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业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6:4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征信业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制度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制度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项目开发中的问题与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征信事业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组织建设《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非常及时的。为了能够使个人征信系统尽快投入使用,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失误,在个人征信系统启动之前,项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对困难进行充分的考虑。
一、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难点
以往人民银行开发的软件项目数据项较单纯,数据量相对较少。例如,会计支付系统、银行卡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企业信贷登记系统等就是如此。这些项目大都是以商业银行的交易数据为主,数据项少,而且一般软件不含客户的资料信息。即使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含有一定的企业资料信息,但企业贷款客户量(全国只有400万户)也远远少于个人贷款客户量(仅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一项就有600万户)。而个人征信系统内容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数据项繁多。它涉及商业银行所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如信用卡、汽车信贷、房屋信贷、助学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②数据量庞大。它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个人信贷业务的客户资料信息及交易信息。③数据覆盖面广。数据库的建设不但有商业银行的数据,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还会采集公安、司法、社保等社会信息。④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存放分散。由于各家银行业务系统建设的时间背景不一样、使用数据库类型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数据结构与标准便不一样。有些商业银行的业务数据库分散在各省、市,有些商业银行业务数据则集中管理。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对上述困难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国内某些征信公司也曾开发过类似软件,大多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忽视了业主的需求,造成开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业主与用户的要求,难以投入实际应用。②业主在开发项目过程中没有履行监管与验收的职责,使项目成果质量大打折扣。③因业务需求编写人员不参与项目开发,需求书编写完之后一走了之,造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软件人员不知向谁咨询,使开发结果偏离业务需求。④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日后的项目应用与管理人员,造成开发与应用衔接不上,出现系统维护不到位、故障排除不力、项目文档无人管理、制度管理衔接不上,使项目不能顺利移交给业主。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最初一个很好的设想,结果是开发出来的产品无法推广使用,得不到业主与用户的认可。
另外,在征信产品的推广使用方面,银行从业人员一时间还脱离不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在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考查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资信审查办法,很难马上采用“信用局分”的理念去辨别一个客户的信用。在新的贷款品种推出时如何正确利用征信产品嵌入在贷款审核流程中去替代和简化传统的做法方面,还显得不成熟。这些都需要征信局的从业者对商业银行进行培训,才能使个人征信系统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更广泛、更深入。
二、项目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信贷征信授权合规性研究
摘要:与传统贷款业务征信授权所需的现场身份核实和纸质授权不同,互联网信贷通过互联网渠道以电子签名的方式线上完成客户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和数据报送的授权。但由于当前各机构线上授权机制欠完善,存在着电子授权法律效力不足、客户身份真实性难以认定、授权内容和用途约定不明确、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导致违规查询、冒名贷款和征信投诉等风险。应通过完善电子授权流程及技术规范、加强客户身份真实性审核、规范电子授权合同内容、强化征信监管执法、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措施,促进互联网信贷和征信授权依法依规衔接,确保征信授权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依法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互联网信贷;征信授权;信用信息;征信监管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营银行等互联网放贷机构陆续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17年末,已有1214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消费金融公司、8家民营银行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等传统接入机构也纷纷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信贷业务,成立直销银行部,推出线上信贷产品。相比于传统信贷业务,互联网信贷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大数据信息和风险模型,大幅提升信贷风控水平和审批效率,有效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客户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中国互联网信贷余额约2.21万亿元,同比增长63.7%。与此同时,互联网信贷信用报告查询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末其授信客户超过340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倍,累计向1200万人在线发放贷款,信用报告的年查询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0%。与传统信贷征信授权所需的现场身份核实不同,放贷机构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客户对数据报送和征信报告查询的授权,只需客户在线填写身份信息、勾选电子授权书等,便可线上完成客户授权真实性审核,进而查询和报送客户信用信息。但互联网信贷线上征信授权的方式往往因缺乏有效的身份验证,而存在大量顶替或冒名办理业务的风险。同时,互联网放贷机构通过线上电子签名的方式获取客户征信查询授权的法律效力也有待商榷,使得在信息主体否认授权查询的情况下,难以认定查询机构提供的授权查询资料的真实性,对是否本人真实授权无法提供有力证明。因此,如何规范互联网信贷征信查询授权,确保征信查询授权的真实性,依法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是当前征信监管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互联网信贷征信授权的主要做法
目前开展互联网信贷业务的主要有网络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在本质上,征信电子授权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纸质授权转化为电子形式,借助电子签名等身份识别技术获取客户授权,再通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客户的信用信息。其核心是电子签名及其他新型身份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不同,身份识别技术安全等级也不同[1]。在具体操作上,各类机构征信电子授权流程大同小异,其主要利用用户绑定的银行卡、电话号码等信息识别客户,再由信息主体在线勾选“同意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选项,输入密码验证后签订电子“征信授权书”,授权查询客户信用信息。在具体的网络客户身份识别技术上,不同机构由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的差异,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不同,识别效果和安全等级也不一样。
大数据征信发展现状探析
摘要:伴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征信业如何运用好大数据现代技术,实现传统征信业务向大数据征信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亟需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对我国大数据征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大数据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征信;大数据;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如今,伴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征信业如何运用好大数据现代技术,实现传统征信业务向大数据征信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亟需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引言
(一)大数据概念。大数据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产生,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采集、处理、运用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可具备更强的发现力、优化力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以数据为中心,具以下特点:Velocity(高效性)、Veracity(真实性)、Volume(海量化)、Variety(多样性)、Value(高价值)。大数据作为互联网金融成功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金融机构企业治理的主动化、高效化、合规化,同时使得大数据征信这一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二)大数据征信的特征。1.范围更加广泛、数据源丰富多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覆盖人群范围较窄,仅包含与其发生过信贷关系的群体,相关征信数据极度匮乏。而大数据征信采用全新的评估体系,在包含传统的个人信息及征信数据之外,还对用户留存在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如其税务、医疗、消费、缴费记录等创新数据,全方位了解用户,从而充分有效地补充了征信体系。同时,相对于传统信用数据,创新数据在大数据征信中占据较大比例,且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具备更加广阔、更加光明的研究前景。2.处理能力强大、产品类型多样化传统征信体系因用户覆盖面窄,数据量少,多采用抽样分析等传统方式,效率普遍不高。而大数据征信积极运用SPSS、Spark、hadoop、网络爬虫等先进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实现了实时计算和处理数据流,有力地勾画了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消费倾向、教育求职等信息的多维度形象,有利于预测用户行为,避免风险异常情况,提升信用评估效率。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征信用途已经从仅仅用于信贷发放扩大至购房、教育、消费、求职、交通、社交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催生了各种类型的服务产品。典型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公司的“芝麻信用分”,充分展现用户信用状况,打破数据界限,在各种需履约的生活场景如“哈喽单车”等信用用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表现。3.数据时效性强、结果真实且量化实时且高效分析存量数据,是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同时,大数据具备准确预测和快速迭代的优点,处理数据能力强,能够充分收集、处理和分析使用海量数据。同时凭借实时风险监控模型,对涉及用户税务、医疗、消费、缴费等与授信者信用相关的各种动态数据进行实时交互分析,确保了征信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让一切皆可数据化、可量化成为了可能。
二、我国大数据征信发展现状
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制度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征信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互联网金融消费信息能够展示在信用报告中,然而配套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催生了更多的征信投诉。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形成良性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处理机制,保障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建议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人民银征信监管职能,督促被投诉机构提升数据质量和规范投诉处理模式,加大征信宣传力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主体既包括依托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包括仅在线上开展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本文所讨论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对象既包含依托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包含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现状
(一)征信信息主体维权意识逐年增强。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接入征信系统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记录被加载到个人信用报告中。征信信息主体对维护良好信用记录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在异议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下,通过投诉来保障合法权益的主观意愿进一步增强。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2016年收到征信投诉0笔,2017年收到征信投诉1笔,2018年收到征信投诉9笔,数量快速增长。其中经过沟通协调,投诉人撤销投诉8笔,1笔在进行投诉转交的过程中投诉人自愿撤销。(二)维权的原因呈现多元化。从征信投诉处理实践来看,信息主体维权的原因呈现多元化。一是使用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导致不良信用记录,进而产生的投诉。二是接入征信系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的征集、更新和报送不规范,在信用报告中展示失真造成的投诉。三是部分信息主体认为互联网金融消费的违约行为不受约束,试图通过征信投诉的方式规避还款义务、删除不良信用记录[1]。(三)异地投诉处理难度加大。由于互联网金融消费依托互联网开展,投诉人所在地与被投诉机构所在地往往不一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投诉办理规程》第十一条规定:“投诉人所在地与被投诉机构所在地不一致的,投诉人可以向任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赋予了信息主体可以向任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起征信投诉的权利,同时也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受理任一投诉人征信投诉的职责。在受理投诉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被投诉机构无管辖权的情况下,其受理后无法独自应对该类征信投诉,投诉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甚至带来法律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征信投诉类型及案例分析
征信业监管分析论文
一、完善征信业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完善征信业监管体系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征信法规、开展征信监管、实行行业自律等方式,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维护征信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征信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被征信人的合法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我国征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征信业发展己成为社会共识,而仅靠征信业的自然发展无法满足市场紧迫的现实需要,必须由政府进行推动。征信监管机构作为政府推动的执行者,可以通过制定征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认可征信机构的执业资格,监管征信机构和征信市场的运作,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氛围,培育市场需求主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征信市场的形成,确保征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
征信业涉及征信机构、被征信对象、征信产品使用者等多个方面,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各环节运作都要进行规范,其中保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是征信监管的重要内容。征信业监管体系一般通过三种途径维护被征信人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征信立法保障被征信人的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等权利,同时明确界定征信机构数据采集的范围和用途、数据扩散的条件等。二是赋予部分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实施被征信人数据保护事宜。三是以多种方式确保被征信者及时发现问题并以较低的成本提出异议和加以解决,树立被征信者对征信机构的信心。
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征信信息泄露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呈现多发态势,对征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征信信息泄露的表现形式入手,深入剖析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现当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监管力量投入不足、接入机构重视不够和技术防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创新执法检查手段、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健全技术防范体系、提升安全事件预防能力。
关键词:征信信息;信息安全;安全管理
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征信信息泄露所带来的侵权、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多发态势,征信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征信业发展共同面临的难题与挑战。2017年9月7日至10月2日,美国著名征信机构艾克菲(Equifax)遭到黑客攻击,致使1.455亿美国人身份信息、20.9万消费者信用卡号信息泄露案。同年,我国也相继发生山东滕州跨地区倒卖公民信用信息案,中信银行大连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淄博分行工作人员泄露倒卖个人信用信息案。近期又曝出脸书(Facebook)8700万用户信息遭泄露事件。上述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征信市场发展秩序。可见,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促进征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一、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信息泄露表现形式
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征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管理和保护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以下简称接入机构)和征信机构信息资产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对征信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总和[1]。依据《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JR/T0117-2014)行业标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作三个方面。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安全技术包括客户端、通信网络、服务器端等方面;安全运作包括系统接入、系统注销、用户管理、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保存、信息查询、异议处理、信息跨境流动、研究分析、安全检查与评估等方面。之所以有人置征信信息安全于不顾,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或盗取征信信息,其根源在于社会上对征信信息的巨大需求,大量的P2P公司和未接入征信系统的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贷款营销机构都对征信报告有直接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催生了数据买卖市场的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导致不法分子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盗取征信系统个人信息。目前市场上已然形成了信息倒买倒卖的黑色产业链,犯罪分子盗取的手段愈来愈隐秘,技术水准越来越高,组织越来越严密,对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实践中,征信信息泄露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未经信息主体书面授权查询征信信息;二是与信息主体信贷业务关系已结清,仍以相关授权查询信息主体征信信息;三是违法提供或出售用户名、密码,或因用户名、密码保管不善造成征信信息泄露;四是因征信信息保管不善造成信息泄露;五是因网络系统、服务器、自助查询机被攻击造成信息泄露;六是因人员合规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低下所造成的主观故意和过失所造成的信息泄露;七是其他泄露征信信息的情形。
二、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征信宣教工作方案
为了使全国“征信知识宣传月”(以下简称宣传月)活动在我州顺利、有效地开展,进一步拓宽征信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宣传效果,促使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征信业务及其意义,提高全民金融素质、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主题和内容
宣传主题为“我与我的信用记录”;宣传口号为“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宣传内容为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百姓征信知识问答》、《百姓征信手册》;宣传对象主要为普通百姓和银行类金融机构基层信贷人员。宣传目的为:一是通过开展全面的征信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使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征信业务及其意义;二是引导更多的人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行使自己的信用信息知情权;三是帮助个人关注自身信用行为,在信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使社会公众了解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帮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二、时间安排
宣传月活动安排在年6月14日至7月14日之间,启动仪式州县统一时间进行,原则上年7月15日前结束本次宣传月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5月27日至30日,制定宣传方案,向各县下发本辖区总体方案、相关的文件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