨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现阶段我国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在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据此,本文首先从外语、计算机、论文等不再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职称评聘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个方面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述;其次立足于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评价标准、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三个维度对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随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我国职称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如何更好地处理评聘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综合考虑品德、能力、贡献,系统的对人才进行评定,逐走出传统职称评定中主要根据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等硬性指标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通过系统考虑工作,实现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
1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简述
1.1论文、计算机等硬指标逐步淡化。长久以来凭借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以及论文数量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备受争议。针对这一现象,当前多地区已开始着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作中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对科研要求较低的岗位在职称评价中淡化或取消对于论文、英语要求;二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引入新指标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实际研究成果的传新性和影响性,以避免因对论文数量要求而引起的论文质量低下。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职称评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吉林省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内蒙古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型和实践型岗位,职称评聘管理中注重对工作过程中业绩进行审查,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1.2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逐渐成为职称改革的一个导向,通过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评价,鼓励单位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评价,传统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门,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备案实现对职称评聘的管理。据了解当前江西省内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实践证明,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导向,其职称评聘标准与传统的评聘标准相比更加科学和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同时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政府为主导的职称评聘管理职能的转变。1.3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在不同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投诉较多、争议较大以及复核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局面。凸显出当前政府监管不明确、单位不自律、社会监督失位,对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后事中、事后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不够明晰。二是用人单位对评聘界限、评聘规则具体工作中依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管,对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未能进行公示并做严肃处理。
2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高校老师职称评聘制度
教师职称制度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1956年《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到1986年《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来,高校职称制度已历时25年,从1986年32所高校具有教授评审权、9所高校具有副教授评审权发展到2008年底163所高校具有教授评审权、131所高校具有副教授评审权。职称制度在激发教师创造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纵向发展,现行高校职称制度难免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角度出发,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有中国特色的职称评聘制度,以期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制度约束到制度激励的职称聘任制。
一、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
事实上,我国的职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65年,为初步萌芽,此时我国的专业技术职务属于任命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评不聘;第二阶段是1966—1977年,为十年挫折,此时的职称评聘处于间断状态;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为苏醒阶段,此时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第四阶段是1986—2000年,评定制度成熟阶段,虽然此时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的是聘任制,但是这一聘任制流行形式,归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思想认识模糊,将职称评定制等同于职称聘任制;二是法律法规等社会环境不配套,职称与工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三是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政府干预过多。第五阶段是从2001年开始,聘任制全面落实阶段,尤其是在2006年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推动下,职称制度逐步从评聘制向聘任制推进。
二、现阶段我国职称制度形式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以及各地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为更好的研究我国职称制度,现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新疆9个省(直辖市)的教授职称评审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称制度主要分为单位内聘制和职称评聘制两种形式。
1.单位内聘制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始建于1986年,实践证明,此制度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评定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就乡村中小学教师评定中凸显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在相对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坚守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上,理应得到社会尊重和公平待遇,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应得到与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一样公平公正的评审标准。为弄清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深入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某乡村中学和小学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
1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概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是通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教学工作能力等的一系列综合评价来确定教师职称等级的一种制度。教师的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工资的高低,更是职业价值的标尺,对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更是如此,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我国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鼓励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2013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计划在2014年全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正式施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等级设置上,中小学教师在职称等级上将分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此外还辅以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1]
2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院职称评定体系科学化论文
摘要:简述我国职称制度发展历史,对当前农业科研院所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及原因作了剖析,对科研院所职称制度改革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实现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科研单位;职称评定;农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职称评定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这在发挥杠杆作用,改善人才队伍的结构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往职称评定工作所带来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从目前来看,职称评定制度是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职称被认为是代表一个人的科研学术水平、资历深浅、贡献大小及社会对个人评价的标志,客观上讲,还是不能也不会被取消。由此全国各级科研单位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力求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职称制度,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科学研究工作有效运行。
一、我国职称制度的历史
我国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经历了50多年,全国共设立了29个职称系列,颁布了相应的职称试行条例。从1994年以来,全国又逐步建立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制度,约有60多万人取得各类职称资格。据人事部统计资料,截止2003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约4100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834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6.8%,中级职称占32.2%,初级职称占54.4%。
职称改革与人才评定的关系论文
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人才资源开发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并对人才资源开发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职称评价体系是开发人才资源、建立我国宏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施职称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发掘人才和促进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社会弊病。因此对现今职称制度改革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可喜成绩
为了使职称评价制度日趋完善,国家多年来在职称申报、推荐、评价的方式、程序上进行了一些技术性的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改革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得到公正评价,他们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提高了社会地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通过对学术、技术、专业水平及成就的认定和评价,激励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进取精神,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各项专业的发展。
基层医疗机构现行职称制度探讨
摘要:在这个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医疗中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卫生专业上,卫生专业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国家对基础医疗机构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国家这一举措,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对基层的医疗机构来说这就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老百姓更加的信赖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看病人数确实是增加了,但是相应的人才却得不到大幅度地提升,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不完善。而且伴随着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新医改得到更加深入地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基础医疗机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与此同时,针对基础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中所存在的职称体系不健全、层级设置比例不合理、评审指标不科学、管理和监管力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方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在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职称制度;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医药卫生体制的实施,对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改革。但是在基础医疗机构中,现行职称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背景下,就要求基础医疗机构职称制度要顺应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医疗卫生的技术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业绩上的评价要更加的公平和客观。就现阶段,对卫生医疗机构来说面临着更加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分类,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现有的职称制度已经无法顺应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现状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他们对自身的管理认识并不足。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往往医务人员或是管理者对管理这一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管理的重要性。而导致大家对基础医疗机构管理不够重视的原因一般由于指导、检查以及相应的监督方面等没有真正地起到作用。同时还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就目前来看人民大众在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对生活质量也是人民大众不断追求的。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在健康上的需要,医疗机构在安全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地提升,而基础医疗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等,与此同时,国家也要求各基础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在管理上有法必依、有章可循。而在近年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制度上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资金投入现象严重不足,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流程不符合要求。最后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管理人才上的缺乏也尤为严重,对管理除了二甲以上医院配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外,其他的医院并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且能得到培训的次数和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有的基层医疗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参加过有关的知识培训。
2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