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0:3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渔业资源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海洋渔业国际法论文
1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1.1全球共同利益原则
渔业资源是人类从海洋获得的最主要的水产品,占人类捕捞的水产品的90%,也是海洋最主要的生物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甚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紧密联系。对于渔业资源的国际法关注也早就突破了单纯海洋法的范围,国际环境法的视角的强化更强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应恪守义务约束;且活动关注的中心也应从人类利益转向人类与生物共享的全球利益。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必定是更多地吸收国际环境法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制度予以落实,这也意味着渔业资源国际法规制终将归位于全球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
1.2极限理论
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说明渔业资源的总存量是有限的,渔业资源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也是有极限边界的;人类的过度捕捞活动一旦超越了这一边界就会产生渔业资源衰竭的问题。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联合国对公海“大型远洋流网捕鱼”作业的系列决议就是渔业资源“极限”问题的实证。海洋资源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精神义务,它为人们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设置限制,它要求各国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服从全球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安排。作为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要以有限的渔业资源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也应服从这种以义务为重心的分配,而这种分配的义务重心则不仅要求渔业资源法律制度以限制人类行为为主,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制度安排明确的义务主体并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最终仍应落实和以推进国际合作国家责任为方向发展。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极限理论说明:一切作为人类共同财产的资源,其一定是将义务置于权利之上的,即将义务作为重心。且这种义务本身也是为了实现义务承担者的长远利益。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正应以“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原则,任何可能背离这两点基本法理的尝试都是危险的。实际上,国际渔业资源法律制度的发展已经表明其义务重心,《公约》和后公约时代的各项制度都通过义务主体的安排,对渔业活动予以了越来越具体的限制,且越来越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履行义务。
2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管理
海洋渔业产权化改革论文
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是世界性难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在2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海洋渔业资源中,44%已充分利用,16%已过度捕捞,6%已枯竭,69%需采取应急措施加以保护。当前我国渔业供给总量充足,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为破解海洋渔业资源管理难题,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2号),这是指导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渔业资源产权制度,必将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新体系和国内海洋捕捞管理新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因素考量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其包涵财产所有权和由所有权衍生的各项权利,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拥有的各项权利的总和。渔业产权是一种权利束,对于类似鱼类资源的流动共有资源的产权,包括使用权、确定谁享有利用该资源的权利、确定管理规则的权利以及将权利全部转让出去的权利。在现阶段农业部提出建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推进海洋渔业产权化改革管理,笔者以为,基于以下因素考量。(一)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形势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指南。海洋是地球上具有普遍关联性的生态系统,海洋与陆地、海洋与地球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海洋与人类是“物我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海洋生态系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对“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更加具体化,提出“完善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推行近海捕捞限额管理”,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指明了方向。(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现实所逼从理论上讲,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难是渔业资源的共享特性和捕捞生产者的牟利天性的矛盾所带来的“公地悲剧”,这就是著名的“哈丁定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属国家所有,由于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出现“公地悲剧”不可避免。据近期调查研究评估,我国近海(不含南海外海和东海大陆斜坡海域)渔业资源年可捕量约为800-1000万吨(目前我国年实际捕捞量1200多万吨,按照控制在年资源蕴藏量的0.5-0.6,即50%-60%,我们换算为可捕捞的产量800万吨-1000万吨,已超过年可捕量的30%以上)部分海域荒漠化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曾经物产丰富的东海渔场,出现了“东海无鱼”的水域荒漠化现象。破解渔业资源“公地悲剧”,就是要明晰渔业产权制度,限制自由准入,建立渔业合作机制,防止公地悲剧发生。科斯定律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或交易费用不高的情况下,政府要做的事情只是明确界定和有效实施产权制度。(三)渔船“双控”管理的实践提升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我国对海洋渔业资源有效管理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1987年国务院批准原农牧渔业部《关于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控制指标的意见》,由国家确定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即“双控”管理,分解下达给各省(区、市)贯彻执行。此后,农业部分别于1992、1997年、2003年、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下达了“八五”、“九五”、“2003-2010”和“十二五”期间海洋捕捞强度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该制度实施近三十年,已成为我国渔业管理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双控”管理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以行政管理代替产权管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在巩固“双控”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渔业资源产权管理理念,建立渔船投入和渔获产出双向控制,实现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渔业法》作出的制度安排1986年《渔业法》第21条第1款规定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应采取限制捕捞。1996年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法的国内法转化成为2000年首次修订《渔业法》的背景之一。除延续第21条第1款外,在“第三章捕捞业”中增设了第22条,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此外,第24、25、29条亦与之相关。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对《渔业法》进行3次修正,对捕捞限额制度在法律层面上是明确的。但由于我国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渔业类型复杂、渔业资源监测体系不健全、渔获物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以来采取渔船投入控制制度,渔获产出控制从未尝试,致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大打折扣。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既要加强渔船投入控制,又要加强渔获产出控制,打好系列组合拳。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应该说“于法有据”。
二、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基本思路
渔业产权思想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加拿大经济学家Gordon发表了一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有关渔民问题的论文。该论文概括地提出,只要将渔业资源作为共有财产而非私有财产,渔业经济无效率和渔业资源过度利用就很难避免,解决渔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设渔业产权。随后Seott(1955)对Gordon论文的观点做出了回应和补充,确立“渔业单一所有制”是解决公有品问题之关键。经过多年的演变,渔业产权可分为个别可转让配额制度、社区配额、渔业领地使用权和渔业要素投入权等四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配额制度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有关渔业管理中应用,如冰岛、新西兰、加拿大等。我国周边国家日本和韩国也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开始实施总可捕量制度。20世纪90年代后,配额管理制度中有关权利性质的研究开始起步,特别用财产法或物权法的有关知识研究其权利性质。其中,以A.Scott教授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判断权利强弱的四个标准最具代表性,即排他性或专属性、可转让性、安全性及时效性。2000年《渔业法》修订后,我国开始介绍国外配额管理实践,并研究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沿岸渔业权制度。“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我们应充分借鉴吸收国外经验,从我国目前渔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选择实施投入配额制度为主、产出配额制度为辅,同时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通过这几产业发展种形式有效组合,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渔业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全面实现渔业资源的产权化管理。(一)实施投入配额制度实施投入控制是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渔业资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渔船数量多,生产方式和特点与我国比较接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投入控制为主,辅之其他资源管理措施。虽然《渔业法》规定渔业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但随着“双控”制度的深入实施,事实上船网工具指标已成为稀缺资源,在随船转移过程反映出市场价值,使之具备建立渔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条件。全面实施投入配额制度,既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目标管理、渔船源头管理、渔具渔法管理;也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运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来巩固完善。按照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海洋捕捞“去产能”,重点压减老旧、木质渔船,重点压减和严禁审批制造“双船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等作业类渔船,到2020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探索建立与捕捞渔船数量和养殖面积相匹配的捕捞辅助船总量控制制度以及养殖渔船监管制度。按照渔船大小和作业区域差别化管理要求,实行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按照渔业捕捞许可证载明的作业区域和渔具数量要求,加强各类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渔船携带渔具数量、长度和灯光强度等管理,使投入配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二)探索产出配额制度产出配额制度是欧美渔业发达国家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先进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并且该制度逐渐从限额捕捞向个别可转让配额制度转化,使其具备权利制度性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创设了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农渔发〔2017〕2号文件充分考虑到渔业资源群体的再生能力和沿海上百万捕捞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科学确定渔获物产出的控制目标,同时要求探索开展分品种限额捕捞试点。应该说,探索产出配额制度在政策法规层面可行且时机成熟。按照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的目标,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确定海洋捕捞分年度指标,自上而下细化到市、县、乡(镇)、渔业村或渔业基层管理组织,确保产出指标分解落实到每艘渔船。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调整捕捞统计制度方法,完善海洋捕捞生产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抽样调查为基础的海洋捕捞生产统计制度,使渔获产出数据不“失真”。落实产出配额制度关键是加强渔获物终端管理。加强渔港、渔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建立上岸渔获物监督检查机制。同时完善渔船渔捞日志填报、检查统计制度和渔获物转载管理,逐步推进渔捞日志电子化,使渔获产量、有据可查。(三)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沿岸渔场指的是“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以西的沿岸海域,海域勘界后属当地县级政府管辖,历史上多为传统渔民的小型渔船作业渔场。浙江省“一打三整治”后,该区域的涉渔“三无”船舶基本取缔,为探索建立地域渔业权制度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渔业法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应以渔业资源可捕量为依据,按照有利于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要求,细化确定小型捕捞渔船总量和作业类型。参照日本渔业协同组合沿岸渔业权的做法,根据海域勘界成果,规定该海域渔场为该县从事沿岸渔业的传统捕捞渔民所利用,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模式,成立沿岸县级渔业协会,把渔业资源利用权赋予沿岸县级渔业协会,对渔民采用入会利用权,渔民加入渔业协会后方可成为地域渔业权的权利主体,并规定小型渔船的投入配额。尊重历史上沿岸渔场作业习惯,按照优先安排本县传统渔民、兼顾其他地区的原则,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由作业习惯渔民所在县统筹协商,安排县小型渔船的投入配额。
三、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管理的实现路径
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1舟山渔业现状
舟山渔业的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海洋环境的污染、过度捕捞(渔业产量提升速度快)、渔业资源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之海洋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兴起,都对舟山渔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且随着中韩日渔业协定的签订和生效造成了舟山捕捞渔船的可作业渔场的流失,近海渔场拥挤,渔民捕捞无节制等状况,使得舟山渔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舟山渔业存在的问题
2.1舟山渔船数量众多,违规渔船众多。舟山2016年末有机动渔船7758艘,比上年末减少859艘,其中,生产渔船6698艘,减少842艘;辅助渔船1060艘,减少17艘。渔船总吨位114.78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生产渔船总吨位92.18万吨,增长3.6%;辅助渔船总吨位22.60万吨,下降1.7%,大部分渔船船龄在10年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舟山的生产渔船数量众多,渔船使用年数也很长,渔船的总吨位也在上升,并且船舶趋于小型化,大多数船只缺乏先进的装备和技术,船只数量和大小规范控制管理也不够科学。同时舟山违规渔船众多,违规渔船捕捞没有节制,违规渔船的泛滥是造成海洋渔业捕捞强度失控的主要原因。2.2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竭。近年来渔船数量的增加,渔场现代化、机械化程度不断的提高,渔民的捕鱼技术越来越熟练,然而由于渔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过度捕捞的严重性,使得近海底渔资源利用过度,捕捞需求的强度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能力。长期无节制的捕捞,造成了舟山渔业资衰竭的现象。2.3海水水质污染严重。舟山海域是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但是却有大量的企业工厂在上游排放废水。据悉,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有300多亿吨,排放的有毒污染物300多种,这些污水随着河流流入舟山海域,造成舟山海域海水水质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甚至有鱼因污染严重而死亡。这样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渔业的产量,同时也加剧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2.4渔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较低。渔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并且劳动力年龄多以中年为主,转业困难,再学习能力差,有且只有捕捞这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大多只能以海上渔业捕捞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渔民缺乏高技能,没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单凭力气赚钱,而且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渔民生活没有保障,也是造成舟山渔业资源衰竭的原因之一。
3舟山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能力也随之提高,海洋资源越来越被重视,这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更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破坏,因此为了维持渔业资源和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3.1政府政策法规制度。要贯彻落实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政策方面入手,为实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在2016年共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80艘(累计取缔14584艘),初步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6500多艘,取缔违禁渔具超过20万顶•张(累计取缔36万顶•张);查处违法案件2104起,移交司法处理案件141起、移送530人,刑事立案和移送人数超过前三年总和,各项指标均位居国内首位。此外,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颁布了加强海洋幼鱼资源保护的决定,开创了国内先河。同时也加强了海上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控制捕捞渔业强度过大的问题,保护了海洋生态资源环境,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3.2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人类长期无节制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加上过度捕捞,以及舟山渔业资源养护方面存在的一定缺陷造成了渔业资源衰竭的情况,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环保刻不容缓。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一定要根据法律实施,必须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等法律法规来规范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舟山的渔业资源,控制渔船数量,取缔非法渔船,多方面综合地来实现舟山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3发展海水养殖业,合理利用海涂、浅海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是实现舟山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近年来,海水养殖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的菜篮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促进了舟山的经济发展。综合开发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利用海涂、浅海资源,开发当地优良的鱼类品种,同时也要有机结合,利用生物合理搭配以起到互补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养殖工程技术的建设,完善海涂、浅海资源的使用制度,综合提高海水养殖业发展。3.4加快渔业生产结构调整,高效利用水产品资源。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消费品的质量跟种类,加上市场不断地扩大和深化,要求我们亟须提高渔业水产品的附加值和水产品加工业的水平,创造更多的渔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加快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综合开发水产品高效利用。3.5促进舟山渔业产业升级,用科学的方法对渔业实施有效的管理。目前舟山的传统渔业主要是对渔业资源的单一利用,并没有科学地掌握渔业资源的生长繁殖的规律,这样容易对渔业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必须积极地推进传统渔业科学发展,促进舟山渔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调整舟山渔业的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通过高效的科技和质量的管理,优化渔业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工业,形成一条独特的互惠互利的产业链。在舟山渔业产业升级和优化过程中,不但要提高科技水平和先进的装备,同时也要加强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经营舟山渔业的管理,从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合作,完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3.6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在渔业的思想认识上,要树立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注重长久发展,而不只是顾虑到眼前利益而盲目发展。渔业的发展要顺应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更要着眼于整个海洋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舟山渔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综合素质。舟山要多开展渔业资源的保护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设立免费相关教育机构,培养舟山渔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渔民的综合素质,让广大舟山人民树立一个科学的渔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促进舟山的渔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政股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进一步加强全县采砂场管理,对违规采砂行为进行检查劝阻,并发出整改通知书,尽量杜绝了乱采滥挖现象的出现。上半年共出动检查人员50余人次,对10余次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了劝阻。
2、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对全县水资源情况
进行监管,并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制作水资源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加大了在取水许可许、采砂许可办理方面的工作力度,严格取水许可及采砂许可的办理程序。
3、在全县范围内宣传渔业法,张贴2014年度禁渔通知,派出执法人员对禁渔期内的非法捕捞行为进行检查和制止,从而保证了我县天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4、按照局工作安排,做好了“六五”普法、行政效能建设、行权平台建设、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等相关工作。
通信系统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海上通信的有效快捷,满足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渔业信息传递,以及船岸、船员间的通信需求,开发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可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海上互联互通、渔业生产管理及安全救助,高质量服务我国现代渔业发展。
【关键词】短波多媒体;海上通信;多模通信;渔业生产管理
我国是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渔业船舶56.33万艘,渔业人口1720.77万人。海上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渔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海洋渔业常年被列入高危行业。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渔业安全生产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海洋渔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海洋渔业通信是渔船与陆地、渔船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唯一途径,是渔业安全管理与组织海难救助的必备手段,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效、快捷的通信是预防渔业安全事故发生、组织海上救援的根本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
一、海洋渔业通信现状
海洋渔业通信包含传统短波、超短波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方式:小动力渔船上大部分都配装了CDMA定位手机;所有具备安装条件的渔船,全配备了渔用超短波电台;远洋捕捞渔船,基本上都配备了短波电台;部分渔船配装了北斗卫星定位通信终端。[2]目前,我国海上通信网已实现初步的传输服务质量保证,但与陆上通信相比,现阶段海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现代渔业生产、管理及安全救助的需要。[3-4]现有渔业通信系统存在以下弊端:1.船员之间无法及时通信,由于不同船舶加装不同的通信设备,各设备之间因频段不同无法互通,当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进行互相救助;2.无法完成渔业资源的实时监测,渔船出海时无法使用公用网络,只能在近海时才能把捕捞信息传递到岸上,导致在渔船返航前无法提前安排渔获的销售处理;3.船员信息无法实时监测,船员遇险后无法实时告警,岸上管理员也无法对船员的真实身份及动态实时掌握;4.出海的船员无法与岸上家人朋友等通信。[6]根据海洋渔业通信需求,结合渔业生产、管理特点,我们开发了一套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可结合海上船舶、岸台已有通信专用网络,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海上互联互通、渔业生产管理及安全救助,高质量服务现代渔业发展。
二、系统组成
渔政工作情况、“十一五”及渔政工作思路
xx市2005年渔政工作情况、
“十一五”及2006年渔政工作思路
2005年我市的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在省渔政局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省2005年渔政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年初制定的渔政工作方案,通过全体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为了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力度,我市各县(市、区)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车、墙报、印发资料等各种形式宣传渔业法律法规。长江流域的xx、xx、xxx、xx、xx等县(市、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上渔船、进渔村进行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xx、xx、xx、xx等县重点加强了对库区农(渔)民进行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珠江流域东江源头的xx、xx、xx、xx四县把宣传发动、思想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渔业资源意识放在首位,深入珠江流域内的每个乡村、圩镇进行宣传讲解,并重点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一年来,我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利用电视网络宣传12次,电台8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45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90条,悬挂横幅标语63幅,制作永久性标语牌15块,出动宣传车59次366余人。通过不断地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公德意识,也提高了全社会对渔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创建和谐平安渔区
海洋农业发展论文
1海洋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1.1海洋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海洋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大连现状看,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相互矛盾的问题。各涉海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不清或不合理的问题,难于适应大规模海洋开发的要求和发展趋势,难以满足现代海洋管理的新要求。同时,各个区域发展过程中缺少海洋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不能完美地配合,影响了海洋农业的整体效益。
1.2海洋农业相关人才匮乏
大连作为全国沿海城市之一,海洋农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急需海洋农业科技人才。然而现在海洋农业的人才队伍却难以满足海洋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已有的高级、副高级海洋农业技术人员多数已接近退休年龄,另一方面海洋农业的队伍普遍学历较低,一些人员又是非海洋渔业专业毕业,加之工作实践经验少,使得海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和能力建设速度趋于下降,使整个海洋农业人才队伍比较薄弱,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不足,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强,短期无法实现科技服务质量上新的突破和革新。
1.3海洋农业资源枯竭
渔业作业区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强湖渔业生产管理,提高湖渔业资源有效利用率,保持湖内良好作业秩序,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现代渔业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湖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渔业资源利用和转化,推进湖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湖资源保护和修复,实施湖清洁养殖生产;强化综合管理力度,加大违规作业打击力度,建立湖良好生产秩序,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新作出贡献。
二、规划实施原则
1、遵循法律原则。规划严格遵循《渔业法》、《环保法》、《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安全生产法》、《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湖(梁山泊)景区资源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规划,依法生产。
2、突出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综合统筹与协调湖主要功能间的关系,突出生态功能的建设,打造湖的生态化、景观化和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鳗苗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鳗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鳗苗的捕捞、收购、运输、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第三条捕捞鳗苗必须向所在县(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并报市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发给鳗苗捕捞许可证的,方可从事鳗苗捕捞作业。
鳗苗捕捞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和涂改。
第四条经批准领取鳗苗捕捞许可证的船只或者个人,应当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第五条本市的鳗苗捕捞期为每年2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禁止提前或者逾期捕捞鳗苗。
市海渔局全年工作要点
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特别是围绕“发展蓝色经济,打造“蓝色硅谷”这一主题,正确把握各级海洋与渔业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发展大局,不断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确保我市海洋与渔业事业紧跟全市发展步伐,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配合市产业新区建设一系列工作,跟踪防浪堤项目扶持资金和海域使用金减免工作的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最大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扎实有效地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加强业务管理,推进平安渔业建设,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深化服务建设,促进海洋与渔业事业和谐发展
一是以渔业资源管理、渔船年检和“平安渔业”建设为重点,深入渔村、渔港、码头开展捕捞许可证年审、渔船检验等工作,方便广大渔民。
二是继续做好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确保我市渔船伏休期间不出现违规出海现象;深入开展“护渔”海洋专项执法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广大渔民的合法权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渔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