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9:10: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证券交易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交易投资

证券投资学:证券交易税经济效应及政策取向

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国家证券税制改革的目标是稳定证券市场,在税种搭配、税率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既有利于宏观调控,又有利于长期投资和抑制短期投资的特点。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在股市上名为凭证税,但实际上等同于国外的证券交易税(SecuritiesTransactionTaxes,STTs),也是对证券交易行为征收的一种税。从表面上看,证券交易印花税能减少投机引起的市场波动,防止过度投机和金融危机,从而调节金融市场定价,但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税种并不像原先设想的那么有效。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趋向于减少或废除对证券交易行为征税。德国于1991年已废除了股票周转税及中短期债券的交易税,新加坡于2001年6月30日开始取消所有股票交易的印花税,瑞典的证券交易税也经历了“先征后废”的历史,而加拿大和荷兰根本没有开征过此税种。那么,证券交易税的有效性如何?本文将从引入证券交易税前后证券市场上资产组合的变化、对不同资产征税所取得的税收收入的变化以及该税种的长期时效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延伸到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取向。

从引入证券交易税前后资产组合的变化方面分析

假设市场上有三种两期(t0,t1)资产:股票、债券和看涨期权。股票的初始价格S0=20元,三个月后,在状况U下,其价格S0u=22元,在状况D下,价格S0d=18元,状况U和状况D的概率均为0.5,该股票不支付股利。而且,三个月后,一个欧式看涨期权的到期价格为21元,无风险债券的年利率为12%.

不考虑证券交易税,3个月后该股票的市场价为22元时,投资者将以21元买进期权,到期时以22元卖出去,赚取差价1元。同样,股票的市场价为18元时,投资者将不行使该期权。设股票数量为Q,那么如果一个Q份股票与一个空头在未来有同样的收益,则:

22Q-(22-21)=18Q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投资毕业论文

[摘要]以Markowitz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对证券投资中存在交易费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分别对包含无风险证券投资和有追加投资额两种情况下,给出了含有买进和卖出交易费用的投资决策模型。

[关键词]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费用买进卖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投资研究论文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设一个投资者在最初投资于种股票,同时也有一种无风险的证券供选择(本文只考虑一种无风险证券事合理的,因若在几种无风险证券当中有一种的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是最好的,则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必然会只投资于这一种无风险证券;若有几种证券的最优收益一样,在不考虑外因扰动的情况下,它们的投资组合也可以看做是投资于一种证券)。

不妨设第种证券的单位交易额的交易费用为(包含所有的交易费用,手续费及缴纳的税金等等),有买进与卖出时交易费用相同,投资于第i中股票的投资额为表示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为证券组合的净收益,表示第种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总和,则证券投资组合的交易总成本是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税经济效应论文

20世纪80年代初,欧美国家证券税制改革的目标是稳定证券市场,在税种搭配、税率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既有利于宏观调控,又有利于长期投资和抑制短期投资的特点。

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在股市上名为凭证税,但实际上等同于国外的证券交易税(SecuritiesTransactionTaxes,STTs),也是对证券交易行为征收的一种税。从表面上看,证券交易印花税能减少投机引起的市场波动,防止过度投机和金融危机,从而调节金融市场定价,但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税种并不像原先设想的那么有效。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趋向于减少或废除对证券交易行为征税。德国于1991年已废除了股票周转税及中短期债券的交易税,新加坡于2001年6月30日开始取消所有股票交易的印花税,瑞典的证券交易税也经历了“先征后废”的历史,而加拿大和荷兰根本没有开征过此税种。那么,证券交易税的有效性如何?本文将从引入证券交易税前后证券市场上资产组合的变化、对不同资产征税所取得的税收收入的变化以及该税种的长期时效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延伸到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取向。

从引入证券交易税前后资产组合的变化方面分析

假设市场上有三种两期(t0,t1)资产:股票、债券和看涨期权。股票的初始价格S0=20元,三个月后,在状况U下,其价格S0u=22元,在状况D下,价格S0d=18元,状况U和状况D的概率均为0.5,该股票不支付股利。而且,三个月后,一个欧式看涨期权的到期价格为21元,无风险债券的年利率为12%.

不考虑证券交易税,3个月后该股票的市场价为22元时,投资者将以21元买进期权,到期时以22元卖出去,赚取差价1元。同样,股票的市场价为18元时,投资者将不行使该期权。设股票数量为Q,那么如果一个Q份股票与一个空头在未来有同样的收益,则:

22Q-(22-21)=18Q

查看全文

网上证券交易欺诈监管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不断普及,网上证券交易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证券经纪模式,成为证券投资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网络扩展证券业务的同时,也助长了网上证券交易欺诈的盛行,网上证券商存在着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价格等欺诈性网上证券交易行为。这无疑对传统的证券监管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考察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提出对我国证券交易监管完善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SecurityOnlienTradingSupervision

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新兴的无纸化、虚拟化证券交易方式。网上证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包括公用互联网、局域网、专网、无线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进行证券交易相关的活动,包括获取实时行情、相关市场咨询,以及网上委托等一系列服务,借助网络完成开户、委托、支付、交割和清算等证券交易全过程。[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兴起,网上证券交易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证券经纪业务形式。以网络为平台的证券交易,具有无纸性、虚拟性、技术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证券交易形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具有更高的效率。网上证券交易的无纸化、虚拟化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和时间,节约了证券交易成本。同时,由于网上证券交易无需设立现实的营业部,从硬件设施到人员配备上都大大节约了证券商的资源。而且,投资者也可以迅速、及时、全面、方便的获得证券交易相关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然而,网络在给证券交易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网上证券交易欺诈问题。特别对我国来说,由于我国的证券业务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才刚起步不久,1997年我国才出现了网上证券交易,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网上证券交易欺诈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完善网上监管对我国来说尤显重要。

一、国际证监会网上证券交易监管的指导性文件

查看全文

我国证券税收体系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證券税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证券交易环节、证券投资所得、证券交易所得等方面对证券税收的课税政策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构建证券税收体系的总体目标应在整体税负保持较低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由多税种构成的多环节调节的税收政策体系。

关键词:证券市场、证券税收体系、税收政策

我国的证券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证券所得税和财产税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对于证券流转课税的规定较为健全,近年来税收杠杆对证券市场的调节,也主要体现在印花税的税率调整上,而证券所得税和证券财产课税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我国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以流转课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这是符合国情的。证券税收的整体税负水平,可以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共同特点。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构建证券税收体系的重点在于具体税种的完善。

一、证券交易环节的课税政策

根据我国现行证券税收政策,在证券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的行为应当缴纳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自开征以来,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证券市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税种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税收立法上缺乏规范性。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在缺少基本税收法规依据的条件下所做的变通,套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11个税目“产权转移书据”和第13个税目“权利许可证照”的规定,就税收法律依据而言是不严谨的,因为印花税税目采取的是列举法,股票并不在列举范围内,而且在“无纸化”的交易形式下并不存在实体的收据,因而对股票凭证征税的依据不足。况且“产权转移书据”一般是指不动产,比照执行理由并不充分。由此可见,印花税条例中缺乏对证券交易征税的专项税目,以此为依据征税不够规范。二是税收调节范围偏窄,税率设计单一。现行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仅对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征收,而对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等的交易不予征税,课税范围较窄,不仅影响了证券税收的调节面,而且也造成了“窄税基、重税负”的局面。此外,证券交易印花税由证券交易所电脑系统自动扣划,区别于一般的印花税纳税人在应税凭证上加贴印花税税票自行完税的方式;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享,也与印花税的地方税属性不符。总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深化,开征证券交易税以取代证券交易印花税已成为我国证券税制建设的必然选择。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证券交易税的设计如下:

查看全文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民事责任分析

一、操纵证券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常见形式

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虚假买卖、相对委托、连续交易操纵、散布谣言或虚假不实资料、安定操作等。下面予以分别阐述:(一)虚假买卖。虚假买卖又称冲洗买卖或洗售,是指为了影响证券的市场交易价格,使得他人对证券的正常价值产生误解,而进行的虚假的证券买卖行为。根据其概念可知,虚假买卖的本质特征是证券交易行为的虚假性,即仅仅具有交易的形式,而在交易中证券的所有权不发生根本性转移。在主观要件上,行为人具有欺诈的故意,具有通过虚假买卖行为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在客观要件上,行为人的证券买卖行为是虚假的,其交易行为并未使证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后果上,投资者因行为人的虚假买卖行为而遭受了损失。因果关系上,行为人的虚假买卖行为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虚假买卖的手法无外乎是同一个人“左手买入,右手卖出”,发行人只需办理好交割的手续,缴纳少量手续费就能创造出虚假的证券交易记录,以营造出一种证券市场繁荣的假象。(二)相对委托。相对委托,又可称为相互委托或合谋,是指行为人与他人事先通谋,约定好证券交易的时间、价格与数量等,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从事证券买卖,从而影响市场行情的行为。相对委托的典型做法是两个以上的交易行为人事先通谋,一方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和时间卖出某种证券,而另一方则立刻买进,甚至相互买卖一些根本不曾持有的证券,以营造出证券市场活跃的假象,进而哄抬证券交易价格。根据我国《证券法》第77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相对委托具有三个个构成要件:首先必须存在两方的交易行为人;其次是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时间与方式进行交易;最后是客观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交易价格或交易量。(三)连续交易操纵。连续交易操纵的重要特征是操纵行为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在证券交易的实践中,连续交易操纵行为表现为非正常的多次重复的买卖行为。其目的也无非是以下两种:一是通过高价连续交易的方式来哄抬某种证券的价格;另一是通过低价连续交易的方式来打压某种证券的价格。(四)散布或传播虚假信息。即是指通过造谣、传谣的方式来搅乱正常的证券交易市场,以期从中渔利的行为。国内著名的案子是“北海正大假收购苏三山案”。在这一案件中,仅在当年的11月8日-12日这一段时间内,“苏三山”便成交了5200.79万股,换手率超过100%。成交金额5.1547亿,创下单只股票最高周成交额的记录。11月8日,成交价在11元以上的占去当日成交量的56%,被套牢的资金共有1.2亿,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五)安定操作。安定操作,是指证券承销商在不违反有关证券法规或行政命令的情况下,为防止证券价格下跌或延迟证券价格下跌,而实施的以稳固证券价格为目的的证券买卖行为。实施安定操作的行为同前面几种一样,都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控制证券市场上的交易,进而实现对证券价格控制的目的。安定操作行为的危害在于:行为人的操纵行为会使得投资者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失准,进而增大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此外,安定操作行为结束后,稳定证券价格的力量消失,该证券的市场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给投资者造成不小的损失。

二、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认定

证券市场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本身便是一个典型的风险投资市场,因此适度的投机行为是被允许的,投机行为不可能被完全禁止。然而,如果投机行为的规模过大,或者次数过于频繁,就会扰乱证券市场上的交易环境,从而给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造成损失。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必须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进行规制,以使证券市场具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但是,证券交易不同于一般的交易行为,其具有非直接性的特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这就给违法行为的查处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市场本身就是实时波动,瞬息万变的,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察觉到违法行为人的蛛丝马迹,即使对于有着先进的调查手段的专业的技术设备证券监管机构,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首先,证券交易所应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起证券市场的监控体系,即建立起一个灵敏、严密、实时、高效的证券交易系统。针对一些非正常的市场交易现象,应事先在系统中设置好预警阀值,一旦证券市场上出现异常的证券交易行为,该监控体系就会发出警报,提醒证券监管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使其对此现象予以关注。其次,要对做出证券交易行为的相关主体展开调查。调查应当首先从大量持股的机构开始。大量持股的机构具有资金上的优势,一旦坐庄某支股票,能够影响甚至是控制其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因此极易存在着损害其他投资者(证券的购买者)以利己的行为。然后是证券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在证券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是处于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容易遭到证券市场上的“大户”的侵害,对于他们的调查应主要集中于他们所遭受的损失,要将其与正常的市场风险区分开来。在证券市场上的实践中,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二级市场中,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认定市场操纵的行为。该机构在认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时,要通过科技手段,灵活运用STAQ和NET两大系统,根据证券的实时交易价格、交易量、交易次数等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判定,以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区别开来。从而建立起证券市场上的交易过滤机制:即保护合法行为,禁止违法行为。

三、我国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民事责任

(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民事责任的性质。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证券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如果行为人出现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分析行为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认为行为人与证券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合同关系,那就要通过合同责任来进行补救;如果认为行为人与证券投资者之间是侵权关系,那就必须通过侵权责任来为当事人提供救济。正确地界定行为人与证券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为遭受损害的投资者提供法律救济的先决条件。在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性质曾存在区分说(在证券发行市场即一级市场中为违法合同的行为,在证券交易市场即二级市场中为侵权行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说以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说。目前,关于证券市场欺诈行为性质的争论基本上已是尘埃落定,即证券市场欺诈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民事责任中的请求权人与责任人。毫无疑问,在证券市场上,承担操纵证券价格行为民事责任的责任人是操纵行为人。操纵行为人通过操纵证券的行为人为地抬高或者压低证券的价格,以期从中获得利润。事实上,在证券业内,能够做到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行为人一般都是大量持股的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庄家”。除此之外,由于工作上的便利,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也就是券商及其工作人员)也常常通过散布虚假信息,进行误导性陈述的方式来操纵证券价格。从目前我国《证券法》上的规定来看,可以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大量持股的机构与证券经营机构。就大量持股的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庄家”、“大户”)而言,其应对受害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至于证券经营机构的工作人通过散布虚假信息的方式,引诱证券投资者购买证券,从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则应归因于证券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亦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以上便是本文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民事责任的论述。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作为一种证券市场上的典型违规行为,其经常出现于证券市场之中并给投资人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证券市场上交易行为的复杂性,在实践中认定此行为往往难度很大。因此,我国法律的规定仍有可以继续完善的地方。社会正在进步,法律需要发展,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必须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法律不断地走向完善,才能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更好地发展。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方向分析论文

一、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历史

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因其承担了对调控证券交易的多项功能,所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调整。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起来。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当时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此时试行的是“对卖方征收0.6%”,从而达到约束股票转让的行为,目的是为稳定初建的股票市场及适度调节资本利得;到当年的11月23日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改为”对买卖双方各征0.6%”;然而不久,由于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认识不足,市场一度低迷,于是从1991年10月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低至“对双方各征0.3%”,降幅达50%。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10月对交易双方开征了此税,税率也为0.3%。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0.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0.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水平几经变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税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证券交易税的正式实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印花税的主要职能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早期的印花税分成比例中,国家和地方各50%,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我国的印花税收入不断增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证券市场行情火爆的2000年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竟占到上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0年全国印花税达到了485.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3%,这恰是我国证券市场前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总量的5倍。必须指出,一方面,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这种财政收入功能的发挥是以证券市场换手率过高为基础的。目前我国股票的年换手率为300%左右,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6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当然会影响到财政税收,但是印花税不会以税率下调幅度同比例下降,税率下降了,刺激了市场交易,印花税会有所增加。同时,市场交易活跃了,券商的佣金收入会增加,券商所交的税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在分析是否应对印花税进行改革时,应该先考虑它是发挥出了市场调节职能,而并非是否发挥出了财政收入的职能。

三、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隐忧

(一)征收印花税依据不足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论文

一、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历史

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因其承担了对调控证券交易的多项功能,所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调整。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起来。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当时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此时试行的是“对卖方征收0.6%”,从而达到约束股票转让的行为,目的是为稳定初建的股票市场及适度调节资本利得;到当年的11月23日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改为”对买卖双方各征0.6%”;然而不久,由于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认识不足,市场一度低迷,于是从1991年10月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低至“对双方各征0.3%”,降幅达50%。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10月对交易双方开征了此税,税率也为0.3%。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0.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0.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水平几经变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税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证券交易税的正式实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印花税的主要职能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早期的印花税分成比例中,国家和地方各50%,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我国的印花税收入不断增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证券市场行情火爆的2000年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竟占到上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0年全国印花税达到了485.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3%,这恰是我国证券市场前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总量的5倍。必须指出,一方面,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这种财政收入功能的发挥是以证券市场换手率过高为基础的。目前我国股票的年换手率为300%左右,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6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当然会影响到财政税收,但是印花税不会以税率下调幅度同比例下降,税率下降了,刺激了市场交易,印花税会有所增加。同时,市场交易活跃了,券商的佣金收入会增加,券商所交的税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在分析是否应对印花税进行改革时,应该先考虑它是发挥出了市场调节职能,而并非是否发挥出了财政收入的职能。

三、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隐忧

(一)征收印花税依据不足

查看全文

证券交易印花税改革论文

一、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历史

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最初是由证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开征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始于1990年,因其承担了对调控证券交易的多项功能,所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调整。随着90年代初沪市和深市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日益活跃起来。证券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税收。其时我国税收立法滞后,没有任何一个现存的税收能够覆盖这项税源,鉴于印花税于1998年恢复征收,90年代初成为一个日益成熟的税种,国家税务总局授权上海、深圳二市对股权转让书据征收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证券市场课征,当时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证券市场,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规定》,此时试行的是“对卖方征收0.6%”,从而达到约束股票转让的行为,目的是为稳定初建的股票市场及适度调节资本利得;到当年的11月23日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改为”对买卖双方各征0.6%”;然而不久,由于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认识不足,市场一度低迷,于是从1991年10月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低至“对双方各征0.3%”,降幅达50%。上海在深圳试征证券交易印花税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10月对交易双方开征了此税,税率也为0.3%。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股权转让书据,均依书立时成交金额,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0.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提出了将证券市场上的印花税改造成证券交易税独立征收的设想,并规定买卖双方各征0.3%,最高可上浮1%,同时规定在证券交易税未出台之前,仍按原办法征收印花税,鉴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做出“缓一步出台”的决定。其后,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水平几经变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税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证券交易税的正式实施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印花税的主要职能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职能是调节市场交易,但是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作用渐渐异化,财政收入职能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早期的印花税分成比例中,国家和地方各50%,199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再次调整分享比例,改为中央88%、地方12%;从2000年10月1日起将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调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从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我国的印花税收入不断增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证券市场行情火爆的2000年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竟占到上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0年全国印花税达到了485.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83%,这恰是我国证券市场前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总量的5倍。必须指出,一方面,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这种财政收入功能的发挥是以证券市场换手率过高为基础的。目前我国股票的年换手率为300%左右,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6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当然会影响到财政税收,但是印花税不会以税率下调幅度同比例下降,税率下降了,刺激了市场交易,印花税会有所增加。同时,市场交易活跃了,券商的佣金收入会增加,券商所交的税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在分析是否应对印花税进行改革时,应该先考虑它是发挥出了市场调节职能,而并非是否发挥出了财政收入的职能。

三、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隐忧

(一)征收印花税依据不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