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0:3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市场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摘要:证券监管影响着证券市场风险,本文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证券市场分析的基本框架。证券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或多种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发生变异(非理性变化),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致使资产(证券)迅速贬值(或虚假增值),各经济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本质上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赖以发生的客观条件。其中风险因素分为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正常地起作用,也可能非正常地起作用(风险因素发生变异)。证券市场风险事故是由变异风险因素引起的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波动偏离合理价格和某种合理状态。证券市场风险结果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即证券资产迅速贬值(股灾),各经济主体(投资者、筹资者、国家)蒙受损失。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就是要对证券市场中的风险事故--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偏离进行分析。价格偏离表现为(1)市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偏离,(2)对充分准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3)价格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背离。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构成我国证券市场潜在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价格偏离程度大,表明市场中非理性变异因素聚积的能量大,市场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即市场潜在风险程度大。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
一、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
防范、化解风险是我国证券监管的长期任务。加入WTO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提高。外国资本虽不能直接购买A股,但可通过证券公司等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这一方面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证券风险监管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防范、化解风险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要防范化解风险,管理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行为依据,这就需要管理者首先认清什么是管理层需要关注的风险,风险反映在哪些方面,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潜在风险分析评估体系,以实施长期监测。本文从风险的定义、内涵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提供构建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证券市场风险作为一种风险,其内涵首先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故为充分条件,有关经济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一)证券市场风险因素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赖以发生的客观条件。无论何种风险,其风险结果都是直接由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证券市场风险也不例外。然而任何风险事故都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生。这种客观条件和诱因都是风险因素。证券市场是一个涉及筹资者(政府、企业、机构)、证券商、证券专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筹资者通过证券商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同时,也可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实施配股方案,再次筹得资金。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从证券商手中买入股票、债券,也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炒作,以获取红利和差价。证券商是联接筹资者和投资人的桥梁和纽带,在一级市场的发行、申购和二级市场的、委托交易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同时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又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操作。因此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操纵者,其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一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引发风险事故。同时,证券市场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系统外部环境如国家政治、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有来自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来自系统外的原因,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将这些因素按照其对市场的影响范围具体划分为系统因素和非系统因素。由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造成,对市场整体发生影响的风险因素,称为系统因素。具体包括市场行为风险因素、政策和制度风险因素、利率风险因素、汇率风险因素、通胀风险因素和政治风险因素等。非系统因素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只影响某种或某类证券的价格。这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体包括公司财务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因素、流动风险因素和偶然事件风险因素等。(二)证券市场风险事故。证券市场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影响和决定着市场的风险程度。如果这些因素正常地合理地发挥着调节证券价格的作用,那么市场将按照它必然的规律运行。问题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成长期很短,发育很不成熟的市场,随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非正常的、非合理的变异(如投资者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一风险因素,理性的心理预期将会对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非理性预期则是心理预期这一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变异;又如,证券法规、制度是一风险因素,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起到抑制风险的作用,而不健全不规范的法规制度则是制度风险因素的非正常非合理的变异),一种非正常非合理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在时间上的累积或者多种变异了的风险因素聚积,必将产生风险事故。证券市场的风险事故由变异风险因素引起,是导致风险结果的直接原因。在证券市场中,变异风险因素累积和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巨幅波动,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偏离其正常、合理范围或某种正常状态,这种非理性波动(或称价格波动偏离)必将导致证券资产虚假增值随后迅速贬值(向上偏离时)或大幅度贬值随后迅速增值(向下偏离时),从而对投资者、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或价格波动偏离)是由风险因素引起的,并且是导致风险结果的原因,它是证券市场风险事故。(三)证券市场风险结果证券市场风险结果是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主体带来的直接影响。根据前面的定义,由证券市场风险事故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证券资产迅速贬值(股灾),各经济主体(投资者、筹资者、国家)蒙受损失。这里,损失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损失,不仅包括有形损失如投资者资产价值损失,而且包括无形损失如投资者信心丧失;企业融资面临困难;经济发展遭受重创。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一旦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性和对投资者的打击很大。从证券监管角度,它是需要防范的。
二、我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的基本框架构建
上述分析表明,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风险事故则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是说,风险结果的发生必然要受到风险因素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会产生我们所指的风险,只有那些变异了的风险因素产生的风险事故才最终会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结果)。比如利率变动,证券市场价格随之相应变化,可以看着这是证券市场价格对利率这一风险因素作出的正常反应,是利率杠杆作用下证券市场的必然运行规律,而不是宏观管理意义上需要加以控制的风险。只有当市场对利率的反应超过合理限度,利率这一风险因素才会通过市场交易人行为的变异产生风险事故———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不协调,最终导致市场风险发生(风险结果)。可以看出,风险事故是联接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和媒介,它潜伏在市场中,风险事故一旦显露,说明市场存在着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危机的种子已经埋伏。因而,从控制防范化解风险的目的出发,对证券市场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就是要分析、监测风险事故是否已经显露,市场是否有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存在。通过改变风险因素变异的条件和性质,达到防范、化解风险目的。在证券市场中,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单个作用或综合作用产生的风险事故是市场价格非理性波动,即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价格波动偏离程度大,表明市场中非理性变异因素聚积的能量大,市场发生倒塌的可能性即市场潜在风险程度大。对于价格偏离,投资者的理解和证券监管者的理解是会有差异的,投资者关注的是实际价格(或收益)对预期价格(收益)的偏离,关心的是现实的偏离方向是否会带来资金损失(或机会成本);而证券监管者关心的是证券市场是否健康理性,市场价格是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波动,因此,他所关注的是证券价格波动是否偏离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运行状态。正常、合理价格或正常的价格运行状态应具有下列特征:第一,证券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按照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价格充分反映有关信息,则市场是高效率的,当前定价是合理的。如果市场是低效的(证券市场低效的三个特征: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则表明市场定价或定价机制是不合理的。从价格变化的非随机性特征来看,如果市场价格变化是非随机的,则市场是非有效市场,说明过去的价格变动和预期之外的价格震荡对价格的未来变化有强烈的影响,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由过去价格震荡和过去误差所决定。那么,投资者(投机者)能够基于对过去价格变动的分析获取超额利润,从而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使得投机成为一种可取的市场策略。从价格对信息延迟或过度反应特征来看,延迟反应说明新信息没有及时反映到当前价格中去,当前价格是不合理的;过度反应说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大大偏离了新信息所决定的正常价位,则当前价格可能高估或低估。从市场异向变动特征来看,市场回报(或价格)与公司业绩逆向变动,说明市场定价中非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市场定价有误。市场低效所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可以看作是对充分准确反映信息的合理价格的一种偏离,其市场低效程度越强(如同时具有三个特征),表明这种偏离程度越大,则市场潜在风险越大。第二,证券价格变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变化相协调。证券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协调”是指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一种变化规律,即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会受到现实经济的制约并将伴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这样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决定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变量(经济杠杆)对证券市场正常地发挥作用,如果市场交易者按照对宏观经济的理性预期做出行为决策,那么证券市场价格走势必然与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联,证券市场价格走势也将是正常的和理性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证券价格走势和波动周期与经济景气变化相互协调,说明证券价格趋势和波动周期的形成有着经济背景的支持,从二者关系方面(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评价方面)可以认为证券市场是健康的和理性的;反之,如果二者的关系严重背离,可能预示市场潜伏着问题和危机(风险)。由于证券市场风险结果从本质上讲直接由风险事故:价格波动偏离正常合理价格引起,而这种偏离实际上表现为价格对其价值(或均衡价格)的偏离,对充分正确反映有关信息的合理价格的偏离,对宏观经济的背离。因此,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分析可以通过价格偏离价值(或均衡价格)的测量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考察市场价格是否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市场中非理性波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波动)。其中,市场价格偏离价值(均衡价格)的分析,侧重从市场内在价值角度分析市场潜在风险,是认识市场潜在风险的起点,它可以通过构造价格偏离度、市盈率偏离度、市场VaR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市场效率的分析和价格变化与经济景气变化关系的分析是对市场潜在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市场效率分析侧重从信息有效性角度通过分析检验证券市场的低效特征揭示市场潜在风险,可以采用游程检验、自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检验价格变化的随机性;采用超常收益(CAR)分析法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过度反映进行分析检验;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公司业绩与其市场表现异向变动进行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关系分析将证券市场放在经济大背景下考察市场的潜在风险,可以应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虚拟变量回归、SWARCH模型等方面分别从趋势(牛市、熊市)和周期两个层次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以从二者关系角度揭示市场潜在风险。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构成潜在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证券市场风险和规避措施
摘要:作为市场经济交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改善我国经济制度,提升我国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也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分析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探究其应对机制是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对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和类型进行介绍,并从四个方面对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究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措施,旨在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关键词: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一、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及类型
1.证券市场风险的内涵。证券市场风险一般是指在证券经济活动中,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于投资者来说,会造成预期收益值和实际收益值之间的落差,因此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一定的影响。证券市场的风险因素则是指造成证券市场风险的一些原因,对于任何风险事故来说,这种造成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原因都被称作是风险因素,正是由于这些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对证券价格产生复杂的和连续的影响,造成证券市场不规律,产生风险结果,造成证券主体资产的贬值以及对经济主体带来损失。2.证券市场风险的类型。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信用风险,是指证券持有人没有按时支付给投资者其应得的本息,因此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二是道德风险,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谋取利益,采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投资者,使投资者也受到了利益损失;三是交易过程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或者是证券公司的工作失误,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对投资者和证券公司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四是违法违规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交易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了利益损失,这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证券市场风险的原因
证券市场风险在本质上就是指证券市场价格的不正常波动,从而造成了证券投资者的损失。证券市场风险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系统性风险,即在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企业都需要面对的一些风险,比如国内外经济变化、政治制度变化等事件造成的风险,其特点是如果证券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那么会对所有的投资者造成影响;二是非系统性风险,则是指某一证券企业其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其特点是风险常常是由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并且其影响只针对证券或企业。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有许多不同的风险因素存在,而造成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减少供应或增加资金时,证券市场的价格会出现上涨,反之,当增加供应或减少资金时,证券市场的价格会出现下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一些非供求因素对于证券市场的价格也带来了影响,从而造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了证券市场风险。2.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较小,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缺陷;二是企业发行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利益,而并不重视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三是很多企业存在账目不清等现象,造成投资者利益受损。除此之外,在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披露不主动、信息披露不连续以及信息披露不真实等现象,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很低,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从而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3.不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和提升,因此应当对其加以改进。首先应当加强对投资者专业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够对证券市场相关的额知识和法律制度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明确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评估,规避风险;其次是加强对投资者诉讼的支持,当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受到欺诈等,可以帮助其采取合理的诉讼方式,获得相应的赔偿;最后是建立必要的赔偿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者的参与度,减少其在证券市场交易中面临的风险。4.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是实现证券市场风险规避的重要举措,任何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合理的监管能够使市场的发展更加稳健,并且能够有效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监管还存在缺陷,在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上都存在不足,因此应当对其加以重视,并且对我国的监管体制不断进行完善,实现对证券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
论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
本文分析了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健全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机制的政策建议。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冲击极大。各国政府都把风险防范作为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本文拟对《证券法》实施以来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业进行分析。
一、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评价
我国政府防范风险的行为特征,是在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的。在经济体制转轨中诞生和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不规范运作比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难度较大。因此,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风险逐步积累与防范、控制、化解不断交替的历史。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线,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证券市场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对二级市场波动程度的直接调控。具体手段包括行政干预、增加股市供给、借助舆论工具及税收等手段直接调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这一时期,政府风险防范行为的目标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政策调控机制。由于政府行为的巨大强制性,在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第二阶段,自《证券法》颁布至今。风险防范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二级市场,而是开始注重研究风险的根源,并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时期,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并逐步认识到: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是市场的风险主体,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是市场的风险源。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便成为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沪港通”证券市场风险的影响
摘要:随着“沪伦通”机制的展开逐渐被提上日程,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值得内地市场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市场风险来源和影响更是需要内地投资人提前给予重视。以“沪港通”为参考对象,针对互联互通机制以及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对沪伦通可能带来的风险给予预测。
关键词:沪港通;沪伦通;风险测量
“沪港通”是两岸及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交流,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沪港通”是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该政策于2014年4月,同年11月正式开通。但“沪伦通”的建议机制更为复杂,包括时差影响、对卖空的支持程度、结算交易时间安排等的不一致都会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18年4月1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扩大沪港互联互通的每日额度,充分展示了该政策对加强两地资本市场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当我们庆贺“沪港通”逐渐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目标的同时,它所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的来源和实际影响,都为“沪伦通”的顺利开通提供着相应的参考价值。
一、文献综述
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大量学者从不同维度去解析该项政策。其中,分析事件开通前后的市场联动性的文献占据大多数。如方艳、贺学会等人运用t-Copula-aDCC-GARCH模型对“沪港通”开通前后的沪、深、港、美市场间的联动性进行研究,发现四个市场之间沪深的相依性最显著。再者,研究该事件对市场波动性影响的文献也比较普遍,邹新阳、邓瑶以沪港通开通后的上证,恒生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GARCH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沪港通对沪港两市波动性的影响情况,以及沪港两市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甘易、谭思对沪港通的运作模式、项目特点以及传导机制做出分析,总结出在沪港通的影响下,货币供应量会在短期内增加,长期内减少,并且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综上所述,虽然部分学者运用事件研究法,GARCH等工具对市场联动性,市场波动性做了大量研究测算。但是,运用GARCH模型衡量“沪港通”引入后对沪市A股市场风险的影响并与沪伦通做出对比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笔者主要利用将GARCH与Va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市场风险,丰富现有相关成果。
二、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证券市场风险研究管理论文
本文分析了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健全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机制的政策建议。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冲击极大。各国政府都把风险防范作为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本文拟对《证券法》实施以来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业进行分析。
一、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评价
我国政府防范风险的行为特征,是在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的。在经济体制转轨中诞生和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不规范运作比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难度较大。因此,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风险逐步积累与防范、控制、化解不断交替的历史。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线,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证券市场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对二级市场波动程度的直接调控。具体手段包括行政干预、增加股市供给、借助舆论工具及税收等手段直接调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这一时期,政府风险防范行为的目标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政策调控机制。由于政府行为的巨大强制性,在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第二阶段,自《证券法》颁布至今。风险防范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二级市场,而是开始注重研究风险的根源,并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时期,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并逐步认识到: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是市场的风险主体,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是市场的风险源。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便成为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研究
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研究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冲击极大。各国政府都把风险防范作为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本文拟对《证券法》实施以来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业进行分析。
一、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评价
我国政府防范风险的行为特征,是在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的。在经济体制转轨中诞生和发展的我国证券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不规范运作比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难度较大。因此,防范证券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风险逐步积累与防范、控制、化解不断交替的历史。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分界线,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证券市场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对二级市场波动程度的直接调控。具体手段包括行政干预、增加股市供给、借助舆论工具及税收等手段直接调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这一时期,政府风险防范行为的目标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政策调控机制。由于政府行为的巨大强制性,在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第二阶段,自《证券法》颁布至今。风险防范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二级市场,而是开始注重研究风险的根源,并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时期,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并逐步认识到: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是市场的风险主体,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是市场的风险源。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便成为政府防范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证券市场风险防范论文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证券法律规定,在证券发行或者交易过程中,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时发生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信息的行为。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将于2003年2月1日正式施行。该司法解释是我国公布的关于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对广大投资者因虚假陈述遭受损失进行索赔中的一些具体法律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为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利武器。由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案件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执法机关的处罚为前置。因此一旦法院受理股民的起诉,则胜诉可能性很大,在此情况下,基于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其他众多股民可能群起而效仿,上市公司势必会承担较重的民事赔偿责任。而多数上市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信贷客户,银行对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金额均较大,多在亿元以上。在此情况下,法院对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处理势必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加强防范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起的信贷风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对上市公司融资的风险意识。
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具有相对效益较好、财务公开、透明等优点。但长期以来,信贷业务实践中普遍存在对上市公司贷款的盲目乐观思想,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均成为了银行激烈竞争的重点信贷客户。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正处于规范和转轨时期,在市场规范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较多缺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证券市场加快了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步伐。中国证监会最近出台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我国进行证券投资的制度、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加快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等一系列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强化,行政主管机关加大了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也不断完善,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也日益引起重视,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也不断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发展也典型的反映了上述背景。2001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曾下文通知因证券虚假陈述引起的民事案件暂不受理。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月15日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人民法院开始根据该通知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但上述司法解释仍对投资者进行索赔给予了较多限制。而即将施行的最新解释则为投资者进行索赔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此背景下,银行对上市公司融资也要破除盲目乐观意识,上市公司也并非是无风港,上市公司尤其是管理、运营不规范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风险,如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在树立对上市公司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在向上市公司融资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二、授信及贷款评审中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审查。
证券投资风险内在机制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证券投资风险市场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市场内在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独立型和模仿型两类证券投资主体,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预期、决策和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形成证券市场风险的独立客观相似和模仿从众传染两类市场内在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独立型证券投资主体;模仿型证券投资主体;证券市场风险;独立客观相似机制;模仿从众传染机制。
1.引言
证券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证券本来的收益和风险。证券未来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证券的风险可以界定为,在给定情况和特定时间内,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如果证券未来收益仅有一种结果是可能的,则其收益的差异为0,从而风险为0.如果证券本来收益有多种结果是可能的,则风险不为0,这种差异越大,证券的风险也越大。
产生和影响证券投资风险有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诸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又可以分成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对证券市场来说,上述风险大致可分成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类。市场风险就是内生风险,它仅仅由证券市场内在机制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其余风险可归入外生风险类,它由市场以外的因素引起证券本来可能的收益间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证券投资主体处理信息的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市场风险形成的市场内在机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证券投资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