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08:5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渔业资源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渔业资源论文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论文

1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高潮。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自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一旦超出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生能力,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水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而我国近海海域的情况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还要更加严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以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渔业资源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如《超越极限》中所描述的:指数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最终不加限制的指数增长将带来对资源的毁灭性后果,引起崩溃。资源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要有制度的变迁与之适应,而环境经济学所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这种不符合效率和可持续目标的状况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对策。

2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查看全文

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论文

1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高潮。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自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一旦超出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生能力,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水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而我国近海海域的情况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还要更加严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以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渔业资源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如《超越极限》中所描述的:指数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最终不加限制的指数增长将带来对资源的毁灭性后果,引起崩溃。资源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要有制度的变迁与之适应,而环境经济学所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这种不符合效率和可持续目标的状况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对策。

2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查看全文

渔业资源利用分析论文

1、印尼东部摩鹿加群岛的传统的资源管理

摩鹿加群岛位于印尼东部,行政上属马鲁古州管辖,16世纪以来作为香料贸易的中心地发达起来。群岛中的安汶、塞兰等各岛均实行着以村落为单位规定沿海资源利用的称为“证人(sasi)”的惯例。

据调查,“证人”制度的对象以海参、浅滩贝、夜光贝、珍珠贝等瑚瑚礁海域中的海底生物资源为多。这些资源是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各村均禁止随意捕获。这称为“证人封闭(sasitutup)”。而每年或几年一次解除“证人”制度,又称为“证人解禁”(sasibuka)”。“证人”的解禁和封闭时期由村会议决定。

但有些地区并不实行这种制度;信仰基督教的居民则收集解禁后捕获的资源出售,并将所得资金用于建设教会、修整道路、改建学校等村落的公用事业;另有些地区规定了个人应得份额和公用部分的比率,分割渔场按日轮流采捕;等等。可见各村的“证人”制度的作用和社会意义显然已多样化。

而“证人”制度的对象也已扩大到回游性鱼类,如安汶岛东部每年一次从沿海区域逆河川而上的一种沙丁鱼也已成为该制度的对象。不仅水产资源,陆地上的椰子树、西谷椰子树等植物及极乐鸟、海燕窝也成为该制度的对象。

如上所述,摩鹿加群岛所实行的“证人”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已经具有多重意义。因此,在论及传统的资源管理时,除了对其对象及适用范围和机能加以探讨之外,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整体具有何种作用。

查看全文

规模渔业资源利用管理论文

热带的小规模渔业

东南亚、大洋洲的热带沿海地区渔业经营的特征是,以珊瑚礁和红树林区域的多种生物为对象,利用丰富的渔具和捕鱼法从事小规模渔业。尤其热带沿海区域是可明显观察多种生物的海域,因此是研究利用这些生物的小规模渔业的重要对象。

从经济观点来看小规模渔业,其特征有:个体经营或家族、小集团(最多为10~20人)经营形态,采用机械化和动力化程度低的渔具和捕鱼法、使用独木舟或5吨级的小型渔船、低资本积累、低产量及低收入等等。

而在捕鱼活动方面,围绕热带沿海小规模渔业中的渔场的利用及鱼获物的分配和利用方法等,存在着各地区特有的种种习惯和规定,如珊瑚礁海域渔场的所有权问题和禁止捕鱼期、禁止捕鱼区等问题。因此有人指出捕鱼活动本身不单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还具有社会和宗教的意义。

此外,利用小规模渔业所获取的各种水产资源还被广泛地用于自给用的食物及在地区市场或国际市场流通的商品等。资源被利用于生活用具、装饰品、货物等非食用目的,是因为其具有各种可利用的价值。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小规模渔业所具有的复杂性质。

1、印尼东部摩鹿加群岛的传统的资源管理

查看全文

渔业资源利用管理论文

热带的小规模渔业

东南亚、大洋洲的热带沿海地区渔业经营的特征是,以珊瑚礁和红树林区域的多种生物为对象,利用丰富的渔具和捕鱼法从事小规模渔业。尤其热带沿海区域是可明显观察多种生物的海域,因此是研究利用这些生物的小规模渔业的重要对象。

从经济观点来看小规模渔业,其特征有:个体经营或家族、小集团(最多为10~20人)经营形态,采用机械化和动力化程度低的渔具和捕鱼法、使用独木舟或5吨级的小型渔船、低资本积累、低产量及低收入等等。

而在捕鱼活动方面,围绕热带沿海小规模渔业中的渔场的利用及鱼获物的分配和利用方法等,存在着各地区特有的种种习惯和规定,如珊瑚礁海域渔场的所有权问题和禁止捕鱼期、禁止捕鱼区等问题。因此有人指出捕鱼活动本身不单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还具有社会和宗教的意义。

此外,利用小规模渔业所获取的各种水产资源还被广泛地用于自给用的食物及在地区市场或国际市场流通的商品等。资源被利用于生活用具、装饰品、货物等非食用目的,是因为其具有各种可利用的价值。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小规模渔业所具有的复杂性质。

1、印尼东部摩鹿加群岛的传统的资源管理

查看全文

海洋渔业产权化改革论文

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是世界性难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在2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海洋渔业资源中,44%已充分利用,16%已过度捕捞,6%已枯竭,69%需采取应急措施加以保护。当前我国渔业供给总量充足,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为破解海洋渔业资源管理难题,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2号),这是指导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渔业资源产权制度,必将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新体系和国内海洋捕捞管理新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因素考量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其包涵财产所有权和由所有权衍生的各项权利,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拥有的各项权利的总和。渔业产权是一种权利束,对于类似鱼类资源的流动共有资源的产权,包括使用权、确定谁享有利用该资源的权利、确定管理规则的权利以及将权利全部转让出去的权利。在现阶段农业部提出建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推进海洋渔业产权化改革管理,笔者以为,基于以下因素考量。(一)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形势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海洋是地球上具有普遍关联性的生态系统,海洋与陆地、海洋与地球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海洋与人类是“物我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海洋生态系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对“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更加具体化,提出“完善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推行近海捕捞限额管理”,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指明了方向。(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现实所逼从理论上讲,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难是渔业资源的共享特性和捕捞生产者的牟利天性的矛盾所带来的“公地悲剧”,这就是著名的“哈丁定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属国家所有,由于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出现“公地悲剧”不可避免。据近期调查研究评估,我国近海(不含南海外海和东海大陆斜坡海域)渔业资源年可捕量约为800-1000万吨(目前我国年实际捕捞量1200多万吨,按照控制在年资源蕴藏量的0.5-0.6,即50%-60%,我们换算为可捕捞的产量800万吨-1000万吨,已超过年可捕量的30%以上)部分海域荒漠化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曾经物产丰富的东海渔场,出现了“东海无鱼”的水域荒漠化现象。破解渔业资源“公地悲剧”,就是要明晰渔业产权制度,限制自由准入,建立渔业合作机制,防止公地悲剧发生。科斯定律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或交易费用不高的情况下,政府要做的事情只是明确界定和有效实施产权制度。(三)渔船“双控”管理的实践提升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我国对海洋渔业资源有效管理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1987年国务院批准原农牧渔业部《关于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意见》,由国家确定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即“双控”管理,分解下达给各省(区、市)贯彻执行。此后,农业部分别于1992、1997年、2003年、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下达了“八五”、“九五”、“2003-2010”和“十二五”期间海洋捕捞强度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该制度实施近三十年,已成为我国渔业管理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双控”管理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以行政管理代替产权管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在巩固“双控”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渔业资源产权管理理念,建立渔船投入和渔获产出双向控制,实现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渔业法》作出的制度安排1986年《渔业法》第21条第1款规定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应采取限制捕捞。1996年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法的国内法转化成为2000年首次修订《渔业法》的背景之一。除延续第21条第1款外,在“第三章捕捞业”中增设了第22条,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此外,第24、25、29条亦与之相关。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对《渔业法》进行3次修正,对捕捞限额制度在法律层面上是明确的。但由于我国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渔业类型复杂、渔业资源监测体系不健全、渔获物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以来采取渔船投入控制制度,渔获产出控制从未尝试,致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大打折扣。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既要加强渔船投入控制,又要加强渔获产出控制,打好系列组合拳。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应该说“于法有据”。

二、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基本思路

渔业产权思想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加拿大经济学家Gordon发表了一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有关渔民问题的论文。该论文概括地提出,只要将渔业资源作为共有财产而非私有财产,渔业经济无效率和渔业资源过度利用就很难避免,解决渔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设渔业产权。随后Seott(1955)对Gordon论文的观点做出了回应和补充,确立“渔业单一所有制”是解决公有品问题之关键。经过多年的演变,渔业产权可分为个别可转让配额制度、社区配额、渔业领地使用权和渔业要素投入权等四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配额制度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有关渔业管理中应用,如冰岛、新西兰、加拿大等。我国周边国家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开始实施总可捕量制度。20世纪90年代后,配额管理制度中有关权利性质的研究开始起步,特别用财产法或物权法的有关知识研究其权利性质。其中,以A.Scott教授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判断权利强弱的四个标准最具代表性,即排他性或专属性、可转让性、安全性及时效性。2000年《渔业法》修订后,我国开始介绍国外配额管理实践,并研究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沿岸渔业权制度。“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我们应充分借鉴吸收国外经验,从我国目前渔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选择实施投入配额制度为主、产出配额制度为辅,同时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通过这几产业发展种形式有效组合,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渔业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全面实现渔业资源的产权化管理。(一)实施投入配额制度实施投入控制是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渔业资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渔船数量多,生产方式和特点与我国比较接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投入控制为主,辅之其他资源管理措施。虽然《渔业法》规定渔业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但随着“双控”制度的深入实施,事实上船网工具指标已成为稀缺资源,在随船转移过程反映出市场价值,使之具备建立渔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条件。全面实施投入配额制度,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目标管理、渔船源头管理、渔具渔法管理;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运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巩固完善。按照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海洋捕捞“去产能”,重点压减老旧、木质渔船,重点压减和严禁审批制造“双船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等作业类渔船,到2020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探索建立与捕捞渔船数量和养殖面积相匹配的捕捞辅助船总量控制制度以及养殖渔船监管制度。按照渔船大小和作业区域差别化管理要求,实行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按照渔业捕捞许可证载明的作业区域和渔具数量要求,加强各类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渔船携带渔具数量、长度和灯光强度等管理,使投入配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二)探索产出配额制度产出配额制度是欧美渔业发达国家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先进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并且该制度逐渐从限额捕捞向个别可转让配额制度转化,使其具备权利制度性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创设了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农渔发〔2017〕2号文件充分考虑到渔业资源群体的再生能力和沿海上百万捕捞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科学确定渔获物产出的控制目标,同时要求探索开展分品种限额捕捞试点。应该说,探索产出配额制度在政策法规层面可行且时机成熟。按照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的目标,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确定海洋捕捞分年度指标,自上而下细化到市、县、乡(镇)、渔业村或渔业基层管理组织,确保产出指标分解落实到每艘渔船。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调整捕捞统计制度方法,完善海洋捕捞生产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抽样调查为基础的海洋捕捞生产统计制度,使渔获产出数据不“失真”。落实产出配额制度关键是加强渔获物终端管理。加强渔港、渔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建立上岸渔获物监督检查机制。同时完善渔船渔捞日志填报、检查统计制度和渔获物转载管理,逐步推进渔捞日志电子化,使渔获产量、有据可查。(三)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沿岸渔场指的是“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以西的沿岸海域,海域勘界后属当地县级政府管辖,历史上多为传统渔民的小型渔船作业渔场。浙江省“一打三整治”后,该区域的涉渔“三无”船舶基本取缔,为探索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渔业法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应以渔业资源可捕量为依据,按照有利于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要求,细化确定小型捕捞渔船总量和作业类型。参照日本渔业协同组合沿岸渔业权的做法,根据海域勘界成果,规定该海域渔场为该县从事沿岸渔业的传统捕捞渔民所利用,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模式,成立沿岸县级渔业协会,把渔业资源利用权赋予沿岸县级渔业协会,对渔民采用入会利用权,渔民加入渔业协会后方可成为地域渔业权的权利主体,并规定小型渔船的投入配额。尊重历史上沿岸渔场作业习惯,按照优先安排本县传统渔民、兼顾其他地区的原则,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由作业习惯渔民所在县统筹协商,安排县小型渔船的投入配额。

三、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实现路径

查看全文

小议捕捞渔业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探讨

论文关键词:渔业可持续发展产权

论文摘要: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渔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产权制度的缺陷和管理的不利,渔业资源面临普遍的过度开发,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本文对我国渔业资源状况以及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比较了几种纠正这种低效率的理论和政策,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提出完善法律制度与健全市场相结合,政府政策规范与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1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高潮。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自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一旦超出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生能力,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水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而我国近海海域的情况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还要更加严重。

查看全文

如何简化流程

流程是不会简化,在的流程来说都要经过投稿、审稿、录用、出刊。不过通过投稿前对稿件进行一定的修整,可以降低退修的几率,减少因退修导致的整个周期的延长。论文退修的原因有很多,如何来避免论文被退稿呢?

作者朋友在写完文章以后一定要会反复阅读和检查,通过检查来了解你论文中哪些还需要就行修改。文章阅读主要检查:看文字是否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同结果是否矛盾,有没有无关的东西。对于那些无关的东西要进行相应的删除掉等。

要杜绝经常犯的规范格式上的事项,比如:标题不明确、摘要没有科学性实质内容,关键词太长,引用文献错误,内容没有新颖性没有价值对于图表的使用不清楚等,这些都是在论文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此大家一定要杜绝这些事项问题。

在搜论文知识网,这里有对农业水产和渔业相关的期刊,并且对于论文的投稿发表都有相应的指导与介绍,对此类论文的发表有很大的帮助。上需要注意的有以下这些方面。

论文要注意论文研究中的资料信息和对于数据的分析,以确保论文的真实并且对于这些专业有很好的研究与发展。当然了在时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这是对论文能够通过审核的一个基本要求。

要注意时间,期刊征收论文都是有相应的时间规定的,所以要注意自己论文比较符合那本刊物的征收等。目前这类论文课投稿的刊物有:北京水产、中国水产、当代水产、水产养殖、水产学报、水产学、水产科学、水产科技情报、中国水产科学、水产科技、渔业科学进展、海洋渔业、渔业研究等等,这些刊物都是农业水产和渔业资源论文可投稿的刊物,对于论文的发表上要注意期刊的各个要求信息等事项。

查看全文

有关海洋渔业制度叙述

【论文关键词】规制渔业中国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和坏境保护这两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海洋渔业的规制。本文回顾了海洋渔业规制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主要的规制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渔业是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我国的渔业部门中,海洋捕捞渔业产出占渔业总产出的42%至48.7%,占海洋渔业总产出的71.3%到79.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捕捞业的不断上升,近海岸的渔业资源迅速耗竭,一些重要的目标鱼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为此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海洋渔业,由此形成了中国海洋渔业政策规制,也形成了与渔业相关的规制经济学。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查看全文

休闲渔业旅游研究论文

关键词: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意义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