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1:22: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场礼仪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职业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教师在德育课上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参与讲课、演讲、表演、讨论、辩论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事与做人。
关键词:学生道德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一、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结—实践养成。”
小议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形象管理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交际礼仪等。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和措施:强化养成教育,规范管理,全面开展礼仪教育;重点抓好新生礼仪教育和培养;全校师生齐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以自我教育为主,主动讲礼仪。为了弘扬我国优良传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模式
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中华民族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称誉,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是当代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在高职学院有许多学生道德观念淡薄,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对高职学院礼仪教育的模式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包括哪些内容?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呢?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悠久历史文化的良好传承
在我国纷繁绚丽的文化宝库中,传统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方面。我国古代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礼仪论著和论文,这些典籍皆一脉相承,可视为我国最早的礼仪教材。如被称为“三礼”的《周礼》、《仪礼》、《礼记》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其后又有《弟子规》、《颜氏家训》、《小学》、《蒙童须知》、《三字经》等。这些著作几乎涉及了我国古代礼仪的各个方面,从礼俗到礼制,从儿童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完备的礼仪规范体系。孔孟等儒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基础。
“秘书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摘要:“秘书礼仪”是高校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礼仪修养及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秘书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秘书礼仪”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通过分析“秘书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秘书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以提升“秘书礼仪”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秘书礼仪;实践体系;构建路径
秘书是社会组织对内沟通、对外联系的窗口,除了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较高的礼仪素养。因而,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一名职业秘书,必须学习礼仪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秘书礼仪”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礼仪观念、提升礼仪素养,但是如何提升课程实际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值得深入思考。
1高校“秘书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学生对“秘书礼仪”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生源相对复杂,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接受教育不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礼仪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秘书礼仪”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性格就很内向,对于教师纯理论性的枯燥教学方式更为排斥,因而对该门课程更加反感。1.2教师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高校“秘书礼仪”教师自身的礼仪知识不过关、礼仪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无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1]。例如,对于除教材外的商务礼仪基本内容不了解、对仪容仪表相关的化妆技巧不精通等,这些都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不从心,无法将课程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除此之外,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无法提升。1.3部分教学内容过于老旧。一方面,高校“秘书礼仪”教材内容过于老旧,主要内容为礼仪规范性等基础的礼仪常识类知识,而缺乏与秘书岗位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训内容,内容实用性较差,无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材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礼仪素养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目标作出说明,使教师和学生一味进行基础知识学习。1.4教学资源与设备无法满足实践需要。部分高校礼仪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场地都较为欠缺,一方面,教学资源只有单一的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没有其他资源辅助教学,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场地就是在通用教室,学生形体等训练无法在专业实训室完成,导致教师无法采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5考核形式较为单一。部分高校“秘书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多都是纯理论考试,题型和考核内容基本固定,题目答案均出自教材,学生只要背诵教材就能取得满意成绩;但是,这种单一机械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实践考核内容,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映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升情况。
2高校“秘书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力就业率心竞争力
论文摘要:塑造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层面提出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路。作者结合工作经验,措施。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酒店管理礼仪教育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胡 娟在各种经济往来场合中,一个人的礼仪表现不仅仅代表个人,有时代表的是一个集体,甚至是国家。礼仪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为此,高校将礼仪教育列为教学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对礼仪内涵的有效教学缺少重视,其中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性强,职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应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避免恶习在大学校园环境流传,维护大学象牙塔的形象。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礼仪被弱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渊源、独特魅力存在于世。例如,2008年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中国传统礼仪备受赞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由于近代史造成的中华文化破坏,崇洋媚外的思想影响着国人,穿洋服、吃西餐、西式婚礼等西方文化正在慢慢腐蚀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中充斥着西方礼仪,忽视传统文化内涵。学生的思想西方化,只知平等独立,而不知尊师重道,严重违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二)礼仪教育的功利性问题。酒店是服务型行业,具有餐饮与住宿功能,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只教仪表,缺少礼念教学。例如,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礼仪部分,重点强调仪容仪表来应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仪态考核,而忽视内在理念教育。对于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教育较少,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人员流动大、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三)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课程不完善,属于就业指导中的辅助教学内容,而非专业主体。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演练与实践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收效甚微。个别学校增加了仪表训练,例如:站姿、坐姿、蹲姿等。这样的礼仪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的理解,学生对酒店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工作环境缺少了解,对工作内容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上每个时期、每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优秀的文化理念与传承,故此,礼仪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儒家文化思想的重点讲解。孔夫子所创儒家思想,是高效的礼仪教育,贯穿历史几千年,使整个中国保持着优美风度与君子礼节。而儒家思想的风度与礼节,并不局限于上流社会。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利用此思想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服务时看重品质,从内心出发,不应掺杂敷衍、抱怨等情绪,培养学生内心礼仪修养的正确方向。儒家思想值得用以酒店礼仪的教学有很多,“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尽兴尽力孝敬父母,舍生忘死侍奉君主,言而有信对待朋友。礼仪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传统文化时,可配合古典事例综合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礼仪教育的吸收效果。比如讲解孝敬父母时,结合《水浒传》之李逵,虽为粗人,亦知孝顺父母;讲解侍奉君主时,结合《三国演义》之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过将古典文化与事例串联,向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传达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其培养自身修养。2.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聘请礼仪讲师、酒店礼仪管理人员等酒店礼仪专业人员,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从理论上,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深入了解酒店礼仪相关知识;利用讲座的趣味性与专业酒店礼仪讲师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酒店礼仪学习兴趣。利用每周一下午时间、图书馆闭馆期间,召开酒店礼仪讲座,让学习有效串联。讲座上,礼仪讲师对学生的站姿、坐姿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站立时手势端正、表情自然;行走时不宜大摇大摆,东倒西歪;捡东西时,不宜直腿弯腰,应上半身直立蹲下去捡等。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对酒店礼仪的重视度,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学生交流心得,讲述文明礼仪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明确礼仪教育价值观念。1.明确礼仪教育的社会价值。现阶段,顾客对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相对较高要求,因此,酒店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真诚于内、服务于外的核心服务原则。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具有社会价值,经济、礼仪、多元文化等与礼仪文化相结合,使其内容多元化。教师为了追求就业率,忽视礼节教育,只重视仪表训练,这是不科学的。应结合社会元素,综合拓展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不应舍本逐末。酒店礼仪的社会元素与教育理念存在冲突时,应引导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礼仪观念,而非相对利益观念,实现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2.科学对待礼仪教育的资本价值。酒店礼仪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特点。高校酒店礼仪价值兼具社会价值与资本价值,其资本价值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是基于高校展开教学的经济投入,比如:课堂场地、教学设施等,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奠定了基础;社会资本是人文文化礼仪积累的资源总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礼仪进行引导;文化资本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是酒店礼仪值得学习借鉴的礼仪宝库;符号资本是具有象征性的资本形式,以行为、信仰等象征激发学生的礼仪潜能,促进礼仪教育开展。(三)建立完善的礼仪教育体系。1.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酒店礼仪教学应充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学效果。强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礼仪行为中,体会礼仪价值与本质;突出酒店礼仪的操作性、实践性,利用酒店情境创设,增加学生对酒店管理的了解;增加学校与酒店合作机会,在酒店客人较少时,带领学生去酒店参观,配合教师专业酒店管理知识的引导,促进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通过酒店实地观察与学习,增加学生对酒店礼仪的感悟。比如:进酒店时,观察迎宾小姐的语态、身姿、语速、表情、待客之道等。回到课堂,让学生对其加以分析,并且进行模拟与改进。礼仪课堂利用实景创设,调动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学生之间争相模拟,互相学习,既能弥补自身礼仪不足,又能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增加礼仪考核内容。酒店礼仪学习,是体现酒店综合服务的关键因素。如果酒店一进门,没有迎宾人员,前台工作忙乱不堪,就会给人一种服务滞后的不快感,长此以往,影响酒店正常发展。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学,应配合礼仪考核,实现学生对酒店礼仪的自身升华,提高学生酒店礼仪的应用能力。第一,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以试卷或者论文形式考核。通过对酒店礼仪理论知识的考核,了解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与定位。第二,日常礼仪规范考核,考核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日常考核应以学校校园监控抽查模式为主、教师课堂发现为辅,观察学生的习惯性行为是否有不妥当之处、是否有礼仪理念等。通过日常习惯考核,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礼仪习惯应用于生活中,培养真正具有礼仪素质的优秀学生。第三,职业礼仪水平考核。考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交际礼仪规范度,比如:握手、鞠躬、迎送礼仪、岗位服务礼仪等。通过礼仪技能测试综合给分,将3项考核分数按比例给出综合分数,理论知识∶日常礼仪考核∶职业礼仪考核=3∶3∶4,共计100分。通过酒店礼仪的全面考核,强化学生酒店礼仪意识,培养其酒店礼仪习惯,实现以礼育人的教学方向。(四)校园活动展开礼仪教学。1.军事化礼仪教学。军事化礼仪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正能量发展,避免个别酒店行业不正风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军事训练包括:行为、体能。军训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面对过大就业压力的弹性思维与承受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礼仪训练增加军事化元素,一方面是因为酒店行业服务竞争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工作涉及房务、餐厅等工作,其中不乏体力活,比如:更换楼层房屋内花草、清洗楼层房务衣物、餐厅人手不够端盘送菜等,其中花草的花瓶玻璃易碎、清洗衣物的工作繁重、端送餐品时菜品大多较热等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军事化礼仪培训,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就业能力。2.举办校园礼仪大赛。学校团委、学生会应组织“传承礼仪,绽放美丽”类校园礼仪大赛,让酒店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具有酒店学科的礼仪风采。比赛中,结合传统文化理念,汉服、旗装、京剧服、脸谱、毛笔字、水墨画等展示环节,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礼仪知识问答环节,比较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景模拟环节,考察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实景运用能力,利用不同情境模拟,增强学生礼仪技能;礼仪操表演环节,用以展现各专业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校园礼仪大赛,提高学生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礼仪技能,展现高职院校的美好风貌。(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该专业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礼仪教学。在学生对礼仪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让学生熟悉酒店管理专业的有关工作流程和实际礼仪行为举止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某高职院校就和当地的酒店合作,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礼仪教学学习后,就可以亲自到酒店中参与工作,开展实践训练。该院校还聘请了酒店内专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体会、认识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不仅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参与礼仪教学项目的积极性,还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礼仪技能,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该技术学院还和企业进行沟通,结合企业对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设计,保证学生可以对礼仪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提高礼仪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和课程实用性,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加入企业工作中。除此之外,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企业可以要求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在完成实习后,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的表现进行评判,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礼仪表现和礼仪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制定的工作岗位考察制度进行实习,以此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礼仪形象形成全新的认识,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
三、结语
铁路客运礼仪在线教学探讨
摘要:以“铁路客运礼仪”课程为例,按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时段,分别对高校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相融合将成为在线教育常态化的结论,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构建信息社会教育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客运礼仪;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控制,学生陆续返校复课,线下教学活动逐步恢复,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只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线上教学虽然在落地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开启,无论何种课程,只有通过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在挑战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
一、教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施
“铁路客运礼仪”是高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个人形象塑造基本知识及服务行业的主要礼仪规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铁路客运礼仪”课程以铁道运输、城轨运输行业的服务工作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礼仪素养为核心,通过企业专家的参与及指导教师的讨论、分析,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剖析,筛选出适学够用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专题细化,最终设计为五个教学模块,即职业形象礼仪、社交基础礼仪、车站服务礼仪、高铁列车服务礼仪和知识拓展。教学过程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规律。针对主要岗位(如列车乘务员、列车长、客运值班员、运营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的工作性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知识。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应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定教学实践项目。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复合型高标准的特点。而商务英语教学作为ESP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承载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重任。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也应将重点聚焦于拥有复合型技能的人才培养,满足时代的需求。
一、商务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原本自身专业多为英美文学和语言学,专业知识扎实但是商务知识相对欠缺;多数教师没有企业从业经历,远离商务实践工作环境。根据2015年出台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技能,还应当具有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1]商务英语教师若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则无法在一线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二)授课教材单一化
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中,有的教材倾向于以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商务理论知识,大段的英文专业词汇叠加出现,虽然附上生词表,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另外,国外原版教材的商务环境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异,教材中的案例有很多直接来自于他国商务实例,与我国商务实践的融合度不高。虽然在某些领域有较先进的商务理念,仍然存在教材无法很好地本土化的问题,学生的接受度和融入度不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职场礼仪:网上求职应聘12绝招
职场礼仪
“网上招聘是一种特殊的择业形式,避免了人群大范围集中和近距离接触,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使天南海北的求职者有了平等的表现机会。因此,网上招聘受到了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青睐。”郭国庆对记者说。
郭教授认为,毕业生网上求职大约有十二式:
第一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网上招聘会
有的网上招聘会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人员,应届毕业生即使投了简历,也会因为不符合条件,而被用人单位退回。
第二式、拓宽视野
新形势如何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
【内容摘要】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社会就业竟争力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毕业生;医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每年毕业生数量呈稳步增加。据统计:2014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2015年人数达到749万人,2016人数达到770万人[1],2019人数达到了824万人[2],医学生也不另外,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面临“二难问题”[2]。当今社会,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招聘不到合适人员”。1.“一岗难求”。(1)“供大于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毕业生统筹分配的政策,由原来的“包分配”、“铁饭碗”依赖等待模式转换成竟争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进取新模式。由于每年毕业数量的增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聘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聘用时研究生越来越抢手,专科生乃至本科生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有些医院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也能招来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一些权威医院学历要求要985或211学校,甚至一些县级医院临床专业也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还有一些附属医院和市级三甲医院招聘护士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2)用人医院的就业歧视[3]。不少医院在招聘护士时要求身高在1.58米以上,且容貌较好,导致身材矮小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降低就业自信心。有些私立医院考虑到女性有孕期和哺乳期,为了降低成本,男女都可以从事的岗位,在聘用时男士占优势。很多用人医院在招聘时明文规定有医生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和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优先,无形中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就业竟争率。2.“一人难求”。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发生变化,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1)毕业生自身因素。当今大学毕业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都优越于“70后”和“80后”,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学生,在择业时重视个人价值,缺乏必要的社会价值,存在“眼高手低”、怕吃苦的现象。思想上已从过去注重社会贡献向注重经济地位转变,在择业单位选择时盲目追求“体面”“环境好”“福利、薪水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公立医院,在选择业地点选择时倾向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医院,而不愿意去基层医院、私立民营医院、社区医院、“三支一扶”或经济欠发达、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凸显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2)毕业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融入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系统中,家庭条件的好坏在大学生择业时有重要的影响[4]。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一般主张孩子去考研、出国深造,将来可在大中型医疗机构或高等医学院校工作,不仅自己前程似锦,同时还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庭条件不好农村的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到基层工作,认为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脱离农村,如果又回到基层工作,不仅没面子,而且没前途,希望去大城市发展。调查显示,10.9%的医学生宁愿待业也不去基层就业,93.3%医学生不愿意扎根基层[4],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西部计划、选调生等)”占比仅为1.2%[5],造成基层用人单位出现“一人难求”的现象。(二)“毕业即就业”意愿不强,创业意识淡薄。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毕业即就业”的比例占45.3%,“拟升学/出国”占33.2%。各种原因选择“暂不就业”占10.1%,“创业”占3.7%[5]。有些毕业生不是就业难,而是就业意愿不强,公立医院进不去,基层医院不愿意去,求职挑剔,期待过高。从而等待、观望、高不成低不就,没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且创业意识淡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心态不端正。(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对未来没有一定的规划、目标和方向,抱着毕业后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调查显示:44%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仅有模糊认识,只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6]。职业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生涯规划可以确立人生的目标和计划,从而不断发掘自我潜能,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提升成功的机会。(四)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涵盖面很广,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力、职场礼仪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学历、在校所获荣誉以及政治面貌等。有些毕业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不够扎实,不能有效地将课堂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在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时达不到应聘岗位的要求;有些同学不懂职场礼仪,不重视仪表仪容,沟通能力欠佳,心理紧张、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灵活机动的回答面试官的提问,不知道如何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在考官面前,侧面反映了学生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失去自己心仪的岗位。不少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完全依赖父母和家人,不主动出击,等待家人找好单位后直接工作,就业能力缺乏。(五)就业指导专业性不强。近年来,高校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一般由二级学院的就业工作人员、学管人员和辅导员担任,不少任课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获得就业相关资格证书的教师只是少数,而就业指导课是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尤其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现得更为突出。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思想指导、就业相关政策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和就业技巧指导等,由于有的任课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有的基本上照本宣科,课堂枯燥无味,导致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不感兴趣甚至旷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就业指导课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学生就业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六)其它因素的影响。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全球经济重挫,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高校原本一个月的寒假期延长到3~4个月,有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返校完成实验,导致论文不能按时发表直接影响毕业和就业。用人单位暂停所有线下招聘活动,学生只能线上参加招聘,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不合心意;使得即将找工作的毕业生心情焦虑、迷惘和困惑,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表现更加明显,担心“毕业即失业”,严重影响了很多学生的求职计划和高校的就业工作计划,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当前,虽然我国疫情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还在不断加快蔓延,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在社会招聘中本就没有优势,就业形势更显严峻。
二、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浅论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指导就业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校辅导员的优势,探讨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辅导员
自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增加。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辅导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教学工作。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展开探讨。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的速度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新增,僧多粥少,大学生就业必然会遇到困境,这其中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一)主观方面。1.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储备的群体[2],因此不管是大学毕业生本人还是其家庭,对就业行业以及就业层次抱有很高的期待。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就业偏见,出现了向大城市扎堆,向热门行业扎堆的现象,这种盲目扎堆的就业观念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找好工作难的情况。同时,在招聘企业普遍看重学历的背景下,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抱着“高学历、高薪酬”的传统观念,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符[3],这对于大学毕业生求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跳槽”现象在刚就业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觉得跳槽能带来更好的收益和发展,这促使用人单位更加严厉地考察面试对象,变相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职业规划意识不足。在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职业规划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提上日程,因为升学压力大,几乎所有人在上大学之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很少关注到以后的职业规划,甚至在进入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都会根据分数来定,而不是出于对日后的就业发展的考虑,学生的职业规划压力全部转嫁到了大学[4]。在大学阶段,由于课业以及学生兴趣的发展,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意识觉醒可能要等到大三或者更晚,这时候往往只能海投简历,其实对于自身的条件以及兴趣点缺乏准确的了解,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也没有深入的认识,这导致了众多大学生躲避就业或者就业后不满意的问题。3.前期准备不足。大学生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实习经验、职场礼仪、工作技能储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太多的实习经验,在求职时是“一张白纸”,不能很好地满足单位需求,同时职场礼仪也很欠缺,给面试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二)客观方面。1.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的传播有效性不足。大学生进入求职阶段忙于四处奔波,班级干部也因为要忙于自己求职,很多信息传播不够畅通,所以在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学生们对于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不够了解,这对于其求职也是非常不利的。2.大学课程与就业的脱轨。大学课程的设置往往是围绕学科特性开展的,专业教师通常也是直接从该学科的学生变成该学科的教师,因此不管是什么专业,学生们在校期间接触的都是该学科视野下的相关问题和知识,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头戏,但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考察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此时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不足以应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