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04:46: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投资分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投资分析课堂讲授论文
摘要:证券投资分析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考核,因材施教
证券投资学: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分析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投资
摘要: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除考虑风险外,最感兴趣的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多,上涨空间最大的期权价值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纯债券价值只能给投资带来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成为成投资价值分析的重点。
一、可转换债券在证券投资市场的表现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近年来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转债表现良好,整体走势强于股票,体现出了大盘上涨时随之上涨,下跌时抗跌的特点。可转换债券的波动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盘数据计算,上证综指的年波动率为0.21,转债指数的波动率为0.127.
可转债在美国证券投资市场也有良好表现。M晨星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为9.29%,接近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约为5%)均要高出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4个百分点以上,这期间正是美国股市较为低迷时期,体现了可转债基金在弱市中较强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国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转变,可转债基金年收益率高达25.31%,体现其在牛市中与股市基本同步上涨的特性。
二、投资价值分析
证券投资学: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分析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投资
摘要: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除考虑风险外,最感兴趣的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多,上涨空间最大的期权价值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纯债券价值只能给投资带来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成为成投资价值分析的重点。
一、可转换债券在证券投资市场的表现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近年来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转债表现良好,整体走势强于股票,体现出了大盘上涨时随之上涨,下跌时抗跌的特点。可转换债券的波动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盘数据计算,上证综指的年波动率为0.21,转债指数的波动率为0.127.
可转债在美国证券投资市场也有良好表现。M晨星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为9.29%,接近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约为5%)均要高出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4个百分点以上,这期间正是美国股市较为低迷时期,体现了可转债基金在弱市中较强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国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转变,可转债基金年收益率高达25.31%,体现其在牛市中与股市基本同步上涨的特性。
二、投资价值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摘要:证券投资分析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中美证券投资分析论文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从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美国的共同基金自1924年成立“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就已超过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成为全美第一大金融产业。我国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98年,规范基金的发展历史只有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基金行业和基金市场取到了跨跃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基金的数量、资产规模在高速增长。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近两年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65%。2007年8月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越保险业而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
开放式基金始终要面临投资者的不确定赎回要求,如果投资者缺乏成熟和理性,在“羊群效应”下集中要求赎回,就会引发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基金纷纷抛售重仓股,加重基金净值的缩水和股价的走低,加重市场的恐慌气氛和赎回潮。因此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引导投资者行为不仅关系到基金的收益水平和稳定程度,更关系到金融市场乃至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持有人特征比较
1.我国个人投资者比例高,投资经验不足,易导致流动性风险
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比例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个人投资者占比仅有59%,但2007年中报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高达90%。由于我国基金投资者多以个人为主,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投资经验缺乏,介入的成本高。一旦市场大幅调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或长期滞涨,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羊群行为通常会助长追涨杀跌,将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
农村农业证券投资分析毕业论文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加强了“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因素外,农村农业投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历年来,这些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户,尤其是国家投资起着支配性作用。银行、企业及其它社会团体、机构,甚至个人尽管也有一定投入,但总量上很有限,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还未被调动起来。在投资中,政府投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林、水利及气象服务业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教育、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农村集体投资主要是各级农村组织和乡镇企业为支持农业生产和发展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农户投资主要是农户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对土地和购置各种生产资料的资金总投入。但从农村当前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农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政府财政支农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投资过程中仍存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57.89亿元,年均增长11.1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2.63%。但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只有7.12%,2004年才有所恢复,为8.28%。同期,农业务税增长速度快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23%,因而用于农业支出与农业各税的比值呈下降趋势,1996、1997两年小于2,2003也只有2.01,2004年有所恢复,为2.6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与这一要求相一致,我国财政也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据表1,1990~2004年我国农业各税为国家财政累计增加收入5961.06亿元。但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白筹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2.9%;农村中学生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农村农业证券投资分析论文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加强了“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因素外,农村农业投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历年来,这些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户,尤其是国家投资起着支配性作用。银行、企业及其它社会团体、机构,甚至个人尽管也有一定投入,但总量上很有限,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还未被调动起来。在投资中,政府投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林、水利及气象服务业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教育、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农村集体投资主要是各级农村组织和乡镇企业为支持农业生产和发展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农户投资主要是农户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对土地和购置各种生产资料的资金总投入。但从农村当前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农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政府财政支农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投资过程中仍存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57.89亿元,年均增长11.1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2.63%。但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只有7.12%,2004年才有所恢复,为8.28%。同期,农业务税增长速度快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23%,因而用于农业支出与农业各税的比值呈下降趋势,1996、1997两年小于2,2003也只有2.01,2004年有所恢复,为2.6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与这一要求相一致,我国财政也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据表1,1990~2004年我国农业各税为国家财政累计增加收入5961.06亿元。但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白筹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2.9%;农村中学生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农业证券投资分析毕业论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农体系和支农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由于财力所限,政府很少对农业进行投入。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主要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政策,相对于农业为工业提供的剩余而言(主要是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实现的),国家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很小。从1978年我国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支农体制开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这也是目前我国这一时期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资金渠道多,政策覆盖范围广,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领域。进入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一次较为重要的改革,那就是开始实行分税制。分税制的实施对我国的财政支农体系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对于农业投资的影响也体现在地方政府由于财力、目标不同,各地对农业的投入有很大的差异。从1998年开始,为满足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开始着重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在加入WTO后,要求我国农业财政支持体系符合世贸组织的协议规定,我国的财政支农体制向更加科学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共财政体制目标迈进。此时我国国民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即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共识。纵观我国财政支农体系的演变过程,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体系经历了一个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变化过程,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与作用。
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支农支出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完全同义。本文采用罗剑朝教授在《中国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增长方式与监督研究》[1]一书的说法,提出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概念是:“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克服市场缺陷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投放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形成资产或资本以达到预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的经济活动过程。”罗教授认为,从统计口径上来说,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相当于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事业费再加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自然灾害补贴(由于数据资料所限,本文使用农村救济费这一数据)。广义的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加上财政用于农业科研与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给生产者直接补贴的支出。这些都是限定在公共财政支出和WTO《农业协议》所允许的框架内。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依据狭义的概念而来,基本上等同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中的口径,即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及农村救济费这几项之和。(大口径的财政支农支出包括了财政通过其他间接渠道对农业实施的多种支援与补助,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采取财政补贴办法优惠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减免农业税,对进口粮食与化肥实行补贴等等)。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农业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依靠要素的投入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仍然占很大比重,同时也是主要途径;对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短缺资本的投入显然是非常有效的。目前,中国农业的资本投入渠道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农户和其他私人社会资本。政府对农业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显然,农户和其他私人资本的投入对农业增长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但本文只研究政府农业投资中,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的状况以及与农业增长的关系。通过对中国转型期(本文指1978年以来,尤其指1990年代以来)农业GDP数据和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结构状况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对农业增长有极强的正相关作用,而且不同的投资结构所产生的边际产量不同,所以改善农业投资结构也能对农业增长产生正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农业投资也对地方农业增长有重大作用,这种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导致我国政府农业投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缺陷,因此必须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高度来进行政府农业投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调整。
1.转型期农业增长与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变动分析[2]
中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期可定义为1978年以来至今的农村经济改革期。自此,中国农业经济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迈进的步伐。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政府农业投资的重要转折期。与此相伴,中国农业GDP、农业增加值在这个时期以后也发生了巨大变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农业投资规模都空前增长。
1.1转型期中国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变动与农业增长水平变化
科技证券投资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针对高科技股票投资价值,选择208支高科技股票构建了科技板。选择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科技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系数。
关键词高科技板投资价值分组主成分分析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没有单独设立高科技行业,严格地说,高科技并不能作为一个行业名称。任何行业中都会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同时,高科技一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其内涵和外延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资本市场中,高科技板概念的意义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从早期的计算机制造、软件开发,到电子通信、互联网乃至生物工程等等,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高科技概念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股票市场中,所有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上市公司均可以构成一个板块。行业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板块的依据,而板块则不一定按照行业来划分。
基于此,本文依据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综合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科技部公布首批103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名单的37家上市企业,从3G、创投概念、软件开发、航天航空、网络信息、高校科技、IPv6、数字电视、循环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军工概念、食品、生物制药、06年103家创新企业中37上市公司中共选择了208家企业,组成了高科技板,然后采取分组主成份法,综合其2006年报中财务、非财务信息,对它们进行投资价值分析,得到其综合投资价值系数。
1分组主成分综合评价法介绍
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处理多维数据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多文献使用它们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