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防控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16:0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治安防控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论文
建设镇位于我县西北部,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2.3万余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集镇商贸繁华,交通便利,治安状况较为复杂。一年来,我所把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提高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局势驾驭能力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边打边建,初步建立起以党委、政府为领导,以派出所为核心,以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的打防控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了辖区治安稳定,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1—6月份,全镇共发刑事案件17起,同比下降55.3%,以往比较突出的打架斗殴案件发6起,比降66.7%。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体系建设的基调上,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为政府行为,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而不是靠派出所几条枪就可以完成。因此,我所在对辖区治安状况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向镇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取得党委、政府对派出所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为政府行为,形成以党委、政府牵头领导,以派出所为核心协调,以社会各阶层力量为基础的防控体系建设框架。一是专门成立了由镇分管综治副书记为组长,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防控力量。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党委、政府协调解决,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三是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镇政府在镇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出开展防控工作专项经费8000元。
二、在体系建设的内容上,根据辖区治安特点,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㈠突出点的防控。点的防控就是把辖区需要重点防控的对象(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作为整个防控体系的点来进行重点防控,提高派出所对这些点的情况掌握和控制能力。点的防控在整个治安防控系中处于支点的位置,是防控的重点。我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点的防控。一是增设治安报警点。在辖区治安复杂地区和重点村增设一个治安报警点,进一步方便群众报警。同时,使派出所对辖区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二是建立防控支点。将辖区内28个重点单位、行业、场所作为防控支点,逐点建档,跟踪管理,以加强派出所对这些重点防控支点情况的及时掌握。三是针对重点人员建立控制点。在可能涉嫌犯罪人员、逃犯等列控对象周围,通过布建耳目等手段,对其进行全方位秘密控制,及时掌握动态。在今年夏季百日会战初期,通过加强点的控制,先后抓获上网逃犯高忠东、高忠玉两人。
㈡抓好线的防控。点的防控需要线来连接,线的防控抓好了,也就巩固和加强了点的防控。线的防控在整个体系建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是防控不可缺少的一环。对线的防控,主要是通过加强路面巡逻,起到威慑作用,提高防控能力。一是组建镇治安巡逻队。目前有队员4名,主要负责对辖区治安复杂区域和重点路段的治安巡查,加强线上防控,强化打击现行犯罪的力度。二是组建护村(厂、校)巡逻队。以村治保会、厂矿和学校保卫科为依托,共组建14支75人,有选择、有重点地义务开展治安巡逻。三是规范巡逻方式。针对辖区治安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确定巡逻防范的重点路段和区域,组织民警、巡逻队员进行车巡、步巡。同时,将巡逻分为2个时段:白天为常规段,由责任区民警带领一名巡逻队员结合日常工作在本辖区巡逻;夜间为重点段,由2名民警带2名巡逻队员对重点区域开展巡逻,以夜间巡逻为主。开展治安巡逻工作,提高了辖区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增强了公安机关对社会面的管控能力,在控制三类可防性案件、控制公共场所发案、提高群众安全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建设镇公共娱乐场所较多,打架滋事等案件时有发生,通过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此类案件大幅下降。今年入夏以来,集镇所在地的歌舞厅、一保岬、六保岬冷饮点等公共场所发生打架案件2起,其中1起被当场制止,发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7%。6月19晚12时许,池某在相约酒吧过生日时与同在该场所跳舞的郑某因小事发生争吵,二人及其朋友共十余人,矛盾逐步激化,有可能酿成群殴事件,被巡逻到此的民警及巡逻队员当场予以制止。6月23日凌晨2时许,巡逻人员在建设粮站院内当场抓获正在撬盗摩托车的陈维满、罗上铃,从中破获盗车案件3起。开展巡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使民警认识到改革旧有的警务模式的必要性,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今后总体警务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论文
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论文
切实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提升物业保安整体水平
随着物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广大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对物业保安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居住区域内的业主和使用人提供和保持安全、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优质的物业保安服务是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居住物业区域内的保安管理,对于推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治安的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完善群防群治工作和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专业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一、充分认识物业保安管理工作重要性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是动态环境下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紧迫要求。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高档及涉外住宅集聚的城区,长宁的物业保安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长宁的形象和投资环境。要推进长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及居住区治安环境作保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安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责任重的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一般工作不同的是,处理正常工作日之外的夜间和节假日安全事务往往是保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时间段往往是一些安全隐患易于显现的时间,因此夜间和节假日的物业保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房地部门在这些时段内缺乏检查、监督的机制,造成一些物业小区内的保安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隐患,急需整改。这次与公安分局联合制定的《实施意见》就是要把对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纳入联合管理的机制,通过各自的管理途径,实施各自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物业保安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物业小区内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区保安工作,要求措施有力,发展迅速,效果明显。我们要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为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房地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全力配合公安部门切实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加强我区的物业保安工作,整体提高我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靠各职能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体物业公司的全力配合。只有充分发挥房地局、公安分局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联手我区区域内实施物业管理的各个物业公司,形成居住小区安全防范的整体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完善我区物业保安管理机制,形成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挥房地管理职能,房地局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治安防范责任落实与否负有监督和检查的职能,责无旁贷。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让群众高兴,让党放心”要求的高度,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房地局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物业公司做好居民区内治安防范工作,对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物业公司,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
公安行政执法评议整改措施
9月22日上午,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全体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所近几年来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评议,会上,各位代表在听取了赵永仁所长代表我所所作的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后,就我所在执法办案、队伍建设、窗口服务等各方面表现作了综合评价,在此忠心感谢代表们一直以来对我所的行政执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感谢代表们对我所近几年行政执法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的充分肯定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民警的执法热情,也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对我们更好的开展执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意见,我所专门召开所务会,剖析自身不足,制订工作对策,积极落实整改,现将有关整改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方面
一是加强稽查力度。针对全镇半年度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考核后,各村、厂在登记发证方面有所松懈的现状,我所一方面加大稽查力度,巩固日渐增强的暂住人员登记办证意识,另一方面,推动村、厂联动,发挥好各村、厂暂住人口登记站作用,指导督促各专协管员加强日常稽查工作,互通信息,及时掌握暂住人员变动情况。
二是推广管理经验。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将各行政村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但各村工作进度不一,为此此我所深入实际,发现大生村在外来人口管理方面通过坚持“发挥党员监督、深化“以外管外”、促进房东自律”取得了较好成绩,便将其作为管理经验在全镇推广,该经验的总结也得到了县局领导的好评。
三是加大处罚力度。论文百事通我所在完善外来人口办证等便民举措的同时,对违法违规的外来人口、出租房屋房东的处罚毫不手软。所内结合各辖区实际情况规定了处罚指标,并将此纳入辖区民警考核机制,要求各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打击。
四是深化“以外治外”。动员各村在管理中物色在村内选取居住时间较长、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愿意为社会治安作出贡献、同时在外来人口中有较高威望的暂住人员,融入村级暂住人口管理网络;与此同时,积极在外来人口中物建特情耳目,加强对个别有违法犯罪前科及倾向的重点人口的动态控制,为侦查破案服务。
忧患意识对管理能力提升的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五忧意识;六个坚持;提升素质
论文摘要:**铁路公安处管辖的成昆线中北段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初步走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步入治安管理的良性轨道。对此不能满足现状,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坚决克服“小胜即满、小稳即满”的思想,积极探索适应成昆线治安实际的新路子,全面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不断提升维护铁路稳定、确保铁路安全、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
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胡总书记的要求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铁路公安处管辖的成昆线中北段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初步走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步入治安管理的良性轨道。面对成绩,有些同志就表现出自满情绪,不思进取,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探索适应成昆线治安工作的新路子,全面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不断提升维护铁路稳定、确保铁路安全、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
一、增强“五忧”意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比如:一是我国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优势的压力,长期面对两极分化的考验。二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冲突大量存在,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利益问题成为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致使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
从**铁路公安处看,目前,队伍建设加强,铁路治安稳定,新机制成效显著,但是,与新任务、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说,还存在“五忧”:环境之忧、机制之忧、素质之忧、先进之忧、发展之忧。
探讨农村治安维护的稳定性与社区的工作建设
建设,还有以各种农村自治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志愿者协会、社区邻里中心等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农村社区建设。这些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与农村各种社会团体和农民自治组织的力量,是值得借鉴的模式,其他各地农村可以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在争取外部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者要积极倡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各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力争与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甚至包括国际慈善、基金组织联手,广泛吸引外部力量地参与到农村社区的建设中。
文论文关键词:农村治安;农村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
论文摘要:农村社区是预防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主阵地。但是在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诸知工作规划不系统、公共空间建设不足、对村民的宣传组织不够、平安社区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农村社区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应当切实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管理、广泛组织村民参与社区建设、加大农村平安社区环境建设、加强学习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引导农村社区建设向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方向迈进。
一、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农村治理转型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忽视。
(一)农村社区为村民提供了交往活动的空间,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深人了解,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社区学校、社区公共娱乐活动场馆、社区委员会等各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活动消遣之所。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已婚妇女留守在家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相对弱势的留守人员独自应对各种困境,已经负担了许多心理压力,再加上亲情长期缺失,难免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将会成为诱发矛盾,乃至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巨大隐患。而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里,人们通过聊天、倾诉、互相宽慰劝解等交流方式,有助于释放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除去引发矛盾纠纷的导火索。
社会治安维护的社区建设刍议
论文关键词:农村治安;农村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
论文摘要:农村社区是预防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主阵地。但是在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诸知工作规划不系统、公共空间建设不足、对村民的宣传组织不够、平安社区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农村社区维护社会治安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应当切实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管理、广泛组织村民参与社区建设、加大农村平安社区环境建设、加强学习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引导农村社区建设向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方向迈进。
一、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农村治理转型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其作用不可忽视。
(一)农村社区为村民提供了交往活动的空间,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深人了解,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社区学校、社区公共娱乐活动场馆、社区委员会等各种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活动消遣之所。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老年人、未成年人、已婚妇女留守在家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相对弱势的留守人员独自应对各种困境,已经负担了许多心理压力,再加上亲情长期缺失,难免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将会成为诱发矛盾,乃至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巨大隐患。而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里,人们通过聊天、倾诉、互相宽慰劝解等交流方式,有助于释放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除去引发矛盾纠纷的导火索。
(二)社区能发挥出巨大的道德与法治教化作用,促进村民弃恶扬善,追求文明进步守法。“由于违法犯罪行为是与文明对立的野蛮行为,所以,讲文明必能预防犯罪。”在农村小到诸如婆媳矛盾、子女不孝、邻里纠纷,大到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村干部滥用权力等违法犯罪事件都会通过社区公共空间被传播和热议。社区相关组织通过对道德楷模与遵纪守法者的颂扬,对违法犯罪者的报道,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等活动,使村民在倾听、讨论、对比中思考,感受到舆论力量的强大与法律制裁的严厉,从而弃恶向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合乎行为规范。宣扬文明的社区促使村民向善守法,最终展现的是文明的社区,守法的村民,社会治安的稳定有序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服务公平性研究
摘要:文章要通过对皖北农村地区进行分析,从便民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和治安服务4个方面来研究皖北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就如何提升整个皖北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公平性分析;农村治理
一、引言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城乡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不平衡,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如医疗卫生、教育、治安和便民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能够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是为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基础性服务,使得农民能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有更好的体验。自党的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改善医疗、水电等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其中皖北地区以平原为主,该区域面积为39149平方公里,是整个安徽省土地面积的33.3%,耕种土地面积是全省的47.8%。目前省内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预算逐年加大,然而,从当前的状态看,皖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平性问题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论文通过对皖北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分析,了解医疗、卫生、治安等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为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二、皖北农村公共服务公平性现状
(一)便民服务公平性现状简析。无论在任何地区便民服务都是和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所以便民服务覆盖程度在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便民服务主要包括:通信类服务、出行类服务、生活缴费以及网购服务等。皖北农村地区的便民服务覆盖的范围大多是到乡(镇)层级,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中型的生活超市、集贸市场和银行信用等设施仅存在于乡(镇)中心位置,居住在相对偏僻地方的村民,采购日常需求物资常需要到乡(镇)中心,距离远的甚至会在路程上花费好几个小时。(二)教育服务公平性现状简析。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其经济的发展因素之一,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也可以轻松地步入课堂,接受文化的洗礼。当前,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对教育所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知识以及接受教育正在成为个体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现如今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教育公平性研究不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和谐社会研究领域都显得非常重要。从表1中可以看到,到2018年底皖北农村地区中小学共计5706所。但是学校分布有较大差异,淮北、淮南、蚌埠这三个城市的农村地区教学设施少于其他几个地区。学校数量的多少虽然并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但会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设施少的地方,当地的学生能否公平地获得优质教育。如很多村镇上虽然设有公立学校,但是因为较为偏僻,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许多农村教师不论是教学业务水平还是教学经验都略逊于城市教师。(三)医疗服务公平性现状简析。下文将从皖北地区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两个主要方面分析皖北农村卫生医疗情况。1.医疗卫生机构数分析2018年皖北地区各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如表2所示,整个安徽省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24926个,皖北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为8450个,皖北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约占整个安徽省总数的33.9%,数字上来看这种区域的分布情况是趋于合理的,不过区域内部的分布是否合理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从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底皖北地区乡镇级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为6964个,约占整个皖北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2%。而大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比仅仅在7%左右,由于资金和医疗设备的不足,乡镇级别及以下的小型医疗机构无法为居民提供严重疾病的治疗以及大型手术的操作。大型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坐落于城区,如果村民出现严重的突发性疾病大多较难得到及时医治。2.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带动下安徽省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队伍也逐渐壮大。皖北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分布如表3所示。2010年安徽省卫生人员数为247493人,到了2018年底总数达到了426851人,8年增加了179358人,由此可见安徽省政府对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皖北地区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区,村民的医疗保障事项是否完善也间接影响到整个皖北农业产能的发展。资料显示,2018年底皖北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数总计21331人,占整个地区(178672人)的11.93%,由此可见,农村的医务人员配备数量还是偏低的。(四)治安服务公平性现状简析。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加,城市社会治安防范的工作也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部分新型的犯罪不断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各种合同诈骗、信用卡诈骗以及盗窃案件频发,各种新型智能化的违法犯罪活动在农村地区居高不下,给很多村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2018年,整个安徽地区关于诈骗的刑事案件立案就达到了36651起,比2017年增加了1万多起,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小型的没有立案的诈骗活动,农村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微乎其微,甚至很多人都是法盲,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就给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广电局安全保卫实施要点2篇
第一篇
2012年,全局安全保卫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下简称《内保条例》)和省公安厅、市、县综治委的总体部署,以“保安全、促稳定、谋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依托,不断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着力落实安全防范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严格落实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和防诈骗、防窃密等安全防范措施,努力规范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全体干部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好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秩序,为实现新跨越做出贡献。局属各单位、部门、乡镇广电站要围绕以下目标开展工作,加大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好内部治安防范,降低发案。
一、建立新形势下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机制
1、各单位、部门、乡镇广电站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安环境和管理工作方式,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措施,按照《内保条例》的要求和“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确立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制度,狠抓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总责”的安全责任制。
2、坚持贯彻落实公安部维护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并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3、抓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建立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进一步增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方案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构建新型乡村管理服务体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必要性;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着力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村民自治,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村民自治在总体上固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自治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地方的乡镇政府仍然习惯于“管治”思维、加强群众监督,调动群众参与行政管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驻村的文体教育、休闲娱乐场所向村民开放、把“四个民主”和“三个自我”贯彻落实到实处、保障各类经济组织和村民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当前,需要在强化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功能,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两者间的衔接和互动机制。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建立新型乡村管理服务体制的重要标志。
[论文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村民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2008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重申了这一要求。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建立新型乡村管理服务体制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以村民自治为切入点。探讨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相关问题。
一、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村民自治顺时而生。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宪法地位,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委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产生方式、工作方式等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它对“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了具体规定。“四个民主”的提出及完善,对指导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