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22:59: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渔业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渔业案例

渔业政策学案例教学建议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往的《渔业政策学》教学,沿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讲记笔记,上课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进入本门课程的学习阶段之前,已经学过《渔业概论》《渔业经济学》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渔业经济理论知识,为联系实际进行政策分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新一代的大学生们,有着较强的个性特征,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较排斥被动地接受说教。因此,在教师讲课的基础上,对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设计对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习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活学活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搭建起嵌入日常教学的理想平台。(二)丰富了教学资源。传统教学,老师准备教学材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参考教材和论文、著作等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认真备课,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份理想的教案和讲义。但百密终有一疏,况且现代社会信息众多,老师的知识面和阅读面都终归是有限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有许多想不到、说不到的地方。案例教学法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每位同学的阅读面不一致、视角不一致,就会提供大量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每位同学都获得了全班同学提供的海量信息,这对于认识和分析渔业政策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案例研究和讨论中所提供的知识,与自身的探索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之提高。(三)提高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方式,老师“满堂灌”的是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考试的内容与上课内容联系紧密,借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看出,这种知识灌输,培养的是一种记忆和复制能力。实际上,渔业政策的很多议题并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最多是参考答案。各利益群体都有基于本位主义的认识和诉求,如何调和多样化的目标和政策途径,需要一个合理均衡。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会呈现出多样化的信息,需要学生判断分析、批评、梳理、归纳。所以案例分析,在还原事件发展历史和探寻逻辑规律的同时,更注重思辨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的养成。(四)锻炼表达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滔滔不绝地授课,学生上课“动脑不动口”,普遍做一个守纪律、认真听话的好学生。“标准答案”式的提问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压力。而案例教学并无标准答案,学生主动讲的心理压力小了,敢发言的同学多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能获得好评。本专业隶属于社会科学门类,良好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表达能力是一座桥梁,能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案例分析课在剖析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将惯常于书面表达的内容,体现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准备案例。根据授课进度和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编写或选取相适应的案例。渔业隶属于大农业,“渔业、渔村、渔民”跟“农业、农村、农民”相类似,都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产业弱势特征明显。由于渔业产业所具有的外部性,仅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配置资源,政策所发挥的干预和支持作用必不可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公共品属性越来越突出。目前来看,渔业发展的矛盾,比较集中体现在过度捕捞、养殖污染、水产品安全、涉外渔业、远洋渔业等方面,这些不仅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也是理论探讨的重点。因此,在准备案例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每一章节设计一个对应的案例,既呼应了当前的渔业政策热点和难点,又能学以致用,进而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学生研讨。首先是课下研读教材,为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也主张课下预习,但缺乏检验手段,学生是否预习过教材内容难以识别出来。而案例教学过程中,只有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案例分析驾轻就熟,否则就会不知所云。因此,学生为了案例分析的必要,自觉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其次,在案例教学准备中,学生自愿组成三人学习小组,认真研读和讨论案例内容,形成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每次案例由一位同学轮流作为小组长,一位同学作为主发言人,一位同学专门整理各种资料。在小组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每次都要作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和讨论的内容,主发言人需要准备好发言提纲和材料,小组长要做好统筹和协调保障工作。(三)理论讲解。在西方专业硕士教育中盛行的案例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知识架构和自学能力,因此并不强调课堂知识讲授,但理论学习是本科教学的主体,也是开展案例探讨的大前提。在这一环节,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解教材内容,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仿,但相关内容和时间都已精炼。在课堂讲授内容的选取方面,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区分重点和一般,不能面面俱到,还要处理好课堂讲解和课下学习的关系。课堂上的讲解,要给出整体的框架,对重点和难点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对一般内容可以泛泛地提及,因为学生课下的自学已经比较充分。当然,不论是重点内容还是普通知识点,课堂上主要解决其中的难点和困惑,把握课堂讲授的问题导向。这不仅为案例讨论挤出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种学习能力是可以检验的,因为案例讨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四)课堂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学习的中心环节,既有程序上的规定要求,也有内容质量的控制。由于已经事先将案例发放给学生,同学们对案例已经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老师只需简述一下案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就可以针对拟定的问题开展讨论。每个案例一般准备三个问题,每个小组主要准备一个问题的发言,在主发言人讲解结束之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辨析和补充。对于主发言人所讲内容提出质疑的,首先由主发言人进行回应,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老师既要掌握好时间和节点,又要适当引导,使问题分析有一定的高度,发挥众人“头脑风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水平和思辨能力。(五)案例评议。评议环节涉及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大而化之”,例如,“讲得很好”,而是要具体分析并且鞭辟入里,说“好”的依据在哪儿,说“不好”的又体现在那些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既要有理论的高度,也要对案例本身有着深入的理解。因此,案例讨论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难以及时分辨出来,但案例评论的水平很快可以一见高低。可见,评议案例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以往会选择没有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同学,对案例讨论进行补充和评议。这固然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但往往不够专业,只是作为对学生的约束。因此,在每次案例课之前,都要轮流确定专门的评论员,这不仅是对案例讨论的同学负责,能获得较高水平的反馈,也能锻炼和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可以适当补充案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案例讨论的成败得失,指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三、完善建议

(一)完善案例库。案例教学如同戏剧一样,成功的戏剧需要高质量的“剧本”,而且剧本是基础性的一环。渔业政策案例要有理论背景和实践材料,鲜活生动、难度适中,能够引发共鸣,因此对案例本身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是根据二手资料编写的,这些资料来源广泛,包括著作、论文以及网络资料。作为案例教学的起步,案例能够做到全面覆盖教学内容,使用较为粗放的案例未尝不可。但随着案例教学的深入,老师和同学都对案例编写有更多期待,不仅要有充足的数量,还要论证严谨,适合教学口味。目前亟需完善的是,借助已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在科研和教学合作基础上,增加一手资料编写的案例,这样案例的编写更加精致,可以围绕案例需要搜集资料,而不是围绕现有的二手资料进行加工编辑。还要完善教学团队,吸收政府和行业专家参与,形成案例编写的集体力量和优势,使案例创作既有厚重的理论底蕴,又能体现接地气的鲜活生动。(二)开展实地调研。由于经验积累的限制,之前案例多由二手资料整理设计,这些案例比较抽象,限制了案例教学效果提高的空间。一手的资料不仅最鲜活,紧跟实践前沿,而且更全面和准确。实地调研也是对案例透彻理解和学习的过程。老师把案例掌握熟练,便于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逻辑和规律,进行案例讨论时才能驾轻就熟。在实地调研中,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工合作,老师主要进行调研设计、人员联络和深度访谈,学生则从事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工作。由于学生参与了实地调查,所以在案例编写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案例有更多的亲近感,不仅能够深化对案例的认识,而且能增强案例学习积极性。(三)组织案例教学培训。案例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甚至是高深的专门学问。面对早已司空见惯的传统“满堂灌”教学,很多教师对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较为陌生。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东方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式教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生态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在西方的法学院、商学院等社会科学类已经实施多年,积累了成熟的教学经验,对于案例教学的优劣势有了深入把握。国内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正在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在本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育,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约束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探索还不多见。案例教学培训非常及时和必要,一方面可以积极借鉴学习西方国家在案例教学领域积累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国内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提高适合国情和文化特点的案例教学水平。(四)引入专家点评。案例分析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组合,对相关问题的理解需要非常透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感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往往呈现出来的公开资料并不充分,理论上也可能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这时候,可以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他们活跃在生产、管理和科研一线,掌握非常鲜活和生动的资料,对于问题的把握比较熟悉,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走向有着明晰的判断。将专家引入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补充比较充分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把专家的政策分析和判断过程完整呈现出来,这对于准确辨析渔业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五)鼓励学生参与。渔业政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每位同学的热情参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提供了更多公共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案例分析的参与方面,已经设立了必选动作,例如主发言人,但是自由发言环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跟上。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辩论和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好,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基本素质已经齐全,只是要将这种潜力适当激发出来。合理设置打分环节,每次案例讨论课轮流确定评分学生,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分,再结合老师打分给出综合分。这样既能较好反映学生案例讨论的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激励和约束。

查看全文

案例式教学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应用

摘要: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程,也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的部分章节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法。文章在研究案例式教学的定义和内涵基础上,就案例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开展与应用,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具有的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改革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国内外各高等院校海洋渔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讲授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有关基本知识和调查方法,以及有关捕捞对象的洄游分布、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等科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海洋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鱼类集群、洄游分布规律,鱼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我国及世界渔场和资源的基本概况及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动态等。由于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知识跨度较大,从基础的渔业生物学到海洋学均有覆盖,因而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如何将课程上好、讲好,利于学生吸收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认同感成为课程教学亟须面临的问题。作为首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之一,如何建设系统完善、生动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海洋渔业专业的研究型、应用型的渔业科研、管理人才是海洋渔业系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人民对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迅速崛起,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也在发生重大改变,例如,渔场学部分从寻找渔场进行开发捕捞,转为开发与保护并重,着重于渔业资源栖息地与海洋系统动力学的机理研究。同时,随着学分制的推进,本科学生的选课学业任务更加繁重,单门课程学时近十年以来持续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能完成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经典知识系统传授,又能结合现在科研的最新成果与发现进行科学教学,成为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与此同时,为了全面贯彻关于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会议精神(2019年3月18日),将思政教育引进专业教学,培养大学生蓝色国土的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亦是当前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命题与挑战。因此,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教学方法亟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案例式教学法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理论与实验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的定义及内涵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一个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当时定义为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法[1]。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实施案例教学过程图来进行学习,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和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有三个特点:(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从注重知识转为注重能力;(3)重视双向交流。案例式教学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2],即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一系列案例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案例式教学本质与课堂教学中的举例说明有所区别,案例在案例式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借助于案例来展开,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一般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用于辅助阐释知识结论,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因而,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对学生进行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辨析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

二、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

查看全文

区政办渔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平安渔业建设的主线,以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为载体,面向渔村、渔船和渔民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内容新颖、宣传效果实在、渔民群众易于参与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渔民安全意识和素质,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为全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二、活动时间和主题

活动时间:年6月。

活动主题: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三、对象与范围

查看全文

渔业养殖技术培训质量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发展机遇对每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春天,对于沿海城市来说渔业养殖技术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张的必然趋势,如何提升渔业养殖技术的培训质量成为了推进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渔业养殖技术培训中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渔业养殖技术培训质量的相关对策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渔业;养殖技术;培训

渔业养殖技术是我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内容,提高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的质量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渔民群体的养殖技术水平,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国渔民群众的整体养殖技术专业程度,近年来,渔业经济发展已经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提高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的质量。

1当前我国渔业养殖技术培训中呈现的新特征

1.1渔业技术培训的形式日趋多样性。对比于传统的渔业养殖技术培训办法的单一性,目前我国渔业养殖技术的培训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性及广泛性使得大部分的渔民群体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等平台进行对渔业养殖技术的参考与学习。另外,在很多沿海城市中不断涌现出以提高渔业养殖技术为目标的报刊读物,正在有意识的引领广大渔民群体对渔业养殖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在我国一些以渔业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沿海地区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以渔业养殖技术及渔业服务为中心的技术服务配套部门。1.2渔业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在我国渔业养殖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渔业发展的领域已经彰显出了丰富多样的形态,从原来单一的鱼类养殖过渡发展为具有高产质量的多样性渔业养殖体系,如:螃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扇贝、牡蛎、海参等。由此可见,如果还按照以往常规的渔业养殖技术来展开养殖技术培训工作,已经难以满足我国渔业养殖当前的发展需求了,这对我国渔业养殖技术具有针对性的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多样的渔业养殖技术需求都能够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2目前我国渔业养殖技术培训质量提升的相关措施

查看全文

伏季休渔期间渔业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伏季休渔期间我乡的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黄渤海区2006年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大连市及长海县2006年伏季休渔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精心组织,切实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是以认真落实总书记、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为重点,以《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管理条例》的深入宣传、贯彻为主线,扎实搞好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以人为本,平安渔业”为主题的“渔业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我县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平安渔业。

二是充分利用伏休船进港、人上岸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安全教育。以村为单位,通过组织召开渔民大会、座谈会、集中上课等形式,以广大渔民特别是渔船船主、船长为对象,以《安全生产法》和《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近年来我乡海损事故案例的剖析为主要内容,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使他们明确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增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并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警钟长鸣,自觉做好安全生产。

三是举办涉外渔船船主、船长培训班。重点宣讲双方法律文件和有关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这些渔船船主、船长法制意识,严格遵守中韩、中朝、中日渔业协定的有关法律条款规定,避免和减少涉外事件的发生,坚决制止违法越界捕鱼行为。

四是加强渔船职务船员、普通船员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持证上岗率。

查看全文

渔业安全生产活动方案2篇

第一篇:渔业安全生产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为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促进全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动主题、时间

活动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活动时间: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

查看全文

有关国际渔业反补贴疑问研究

[论文关键词]渔业反补贴反补贴调查预警应诉

[论文摘要]渔业反补贴是持续性事项,是对渔业补贴的对抗措施,旨在抵消补贴对渔业贸易正常流动造成的扭曲效果。国际社会尚未对渔业补贴新规则达成一致,对渔业反补贴仍然沿用传统的SCM协议既定的规则。我国渔产品出口遭遇反补贴调查将成必然,为此,我们要作好理论调研、加强预警并积极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查看全文

国际渔业反补贴研究论文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查看全文

渔业反补贴研究论文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contribution”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查看全文

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继续深化渔业“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渔业”建设,以安全生产整治为突破口,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县渔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推进渔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遏制渔船生产安全事故,建设“平安渔业”。

二、工作目标

减少渔船水上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遏制渔业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控制渔业生产安全一般事故,不发生渔船生产安全人员死亡事故和渔船生产安全较大以上事故。

三、工作内容

查看全文