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实务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8:30: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实践课程改革探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高校证券投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学教学中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也要相应进行变革,在注重投资分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是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尽管部分高校对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因此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也参差不齐。总结现阶段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目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对证券投资理论部分进行讲解,力图让学生从理论角度掌握证券交易原理、证券市场运行规则、内在机制,而且其授课教师多由缺乏实践经验的非科班教师担任,他们的教学习惯多以板书或者辅之以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其指导的学生在理论方面或有突出特点,但是在实践操作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大多高校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摆脱单向灌输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2.实验室设备简陋、陈旧,使用效率低。目前很多高校到现在还没有专门的金融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尚不齐全,给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障碍。目前,金融实验仅有股票投资模拟,而期货、外汇、保险实务、金融工程等课程尚未开设实践教学环节,造成资源浪费。
高职院校教师的证券投资论文
1.优化教学环节设计
1.1更新教学内容的力度要加强。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其知识理论更新都比较快。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为学生教学添加新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这部分如何体现到现有课程中,需要思考和创新。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证券交易程序时,并鼓励学生到证券公司网点去观察投资者如何开设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购买股票以及与投资者交谈。
1.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程教学应优化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兼顾理论部分(包括考证部分)、实验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证券从业考试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实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信心。其次,如何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构思。根据教学内容难度的变化,选择与之配套的典型案例,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1.3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改革与创新。
论证券专业与金融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试析证券投资中应用理论
一、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如同功夫里的“套路”。每一种功夫的套路不会太多,招式也只有几种或者十几种,虽然简练但却深邃,需深入研究才行。而且这些套路绝对不是简单的花架子,而是为实战而设计的。我国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教材建设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存在严重重复的问题。我同时讲授金融专业《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这两门课程的许多基础知识都是重复的。比如,《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中的“债券概述”、“股份公司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概述”等内容,在《金融市场学》中已经全部涉及到。再比如,投资的理论如“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在大二开设的《财务管理》里面已经涉及到,而且在《金融工程》等课程中也会涉及,重复率非常高。针对这一点,我去图书大厦看了许多关于证券投资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都可以部分吸纳。但是一本真正优秀的教材应该是在任课老师的心里。上海《文汇报》报道,向明中学在高一年级全面推出教师上课不带教辅书尤其是习题集,这样的规定,说穿了也是“逼”着教师在课上下功夫,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在大学,教师更应该具备“不带书上课”的能力,而绝不是按照指定的教材读教材内容、讲基本理论。
二、教学手段
在教授功夫的过程中,师傅一般都是借助木人桩或者沙袋或者直接以真人演示,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讲课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要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
1、多媒体教学以证券投资分析为例。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中最重要、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而技术分析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如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理解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观察颜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
2、案例教学《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是最容易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的一门学科。不论是股票、债券还是金融衍生品,都有大量的现实交易。教师只需选择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知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券市场发展分析论文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发展,出现了许多在计划经济下没有遇到的新的会计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也推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立新的会计理论体系
证券市场的发展促使会计目标发生了变化,会计目标的变化催生了新的会计理论。会计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服务。证券市场建立后,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有关方面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一会计目标的转变为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支持。1992年7月,为了规范我国股份公司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强调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将原来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的会计平衡式发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新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打破了行业间的会计制度差异,统一了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立新的会计报告体系
随着股份制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要求准确完整的会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一规定更加明确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与传统的业主制、合伙制相比较,公司更强调会计为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而非为单个的股东服务。初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确立了按照“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的编报要求。
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论文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简介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专业平台的必修课程,也是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含2学时期中考核)、实验12学时、实践4学时。该门课程的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对象、证券投资市场、证券价格与股票指数、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证券投资方式与流程、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策略与理论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和投资策略,具备证券投资的实务操作、分析和投资决策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证券投资领域的相关工作或进行个人投资奠定基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证券投资学》教学团队就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完善案例教材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推动《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二、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活动的保障和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五部分内容。(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证券投资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三个方面。其中素质要求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知识要求包括掌握证券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发展动态和热点问题;熟悉国情,了解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力要求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运用金融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证券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及证券投资分析和决策能力。围绕着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的合理配置和选择。(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涉及投资工具、资本资产定价、证券市场及运行、证券投资分析等多个方面。理论实践教学必须要跟踪当前的形势的变化、与现实资本市场发展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扩充,完善教学内容,凸显它的时效性。任课教师可通过将自己的理论研究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讲授;也可通过案例教学、专家讲座、课堂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第二部分实务操作包括证券交易的程序:证券行情的识读和投资交易软件的的操作;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在这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教学法、模拟实训实战、案例教学、学年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完成。(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及手段体系。《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主要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实验室实训平台、互联网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校内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借助高校的Blackboard、MOOC等平台,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或辅导。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财经网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东方财富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财经信息,证券市场的行情、动态等。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应由模拟实训实战、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专家讲座、现场教学法等方式构成。1.课堂讨论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发展、证券市场发展的动态,从中筛选一些适合学生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题目,事先安排学生课后收集、整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由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分析探讨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定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热情。例如IPO制度的变迁、股权分置改革、ETF与LOF、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融资融券业务、新股申购新制度、贵州茅台的高价格合理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讨论的主题。2.模拟实训实战教学法。模拟实训实战教学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在每学期进行证券投资学课程授课时,安排一定学时在实验。实训主要借助金融实验室安装的虚拟交易所软件,教师示范与指导,学生模拟操作进行短期的训练。模拟实训时间较短,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的实战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如股票、期货模拟交易大赛),通过为期2-3个月的模拟交易大赛,学生以虚拟资金进入市场,亲身参与投资,感受投资过程,体会投资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实践教学内容。模拟实训实战教学时间的安排应与股市交易时间相符,尽量安排在9:30~11:30或13:00~15:00之间。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课堂的组织比传统教学要复杂得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和指导,通过典型案例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情境重现,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观察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控制课堂讨论的气氛,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4.现场教学法。《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利用现场教学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授证券市场实务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证券市场的氛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证券公司实地见习,请证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利用现场设备向学生介绍开户、买卖、交割、清算等一系列市场行为。现场教学法就是把社会变成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之中,通过这种现场教学形式,会收到比在课堂上枯燥地讲述更好的效果。5.专家讲座。聘请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主要是证券市场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证券市场行情分析、投资策略、投资技巧和经验介绍。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一领域的新动向,而且教师也可从中受益。由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训实战等教学法大多需要师生互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实现预期的目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掌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备课时要收集充分的、经典的教学素材、编写案例库、设计时效性强又能激发学生热情的问题,细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熟练掌握实验实训等教学软件的使用的,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四)实践教学活动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活动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的配备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1.教学团队的建设。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既要具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接触过证券业务,自身也未从事过证券投资的实盘操作,因此如实验实训、案例教学、模拟交易等实践教学法或流于形式或无法实施。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到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顶岗实践,一方面可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业内对学生就业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其次可采取团队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让教学团队中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教学活动。第三可以聘请业内专家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从中获益。2.教学资源的配备与利用。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的开展,首先学校应配备先进充足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建立专业的金融综合实验室,配备并及时更新的模拟实训和虚拟交易软件,加强教师对实训软件应用的培训,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其次学校应加强与当地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输送一定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进行培训,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要求。第三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利于互动式、开放式教学的网络平台如Blackboard、MOOC等。3.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负责对学时内的实践教学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实验室管理者负责对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统一安排和协调;课外实践教学如股票、期货等模拟交易大赛可以联合学校校团委、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及证券公司等主办,由院学生会、相关学生社团(如证券协会)来组织承办,这样既可以将活动层次提升、范围扩大,影响增强,还可以为学生获得实践创新学分提供机会,同时有缓解学院实践教学活动举办经费紧张的困难等问题。(五)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体系。首先提高实践教学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比重应占50%。其次考核的方式应多样化。考核方式可以选择开卷考试、课堂讨论、提问发言、课后作业、撰写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参加模拟交易大赛的成绩排名等。第三注重过程考核。传统的结果考核导致大多数学生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不积极踊跃;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热情不高;课后作业存在抄袭现象;不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注重过程考核需要教师细化学生参与每个环节的评分,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成绩评定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明国.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探索.会计教育.2017,(03).
证券公司投资者法律关系论文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证券法的出台是我国证券界和法律界的幸事。但证券法将作为经纪人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在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二者关系的规定及其成因之后,作者立足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民商法律制度和范畴的基础上,对若干相近民法范畴进行比较,认为证券法理应立足国情,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
关键词:经纪人证券公司投资者法律关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商以其特有地位,发挥着促进证券流转的枢纽功能。各国证券法对“证券商”一词的界定与使用不同。美国证券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证券商的概念,代之以经纪人(brokers)、自营商(dealers)、人(agent)和“broker-dealer”等概念。韩国、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通过对证券公司和“证券经营业务”内容的界定间接明确证券商的概念。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证券法律则明确规定了证券商的概念。我国证券法未直接采用证券商这一概念,而是规定了证券公司等概念。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19、129条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二者均可从事经纪业务,也就是说,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证券经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37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文暂且将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称为证券公司经纪人,以别于其他经纪人。
由于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广大投资者很难作出合适的证券投资选择,且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一般投资者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亲自参加交易,加之作为自然人(以佣金为收入来源的一类证券从业人员)和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证券经纪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证券公司才能实现其证券经纪的功能,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人便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直接与证券投资者发生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的承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证券法立法目的实现,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可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规定而划分开来。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民事相关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这种关系规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先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再论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之考察
新证券法和新公司法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给我过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市场上活动的越来越频繁的证券和公司。因此,原来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已经不相适应。为了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公司和证券在市场活动中价值的体现,也为了规范市场经济活动,我国推出新《证券法》和新《公司法》,两部法律的颁布强化了市场活动的规范性,但是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新证券法;新公司法;注册会计师
《证券法》和《公司法》的实行,都是为了更好的对证券交易和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其根本目的是要确保市场经济的平稳有效发展,同时杜绝经济犯罪现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进行,原本的《证券法》和《公司法》渐渐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以事实为依据,在参考原来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对《证券法》和《经济法》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形成了目前运行的新《证券法》和新《经济法》。新法律的颁布施行,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规范社会经济活动,但是另一方面又会影响一些原有制度的运行。
一、新《证券法》修订的内容
在新《证券法》的修订中,相比于原法律,做个几个重大的调整,首先是更加突出了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加大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这也意味着过去“重刑轻民”的倾向得到了纠正。其次,原法与《注册会计师法》的不衔接之处也进行了纠正,这将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和证券交易的关系被进一步拉近,而且注册会计师在证券活动中的地位将更加显著。除此之外,新法对于法律责任主体以及连带责任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过去原法中被模糊处理的“虚假陈述”和“违法所得”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责任范围得到进一步明确,为注册会计师的实务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二、新《企业法》修订的内容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
摘要:针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实习又难以接触核心业务等问题,提出了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校内、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综合项目实验、行业培训、投资体验交流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以此缩小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载体增值税探讨
摘要:特殊目的载体(SPV)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关键主体之一,是整个业务的枢纽。营改增后,SPV作为新的纳税层级,其税收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投资人的回报。本文梳理了金融业营改增后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增值税的相关研究,结合行业对SPV增值税问题的5种不同涉税观点,具体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增值税;基础资产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es,以下简称“ABS”)是以特定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目前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增值税税收政策规定有财税〔2006〕5号(1)、财税〔2016〕36号(2)、财税〔2016〕140号(3)及其配套文件。其中仅有财税〔2006〕5号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做出了专项税收政策规定,但该文件在营改增后已失效,其他均为对金融业或资管产品增值税相关的一般性规定。因此,在2018年初资管产品增值税正式施行后,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链条长、参与主体多的特点,各方对其增值税政策的适用和理解均有不同。
一、营改增后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税收主要学术研究
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税收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当前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如李俊生,臧莹(2017)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税制设计存在“课税对象不清晰”“征税环节设计不合理”“以SPV作为增值税纳税人带来负面效应”以及“应税收益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并提出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税制设计建议。上述研究均试图对基础资产转让进行业务定性,并基于此来判断整个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上各方主体的增值税纳税义务。这种判断从学术研究或纳税原理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但从业务链条上各方纳税主体,特别是SPV纳税人的纳税实践来看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SPV纳税人很难得知前端原始权益人的真实业务实质或者会计处理具体方式,通常这些会计处理又基于对转让资产是否真实出表的主观判断或会计测试上。因此,本文从自身行业实践经验出发,对行业SPV增值税主要涉税处理观点进行归纳对比分析,进而找出实务中较为合理的涉税处理。
二、行业主要实务观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